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4140222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统计学 (2)英文名: Statistics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统计学院国民经济统计教研室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适用于我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大学本科层次。 2、学时与学分数:周学时3课时:学分为3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统计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讨论通过的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 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和公司、企业的经营及决策,还是科学 研究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理、工、农、医、人文、社 会、管理、军事等所有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为经济管理统计提供统计调査、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专门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3)、为学习其它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统计学》加强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论的研究,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科发展的适应 能力 4、先行、后续课程: (1)、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 (2)、后续课程:第一类: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课,包括企业经济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学、金 融统计学等。 第二类:是统计方法的深化提高课,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方 法专题等。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120分钟) (2)、成绩评定:按学校的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法进行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16-1 《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4140222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统计学 (2)英文名:Statistics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 统计学院 国民经济统计教研室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适用于我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大学本科层次。 2、学时与学分数:周学时 3 课时;学分为 3 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统计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讨论通过的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 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和公司、企业的经营及决策,还是科学 研究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理、工、农、医、人文、社 会、管理、军事等所有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为经济管理统计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专门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3)、为学习其它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统计学》加强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论的研究,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科发展的适应 能力。 4、先行、后续课程: (1)、先行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 (2)、后续课程:第一类: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课,包括企业经济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学、金 融统计学等。 第二类:是统计方法的深化提高课,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方 法专题等。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120 分钟) (2)、成绩评定:按学校的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法进行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五、纲目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1、能够正确理解“统计”的意义、研究对象、方法、特点。 2、了解统计发展的简史及主要学派。 3、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2、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算术学派”的简介 二、“国势学派”的简介 三、两派之争的结束 四、“数理统计学派”的简介: 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简介 §2、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 “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 、统计的功能 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的特点 四、统计工作的过程 五、统计学的性质 §3、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统计工作过程 §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范畴 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的概念 (二)、总体单位的概念 二、标志与指标 (一)、标志的概念 (二)、标志的分类 16-2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16-2 五、纲目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1、能够正确理解“统计”的意义、研究对象、方法、特点。 2、了解统计发展的简史及主要学派。 3、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2、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时数]:3 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1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政治算术学派”的简介 二、 “国势学派”的简介 三、两派之争的结束 四、“数理统计学派”的简介: 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简介 §2、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 一、“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 二、统计的功能 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的特点 四、统计工作的过程 五、统计学的性质 §3、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统计工作过程 §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范畴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的概念 (二)、总体单位的概念 二、标志与指标 (一)、标志的概念 (二)、标志的分类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三)、指标的概念 (四)、指标的分类:1、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2、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五)、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关系 (六)、指标体系的概念与种类: 三、变量与变量值 (一)、变量的概念 (二)、1、变量值(标志值) 2、变量按取值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 四、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教学目的]:1、熟悉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2、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3、掌握统计数据的处理流程和各种方法。 4、准确应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显示统计数据的数量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2、掌握统计数据的处理流程和各种方法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1、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的意义与要求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2、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调查方式 、我国统计调查体系 §3统计分组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16-3 (三)、指标的概念 (四)、指标的分类:1、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2、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五)、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关系。 (六)、指标体系的概念与种类: 三、变量与变量值 (一)、变量的概念: (二)、1、变量值(标志值) 2、变量按取值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 四、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教学目的]:1、熟悉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2、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3、掌握统计数据的处理流程和各种方法。 4、准确应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显示统计数据的数量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1、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2、掌握统计数据的处理流程和各种方法。 [教学时数]:6 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1、统计调查方案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与要求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2、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统计调查方式 二、我国统计调查体系 §3 统计分组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数据整理的内容 (三)、数据整理的程序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 1、概念 2、统计分组的原则 3、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2)、按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3)、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2、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1)、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 (2)、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应的组距、组限。 ①分组的形式如下 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②组距分组的组限确定:“上限不在内”原则 ③分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全距、组距、组数、组限、组中值、开口组与闭口组 §4分配数列 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归类排列。可分为:品质数列和 变量数列。 (二)、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一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 亦称次数(一般用f来表示) 、变量数列的编制: 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 (一)、向上累计:由标志值小的方向向标志值大的方向累计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16-4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数据整理的内容: (三)、数据整理的程序 二、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 1、概念 2、统计分组的原则 3、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2)、按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3)、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二)、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2、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1)、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 (2)、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应的组距、组限。 ①分组的形式如下: 单项式分组 组距式分组 ②组距分组的组限确定:“上限不在内” 原则 ③分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全距、组距、组数、组限、组中值、开口组与闭口组 §4 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归类排列。可分为:品质数列和 变量数列。 (二)、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一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 亦称次数(一般用 f 来表示)。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 三、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 (一)、向上累计:由标志值小的方向向标志值大的方向累计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二)、向下累计:由标志值大的方向向标志值小的方向累计。 四、频数分布的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5、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 (一)、统计表的定义和结构 (二)、统计表的分类: (三)、统计表的设计要求: 1、统计表式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2、统计表内容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统计图 常用的图形有三种: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曲线图 第三章、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分类与计量单位 2、熟练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 4、理解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综合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3、标准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时数]:9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统计学》精品课程文件之二 16-5 (二)、向下累计:由标志值大的方向向标志值小的方向累计。 四、频数分布的类型:钟型分布、U 型分布、J 型分布。 §5、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作用 (一)、统计表的定义和结构 (二)、统计表的分类: (三)、统计表的设计要求: 1、统计表式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2、统计表内容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二、统计图 常用的图形有三种: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曲线图。 第三章、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分类与计量单位 2、熟练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 4、理解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综合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3、标准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时数]:9 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 §1、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 (二) 、总量指标的种类: 1、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