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检测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 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进口量大大增加, 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 可知矣。”这表明当时()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 C.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D.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2.(2019·常州模拟)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 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3.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宗,尤为畅销。业 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 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 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销售 C.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进口洋纱在中国销售萎缩 4.(2019·南京摸底)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 表(单位:万两)”。 第1页
第 1 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 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 1880 年,进口量大大增加, 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 可知矣。”这表明当时 (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 C.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D.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2.(2019·常州模拟)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 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 )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3.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宗,尤为畅销。业 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 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 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销售 C.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进口洋纱在中国销售萎缩 4.(2019·南京摸底)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 表(单位:万两)
项目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 总收入 代 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 1849 328177 4250100 1885|30714 3923 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16944515|2969610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5.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 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 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清政府开始了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6.181年,在广东南海县,1000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 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顽(恶人) 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 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 A.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 C.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第2页
第 2 页 项目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1849 3 281 77 969 23 4 250 100 1885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 1911 4 810 16 20 441 69 4 445 15 29 696 100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5.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 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 1860 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 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清政府开始了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6.1881 年,在广东南海县,1 000 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 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顽(恶人) 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 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 ( ) A.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 C.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7.(2019·镇江模拟)下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日本在1920 年达4278家,1928年达8926家)。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D.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 8.(2019·江苏联考)下表是1901-1911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 门类纺织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水电业机器业矿冶业 新增数 量(家) 新增资 本额1332.1|5569786.8130|3813.83521 272.9 (万元) 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 A.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B.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C.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 D.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极为困难 9.(2019·南通调研)下图显示了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 比例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段中() A.多种资本力量的发展导致自然经济消亡 B.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加重对民族资本的压迫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资本有一定发展 D.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第3页
第 3 页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7.(2019·镇江模拟)下表为列强在 1893—1928 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补注:日本在 1920 年达 4 278 家,1928 年达 8 926 家)。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D.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 8.(2019·江苏联考)下表是 1901—1911 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 门类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新增数 量(家) 82 70 53 28 60 20 73 新增资 本额 (万元) 1 332.1 556.9 786.8 130 3 813.8 352.1 2 272.9 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 ( ) A.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 B.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C.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 D.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极为困难 9.(2019·南通调研)下图显示了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 比例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段中 ( ) A.多种资本力量的发展导致自然经济消亡 B.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加重对民族资本的压迫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资本有一定发展 D.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10.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年份 钢铁棉纱及 矿砂及 棉花 和机械棉制品 金属 1925年 6.5 20.7 3.8 1928年 7.2 15.8|3.4 1931年9.3 7.9 1.6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萧条 l1.(2019·苏锡常镇模拟)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 (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 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 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 12.(2019·江苏联考)1931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规定, 凡中华民国人民研究工业技术,对于工业上之物品或方法首先发明者”,可依本条例“给予 专利权10年或5年,前项专利权以全国为区域”。这一举措()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13.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 第4页
第 4 页 10.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 ) 年份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钢铁 和机械 棉纱及 棉制品 棉花 矿砂及 金属 1925 年 6.5 20.7 3.8 2.9 1928 年 7.2 15.8 3.4 2.1 1931 年 9.3 7.9 2.9 1.6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萧条 11.(2019·苏锡常镇模拟)1929 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 (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 ( ) 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 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 12.(2019·江苏联考)1931 年 9 月,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规定, “凡中华民国人民研究工业技术,对于工业上之物品或方法首先发明者”,可依本条例“给予 专利权 10 年或 5 年,前项专利权以全国为区域”。这一举措 ( )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13.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 1944 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
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 工厂 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 数量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的体现 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4.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 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1873 8.1 91.9 1903 15.0 85.0 1920 28.5 71.5 1947 52.8 47.2 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 15.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 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B.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非选择题(共15分) 第5页
第 5 页 的 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 )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 数量 234 419 517 306 1 061 1 376 549 5 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的体现 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4.下表为 1873-1947 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1873 8.1 91.9 1903 15.0 85.0 1920 28.5 71.5 1947 52.8 47.2 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D.居民消费更加理性 15.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 1840—1956 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 正确的是 (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B.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二、非选择题(共 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