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社会学概论 范文名称 学 实验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社会学专业,辅修 人 层和流动、社会 课程简介 的 新的社会知识 了解社会现象是什么提 述)、为什么解释)、将来车样变化 ,使学生掌 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视角 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目标是把学生“领进”门。任务是:掌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 学的来龙去脉: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学以致用,提商综合素质:学会用社会学的观点、概念、理论、方法认识 和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实践合计 第一章 总论 6 第二章 杜会化 2 第三意 文化 第四章 社金石动 第五章 社会群体 4 篇六音 安隆 第七章 料△组织 第儿音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九章 社区 第十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合计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章总论 第一节社会学是什么 2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第节百方会 2经计 的 3。早期社会学理论视角 204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4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社会学概论 课程编号 SOCI2101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54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3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社会学专业,辅修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包括总论、社会化、文化、社会互动、 社会群体、家庭、社区、城市化、分层和流动、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等。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对社会学学科的了解,使学生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了解社会现象是什么(描 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同时,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视角, 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目标是把学生“领进”门。任务是: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 学的来龙去脉;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学会用社会学的观点、概念、理论、方法认识 和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 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总论 6 6 第二章 社会化 2 2 第三章 文化 2 2 第四章 社会互动 2 2 第五章 社会群体 4 4 第六章 家庭 6 6 第七章 社会组织 4 4 第八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8 8 第九章 社区 6 6 第十章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4 4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6 6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4 4 合 计 54 54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社会学是什么 1.社会学定义 2.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3.社会学的想象力 4.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习题要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发展及由来 1.社会学理论的由来 2.经典社会学家 3.早期社会学理论视角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误程教学大纲 4.社会学理论的当代发胭 本重点、 背景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 会学的想象 使学生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历生 的联系。懂得社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2.内容 3音 习题要点:理解“化”的本质,掌握社会化必要性和特点。 第二节社会化的类型 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习题要点:把握社会化是生理、心理、实践活动同步的过程,以此拓展对社会化的理解。 第三节研究社会化的瑰论视角 1,镜中我理论 2.角色扮演理论 3.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4,生命历程理 习题要点: 什么 镜中我 第四节社会化的主 题要点:社会化的主体有哪些 第五节壮会角色扮演 2。社会角色的分类 3。社会角色粉演过程 A角色中家与h调 习题要点:举例说明角色冲突 第大节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化问愿 1。留半儿备面预 2。青少年犯罪问避 习题要点:社会化主体缺失的影响 本童重点、避点:本章的重点社会化的主体、社会角色扮演:本章难点是社会化的理论、角色冲突。 本童散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基本酒义、社会化的基本角度,理解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 用和社会化的机构,掌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过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化问题。 第三章文化 第一节文化内潘 1.文化定义 2.文化特征 习题要点:文化的特征 205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5 4.社会学理论的当代发展 习题要点: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学发展及由来;本章的难点是社会学的想象力内涵。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以及学习社会学的重要意义的讲解, 使学生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历史,理解社会学与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国社会的联系,懂得社会 学为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为改革开发服务的主要途径,掌握用社会学的方法和视觉认识社会。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1.定义 2.内容 3.意义 习题要点:理解“化”的本质,掌握社会化必要性和特点。 第二节 社会化的类型 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再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习题要点:把握社会化是生理、心理、实践活动同步的过程,以此拓展对社会化的理解。 第三节 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1.镜中我理论 2.角色扮演理论 3.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4.生命历程理论 习题要点:什么是镜中我 第四节 社会化的主体 1.家庭 2.学校 3.同辈群体 4.工作机构 5.传媒 习题要点:社会化的主体有哪些 第五节 社会角色扮演 1.社会角色定义 2.社会角色的分类 3.社会角色扮演过程 4.角色冲突与协调 习题要点:举例说明角色冲突 第六节 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化问题 1.留守儿童问题 2.青少年犯罪问题 习题要点:社会化主体缺失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社会化的主体、社会角色扮演;本章难点是社会化的理论、角色冲突。 本章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基本涵义、社会化的基本角度,理解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 用和社会化的机构,掌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过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化问题。 第三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内涵 1.文化定义 2.文化特征 习题要点:文化的特征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文化的类型 2主文化与亚 非物质文化 习要点:亚文化的内涵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免征符只 2,价值观念 3。社会想带 4物屈文化 习题要点: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1,涵化功能 2.整合功能 3。规范功能 4,认同功能 习题要点 :文化的功能有娜些 本章重点和库点:文化的类型、文化的构成:本章难点是对亚文化的理解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 本童戴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内通,特别是文化的不同类型、构成要素以及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含义 2.参照群体理论 4。补合交推理说 6人际五动用论 习避要点:不同理论对社会互动的解释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类型 L.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 2.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 3.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型互动 4,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 习题要点: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的区别 第四节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设 习题要点:群体间社会互动经历哪几个主要阶段 本童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和过程,本章难点是对社会互动不同类型的 区分· 本建数学要求:台在使学生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内涵,理解不阿的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掌握社会互动的类 型,提高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互动的能力。 206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6 第二节 文化的类型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 3.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4.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习题要点:亚文化的内涵 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 1.象征符号 2.价值观念 3.社会规范 4.物质文化 习题要点: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1.涵化功能 2.整合功能 3.规范功能 4.认同功能 习题要点: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本章重点和难点:文化的类型、文化的构成;本章难点是对亚文化的理解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 本章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内涵,特别是文化的不同类型、构成要素以及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含义 1.定义 2.特点 3.维度 习题要点:测量社会互动的维度有哪些 第二节 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1.符号互动论 2.参照群体理论 3.拟剧论 4.社会交换理论 5.常人方法论 6.人际互动理论 习题要点:不同理论对社会互动的解释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 1.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 2.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 3.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型互动 4.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 习题要点: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习题要点:群体间社会互动经历哪几个主要阶段 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和过程,本章难点是对社会互动不同类型的 区分。 本章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互动的基本内涵,理解不同的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掌握社会互动的类 型,提高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互动的能力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误程教学大纲 体性 个人 第二节社会群体概述 1 )枝 3。类型 习题要点:群体的本质, 第三节群体凝豪力 1金义 2.两面本厨 3.影响因素 习题要点:影响凝聚力的因索 第四节初级社会群体 1.含义 2.分类 3.特点 4.形成的条件 5.功能 习题要点:本章重点:社会群体的内涵,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别 本重点和难点:人类结群的动因和群体的功能、群体凝聚力、初级群体形 我的条件 本章教学要求 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群体对于个人生活与社会的重要性,认识社会群 的不何类 理解群体凝聚力的本质和考察的几个角度,着重把握初级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第六章家 第 一节 3产生和发展 要点:家庭的内酒 第二节 烟 太质 2.过程 3音 习题的要点:婚姻的意义 第三节家庭的结构 1核心家座 2,主干家庭 3.联合家庭 习题要点:了解各种特殊家庭及面临的困难 第四节家庭的功能 1.生理功能 2.生育功能 3,经济功能 4.保险功能 5.心理功面 6.社会化功能 习题要点:有些功能是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 207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7 第五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人的群体性 1.人类是结群生活的 2.个人存在的特例 习题的要点:结群的原因。 第二节 社会群体概述 1.含义 2.特点 3.类型 习题要点:群体的本质。 第三节 群体凝聚力 1.含义 2.两重本质 3.影响因素 习题要点: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第四节 初级社会群体 1.含义 2.分类 3.特点 4.形成的条件 5.功能 习题要点:本章重点:社会群体的内涵,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别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类结群的动因和群体的功能、群体凝聚力、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 本章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群体对于个人生活与社会的重要性,认识社会群 体的不同类型,理解群体凝聚力的本质和考察的几个角度,着重把握初级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第六章 家庭 第一节 性质 1.定义 2.性质 3.产生和发展 习题要点:家庭的内涵 第二节 婚姻 1.本质 2.过程 3.意义 习题的要点:婚姻的意义 第三节 家庭的结构 1.核心家庭 2.主干家庭 3.联合家庭 习题要点:了解各种特殊家庭及面临的困难 第四节 家庭的功能 1.生理功能 2.生育功能 3.经济功能 4.保险功能 5.心理功能 6.社会化功能 习题要点:有些功能是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节家庭的关系和问思 家庭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及容易产生的问 第大节家庭的变化和周期 习题要点:现代社会中家庭观念由浓变淡、家庭的关系由复杂变简单的、家庭的功能由多到少的趋势 本章重点和建点:家庭的内通、结构与功能:本章的难点是家庭功能的演变。 本章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家庭的起源与发展、家庭的本质和过程、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婚烟和家庭的 意义和存在的问愿,掌握正确处理社会转性型蝴的各种家庭危机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恋爱观、婚烟观, 第七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1,要素 2.类型 3.特征 4,功能 习题要点:组织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社会组织运行的宗台和原则 2.原则 3.手段 组织运行的原则 结构 行的原则:本章在点是组织中的正式结构 自在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 米利以及社合组的运行 第八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 1.几个重要概多 】根瓶 3作用 4.类型 习题要点:把握社会分层、社会资源、社会地位、社会不平等等概念 第二节社会分层标准 1.主观法 2.声誉法 3.客观法 习题要点:社会分层的标准和内在关系 第三节社会流动 1含义 2.条件 3特征 4.类型 5,功匪 208
农村发展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08 第五节 家庭的关系和问题 1.家庭关系 2.家庭问题 习题要点:家庭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及容易产生的问题 第六节 家庭的变化和周期 1.家庭的变化 2.家庭的周期 习题要点:现代社会中家庭观念由浓变淡、家庭的关系由复杂变简单的、家庭的功能由多到少的趋势 本章重点和难点:家庭的内涵、结构与功能;本章的难点是家庭功能的演变。 本章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家庭的起源与发展、家庭的本质和过程、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婚姻和家庭的 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正确处理社会转性型期的各种家庭危机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 第七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1.要素 2.类型 3.特征 4.功能 习题要点:组织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组织运行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 2.原则 3.手段 习题要点:组织运行的原则 第三节 组织的结构 1.正式结构 2.非正式结构 习题要点:为什么会产生非正式结构 本章重点和难点:组织的目标和意义、运行的原则;本章难点是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本章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意义,把握社会组织的内涵、类型以及社会组织的运行过 程,着重理解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结构以及管理理论,学会用组织原理分析我国社会组织形式,掌握组织设计与 组织管理技巧。 第八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1.几个重要概念 2.根源 3.作用 4.类型 习题要点:把握社会分层、社会资源、社会地位、社会不平等等概念 第二节 社会分层标准 1.主观法 2.声誉法 3.客观法 习题要点:社会分层的标准和内在关系 第三节 社会流动 1.含义 2.条件 3.特征 4.类型 5.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