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及种下的分类单元 原核生物的“种”是由一个模式菌株为基础,连同一些 具有相同性状的菌系群共同组成的群体。 微生物学家强调“基因种”;病理学加强调“分类种”。 在细菌“种”的下面,可根据寄主范围、生理生化性状 、血清学反应、噬菌体反应区分为“亚种”、“致病变种” 、“血清变种”、“噬菌变种”。有时在致病变种下,根据 鉴别寄主再区分为“小种”或“致病型”等
(二)“种”及种下的分类单元 原核生物的“种”是由一个模式菌株为基础,连同一些 具有相同性状的菌系群共同组成的群体。 微生物学家强调“基因种”;病理学加强调“分类种”。 在细菌“种”的下面,可根据寄主范围、生理生化性状 、血清学反应、噬菌体反应区分为“亚种”、“致病变种” 、“血清变种”、“噬菌变种”。有时在致病变种下,根据 鉴别寄主再区分为“小种”或“致病型”等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列举了总 的分类纲要,将原核生物分为4个门,7个纲,35 个组群。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原核生物分属于薄壁 菌门(Phylum Gracilicutes)、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Phylum Tenericutes), 而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是一类没有 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 成员有细胞壁,而软壁菌门没有细胞壁。也称菌 原体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列举了总 的分类纲要,将原核生物分为4个门,7个纲,35 个组群。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原核生物分属于薄壁 菌门(Phylum Gracilicutes)、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Phylum Tenericutes), 而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是一类没有 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 成员有细胞壁,而软壁菌门没有细胞壁。也称菌 原体
◼ 薄壁菌门:有壁较薄。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包括大多数 植物病原细菌。 ◼ 厚壁菌门:有壁较厚。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包括棒形杆 菌属、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 无壁菌门:菌体无壁。包括菌原体。 ◼ 疵壁菌门:属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 菌和高盐细菌。 四个门
◼ 薄壁菌门:有壁较薄。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包括大多数 植物病原细菌。 ◼ 厚壁菌门:有壁较厚。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包括棒形杆 菌属、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 无壁菌门:菌体无壁。包括菌原体。 ◼ 疵壁菌门:属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 菌和高盐细菌。 四个门
(1)薄壁菌门植物病原细菌 1.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2. 假单胞杆菌属 (Pseudomonas) 3. 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4. 噬酸菌属 (Acidovorax) 5. 欧文氏菌属 (Erwinia) 6. 韧皮部杆菌属 (Liberobacter) 7.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8. 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 细胞壁薄,厚度为10-13nm细胞壁中含肽聚糖量为8%-10%,革兰氏染色反 应阴性,菌体球形,卵圆形,短杆形,丝状或螺旋形,少数有鞘或荚膜。二分裂 方式繁殖,少数出芽繁殖。大多数有鞭毛,可游动,少数可滑行或不运动
(1)薄壁菌门植物病原细菌 1.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2. 假单胞杆菌属 (Pseudomonas) 3. 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4. 噬酸菌属 (Acidovorax) 5. 欧文氏菌属 (Erwinia) 6. 韧皮部杆菌属 (Liberobacter) 7.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8. 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 细胞壁薄,厚度为10-13nm细胞壁中含肽聚糖量为8%-10%,革兰氏染色反 应阴性,菌体球形,卵圆形,短杆形,丝状或螺旋形,少数有鞘或荚膜。二分裂 方式繁殖,少数出芽繁殖。大多数有鞭毛,可游动,少数可滑行或不运动
A、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又称野杆菌属,俗称农杆菌 • 短杆状 • 1-6根鞭毛, 周生或侧生 • G-
A、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又称野杆菌属,俗称农杆菌 • 短杆状 • 1-6根鞭毛, 周生或侧生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