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翡翠 6.1概述 翡翠一名,汉语意为翡红翠绿,源自于翡翠鸟名。在中国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 的鸟,其毛色十分好看,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但一般而言,这种鸟雄的为红色, 谓之“翡”,雌的为绿色,谓之“翠”。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感遇》一诗中写道:“翡翠, 巢南海,雌雄珠树从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到了清代,翡翠鸟的羽毛作为 饰品进入宫廷,尤其是绿色的翠羽深受皇宫贵妃喜爱。她们将其插在头上作为发饰,用羽毛 贴镶拼嵌作首饰,故其制成的首饰名称都带有翠字,如钿翠、珠翠等等。与此同时,大量的 缅甸玉通过进贡进入皇宫深院,为贵妃们所钟爱。由于其颜色也多为绿色、红色,且与翡翠 鸟的羽毛色非常相似,故人们称这些来自缅甸的玉为翡翠,渐渐地这一名称也应在中国民间 流传开了,从此,翡翠这一名称便由鸟名转为玉石的名称了 关于翡翠矿产的发现,据《缅甸史》记载,公元1215年,勐拱人珊尤帕受封为土司 传说他渡勐拱河时,无意中在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形状像鼓一样的玉石,惊喜之余,认为是个 好兆头,于是决定在附近修筑城池,并起名为勐拱,意指鼓城。这块玉石就作为珍宝为历代 土司保存,这里就成了后来翡翠的开采之地。有一民间传说称,太阳神把三个蛋给女儿,女 儿带着三个蛋出嫁,嫁到的那个地方就出翡翠、宝石和黄金,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勐拱一带。 翡翠发现的另一传说起于云南。据英国人伯琅氏所著的书中记载,翡翠实为云南一马夫 发现的。据说云南商贩沿着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天竺等国的商人进 行交易。一次有一位云南的马夫为平衡马驮两边的重量,在返回云南腾冲(或保山)途中, 在今缅甸勐拱地区随手拾起路边的一块石头放在马驮上。回来后卸下马驮一看,途中捡得的 石头原来是翠绿色,非常好看,似乎可作玉石,经初步打磨,果然碧绿可人。其后,马夫又 多次到产石头的地方捡回石头到腾冲加工。此事得以广为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云南人去找这 种石头,然后加工成成品出售,这种石头就是后来的翡翠。 1863年,法国地质学家德莫尔(A. Damour)首先发现,翡翠中的主要组成矿物是辉石类 中的钠铝硅酸盐新种矿物,分子式为NaAl(Si2O),并将其命名为 jadeite,汉译名为硬玉。 硬主作为辉石类中的新矿物种名称被国际矿物协会承认,于是西方的宝石学一般称翡翠为硬 玉。然而,根据近代宝石学研究表明,翡翠实质上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并伴有角闪石 钠长石、透辉石、磁铁矿和绿泥石,还有一种以前认为只有在月球上才能形成的钠(陨)铬辉 石(分子式为 NaCrsi)的矿物集合体。因此,翡翠不等于硬玉,而是以硬玉为主要矿物 成分的岩石。有关翡翠的正确科学定名,目前各家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还是沿用“翡翠” 一词为好。但基于所含的主要矿物成分,翡翠可有不同的品种: (1)以硬玉为主的翡翠:其矿物组成以硬玉矿物为主,并含微量Cr、Fe等杂质,高档 翡翠多属于此 (2)闪石化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翡翠经后期热液蚀变而成,由于受富含Ca、Fe 热液的蚀变作用,部分硬玉矿物转变成阳起石或透闪石。 (3)钠铬辉石翡翠:以钠铬辉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硬玉、角闪石、钠长石和铬铁矿等。 这类翡翠多为深翠绿色,深绿色和黑绿色,不透明。对此类物质是否属于翡翠?有人持不同
1 第 6 章 翡 翠 6.1 概述 翡翠一名,汉语意为翡红翠绿,源自于翡翠鸟名。在中国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 的鸟,其毛色十分好看,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但一般而言,这种鸟雄的为红色, 谓之“翡”,雌的为绿色,谓之“翠”。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感遇》一诗中写道:“翡翠, 巢南海,雌雄珠树从,......,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到了清代,翡翠鸟的羽毛作为 饰品进入宫廷,尤其是绿色的翠羽深受皇宫贵妃喜爱。她们将其插在头上作为发饰,用羽毛 贴镶拼嵌作首饰,故其制成的首饰名称都带有翠字,如钿翠、珠翠等等。与此同时,大量的 缅甸玉通过进贡进入皇宫深院,为贵妃们所钟爱。由于其颜色也多为绿色、红色,且与翡翠 鸟的羽毛色非常相似,故人们称这些来自缅甸的玉为翡翠,渐渐地这一名称也应在中国民间 流传开了,从此,翡翠这一名称便由鸟名转为玉石的名称了。 关于翡翠矿产的发现,据《缅甸史》记载,公元 1215 年,勐拱人珊尤帕受封为土司。 传说他渡勐拱河时,无意中在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形状像鼓一样的玉石,惊喜之余,认为是个 好兆头,于是决定在附近修筑城池,并起名为勐拱,意指鼓城。这块玉石就作为珍宝为历代 土司保存,这里就成了后来翡翠的开采之地。有一民间传说称,太阳神把三个蛋给女儿,女 儿带着三个蛋出嫁,嫁到的那个地方就出翡翠、宝石和黄金,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勐拱一带。 翡翠发现的另一传说起于云南。据英国人伯琅氏所著的书中记载,翡翠实为云南一马夫 发现的。据说云南商贩沿着已有 2000 余年历史的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天竺等国的商人进 行交易。一次有一位云南的马夫为平衡马驮两边的重量,在返回云南腾冲(或保山)途中, 在今缅甸勐拱地区随手拾起路边的一块石头放在马驮上。回来后卸下马驮一看,途中捡得的 石头原来是翠绿色,非常好看,似乎可作玉石,经初步打磨,果然碧绿可人。其后,马夫又 多次到产石头的地方捡回石头到腾冲加工。此事得以广为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云南人去找这 种石头,然后加工成成品出售,这种石头就是后来的翡翠。 1863 年,法国地质学家德莫尔(A.Damovr)首先发现,翡翠中的主要组成矿物是辉石类 中的钠铝硅酸盐新种矿物,分子式为 NaAl(Si2O6),并将其命名为 jadeite,汉译名为硬玉。 硬主作为辉石类中的新矿物种名称被国际矿物协会承认,于是西方的宝石学一般称翡翠为硬 玉。然而,根据近代宝石学研究表明,翡翠实质上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并伴有角闪石、 钠长石、透辉石、磁铁矿和绿泥石,还有一种以前认为只有在月球上才能形成的钠(陨)铬辉 石(分子式为 NaCrSi2O6)的矿物集合体。因此,翡翠不等于硬玉,而是以硬玉为主要矿物 成分的岩石。有关翡翠的正确科学定名,目前各家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还是沿用“翡翠” 一词为好。但基于所含的主要矿物成分,翡翠可有不同的品种: (1)以硬玉为主的翡翠:其矿物组成以硬玉矿物为主,并含微量 Cr、Fe 等杂质,高档 翡翠多属于此。 (2)闪石化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翡翠经后期热液蚀变而成,由于受富含 Ca、Fe、Mg 热液的蚀变作用,部分硬玉矿物转变成阳起石或透闪石。 (3)钠铬辉石翡翠:以钠铬辉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硬玉、角闪石、钠长石和铬铁矿等。 这类翡翠多为深翠绿色,深绿色和黑绿色,不透明。对此类物质是否属于翡翠?有人持不同
6.2基本性质 6.2.1化学成分 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硬玉的化学成分为NaAl(SiO3)2。翡翠中可含有少量Ca Mg、Fe、Cr、Mn、Ti、S、Cl等元素,其中Cr、Fe、Mn等对翡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翡翠 的颜色主要决定于这些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6.2.2晶系及结晶习性 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硬玉为单斜晶系,通常呈晶质粒状、纤维状、毛毡状集合体。翡翠 原生矿通常呈下列三种状态产出: 1、山料:产于山上原生矿中,矿石通常呈块状,有棱有角,矿物成分、结构、颜色分 布均暴露在外 2、籽料:是山料经漫长的风化和流水搬动作用而形成,通常呈水蚀卵石,外部有皮壳 包裹,内部矿物成分、结构、颜色分布等均难判断 3、山流水: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经风化剥蚀搬运距离不远,产于残坡积物中的翡翠 砾石。棱角清晰,外部有皮壳包裹,内部矿物成分、结构、颜色分布等均较难判断。 6.2.3物理性质 1、光学性质 (1)颜色:变化大,有白色、绿色、红色、紫红色、紫色、橙色、黄色、褐色、黑色 等。其中最名贵者为绿色(翠),其次是紫蓝(紫罗蓝)和红色(翡)等。绿色在行话中称 翠”,是喜爱翡翠的人士所追求的目标。绿色翡翠由浅至深分为浅绿、绿、深绿和墨绿 其中以绿色为最佳,深绿次之。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翡翠中含微量的Cr、Fe等杂质元素 所致。当翡翠中含杂质元素Cr,翡翠呈诱人的绿色,当翡翠中含杂质元素Fe,翡翠呈发暗 的绿色,油青种属于此类。当翡翠同时杂质元素Cr和Fe,翡翠的绿色介于上述两种颜色间 具体视Cr、Fe的比例而定。黄色和红色均是次生颜色,主要是由于翡翠原石遭风化作用后, 其中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而产生。鲜艳的红色也称“翡”。紫色也称紫翠,按其深浅变化可 有浅紫、粉紫、蓝紫等色,一般认为翡翠呈紫色是因为其中含微量的M所致。但欧阳秋眉 (1993)和 Rossman(1974)认为紫色翡翠是因为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电子跃迁致色 (2)透明度及光泽:翡翠的透明度称“水”或“水头”,决定于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 小、排列方式等。翡翠一般为半透明-不透明,极少为透明。透明度越高,水越足,价值越 高。翡翠一般为玻璃光泽,也显油脂光泽,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小 排列方式等,另外还取决于抛光程度。 (3)折射率:翡翠的折射率为1.666-1.680,点测法为1.65-1.67,一般为1.66。 (4)光性特征:由于翡翠主要由单斜晶系的硬玉矿物组成,硬玉为单斜晶系,二轴晶, 正光性。翡翠为非均质集合体。 (5)吸收光谱:绿色翡翠主要由铬致色,因而显典型的铬光谱,表现为在红区(690nm 660nm、630nmn)具吸收线。所有的翡翠因为含铁,因而在437nm处有一诊断性吸收线。 (6)发光性:天然翡翠绝大多数无荧光,少数绿色翡翠有弱的绿色荧光。白色翡翠中 若有长石经高岭石化后可显弱的蓝色荧光。 2
2 看法。 6.2 基本性质 6.2.1 化学成分 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硬玉的化学成分为 NaAl(SiO3)2。翡翠中可含有少量 Ca、 Mg、Fe、Cr、Mn、Ti、S、Cl 等元素,其中 Cr、Fe、Mn 等对翡翠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翡翠 的颜色主要决定于这些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6.2.2 晶系及结晶习性 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硬玉为单斜晶系,通常呈晶质粒状、纤维状、毛毡状集合体。翡翠 原生矿通常呈下列三种状态产出: 1、山料:产于山上原生矿中,矿石通常呈块状,有棱有角,矿物成分、结构、颜色分 布均暴露在外。 2、籽料:是山料经漫长的风化和流水搬动作用而形成,通常呈水蚀卵石,外部有皮壳 包裹,内部矿物成分、结构、颜色分布等均难判断。 3、山流水: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经风化剥蚀搬运距离不远,产于残坡积物中的翡翠 砾石。棱角清晰,外部有皮壳包裹,内部矿物成分、结构、颜色分布等均较难判断。 6.2.3 物理性质 1、光学性质 (1)颜色:变化大,有白色、绿色、红色、紫红色、紫色、橙色、黄色、褐色、黑色 等。其中最名贵者为绿色(翠),其次是紫蓝(紫罗蓝)和红色(翡)等。绿色在行话中称 “翠”,是喜爱翡翠的人士所追求的目标。绿色翡翠由浅至深分为浅绿、绿、深绿和墨绿, 其中以绿色为最佳,深绿次之。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翡翠中含微量的 Cr、Fe 等杂质元素 所致。当翡翠中含杂质元素 Cr,翡翠呈诱人的绿色,当翡翠中含杂质元素 Fe,翡翠呈发暗 的绿色,油青种属于此类。当翡翠同时杂质元素 Cr 和 Fe,翡翠的绿色介于上述两种颜色间, 具体视 Cr、Fe 的比例而定。黄色和红色均是次生颜色,主要是由于翡翠原石遭风化作用后, 其中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而产生。鲜艳的红色也称“翡”。紫色也称紫翠,按其深浅变化可 有浅紫、粉紫、蓝紫等色,一般认为翡翠呈紫色是因为其中含微量的 Mn 所致。但欧阳秋眉 (1993)和 Rossman(1974)认为紫色翡翠是因为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电子跃迁致色。 (2)透明度及光泽:翡翠的透明度称“水”或“水头”,决定于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 小、排列方式等。翡翠一般为半透明-不透明,极少为透明。透明度越高,水越足,价值越 高。翡翠一般为玻璃光泽,也显油脂光泽,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小、 排列方式等,另外还取决于抛光程度。 (3)折射率:翡翠的折射率为 1.666-1.680,点测法为 1.65-1.67,一般为 1.66。 (4)光性特征:由于翡翠主要由单斜晶系的硬玉矿物组成,硬玉为单斜晶系,二轴晶, 正光性。翡翠为非均质集合体。 (5)吸收光谱:绿色翡翠主要由铬致色,因而显典型的铬光谱,表现为在红区(690nm、 660nm、630nm)具吸收线。所有的翡翠因为含铁,因而在 437nm 处有一诊断性吸收线。 (6)发光性:天然翡翠绝大多数无荧光,少数绿色翡翠有弱的绿色荧光。白色翡翠中 若有长石经高岭石化后可显弱的蓝色荧光
2、力学性质 (1)解理:翡翠的主要矿物硬玉具两组完全解理。在翡翠表面上表现为星点状闪光(也 称翠性)的现象就是光从硬玉解理面上反射的结果,这也成为翡翠与相似玉石相区别的重要 特征 (2)硬度:6.5-7.0 (3)密度:3.30-3.36g/cm3,随所含的Cr、Fe等含量多少而有所变化。宝石级翡翠的 密度一般为3.34g/cm2 6.2.4结构 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翡翠的结构对于翡翠的意义重大,翡 翠的结构决定了翡翠的质地、透明度和光泽。在大多数情况下,翡翠的鉴定也必须借助于对 翡翠结构特征的研究。 1、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通常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颗粒较粗,边界平直,没有遭受明显的动力变质和蚀变作用。 这种翡翠的透明度较差 2、纤维交织结构 由于剪切变形作用的影响,较大颗粒破碎成细小颗粒,形成核幔结构;当剪切变形作用 足够强烈时,则发展成糜棱-超糜棱结构,矿物颗粒通常髙度亚颗粒化,并普遍发生晶界活 动,波状消光和动态重结晶等现象。这种翡翠矿物颗粒极细,因此透明度高,致密而细腻。 高档翡翠多属于此。 3、交织结构 长柱状和纤维状的角闪石、阳起石、透闪石等常可交代翡翠的硬玉矿物而形成纤维粒状 变晶结构,交代强烈的变成纤维状变晶结构,交代作用常降低翡翠的价值。 6.3真假鉴定 翡翠的鉴定包括原料的鉴定、成品的鉴定等内容,涉及与相似宝玉石的区别、处理翡翠 的鉴定等问题,在各类宝石鉴定中,翡翠的鉴定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6.3.1原石的鉴定 1、习性与产出状态 由于产出的地质条件不同,山料、山流水和籽料三种原料的外形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 般而言,山料因是直接从原生矿中采出的石料,一般呈块状,原石表面新鲜,无风化形成 的皮壳,棱角清楚,质地一般较差。籽料一般是水蚀卵石,磨圆比较好,有长期风化形成的 皮壳,质量较好。山流水的特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2、矿物成分 翡翠主要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集合体。硬玉属单斜晶系,晶形呈柱状。此外,翡翠也可 含其他矿物,如钠铬辉石,有时含量可达60%-90%,这时称钠铬辉石翡翠:透闪石和阳起石 它们是由硬玉矿物热液蚀变而来,当以这些矿物为主时,称闪石化翡翠;钠长石,当钠长石 含量较高时,称钠长石翡翠。真正的翡翠是以硬玉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翡翠 3、结构构造
3 2、力学性质 (1)解理:翡翠的主要矿物硬玉具两组完全解理。在翡翠表面上表现为星点状闪光(也 称翠性)的现象就是光从硬玉解理面上反射的结果,这也成为翡翠与相似玉石相区别的重要 特征。 (2)硬度:6.5-7.0。 (3)密度:3.30-3.36g/cm3,随所含的 Cr、Fe 等含量多少而有所变化。宝石级翡翠的 密度一般为 3.34g/cm3。 6.2.4 结构 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翡翠的结构对于翡翠的意义重大,翡 翠的结构决定了翡翠的质地、透明度和光泽。在大多数情况下,翡翠的鉴定也必须借助于对 翡翠结构特征的研究。 1、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通常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颗粒较粗,边界平直,没有遭受明显的动力变质和蚀变作用。 这种翡翠的透明度较差。 2、纤维交织结构 由于剪切变形作用的影响,较大颗粒破碎成细小颗粒,形成核幔结构;当剪切变形作用 足够强烈时,则发展成糜棱-超糜棱结构,矿物颗粒通常高度亚颗粒化,并普遍发生晶界活 动,波状消光和动态重结晶等现象。这种翡翠矿物颗粒极细,因此透明度高,致密而细腻。 高档翡翠多属于此。 3、交织结构 长柱状和纤维状的角闪石、阳起石、透闪石等常可交代翡翠的硬玉矿物而形成纤维粒状 变晶结构,交代强烈的变成纤维状变晶结构,交代作用常降低翡翠的价值。 6.3 真假鉴定 翡翠的鉴定包括原料的鉴定、成品的鉴定等内容,涉及与相似宝玉石的区别、处理翡翠 的鉴定等问题,在各类宝石鉴定中,翡翠的鉴定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6.3.1 原石的鉴定 1、习性与产出状态 由于产出的地质条件不同,山料、山流水和籽料三种原料的外形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 一般而言,山料因是直接从原生矿中采出的石料,一般呈块状,原石表面新鲜,无风化形成 的皮壳,棱角清楚,质地一般较差。籽料一般是水蚀卵石,磨圆比较好,有长期风化形成的 皮壳,质量较好。山流水的特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2、矿物成分 翡翠主要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集合体。硬玉属单斜晶系,晶形呈柱状。此外,翡翠也可 含其他矿物,如钠铬辉石,有时含量可达60%-90%,这时称钠铬辉石翡翠;透闪石和阳起石, 它们是由硬玉矿物热液蚀变而来,当以这些矿物为主时,称闪石化翡翠;钠长石,当钠长石 含量较高时,称钠长石翡翠。真正的翡翠是以硬玉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翡翠。 3、结构构造
翡翠常为粒状交织结构、纤维交织结构、毛毡状结构和交代结构等。质量好的翡翠是主 要纤维交织结构和毛毡状结构 4、翠性 由于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具两组完全的解理,光从解理面上反射,将产生类似珍珠光泽 的闪光,俗称翠性,它是鉴定翡翠原石重要的依据。 5、密度 翡翠的密度约为3.34g/cm3,这一特征极其重要,它可为区别各种作假仿制品、赝品等 提供重要依据。即在鉴定翡翠原料时,当密度与3.34g/cm存在差别时,则需要通过成分等 作鉴定对象的真假作出进一步鉴别 6、翡翠籽料具有皮壳,而且翡翠原石交易过程中,一般主要根据皮的情况来判别内部 质量,因此,市场上存在伪造皮和染色皮的情况 伪造皮是在无皮或粗砂皮石料上由人工贴皮而制成外表皮,一般是制作细砂皮。鉴定的 特征是:皮的粗细、颜色一般十分均匀,表面光洁,无裂绺。另外轻轻敲打,会有掉皮的现 象发生,用水煮则更能暴露其本来面目。 染色皮是将仔料带皮染色后退色所形成的特殊翡翠外皮,和天然者区别不大,但皮下却 产生一层伪装的鲜艳绿色,欺骗性较大。鉴定的办法是,看皮下的颜色,若各处的颜色一致, 就应产生怀疑。进一步放大观察,以找出染色的痕迹。 6.3.2成品的鉴别 1、与相似宝玉石的鉴别 与翡翠相似的宝玉石较多,典型的有软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石榴子石玉、长石质 玉、独山玉、碳酸盐质玉和玻璃等,它们的特征(见表2-6-1)。 表2-6-1翡翠与相似宝石的鉴别特征 宝玉石名称主要组成矿物硬度密度g/Cm折射率 结构及外观特征 6.5-7.03.30-3.361.66 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纤维交织结构,有翠性 软玉 透闪石 6.0-6.52.90-3.101.62细小纤维交织结构,质地细腻,无翠性 料长石 2.73-3.181.56-1.70粒状结构,且色杂不均 l青海翠钙铝榴石 3.57-3.731.74 颜色不均,具粒状结构 [特萨沃石水钙铝榴石 15-3.55|1.72 颜色均一,有较多的黑色斑点,粒状结构 绿葡萄石葡萄石 6.0-6.62.80-2.951.63具放射状纡维结构,细粒状结构 加州玉 符山石 6.5-7.03.25-3.501.72 颜色均一,具放射状纤维结构 亚马逊玉天河石 6.0-6.52.54-2.571.53-1.55颜色均一,具细粒状结构 6.5-7.02.60-2651.54粒状结构 英 6.5-7.0|2.60-2.65.54 隐晶质结构 东陵玉 6.5-7.02.60-2.651.54 粒状结构 色石英岩|6.5-7.02.60-2651.54 粒状结构 色均一,细纤维状-叶片状结构 不倒翁 6.5-7.02.46-3,151.52-1.54细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 氧化硅4.5-5.02.402.50150-1.52非晶质 染色大理岩|方解石 149-1.6粒状结构 上述仿制品的外观可能较相似,但物理性质和镜下特征存在明显差别,因此,鉴定相对 较容易 2、处理翡翠的鉴别 由于优质天然翡翠十分稀有,价值昂贵,因此,市场上存在大量通过各种方法优化处理 的翡翠。目前常见用于优化处理翡翠的方法有:染色(炝色)、漂白、酸处理、充填、加热
4 翡翠常为粒状交织结构、纤维交织结构、毛毡状结构和交代结构等。质量好的翡翠是主 要纤维交织结构和毛毡状结构。 4、翠性 由于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具两组完全的解理,光从解理面上反射,将产生类似珍珠光泽 的闪光,俗称翠性,它是鉴定翡翠原石重要的依据。 5、密度 翡翠的密度约为3.34g/cm3,这一特征极其重要,它可为区别各种作假仿制品、赝品等 提供重要依据。即在鉴定翡翠原料时,当密度与3.34 g/cm3存在差别时,则需要通过成分等 作鉴定对象的真假作出进一步鉴别。 6、翡翠籽料具有皮壳,而且翡翠原石交易过程中,一般主要根据皮的情况来判别内部 质量,因此,市场上存在伪造皮和染色皮的情况。 伪造皮是在无皮或粗砂皮石料上由人工贴皮而制成外表皮,一般是制作细砂皮。鉴定的 特征是:皮的粗细、颜色一般十分均匀,表面光洁,无裂绺。另外轻轻敲打,会有掉皮的现 象发生,用水煮则更能暴露其本来面目。 染色皮是将仔料带皮染色后退色所形成的特殊翡翠外皮,和天然者区别不大,但皮下却 产生一层伪装的鲜艳绿色,欺骗性较大。鉴定的办法是,看皮下的颜色,若各处的颜色一致, 就应产生怀疑。进一步放大观察,以找出染色的痕迹。 6.3.2 成品的鉴别 1、与相似宝玉石的鉴别 与翡翠相似的宝玉石较多,典型的有软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石榴子石玉、长石质 玉、独山玉、碳酸盐质玉和玻璃等,它们的特征(见表 2-6-1)。 表 2-6-1 翡翠与相似宝石的鉴别特征 宝玉石名称 主要组成矿物 硬度 密度 g/cm3 折射率 结构及外观特征 翡翠 硬玉 6.5-7.0 3.30-3.36 1.66 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纤维交织结构,有翠性 软玉 透闪石 6.0-6.5 2.90-3.10 1.62 细小纤维交织结构,质地细腻,无翠性 独山玉 斜长石 5.0-6.5 2.73-3.18 1.56-1.70 粒状结构,且色杂不均 青海翠 钙铝榴石 7.0-7.5 3.57-3.73 1.74 颜色不均,具粒状结构 特萨沃石 水钙铝榴石 6.5-7.0 3.15-3.55 1.72 颜色均一,有较多的黑色斑点,粒状结构 绿葡萄石 葡萄石 6.0-6.6 2.80-2.95 1.63 具放射状纤维结构,细粒状结构 加州玉 符山石 6.5-7.0 3.25-3.50 1.72 颜色均一,具放射状纤维结构 亚马逊玉 天河石 6.0-6.5 2.54-2.57 1.53-1.55 颜色均一,具细粒状结构 密玉 石英 6.5-7.0 2.60-2.65 1.54 粒状结构 澳玉 石英 6.5-7.0 2.60-2.65 1.54 隐晶质结构 东陵玉 石英 6.5-7.0 2.60-2.65 1.54 粒状结构 马玉 染色石英岩 6.5-7.0 2.60-2.65 1.54 粒状结构 岫玉 蛇纹石 2.5-5.5 2.44-2.80 1.55 颜色均一,细纤维状-叶片状结构 不倒翁 硬钠玉 6.5-7.0 2.46-3.15 1.52-1.54 细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 玻璃 二氧化硅 4.5-5.0 2.40-2.50 1.50-1.52 非晶质 染色大理岩 方解石 3.0 2.70 1.49-1.66 粒状结构 上述仿制品的外观可能较相似,但物理性质和镜下特征存在明显差别,因此,鉴定相对 较容易。 2、处理翡翠的鉴别 由于优质天然翡翠十分稀有,价值昂贵,因此,市场上存在大量通过各种方法优化处理 的翡翠。目前常见用于优化处理翡翠的方法有:染色(炝色)、漂白、酸处理、充填、加热
浸油浸蜡等,最主要的处理品种是B货、C货和B+C货。以下分别作简要介绍 (1)A货、B货、C货和B+C货翡翠的概念 ①A货翡翠:是指除机械加工外,没有经过其它任何物理、化学处理,颜色、结构均保 持天然,并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翡翠 ②B货翡翠:是指一些带有颜色,但质地差、不透明、富含杂质的翡翠用强酸处理,溶 出杂质后,再用树脂等物质充填而形成的翡翠,即漂白加充填处理翡翠。 ③C货翡翠:是指其颜色为人工染色的翡翠,即染色(炝色)翡翠 ④(4)BC货翡翠:是指既经强酸溶解、外来物充填,而颜色又是人工染色的翡翠 (2)B货、C及B+C翡翠的鉴别 B货翡翠的鉴别通常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①外部特征观察法:B货翡翠的外观结构不好,即结构有松散破碎之感,那是由于酸处 理的缘故,故与天然翡翠结构不同:B货翡翠颜色娇艳,无杂质;B货翡翠颜色有扩散的痕 迹:B货翡翠光泽较弱。这些外观特征有经验者一眼就能得出初步判断。 ②内部结构观察法:天然翡翠的结构是镶嵌、定向连续的结构。而B货翡翠由于经化学 处理,对翡翠的结构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表现为结构较松散,长柱状晶体被错开、折断, 晶体定向排列遭受破坏,颗粒边界变得模糊等。另外若为胶充填,胶体内可见气泡、龟裂和 颜色扩散现象,胶也可能有老化现象。 ③比重:天然翡翠的密度为3.34g/cm,而B货翡翠的密度偏低,一般小于3.32g/cm3。 ④声音:对于翡翠手镯,若吊起来用钢棒轻轻敲击,天然翡翠响如钟声,清脆有回音, B货翡翠声音混浊。 ⑤荧光:某些充填胶在紫外线长、短波下均可发荧光,所以在荧光下可见有绿色、白色 的情况,即荧光性不均匀 ⑥红外测试:红外测试一度被当作是鉴定B货翡翠最有效的方法,因为B货翡翠经红外 测试时在3400Ⅷm处可见碳和氢的谱线,这是胶的谱线。但现在这种特征谱线并不能作为最 可靠的证据,因为出现了无机充填的B货翡翠。即有碳、氢谱线者可以说明其翡翠一定是B 货,反之,无碳、氢谱线者并不能说明它不是B货翡翠。B货翡翠的检测需要用各种方法进 行综合检测 对于C货翡翠的鉴别,由于其颜色是由铬酸染色而成,因而在査尔斯滤色镜下往往呈红 色,这是C货翡翠的特征之一。放大观察,颜色主要集中在裂隙或颗粒边界中。此外,无论 用什么方法染成的绿色翡翠,在阳光下长期暴晒都会褪色,如果滴几滴盐酸,褪色会更快。 通过上述方法,较易将翡翠C货与A货区别开来。 B弋C货翡翠需要把鉴别B货翡翠和C货翡翠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正确定B+C货翡 翠的目的 (3)其它方法处理翡翠的鉴别:除了B货、C货和B+C货翡翠外,市场上还见有其它 方法处理的翡翠产品 ①加热处理翡翠:是将黄色、棕色、褐色的翡翠通过加热处理而得到的红色翡翠。这种 翡翠的颜色与天然红色翡翠一样耐久。由于它与天然红色翡翠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所不同 的是通过加热加速了褐铁矿失水的过程,使其在炉中转化成了赤铁矿。这种翡翠一般不鉴定, 也不易鉴别。如果一定要求的话,其显著的不同是天然红色翡翠要透明一些,而加热处理的 红色翡翠则会干一些。 ②浸油浸蜡处理翡翠:浸油浸蜡处理较为普遍,有的为了保护翡翠,同时也用于掩盖裂
5 浸油浸蜡等,最主要的处理品种是 B 货、C 货和 B+C 货。以下分别作简要介绍。 (1)A 货、B 货、C 货和 B+C 货翡翠的概念 ①A 货翡翠:是指除机械加工外,没有经过其它任何物理、化学处理,颜色、结构均保 持天然,并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翡翠。 ②B 货翡翠:是指一些带有颜色,但质地差、不透明、富含杂质的翡翠用强酸处理,溶 出杂质后,再用树脂等物质充填而形成的翡翠,即漂白加充填处理翡翠。 ③C 货翡翠:是指其颜色为人工染色的翡翠,即染色(炝色)翡翠。 ④(4)B+C 货翡翠:是指既经强酸溶解、外来物充填,而颜色又是人工染色的翡翠。 (2)B 货、C 及 B+C 翡翠的鉴别 B 货翡翠的鉴别通常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①外部特征观察法:B 货翡翠的外观结构不好,即结构有松散破碎之感,那是由于酸处 理的缘故,故与天然翡翠结构不同;B 货翡翠颜色娇艳,无杂质;B 货翡翠颜色有扩散的痕 迹;B 货翡翠光泽较弱。这些外观特征有经验者一眼就能得出初步判断。 ②内部结构观察法:天然翡翠的结构是镶嵌、定向连续的结构。而 B 货翡翠由于经化学 处理,对翡翠的结构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表现为结构较松散,长柱状晶体被错开、折断, 晶体定向排列遭受破坏,颗粒边界变得模糊等。另外若为胶充填,胶体内可见气泡、龟裂和 颜色扩散现象,胶也可能有老化现象。 ③比重:天然翡翠的密度为 3.34 g/cm3,而 B 货翡翠的密度偏低,一般小于 3.32 g/cm3。 ④声音:对于翡翠手镯,若吊起来用钢棒轻轻敲击,天然翡翠响如钟声,清脆有回音, B 货翡翠声音混浊。 ⑤荧光:某些充填胶在紫外线长、短波下均可发荧光,所以在荧光下可见有绿色、白色 的情况,即荧光性不均匀。 ⑥红外测试:红外测试一度被当作是鉴定 B 货翡翠最有效的方法,因为 B 货翡翠经红外 测试时在 3400um 处可见碳和氢的谱线,这是胶的谱线。但现在这种特征谱线并不能作为最 可靠的证据,因为出现了无机充填的 B 货翡翠。即有碳、氢谱线者可以说明其翡翠一定是 B 货,反之,无碳、氢谱线者并不能说明它不是 B 货翡翠。B 货翡翠的检测需要用各种方法进 行综合检测。 对于 C 货翡翠的鉴别,由于其颜色是由铬酸染色而成,因而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往往呈红 色,这是 C 货翡翠的特征之一。放大观察,颜色主要集中在裂隙或颗粒边界中。此外,无论 用什么方法染成的绿色翡翠,在阳光下长期暴晒都会褪色,如果滴几滴盐酸,褪色会更快。 通过上述方法,较易将翡翠 C 货与 A 货区别开来。 B+C 货翡翠需要把鉴别 B 货翡翠和 C 货翡翠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正确定 B+C 货翡 翠的目的。 (3)其它方法处理翡翠的鉴别:除了 B 货、C 货和 B+C 货翡翠外,市场上还见有其它 方法处理的翡翠产品。 ①加热处理翡翠:是将黄色、棕色、褐色的翡翠通过加热处理而得到的红色翡翠。这种 翡翠的颜色与天然红色翡翠一样耐久。由于它与天然红色翡翠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所不同 的是通过加热加速了褐铁矿失水的过程,使其在炉中转化成了赤铁矿。这种翡翠一般不鉴定, 也不易鉴别。如果一定要求的话,其显著的不同是天然红色翡翠要透明一些,而加热处理的 红色翡翠则会干一些。 ②浸油浸蜡处理翡翠:浸油浸蜡处理较为普遍,有的为了保护翡翠,同时也用于掩盖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