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二、网络纲要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2直接原因:不断出现的社会危机 、原因:3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背景:a30年代大危机,旧体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b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方式: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 经济政策:c特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 「进步: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 主义的发展:D作用 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局限: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含义:经济增长① 物价则持续猛涨,②严 原因:a.直因:1973年中东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E.滞涨: b.根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仍存在c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度 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福利、减开支、减税) 混合经济:将③ 相结合、④ A.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 2社会保障 B实质:由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建立“福利国c过程:出现于二战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完备,1973年受挫,⑤ 缩小规模 表现 D评价:「根极:使穷人受惠不少,稳定了社会 消极: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 A原因: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结构 c.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B.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比重⑥ 第三产业的兴 C作用: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在⑦ 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 D.含义:又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部门 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 A原因: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⑧ 的推动 4增长模式: B含义:从⑨ 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⑩_为 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 C.特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 D核心:高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四、评价: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 19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二、网络纲要 第19 课 战 后 资 本 主 义 的 新 变 化 1.经济政策: 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 A.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3.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的兴 起: 4.增长模式: “新经济”的 出现: 一、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2.直接原因:不断出现的社会危机 3.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二、表现: 2.社会保障: 建 立 “ 福利国 家”: A.背景:a.30 年代大危机,旧体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 b.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B.方式: C.特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作用: E.滞涨: 含义:经济增长① ,物价则持续猛涨,② 严重 原因:a.直因:1973 年中东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根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仍存在 c.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度 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福利、减开支、减税) 混合经济:将③ 相结合、④ 并存 B.实质:由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C.过程:出现于二战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完备,1973 年受挫,⑤ 缩小规模 D.评价: 积极:使穷人受惠不少,稳定了社会 消极: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A.原因: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B.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比重⑥ C.作用: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 在⑦ 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D. 含义:又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部门而 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 A.原因: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 ⑧ 的推动 B.含义:从⑨ 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⑩ 为基 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C.特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 D.核心:高科技创新以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 三、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四、评价: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进步: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 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局限: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三、重点拓展 ■“人民资本主义” 人民资本主义是前美国商会会长约南斯通为美化资本主义而提出的种资本论。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随看股份公司的广泛发展和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使小额股票广泛地分散在社会 各阶层手中。资产阶级字者把工人持有少量股票的现象,粉饰为资本主义的“质变”,宣扬资 本主义正在变成“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1.定义: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管理所有业务),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而由专 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 2原因:由于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与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迫使 企业的经营者具有很高的管理能力与专业技术。这是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 3经营者革命的意义:提高了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 发展做岀贡献。同时经营的管理人员不断增加,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成为“新中间 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凯恩斯主义 在经济大危机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占优势地位的传统经济理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 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其理论基础是供给会自动创造它自身的需求。由于20世纪30年 代以前的经济危机程度都不严重,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以及据此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它们尚能 应付。但是,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击如此沉重,以至于自由放任的经济理 论对它再也无能为力。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新的经济学说,指导它们渡过危机,凯恩斯主义就 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类似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成为当 时经济学界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之所以以“凯恩斯主义”来命名,主要是因为凯恩斯在其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建立了“有效需求”理论,对“福利国家”型的国家干预 主义思潮作了最为系统而有力的论证。凯恩斯认为,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应该相应地采取反措 施,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增加投资,实现充分就业,刺激并鼓励消费, 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裕 凯恩斯经济学说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的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凯恩斯的反危机理 论是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一一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在一定范围内、一定 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 实验。但是,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并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一一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找到一个消除危机的有效办法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主张控制发行,反对过多干 预经济 供给学派:以供给创造需求,减少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发展概况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 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 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 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凯恩斯主义 在经济大危机之前,资本主义世界占优势地位的传统经济理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 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其理论基础是供给会自动创造它自身的需求。由于 20 世纪 30 年 代以前的经济危机程度都不严重,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以及据此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它们尚能 应付。但是,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击如此沉重,以至于自由放任的经济理 论对它再也无能为力。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新的经济学说,指导它们渡过危机,凯恩斯主义就 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类似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成为当 时经济学界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之所以以“凯恩斯主义”来命名,主要是因为凯恩斯在其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建立了“有效需求”理论,对“福利国家”型的国家干预 主义思潮作了最为系统而有力的论证。凯恩斯认为,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应该相应地采取反措 施,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增加投资,实现充分就业,刺激并鼓励消费, 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裕。 凯恩斯经济学说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的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凯恩斯的反危机理 论是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在一定范围内、一定 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 实验。但是,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并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找到一个消除危机的有效办法。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主张控制发行,反对过多干 预经济。 供给学派:以供给创造需求,减少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发展概况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 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 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 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3)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20世纪50—-70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之 3主要内容: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 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4作用 (1)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在更大程 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 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 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危机,迫使私人 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 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 解矛盾,无法畅通再生产循环过程。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 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不断调整的美国经济政策 时间 在位的总统 理论依据 经济情况 经济情况 (存在问题) 战结束至20世杜鲁门、艾森豪成尔凯愿斯主义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造成了财政赤字、高额 纪60年代末 时代” 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末 受石油危机等影响陷入“滞 (“滞涨时期)/尼克松、福特、卡特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失灵 胀”状态 20世纪80年代 里根 货币学派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高赤字、高国债、高利 供给学派 增长 率、高贸易逆差并存 宏观调控美国迎来新一轮经济扩张, 20世纪90年代 克林顿 微观自主 进入“新经济”时代 ■不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时间 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发生于英国 ①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②为马克思主义 诞生提供社会条件 农业歉收引发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1857 ①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由美国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②第一国 开始,影响到资本主义世界 际建立的社会条件 1929-1933①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 大。②由美国引发,演变为空前的世界性资本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义经济危机。 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资本主义世①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3)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 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 20 世纪 50——70 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之一。 3.主要内容: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 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4.作用 (1)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在更大程 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2)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 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 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危机,迫使私人 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 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 解矛盾,无法畅通再生产循环过程。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 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不断调整的美国经济政策 时间 在位的总统 理论依据 经济情况 经 济 情 况 (存在问题) 二战结束至 20 世 纪 60 年代末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 肯尼迪、约翰逊 凯恩斯主义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 时代” 造成了财政赤字、高额 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末 (“滞涨”时期) 尼克松、福特、卡特 凯恩斯主义 受石油危机等影响陷入“滞 胀”状态 凯恩斯主义失灵 20 世纪 80 年代 里根 货币学派 供给学派 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 增长 高赤字、高国债、高利 率、高贸易逆差并存 20 世纪 90 年代 克林顿 宏观调控 微观自主 美国迎来新一轮经济扩张, 进入“新经济”时代 — ■不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时 间 特 点 影 响 1825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发生于英国 ①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②为马克思主义 诞生提供社会条件 1847 农业歉收引发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欧洲 1848 年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 1857 ①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由美国 开始,影响到资本主义世界 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②第一国 际建立的社会条件 1929-1933 ①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 大。②由美国引发,演变为空前的世界性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 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 世界局势的紧张 1973 年 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资本主义世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②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四、同步训练 ☆学业测试 1.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C.实行计划经济 D.倡导 “新经济” 2.为了克服经济的“滞涨”状态,美国和英国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调整 的手段是A.强化干预 E.减少干预页 C放弃干预 自由竞争 3.20世纪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涨”状态。对“滞涨”的含义,理解准 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C绎济发展湍缓,与诵货膨胀并存 纤济危机发牛,茆围广,持续时间长 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 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圣济 A、知识经 B、混合经济 C、市场经济 D、福利制度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人阶层受惠多。其积极 影响是() A.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B.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C.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7.二战后许多西方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社会矛盾B.扩大社会消费C.减少政府支出D.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8.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下列新变化中,深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①国家加强对 经济的干预②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④以知识经济为代 表的“新经济”出现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9.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 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 获得心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积极发展 新经济” 10.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 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信息技术 原子能技术C.生物技术D.化工技术 11.材料一: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电站 煤炭工业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加拿大 私有 法国 100
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②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四、同步训练 4. 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 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 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 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 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 A、知识经济 B、混合经济 C、市场经济 D、福利制度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人阶层受惠多。其积极 影响是( ) A.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B.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C.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7.二战后许多西方国家实施福利制度,其作用不包括( ) A. 缓和社会矛盾 B. 扩大社会消费 C. 减少政府支出 D. 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8.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下列新变化中,深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加强对 经济的干预 ②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以知识经济为代 表的“新经济”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 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 获得心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积极 发展 “新经济” 10.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 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化工技术 11.材料一: 1 9 77 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私有 私有 75 75 美国 私有 私有 材料二: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开支占国民生严总值的比重 5.7% 8.4% 13.7% 20.6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 (2)简要分析以上特点的形成原因 (3)如何评价这些变化? 高考训练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14.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 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7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材料二: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开支占国民生严总值的比重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 年)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 (2)简要分析以上特点的形成原因 (3)如何评价这些变化? ●高考训练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14.1945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 年 政府将 800 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 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