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7海南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2008年山东文综)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 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四川文综)近年来大量出现图7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 头刀人 图7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2010上海历史)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 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5.(2011l年福建省文综24)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 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共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权地 位。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 黄金价格1968-1999月平均 美元 600 5o0 8o19841988199219962000(年 图9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第 19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7 海南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2008 年山东文综)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 40℅的国有企业 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 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 3.(四川文综)近年来大量出现图 7 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 括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10 上海历史)1945 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 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5.(2011 年福建省文综 24)1944 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 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共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权地 位。据此,对图 9 的推论正确的是 A.70 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 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6.(2011年浙江省文综23)20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 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7.(2008上海)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款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 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 问题:(7分)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2分)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3分)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玉家”的政策?(2分) 8.(2009广东历史卷)(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1995-2005年 支占GDP比重(%)GDP年均增长速度 (%) 美国 14.7 3.3 国 21.8 挪威 239 德国 24.3 1.4 芬兰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
8.(2009 广东历史卷)(12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 年社会福利开 支占 GDP 比重(%) 1995—2005 年 GDP 年均增长速度 (%)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 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毎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 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 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 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 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4分)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 9.(2009北京卷)(36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 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 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一 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 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注:1995—2005 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与 2001 年的数据相 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 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 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 分) (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 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4 分) (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 分) 9.(2009 北京卷)(36 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 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 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 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 1/4 到 1/3 的白银,总量达到 7000 吨至 10000 吨。这种趋 势一直持续到 18 世纪末
(1)说明“丝一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內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明、清 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 历史現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奷,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 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瘐,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 之也。” 一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6 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 历史現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国定为35美元。1944 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冢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钧,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钧,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 以美元兑換黄金。1973年,美元胝值10%,各放弃与美元挂钧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科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10分)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D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 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8 10.(2009四川文综)(32分)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材料二:(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 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 (《唐会要》卷86)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 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材料三: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 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 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 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 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0.(2009 四川文综)(32 分)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材料二:(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 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 86)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 分)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 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 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 分) 材料三: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 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 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 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 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4 分)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 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 材料四: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 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 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 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 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 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5分)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6分)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 实论证你的观点。(3分)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4 分)结合图 10 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 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6 分) 材料四: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 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 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 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 80 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 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 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5 分)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6 分)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 实论证你的观点。(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