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试卷左侧的内容填完整 3.答卷时请用兰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二部分 题号第一部分 三)(m第三部分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第一部分(1-6题,25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亵渎( xie du) 忐忑( tan te) 强聒不舍 脑羞成怒 B.商酌( shang zhu6)枘凿( rui zad) 重蹈覆辙 滋滋不倦 C.画缯( hua zeng) 谮害( zen hai) 秀手旁观 吹毛求疵 D.缟素( gao su) 拮据(jiej) 为民请命 恃才放旷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 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找出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3分)……………()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C.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D.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 改正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3分)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 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 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②当 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 这片神圣的国土。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5.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7分)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豪迈的情怀表达自己一生的理想的句
河北省迁安市第四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 8 页,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请将试卷左侧的内容填完整。 3.答卷时请用兰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第一部分(1—6 题,2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亵渎(xìe dú) 忐忑(tǎn tè) 强聒不舍 脑羞成怒 B. 商酌(shāng zhuó) 枘凿(rùi zaó) 重蹈覆辙 滋滋不倦 C. 画缯(huà zēng) 谮害(zèn hài) 秀手旁观 吹毛求疵 D. 缟素(gǎo sù) 拮据(jié jū) 为民请命 恃才放旷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 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3.找出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改正(3 分)……………………( )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C.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D.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 改正: 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3 分)…………………………( )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 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 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②当 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③1876 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 这片神圣的国土。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5.在横线上写出课文原句(7 分)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③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豪迈的情怀表达自己一生的理想的句 得分 评卷人
子是 ⑤燕子是画家笔下的爱物,也是诗人心中的宠物,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选出有关“燕子” 的两句,写在横线上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在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调査活动中,通过统计得到“某市中小学生消费状况抽样调 查表”,内容如下 阶段学习消费人情消费时尚消费其它 小学生28% 15% 初中生30% 高中生28%46% 20% 6% (1)请仔细分析表格,提取概括主要信息 2)针对现在中小学生的消费状况,请你为本班同学提出培养良好消费习惯的倡议。 (3)简迪同学经常组织好友的生日宴会,在活动中你怎样才能帮助他改掉这个习惯?请 你帮他想两个好办法。 得分评卷人 第二部分(7-24题45分) (一)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7.从词的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阙重在 下阙重在 (2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9.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词的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 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倾城”一语,突出观猎盛况 C.词的下片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苏辙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立功的决心。 词的上片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子是:“ , 。” ⑤燕子是画家笔下的爱物,也是诗人心中的宠物,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选出有关“燕子” 的两句,写在横线上: , 。 6.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在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调查活动中,通过统计得到“某市中小学生消费状况抽样调 查表”,内容如下: (1)请仔细分析表格,提取概括主要信息: (2)针对现在中小学生的消费状况,请你为本班同学提出培养良好消费习惯的倡议。 (3)简迪同学经常组织好友的生日宴会,在活动中你怎样才能帮助他改掉这个习惯?请 你帮他想两个好办法。 第二部分(7-24 题 45 分) (一)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7.从词的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阙重在 ,下阙重在 。(2 分)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 分) 答: 9.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词的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 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倾城”一语,突出观猎盛况。 C.词的下片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苏辙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立功的决心。 D.词的上片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得分 评卷人 阶 段 学习消费 人情消费 时尚消费 其它 小学生 28% 44% 15% 13% 初中生 30% 46% 19% 5% 高中生 28% 46% 20% 6%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 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 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 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昊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 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 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 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日:“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 夙夜: 1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北定中原 北通巫峡 C.还于旧都 曹操比于袁绍 D.则名微而众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 答 14.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 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 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 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 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 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 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 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 1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 分)………………………( ) A.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 北.定中原 北.通巫峡 C. 还于.旧都 曹操比于.袁绍 D. 则名微而.众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 分) 答: 14.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 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 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 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 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 ②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 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 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 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渎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 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 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 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 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 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奷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 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 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 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 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 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 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 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 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 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 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 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 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 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 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 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 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 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 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 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
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 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 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毎 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5.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7个字): (2分) 16.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世界。作 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 (2分) 17.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1分) 1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19.文中说:“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我们在课内也学过《论语十则》请任意 引用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思考和体会。(2分) 引文 思考和体会: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克隆快乐聂巧鸿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刻意设计并且营造一种十分悲怆的气氛,目的是让孩子们深 切地感受旧俄国社会穷苦孩子悲惨的命运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沙皇黑暗统治的痛 在课尾时,我满怀伤感地对学生讲述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 易有机会写成的这封信,却是一封无法让爷爷收到的“死信′,可九岁的凡卡哪里知道这些 呀!他依然编织着自己最美丽的梦。这个结局似喜实悲,喑示凡卡甜蜜的希望将变成痛苦的 失望,凡卡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我从孩子们脸上凝重的表情中享受到了一种成功
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 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 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 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5.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7 个字): 。(2 分) 16.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世界。作 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 (2 分) 17.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1 分) 答: 1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 分) 答: 19.文中说:“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我们在课内也学过《论语十则》请任意 引用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思考和体会。(2 分) 引文: 思考和体会: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 分) 克隆快乐 聂巧鸿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刻意设计并且营造一种十分悲怆的气氛,目的是让孩子们深 切地感受旧俄国社会穷苦孩子悲惨的命运,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沙皇黑暗统治的痛 恨。 在课尾时,我满怀伤感地对学生讲述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 易有机会写成的这封信,却是一封无法让爷爷收到的‘死信’,可九岁的凡卡哪里知道这些 呀!他依然编织着自己最美丽的梦。这个结局似喜实悲,暗示凡卡甜蜜的希望将变成痛苦的 失望,凡卡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我从孩子们脸上凝重的表情中享受到了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