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1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补充细则 语言文字运用 3.如答题非下定义形式,扣1分;如表述为“自主招生是……一项举措”,扣1分。中 间的几个要点1点1分,少1点扣1分,先后顺序要合理通畅。如将题干中所有信息照抄, 虽然涵盖了3个要点而形式又正确的,扣2分。 4.两条结论语意表达出即可,如将第2条结论具体表述为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心理脆 弱、自卑、害怕陌生人等同样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8.(1)“宿疾”的“宿”译为“以往”、“陈旧”、“向来”等均给分:“善恶”应该译为 名词,否则扣语句通顺分。 (2)“彼”译不出扣语句通顺分。 (3)“恶言秽行”合 在一起译正常判分,“之”译为“他”、“自己”均对,译错扣语句通顺分。 三、古诗词鉴赏 9.(1)答“柳老”、“荷残”不给分:答案一定是名词状态,做动词性描述不得分。(2) 两联的表现手法只需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分析2分,每句1分。第二联手法有:时空交错, 虚实结合:第三联的手法有选取典型意象,动静结合,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动”、“ (炼字) (3)凡只答情感(如忧愤、凄凉、爱国)而没有分析,都只给1分。答 “漂泊”可以归入“客居”,“挺身奔赴国难”归入“报国”,“英雄老去”归入“半身潦倒、 报国无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1.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清水麻的赞美(1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首尾 呼应,点题(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效果上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有韵律之美,激发 读者兴趣(1分,任答一点即可)。 13.老人性格“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答到一点得2分,“钟爱麻鞋制 作手艺”(或手艺精巧)2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5.三点全答对但超出三点扣1分,注意提醒学生“归纳”要有分点意识,但点不可太 碎。意思对即可 17.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题 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视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构思、语言、文体等方面, 必须全面衡量。强调文体的规范要求,考生必须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评分要从考生写作的 实际出发,分等分类赋分,确保一定的区分度。赋分等级如下: 分类赋分 构思 选材 结构 语
1 南京市 2011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补充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 3.如答题非下定义形式,扣 1 分;如表述为“自主招生是……一项举措”,扣 1 分。中 间的几个要点 1 点 1 分,少 1 点扣 1 分,先后顺序要合理通畅。如将题干中所有信息照抄, 虽然涵盖了 3 个要点而形式又正确的,扣 2 分。 4.两条结论语意表达出即可,如将第 2 条结论具体表述为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心理脆 弱、自卑、害怕陌生人等同样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8.(1)“宿疾”的“宿”译为“以往”、“陈旧”、“向来”等均给分;“善恶”应该译为 名词,否则扣语句通顺分。 (2)“彼”译不出扣语句通顺分。 (3)“恶言秽行”合 在一起译正常判分,“之”译为“他”、“自己”均对,译错扣语句通顺分。 三、古诗词鉴赏 9.(1)答“柳老”、“荷残”不给分;答案一定是名词状态,做动词性描述不得分。 (2) 两联的表现手法只需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分析 2 分,每句 1 分。第二联手法有:时空交错, 虚实结合;第三联的手法有选取典型意象,动静结合,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动”、“明” (炼字)等。 (3)凡只答情感(如忧愤、凄凉、爱国)而没有分析,都只给 1 分。答 “漂泊”可以归入“客居”,“挺身奔赴国难”归入“报国”,“英雄老去”归入“半身潦倒、 报国无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1.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清水麻的赞美(1 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首尾 呼应,点题(2 分,答任意两点即可);效果上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有韵律之美,激发 读者兴趣(1 分,任答一点即可)。 13.老人性格“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答到一点得 2 分,“钟爱麻鞋制 作手艺”(或手艺精巧)2 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5.三点全答对但超出三点扣 1 分,注意提醒学生“归纳”要有分点意识,但点不可太 碎。意思对即可。 17.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题 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视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构思、语言、文体等方面, 必须全面衡量。强调文体的规范要求,考生必须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评分要从考生写作的 实际出发,分等分类赋分,确保一定的区分度。赋分等级如下: 分类 赋分 构思 选材 结构 语言
0-63构思新巧、独到, 材料新鲜、丰富,階构精巧、严谨|词语生动,句式 立意深刻、有启发性形象丰满、感人 灵活,文句有意蕴 56构思较好,立意准确 选 材合适得当结构完整 准确、恰当 55-49构思平平, 选材基本得当 结构基本完整圃通顺、平实 四A-42立意正确 基本通顺 五|1-28构思低幼,立意偏颇材料与观点 结构混乱 卜不通顺、有明 有明显悖离 显语病 六}7-0有构思,立意庸俗选材陈旧、无聊无章无序〖低幼、粗俗 特别说明: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2/3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 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 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 如下: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一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 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 分 ③语言粗俗、格调不高的,最高不得超过40分;思想情感庸俗低下的,即使完篇、切 题,最高不得超过25分: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3分。 ④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一错别字分 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卷面较差的,最多扣1分 ⑤没有写标题扣2分。 第一题:请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审题 解读本作文题时,应紧扣“这样”、“一个”和“地方”三个词语审题 1.关于对“这样”的理解:①突出“地方”的独特性:②“地方”不可无选择性 2.关于对“一个”的理解:①强调了“地方”的独特性:②明确限制“地方”的数量。 3.关于对“地方”的理解:当然,“地方”也是开放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 间。譬如:①“有故事”的地方:②“有触动”的地方:③“有收获”的地方;④“有体悟 的地方:⑤“遭遇挫折”的地方:⑥“人生转折”的地方:⑦“倾情付出”的地方;⑧“留 有遗憾”的地方。 “地方”,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区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某一个“地方”,也可以是虚 幻想象的某一个“地方”,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这样一个地方”在心灵深处留下 了印痕,具体情感因人、因事、因物的不同而各有千秋。写作难点在于:①如何选择一个独 特的“地方”?②如何描写这个“地方”?③人、事、物如何和这个“地方”有机融合?④ 表达怎样的情感?⑤选择“实写”还是“虚写”?(“实写”比较顺手,但也容易雷同:;“虚 写”可以避免雷同,但要选好切入口) 二、评分 1.基本原则 ①文体特征模糊,记叙过少,偏于抒情,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②空言“有 这样一个地方”,只是泛泛陈述,缺乏充实的内容,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 东拉西扯,写了几个“地方”,没有突出与“地方”相关的人或事或物,且思想平庸、语言 贫乏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
2 一 70—63 构思新巧、独到, 立意深刻、有启发性 材料新鲜、丰富, 形象丰满、感人 结构精巧、严谨 词语生动,句式 灵活,文句有意蕴 二 62—56 构思较好,立意准确 选材合适得当 结构完整 准确、恰当 三 55—49 构思平平, 选材基本得当 结构基本完整 通顺、平实 四 48—42 立意正确 基本通顺 五 41—28 构思低幼,立意偏颇 材料与观点 有明显悖离 结构混乱 不通顺、有明 显语病 六 27—0 没有构思,立意庸俗 选材陈旧、无聊 无章无序 低幼、粗俗 特别说明: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 2/3 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 20 分;内容基本相同的 最高不超过 l0 分。 ②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 字扣 l 分,扣满 3 分为 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 46 分(参考赋分 如下:不满 l00 字,0—5 分;200 字左右,6 一 10 分;300 字左右,ll—20 分;400 字左右, 21—30 分;500 字左右 31—40 分;600 字左右 41—46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 分。 ③语言粗俗、格调不高的,最高不得超过 40 分;思想情感庸俗低下的,即使完篇、切 题,最高不得超过 25 分;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 13 分。 ④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 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卷面较差的,最多扣 1 分。 ⑤没有写标题扣 2 分。 第一题:请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一、审题 解读本作文题时,应紧扣“这样”、“一个”和“地方”三个词语审题。 1.关于对“这样”的理解:①突出“地方”的独特性;②“地方”不可无选择性。 2.关于对“一个”的理解:①强调了“地方”的独特性;②明确限制“地方”的数量。 3.关于对“地方”的理解: 当然,“地方”也是开放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 间。譬如:①“有故事”的地方;②“有触动”的地方;③“有收获”的地方;④“有体悟” 的地方;⑤“遭遇挫折”的地方;⑥“人生转折”的地方;⑦“倾情付出”的地方;⑧“留 有遗憾”的地方。 “地方”,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区域,可以是现实存在的某一个“地方”,也可以是虚 幻想象的某一个“地方”,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这样一个地方”在心灵深处留下 了印痕,具体情感因人、因事、因物的不同而各有千秋。写作难点在于:①如何选择一个独 特的“地方”?②如何描写这个“地方”?③人、事、物如何和这个“地方”有机融合?④ 表达怎样的情感?⑤选择“实写”还是“虚写”?(“实写”比较顺手,但也容易雷同;“虚 写”可以避免雷同,但要选好切入口) 二、评分 1.基本原则 ①文体特征模糊,记叙过少,偏于抒情,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②空言“有 这样一个地方”,只是泛泛陈述,缺乏充实的内容,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③ 东拉西扯,写了几个“地方”,没有突出与“地方”相关的人或事或物,且思想平庸、语言 贫乏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
2.赋分等级说明 ①能选择一个独特且寄寓真情或哲思的“地方”,叙写这个“地方”的所闻、所见和所 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 描写这个地方的人、事和物,并能引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均 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以这个“地方”为主体,情节生动,描写较好,叙议得当,但重在叙写自己的体验或 感悟,且立意仅集中在“难忘”等层面,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主体叙述的是和这个“地方”相关的故事,且有一定的情节或描写,但是构思无明显 新意,语言表达一般,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有故事情节,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有叙述和描写,但没有精彩的笔墨,并且立意主 旨无新意,语言平淡,表达没有明显特色,可按四类卷赋分 ⑤所写内容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有这样一个地方”缺乏内在联 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可按五类卷赋分。 ⑥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乱造一个“地方”,乱编几则故事,缺乏文学味儿,语言表达 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文章主题不明,可按六类卷赋分 第二题:“告诉你”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内含丰富的短语,应围绕“告诉你”三个字思考,必须是 我们听到”的,而不是“你告诉别人”的。“告诉你”可能是“命令训导式”,也可能是“交 流畅谈式”,也可能是“循循善诱式”。必须进行多角度思维,可褒、可贬,亦可辩证分析 写作角度可以涉及方式、心态、情感等 写作难点在于:①不能“化大为小”,只是泛论教育等;②关注现实不够,观点缺乏论 据作证,或者与论点关系不够紧密:③容易出现“新题套旧作”现象,论述缺乏新意:④未 能比较紧密地“告诉你”这句话,而是较多地阐发“告诉你”的内容:⑤仅以“告诉你”为 标题,缺乏拟写标题的意识和能力。 评分 1.基本原则 ①曲解、误解“告诉你”的意思,牵强附会,且思想平庸、语言苍白的文章,原则上都 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②大量阐释“告诉你”的内容,一律三类卷(含三类卷)以下赋分 ③文体不规范,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 2.赋分等级说明 ①能紧扣“告诉你”这句话,从情感、态度、方式等方面来写,并作个性化的解读,认 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语言智慧、幽默、犀利,标题能吸引人 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告诉你”这句话本身,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概括能力 标题恰当,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从不同角度解读“告诉你”这句话,形成几个相关联的观点或其中某一个观点,进 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较多地阐释“告诉你”的内容,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欠缺。如观点与论据缺乏内在联系,只列举而不作分析
3 2.赋分等级说明 ①能选择一个独特且寄寓真情或哲思的“地方”,叙写这个“地方”的所闻、所见和所 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 描写这个地方的人、事和物,并能引发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均 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以这个“地方”为主体,情节生动,描写较好,叙议得当,但重在叙写自己的体验或 感悟,且立意仅集中在“难忘”等层面,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主体叙述的是和这个“地方”相关的故事,且有一定的情节或描写,但是构思无明显 新意,语言表达一般,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有故事情节,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有叙述和描写,但没有精彩的笔墨,并且立意主 旨无新意,语言平淡,表达没有明显特色,可按四类卷赋分。 ⑤所写内容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有这样一个地方”缺乏内在联 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可按五类卷赋分。 ⑥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乱造一个“地方”,乱编几则故事,缺乏文学味儿,语言表达 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文章主题不明,可按六类卷赋分。 第二题:“告诉你”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一、审题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内含丰富的短语,应围绕“告诉你”三个字思考,必须是 “我们听到”的,而不是“你告诉别人”的。“告诉你”可能是“命令训导式”,也可能是“交 流畅谈式”,也可能是“循循善诱式”。必须进行多角度思维,可褒、可贬,亦可辩证分析。 写作角度可以涉及方式、心态、情感等。 写作难点在于:①不能“化大为小”,只是泛论教育等;②关注现实不够,观点缺乏论 据作证,或者与论点关系不够紧密;③容易出现“新题套旧作”现象,论述缺乏新意;④未 能比较紧密地“告诉你”这句话,而是较多地阐发“告诉你”的内容;⑤仅以“告诉你”为 标题,缺乏拟写标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评分 1.基本原则 ①曲解、误解“告诉你”的意思,牵强附会,且思想平庸、语言苍白的文章,原则上都 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②大量阐释“告诉你”的内容,一律三类卷(含三类卷)以下赋分; ③文体不规范,一律四类卷(含四类卷)以下赋分。 2.赋分等级说明 ①能紧扣“告诉你”这句话,从情感、态度、方式等方面来写,并作个性化的解读,认 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语言智慧、幽默、犀利,标题能吸引人, 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告诉你”这句话本身,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概括能力强, 标题恰当,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从不同角度解读“告诉你”这句话,形成几个相关联的观点或其中某一个观点,进 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较多地阐释“告诉你”的内容,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欠缺。如观点与论据缺乏内在联系,只列举而不作分析;
虽是规范的议论文,但观点属于大话、套话,或者论据材料陈旧老套等。可视为四类卷赋分。 ⑤形式上是一篇关于“告诉你”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 不明,或者观点和“告诉你”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或者缺少论证,或者文不对题等,可视 为五类卷赋分。 ⑥认识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混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可视为六类卷赋分。 [附]第二题作文样卷: 告诉你”很伤人 告诉你”,此话一出,孩子就在家长面前低下了头,听候家长的训斥;学生就在老师 面前地下了头,准备做笔记;员工就在老板面前低下了头,听候安排。 在我看来,“告诉你”三个字透露着强势的语气,此话一出,双方就不可能平等地对话 了,不是一方占据压倒性优势,能够单方面控制另一方,就是双方开始针锋相对,温度不断 上升,火药味越来越浓,甚至一言不和大打出手。却是绝对不会再有平等、和谐的谈话气氛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讲究“和而不同”,两个意见不一的人往往能成为好朋友,坐下 来心平气和谈论学术问题。而现在对于学术问题的谈论就不是这么和谐了,往往是双方高声 争吵,互相拆台,好勇斗狠的话屡见不鲜,“告诉你”这三个字出现的频率更是高得吓人 说到学术研讨,蒋方舟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使他这么出名的很大原因就是 中国的学术制度。中国的学术界有一个潜规则,谁的学位更高,谁的身份更高,谁的嗓门就 更大,这就使很多人绞尽脑汁地造假,从而成就了打假英雄蒋方舟 很显然,一个掌握真理的高中老师和一个科学院院士是无法在一起平等的讨论问题的, 因为院士会更多地使用“告诉你”三个字,从而说明他的都是道理,与他“告诉你”的内容 相对立的则是谬误。这就使人们的思想被大大地局限了,学术也不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同样的,老师与学生对话中也常用到“告诉你”三个字,而拒绝学生的那些在老师眼 中荒谬的问题。殊不知,这样会使学生仅仅成为一个承载知识的容器,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简单的应试机器
4 虽是规范的议论文,但观点属于大话、套话,或者论据材料陈旧老套等。可视为四类卷赋分。 ⑤形式上是一篇关于“告诉你”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 不明,或者观点和“告诉你”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或者缺少论证,或者文不对题等,可视 为五类卷赋分。 ⑥认识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混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可视为六类卷赋分。 [附]第二题作文样卷: “告诉你”很伤人 “告诉你”,此话一出,孩子就在家长面前低下了头,听候家长的训斥;学生就在老师 面前地下了头,准备做笔记;员工就在老板面前低下了头,听候安排。 在我看来,“告诉你”三个字透露着强势的语气,此话一出,双方就不可能平等地对话 了,不是一方占据压倒性优势,能够单方面控制另一方,就是双方开始针锋相对,温度不断 上升,火药味越来越浓,甚至一言不和大打出手。却是绝对不会再有平等、和谐的谈话气氛 了。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讲究“和而不同”,两个意见不一的人往往能成为好朋友,坐下 来心平气和谈论学术问题。而现在对于学术问题的谈论就不是这么和谐了,往往是双方高声 争吵,互相拆台,好勇斗狠的话屡见不鲜,“告诉你”这三个字出现的频率更是高得吓人。 说到学术研讨,蒋方舟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使他这么出名的很大原因就是 中国的学术制度。中国的学术界有一个潜规则,谁的学位更高,谁的身份更高,谁的嗓门就 更大,这就使很多人绞尽脑汁地造假,从而成就了打假英雄——蒋方舟。 很显然,一个掌握真理的高中老师和一个科学院院士是无法在一起平等的讨论问题的, 因为院士会更多地使用“告诉你”三个字,从而说明他的都是道理,与他“告诉你”的内容 相对立的则是谬误。这就使人们的思想被大大地局限了,学术也不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同样的,老师与学生对话中也常用到“告诉你”三个字,而拒绝学生的那些在老师眼 中荒谬的问题。殊不知,这样会使学生仅仅成为一个承载知识的容器,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简单的应试机器
告诉你”在人际交往中也可能为你带来麻烦。“告诉你”,此话一出,在别人眼里也 许你就成了女强人,成了大男子主义,成了脾气暴躁的人,而对你敬而远之。如果能把“告 诉你”转变成“你觉得怎样”,也许在别人眼中你就变成了一个和善、平易近人的人。这样 的细节也许并不会立即改变什么,但对个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持久的,况且转变起来也不困 难,何乐而不为?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少用一些“告诉你”,你会发现你周围的环境和谐了不少。 (本文建议判为一类卷) 告诉你 人仿佛都有这样的劣根性:汲汲于他人的隐私,窥探藏在暗处的隐事,并在大多数时候 旦窥得,便会毫不顾忌地大嘴巴:“告诉你,告诉你……,”于是,我们发现,往往越该秘 而不宣的东西越容易引来诸多蜚声越该避而不谈的事情越有流言私传人们禁不住好奇心, 管不住大嘴巴,在一句句“告诉你”中得到了分享八卦的满足,却不知给多少当事人带来了 多大的困扰。 大多数时候,语言琐碎而平淡,是朴素生活里一处让人心情安逸的所在,但有的时候, 语言却能化作一把利剑,伤人于无形,我们道着的一句句“告诉你″,传播的不仅仅有喜悦 欢笑、幸福、乐事,也有悲伤、痛楚、无奈、彷徨,更有他人不愿启齿的难堪与私密,而最 后一种,很有可能刺中别人内心那根最脆弱的弦,带给别人一生的伤害与痛苦,而我们却不 自知 新闻报道里不知有多少,迷途少年本可回头,却在一句句流言蜚语中踏上了不归路。本 是幸福的一户人家,却在别人暗暗传播的小道消息中,夫妻猜忌,家庭破碎….在如此之多 的事件中,有多少最初只是由人们一句管不住的“告诉你”引起的 让我不禁想起了大文豪萧伯纳,曾有一日,萧伯纳在路上偶遇朋友,朋友就问他关于
5 “告诉你”在人际交往中也可能为你带来麻烦。“告诉你”,此话一出,在别人眼里也 许你就成了女强人,成了大男子主义,成了脾气暴躁的人,而对你敬而远之。如果能把“告 诉你”转变成“你觉得怎样”,也许在别人眼中你就变成了一个和善、平易近人的人。这样 的细节也许并不会立即改变什么,但对个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持久的,况且转变起来也不困 难,何乐而不为?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少用一些“告诉你”,你会发现你周围的环境和谐了不少。 (本文建议判为一类卷) 告诉你 人仿佛都有这样的劣根性:汲汲于他人的隐私,窥探藏在暗处的隐事,并在大多数时候, 一旦窥得,便会毫不顾忌地大嘴巴:“告诉你,告诉你……”于是,我们发现,往往越该秘 而不宣的东西越容易引来诸多蜚声,越该避而不谈的事情越有流言私传,人们禁不住好奇心, 管不住大嘴巴,在一句句“告诉你”中得到了分享八卦的满足,却不知给多少当事人带来了 多大的困扰。 大多数时候,语言琐碎而平淡,是朴素生活里一处让人心情安逸的所在,但有的时候, 语言却能化作一把利剑,伤人于无形,我们道着的一句句“告诉你”,传播的不仅仅有喜悦、 欢笑、幸福、乐事,也有悲伤、痛楚、无奈、彷徨,更有他人不愿启齿的难堪与私密,而最 后一种,很有可能刺中别人内心那根最脆弱的弦,带给别人一生的伤害与痛苦,而我们却不 自知。 新闻报道里不知有多少,迷途少年本可回头,却在一句句流言蜚语中踏上了不归路。本 是幸福的一户人家,却在别人暗暗传播的小道消息中,夫妻猜忌,家庭破碎……在如此之多 的事件中,有多少最初只是由人们一句管不住的“告诉你”引起的!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大文豪萧伯纳,曾有一日,萧伯纳在路上偶遇朋友,朋友就问他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