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7.30(P143)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 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 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 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 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 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 至矣。”7.30(P143) •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 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 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 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 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 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日:“不知也。”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 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 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 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 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P85) 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 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 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 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 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 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 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 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 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 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P85) 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 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 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 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 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 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