2-6-2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 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 点的史实有() ①余粮收集制②取消商品贸易 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它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该史实不能说明此观点,故排除③。 2.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论,较为符 合该政策实际的一项是( 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 极其错误的 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政策的作用集中全国力量保障军事胜利, 保卫了革命果实 C.喜忧参半,主要进行辫证的评价该政策本身就带有促进与阻 碍的双重效果 D.先好后坏,主要使用发展的观点该政策初期适应战争需要后 期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D 解析]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起了积极作用;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该政策极大地损害农民利益 导致政治经济危机
2-6-22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 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 点的史实有( ) ①余粮收集制 ②取消商品贸易 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它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该史实不能说明此观点,故排除③。 2.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论,较为符 合该政策实际的一项是( ) 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 “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 极其错误的 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政策的作用 集中全国力量保障军事胜利, 保卫了革命果实 C.喜忧参半,主要进行辩证的评价 该政策本身就带有促进与阻 碍的双重效果 D.先好后坏,主要使用发展的观点 该政策初期适应战争需要后 期造成严重后果 [答案] D [解析] 1918~1920 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起了积极作用;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该政策极大地损害农民利益, 导致政治经济危机
3.(2011临沂调研)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 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 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惟 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哈默、福特之所 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 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切入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解答本题要依据“苏俄”“哈默”“福 特”“到俄国开办企业”等分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 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符合要求的是C 4.(2011重庆调研)在俄罗斯政论家尤里布尔金看来,改行新经 济政策,就意味着放弃十月革命的思想和事业,意味着建设“民主 的”“多元‘市场’的”“社会取向”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针对的 是新经济政策() A.完全恢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B.将所有的国营企业私有化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 D.使国家经济全面转向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
3.(2011·临沂调研)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 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 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惟 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哈默、福特之所 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 A.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 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切入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解答本题要依据“苏俄”“哈默”“福 特”“到俄国开办企业”等分析。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 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符合要求的是 C。 4.(2011·重庆调研)在俄罗斯政论家尤里·布尔金看来,改行新经 济政策,就意味着放弃十月革命的思想和事业,意味着建设“民主 的”“多元‘市场’的”“社会取向”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针对的 是新经济政策( ) A.完全恢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B.将所有的国营企业私有化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 D.使国家经济全面转向资本主义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
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关 系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有C项符合题意。 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答案」B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1922年之所以 阳光灿烂,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固定的粮食税的实行,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剩余的粮食。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 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 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 号是:“学会做生意!”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①稳定了政治形势②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③稳定了物价④促进了商业发展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新 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应不难得出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 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被
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关 系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只有 C 项符合题意。 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答案] B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1922 年之所以 阳光灿烂,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固定的粮食税的实行,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剩余的粮食。 6.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 20 世纪 20 年代的情况时说,新 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 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那时党的口 号是:“学会做生意!”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①稳定了政治形势 ②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③稳定了物价 ④促进了商业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新 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应不难得出答案。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 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被
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答案|C 解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资产阶级史学家,因 此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他对苏联采取的五年计划的赞 赏,不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实际上他更希望 的应该是借鉴,B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①在初期基本上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因缺乏及时的改革而僵化,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应该辩证分析,建立之初曾发 挥过积极的作用;后来阻碍了苏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9.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 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 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正确 的是( 体现了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答案] C [解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资产阶级史学家,因 此 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他对苏联采取的五年计划的赞 赏,不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实际上他更希望 的应该是借鉴,B 项不符合题意。D 项说法错误。 8.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 ①在初期基本上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因缺乏及时的改革而僵化,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应该辩证分析,建立之初曾发 挥过积极的作用;后来阻碍了苏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9.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 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 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正确 的是( ) A.体现了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体现出发展经济要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 水平,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 跛脚的巨人 10.上图是关于苏联社会发展状况的漫画,揭示了( A.受到战争的创伤严重,已经无药可救 B.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工业和国防突出 C.大国地位是在斯大林个人专权下取得的 D.实验新经济政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答案B 解析]图中人物的右腿“粗壮结实”,是炮弹的形状,反映当时 苏联将重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左腿“纤细”说明苏联轻工业与 农业发展缓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体现出发展经济要协调发展 [答案] C [解析] 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 水平,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 10.上图是关于苏联社会发展状况的漫画,揭示了( ) A.受到战争的创伤严重,已经无药可救 B.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工业和国防突出 C.大国地位是在斯大林个人专权下取得的 D.实验新经济政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答案] B [解析] 图中人物的右腿“粗壮结实”,是炮弹的形状,反映当时 苏联将重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左腿“纤细”说明苏联轻工业与 农业发展缓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