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为I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嗔怪( cheng)逞能(chen)怨怅( chang)箪食壶浆(dan) 麈尾(zh)戗金( qiang)恁地(nen)顿开茅塞(se) C.樑梓(zi)侥幸(jiao)撮弄(cuo)面面厮觑(qu) D.愧赧(lan)作揖(yi)岔气(cha)不省人事(xi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看到老人倒了,他不由分说地上前扶起来 B.除夕焰火爆炸的声音,如雷贯耳。 C.班主任姜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让李仲亮同学打消了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 该采用的医治方法都用了,医生对这种绝症已经无可奈何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 族发展 C.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替,使普通民众逐渐成为网络的主体 D.纪录片《创新中国》的热播,既展示了当前我国己经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更凝聚 和启发了新的时代精神。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①④⑤③②B.⑤③①②④C.①⑤④②③D.⑤③②①④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台风的功与过(鄂州中考改编)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 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 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 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 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 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 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 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 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1 第六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嗔.怪(chēng) 逞.能(chěn) 怨怅.(chàng) 箪.食壶浆(dān) B.麈.尾(zhǔ) 戗.金(qiàng) 恁.地(nèn) 顿开茅塞.(sè) C.槡梓.(zǐ) 侥.幸(jiǎo) 撮.弄(cuō) 面面厮觑.(qù) D.愧赧.(lǎn) 作揖.(yī) 岔.气(chà) 不省.人事(xǐ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看到老人倒了,他不由分说 ....地上前扶起来。 B.除夕焰火爆炸的声音,如雷贯耳 ....。 C.班主任姜老师三顾茅庐 ....,终于让李仲亮同学打消了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 D.该采用的医治方法都用了,医生对这种绝症已经无可奈何 ....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40 年众志成城,40 年砥砺奋进,40 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 族发展。 C.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替,使普通民众逐渐成为网络的主体。 D.纪录片《创新中国》的热播,既展示了当前我国已经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更凝聚 和启发了新的时代精神。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②④ C.①⑤④②③ D.⑤③②①④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台风的功与过(鄂州中考改编)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 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 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 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 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 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 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 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 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 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 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 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 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 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 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 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 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 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 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 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 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 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 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 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 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 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 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 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台风的“功”的一项是() A.带来降水;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B.节约生活用水用电量,缓解电力紧张程度;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 C.有利于鱼群生长;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D.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能减少人类疾病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江河中的涡旋”来比喻“台风”,生 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 B.第③段画线句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 度的热带洋面”,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文章中能概括本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 机
2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 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 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 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 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 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 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 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 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 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 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 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 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 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 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 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 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 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 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 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台风的“功”的一项是( ) A.带来降水;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B.节约生活用水用电量,缓解电力紧张程度;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 C.有利于鱼群生长;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D.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能减少人类疾病。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江河中的涡旋”来比喻“台风”,生 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 B.第③段画线句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 度的热带洋面”,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与事实不符。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文章中能概括本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 机
D.文章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说明台风的功与过。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 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 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 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 可图中原也。”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 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 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 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 数少。④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真诚)B.民殷国富(富庶) 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亲自)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打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此用武之地无立锥之地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C.而备失势众寡朝而往,暮而归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见渔人,乃大惊 10.下面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 【甲】文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 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从【乙】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的事情有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赤壁 之战取胜,平定江南: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D.从【乙】文看“跨有荆、益”的方针是通过诸葛亮献策,求助吴国,保住荆州,后 来刘备率军向西取得益州来实现的。 第Ⅱ卷(阅读·感悟共50分) 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3 D.文章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说明台风的功与过。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甲】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 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 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 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 可图中原也。”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 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 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④。权既宿服仰备, 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 数少。④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真诚) B.民殷.国富(富庶) 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亲自) D.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打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此用武之.地 无立锥之.地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C.而.备失势众寡 朝而.往,暮而归 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见渔人,乃.大惊 10.下面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甲】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 B.【甲】文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 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从【乙】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的事情有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赤壁 之战取胜,平定江南;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D.从【乙】文看“跨有荆、益”的方针是通过诸葛亮献策,求助吴国,保住荆州,后 来刘备率军向西取得益州来实现的。 第Ⅱ卷 (阅读·感悟 共 50 分) 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 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现实仍有指导意义?(3分) 13.诗歌鉴赏。(4分) 【甲】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1) 将登太行雪满山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写诗人登临高楼涌起思乡之情,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 是 (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 (5)《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是 (6)《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 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 ”的千 古名句。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十一号楼的猫》,完成15~19题。(张家界中考改编)(12分)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 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 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 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 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 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 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 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 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 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 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 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
4 12.“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现实仍有指导意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歌鉴赏。(4 分) 【甲】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 1 分,共 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2)树绕村庄,水满陂塘。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写诗人登临高楼涌起思乡之情,并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岳 阳 楼 记 》 中 借 鸟 欢 鱼 跃 、 花 茂 草 盛 描 绘 晴 明 之 景 的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 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 古名句。 五、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十一号楼的猫》,完成 15~19 题。(张家界中考改编)(12 分)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 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 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 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 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 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 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 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 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 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 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 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
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 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_跛一陂的。三楼住着的 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 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 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 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 安静地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 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 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 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 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 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 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一一全楼的人好像都 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 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 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 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 ⑧因为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为它的到 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 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 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 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 自己的心。 (选自《智慧少年》2016年第8期,有删改) 15.通览全文,最能体现十一号楼猫的特点的一个短语是(用原文回 答 ③~⑤段中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只举 例) 分) 16.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跛,跛的。 17.文章第⑦段叙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2分) 18.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对此你怎么理解?(3
5 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 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三楼住着的 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 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 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 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 安静地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 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 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 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 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 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 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 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 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 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 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 ⑧因为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为它的到 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 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 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 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 自己的心。 (选自《智慧少年》2016 年第 8 期,有删改) 15 . 通览全文 , 最能体现十一号楼猫的特点的一个短语是 ( 用原文回 答 )________________ 。 ③ ~ ⑤ 段 中 具 体 体 现 这 一 特 点 的 句 子 有 ( 只举一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6.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 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 ....,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⑦段叙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对此你怎么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