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7109906 学 分:6 学 时:总学时96学时分配(讲课总学时:80,课外总学时:16) 开设学期:第3、4学期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课程级别: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或 罗永涛 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政治思想理论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 二、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 份量最重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提高思想政 理论素质。确立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 自觉性和坚定性,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经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 导论(2学时) 课程动员、学习安排和要求。了解学生。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2学时)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 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7109906 学 分:6 学 时:总学时 96 学时分配(讲课总学时:80,课外总学时:16) 开设学期:第 3、4 学期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课程级别: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责人:罗永涛 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政治思想理论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 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 二、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 份量最重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确立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 自觉性和坚定性,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经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 导论(2 学时) 课程动员、学习安排和要求。了解学生。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2 学时)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 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重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关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 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 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 涵和本质及基本要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学时) 主要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 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重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难点:正确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精髓。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在新时期是怎样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关系,主 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 1-2章安排一次讨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学时) 主要内容: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 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基本经验、 仑的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学 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识,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 实践经验的结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审重要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4学时)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重点:党在过波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 期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要求: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 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 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
重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关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 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 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 涵和本质及基本要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 学时) 主要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 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重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难点: 正确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精髓。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在新时期是怎样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涵及关系,主 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 1-2 章安排一次讨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 学时) 主要内容: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 主义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基本经验、理论的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 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识,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 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4 学时) 主要内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 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重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 期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要求: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 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 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
择,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3-4章课堂讨论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4学时) 主要内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通过否定到肯定的思维方式: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重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概括。 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 本理论问题的提出过 ,社会王义本项论新的形成过 ,掌握社 义本 的内容及其特点,理解和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所包含的丰 富内容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学时) 主要内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 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的目标和步骤 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点:(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联系 与区别 ,如何理解“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 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 ”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系。 学习要求: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面临的最大国情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及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基本纲 领和发展战略,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4学时) 主要内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 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重大意义。主要阐述实行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 国策及开放格局。 重点:“三个有利于标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择,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3-4 章课堂讨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4 学时) 主要内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通过否定到肯定的思维方式;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重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概括。 学习要求:了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 本理论问题的提出过程,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过程,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 的内容及其特点,理解和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所包含的丰 富内容及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 学时) 主要内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的目标和步骤。 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点;(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联系 与区别。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系。 学习要求: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面临的最大国情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及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基本纲 领和发展战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4 学时) 主要内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 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重大意义。主要阐述实行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 国策及开放格局。 重点:“三个有利于标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难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中国的离不开世 界。 学习要求:掌握认识改革的必然性、性质和意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三者的关系。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5-6-7安排一次讨论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0学时) 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和分配制度。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公有制的性质与实 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堂据计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突。理解补会主义市场经这 的客观必然性、通义及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展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 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6学时)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难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学习要求:理解民主的涵义及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掌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 把坚持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理解政治体制改 革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掌握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学时) 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中国的离不开世 界。 学习要求:掌握认识改革的必然性、性质和意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三者的关系。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5-6-7 安排一次讨论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0 学时) 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和分配制度。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公有制的性质与实 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客观必然性、涵义及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 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6 学时)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难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学习要求: 理解民主的涵义及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掌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理解政治体制改 革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掌握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 学时) 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理解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理解什么是先进文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安排一次课堂讨论。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学时) 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重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构建礼 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性、可能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学习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熟悉我们党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堂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 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4学时) 主要内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 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因两制”构建的重要发展, 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容和重要 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学习要求: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我党关 干统丽胡国统 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方针政策和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 和决心,把握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 的重要历史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 “国两制”科学构 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学握“和平统 一、一闲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特和发展。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学时) 主要内容:第二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中国坚持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间友。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 则:我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予的主张。 重点: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难点: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习要求:掌握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 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熟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理解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理解什么是先进文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安排一次课堂讨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 学时) 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重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性、可能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学习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熟悉我们党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 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4 学时) 主要内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 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建的重要发展。 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容和重要 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学习要求: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我党关 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方针政策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 和决心,把握建国 50 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 “和平统一”的重要历史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 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掌握“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 学时) 主要内容:第二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中国坚持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 则;我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重点: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难点: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习要求:掌握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 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熟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