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基本技能课程《水工混凝土结构》单元教学设计1.2教学组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获得对钢筋、混凝土试验的直观认识,而且费时费力费财,宜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来呈现。为此,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媒体资源,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课堂教学又分为考勤提问、情境创设、知识学习、交流讨论和总结与作业布置五个环节。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课前领取任务单自主学习→师生知识预习评价检测考勤提间互动+师生工程图片引入课题(情景创设互动教学设计+师生交流精讲细读学习知识知识学习讲授学习+师生互动强化理解突破重点交流讨论学生讨论<现场总结点评布置作业总结作业点评+课后一一作业拓展学习空间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讨论内容1.荷载的分类;2.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1.结构的功能要求:2.极限状态的概念与分类:课后小结3.作用与抗力:4.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具体有:1.学生登陆课程相关学习平台,观看学习教师上传的视频、PPT、图片等资源:课外拓展2.交流学习心得:3.完成课后作业,查看多元评价成绩;4.预习下节课的内容;5.链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扩大学习范围。提交成果线上作业- 14 -
- 14 - 师生 互动 师生 互动 现场 点评 1.2 教学组织 教学设计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获得对钢筋、混凝土试验的直观认识,而且费时费 力费财,宜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来呈现。 为此,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水工专 业教学资源库等媒体资源,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课堂教学又分为考勤提问、情境创设、知识学习、交流讨论和总结与作业布置五个环节。 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 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讨论内容 1.荷载的分类;2.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 课后小结 1.结构的功能要求;2.极限状态的概念与分类; 3.作用与抗力;4.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 课外拓展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 技能和综合素养,具体有: 1.学生登陆课程相关学习平台,观看学习教师上传的视频、PPT、图片等资源; 2.交流学习心得;3.完成课后作业,查看多元评价成绩; 4.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5.链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扩大学习范围。 提交成果 线上作业 考勤提问 知识预习 评价检测 师生交流 讲授学习 师生互动 学生讨论 课前——领取任务单 自主学习 情景创设 工程图片 引入课题 知识学习 精讲细读 学习知识 交流讨论 强化理解 突破重点 总结作业 总结点评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拓展学习空间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基本技能课程《水工混凝土结构》单元教学设计1.3教学实施学生登录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教师推送的相关学习资源,课前做好课前预习。教师任务学生任务教学条件提交成果时间(分钟)考勤、提问,记录10思考、回答问题云课堂等考勤、提问情况步骤教学内容及要求1提问问题:(1)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力的组成?考(2)钢筋锚固长度的确定?勤(3)钢筋的连接方法?提(4)钢筋连接的构造规定?间掌握学生复习和理解知识的情况,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教师任务学生任务教学条件提交成果时间(分钟)讲授60思考、学习间题」教材、PPT等教学内容及要求:、结构的功能要求与极限状态1.结构的功能要求(融入思政案例7建筑工程质量终身制)(1)安全性:(2)适用性:(3)耐久性。2.结构的极限状态(融入思政案例8著名建筑结构学家赵国藩)(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二、作用与抗力步1.作用及作用效应(融入思政案例9罕遇地震荷载取值)骤(1)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2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性和出现的可能性分为以下三类(1)永久荷载:(2)可变荷载:(3)偶然荷载。讲融入思政案例:工程设计中应准确区分荷载授2.抗力三、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1.荷载标准值(1)永久荷载标准值(G或g%):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重度标准值计算。(2)可变荷载标准值(Qk或qk):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内最大荷载概率分布某一分位值确定。融入思政案例:工程设计中应准确选取荷载2.材料强度- 15 -
- 15 - 1.3 教学实施 课 前 学生登录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教师推送的相关学习资源, 做好课前预习。 步 骤 1 考 勤 提 问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教学条件 提交成果 时间(分钟) 考勤、提问,记录 考勤、提问情况 思考、回答问题 云课堂等 10 教学内容及要求 提问问题: (1)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力的组成? (2)钢筋锚固长度的确定? (3)钢筋的连接方法? (4)钢筋连接的构造规定? 掌握学生复习和理解知识的情况,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 步 骤 2 讲 授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教学条件 提交成果 时间(分钟) 讲授 思考、学习问题 教材、PPT 等 60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结构的功能要求与极限状态 1.结构的功能要求 (融入思政案例 7 建筑工程质量终身制) (1)安全性;(2)适用性;(3)耐久性。 2.结构的极限状态 (融入思政案例 8 著名建筑结构学家赵国藩)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二、作用与抗力 1.作用及作用效应 (融入思政案例 9 罕遇地震荷载取值) (1)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 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性和出现的可能性分为以下三类: (1) 永久荷载;(2)可变荷载;(3)偶然荷载。 融入思政案例:工程设计中应准确区分荷载 2.抗力 三、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 1.荷载标准值 (1)永久荷载标准值(Gk或 gk):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重度标准值计 算。 (2)可变荷载标准值(Qk或 qk):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内最大荷载概率分布某一分 位值确定。 融入思政案例:工程设计中应准确选取荷载 2.材料强度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基本技能课程《水工混凝土结构》单元教学设计(1)材料强度标准值:具有95%保证率的强度基本代表值。(2)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标准值初一大于1的材料强度分项系数。融入思政案例:工程设计中应准确选取材料强度教师任务学生任务教学条件提交成果时间(分钟)讨论结构的可靠步引导学生讨论结构的性、荷载的分类教材、PPT等10骤可靠性、荷载分类等。等。3教学内容及要求讨讨论问题:论(1)结构的可靠性?或(2)荷载分类?训(3)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练教师检查学生分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教师任务学生任务教学条件提交成果时间(分钟)解答学生疑惑,总结所听课,接受总结教材、PPT等10学知识,提出下次预习内容和预习任务内容步教学内容及要求骤1.小结:本节主要介绍结构的可靠性,荷载的分类,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等内容。42.布置作业小(1)复习结①结构的功能要求;/布②极限状态的概念与分类:置③作用与抗力;作④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业(2)预习①结构的可靠度;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③荷载效应值计算。1.学生登录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相关资源,做好课后复习。课2.交流学习心得;后3.完成课后作业,查看多元评价成绩;- 16 -
- 16 - (1)材料强度标准值:具有 95%保证率的强度基本代表值。 (2)材料强度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标准值初一大于 1 的材料强度分项系数。 融入思政案例:工程设计中应准确选取材料强度 步 骤 3 讨 论 或 训 练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教学条件 提交成果 时间(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结构的 可靠性、荷载分类等。 讨论结构的可靠 性、荷载的分类 等。 教材、PPT 等 10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讨论问题: (1)结构的可靠性? (2)荷载分类? (3)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 教师检查学生分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 步 骤 4 小 结 / 布 置 作 业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教学条件 提交成果 时间(分钟) 解答学生疑惑,总结所 学知识,提出下次预习 内容 听课,接受总结 内容和预习任务 教材、PPT 等 10 教学内容及要求 1.小结:本节主要介绍结构的可靠性,荷载的分类,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等内容。 2.布置作业 (1)复习 ①结构的功能要求; ②极限状态的概念与分类; ③作用与抗力; ④荷载与材料强度取值。 (2)预习 ①结构的可靠度; 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③荷载效应值计算。 课 后 1.学生登录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相关资源,做好课后复习。 2.交流学习心得; 3.完成课后作业,查看多元评价成绩;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基本技能课程《水工混凝土结构》单元教学设计单元5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下)1.1教学要求项目名称项目一结构设计基本知识任务名称1-2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学时单元名称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下)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时间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授课地点授课形式多媒体教室的混合式教学“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三版):参考教材主编:王建伟,郭旭东,副主编:张迪,宋春发主审:刘宪亮: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资料专业教学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标准。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工结构专业考试大纲标准/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校本补充材料《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集》数字化学习平台《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空间:高等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媒体资源《水工混凝土结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爱课程网站)其他资源相关工程图片:PPT、电子教材等媒体资源。环境资源多媒体教室掌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知识目标理解结构可靠度相关概念。能判别结构是否可靠;技能目标能计算荷载效应值。教学目标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尊敬师长,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素质目标诚实守信,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案例严格依据规范,认真分析、仔细计算荷载效应教学重点1.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2.荷载效应值计算。教学难点1.结构的可靠度:2.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学情分析17-
- 17 - 单元 5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下) 1.1 教学要求 项目名称 项目一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任务名称 1-2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单元名称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下) 授课时数 2 学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形式 线上线下、虚实结合 的混合式教学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三版); 主编:王建伟,郭旭东,副主编:张迪,宋春发 主审:刘宪亮;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 年 11 月 专业教学标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标准。 标准/规范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工结构专业考试大纲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校本补充材料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习题集》 其他资源 媒体资源 数字化学习平台《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工混凝土结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爱课程网站) 相关工程图片; PPT、电子教材等媒体资源。 环境资源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理解结构可靠度相关概念。 技能目标 能判别结构是否可靠; 能计算荷载效应值。 素质目标 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尊敬师长,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诚实守信,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创新。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案例 严格依据规范,认真分析、仔细计算荷载效应 教学重点 1.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2.荷载效应值计算。 教学难点 1.结构的可靠度;2.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学情分析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基本技能课程《水工混凝土结构》单元教学设计1.2教学组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获得对钢筋、混凝土试验的直观认识,而且费时费力费财,宜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来呈现。为此,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媒体资源,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课堂教学又分为考勤提问、情境创设、知识学习、交流讨论和总结与作业布置五个环节。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课前领取任务单自主学习→师生知识预习评价检测考勤提间互动+师生工程图片引入课题(情景创设互动教学设计+师生交流精讲细读学习知识知识学习讲授学习7师生互动强化理解突破重点交流讨论学生讨论<现场总结点评布置作业总结作业点评+课后—一作业拓展学习空间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讨论内容1.结构可靠度的表示指标;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符号含义。1.结构的可靠度: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课后小结3.荷载效应值计算。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具体有:1.学生登陆课程相关学习平台,观看学习教师上传的视频、PPT、图片等资源:课外拓展2.交流学习心得:3.完成课后作业,查看多元评价成绩;4.预习下节课的内容;5.链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扩大学习范围。提交成果线上作业、线下作业_18-
- 18 - 师生 互动 师生 互动 现场 点评 1.2 教学组织 教学设计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获得对钢筋、混凝土试验的直观认识,而且费时费 力费财,宜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来呈现。 为此,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理念,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水工专 业教学资源库等媒体资源,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课堂教学又分为考勤提问、情境创设、知识学习、交流讨论和总结与作业布置五个环节。 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 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讨论内容 1.结构可靠度的表示指标;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符号含义。 课后小结 1.结构的可靠度;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荷载效应值计算。 课外拓展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 技能和综合素养,具体有: 1.学生登陆课程相关学习平台,观看学习教师上传的视频、PPT、图片等资源; 2.交流学习心得;3.完成课后作业,查看多元评价成绩; 4.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5.链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扩大学习范围。 提交成果 线上作业、线下作业 考勤提问 知识预习 评价检测 师生交流 讲授学习 师生互动 学生讨论 课前——领取任务单 自主学习 情景创设 工程图片 引入课题 知识学习 精讲细读 学习知识 交流讨论 强化理解 突破重点 总结作业 总结点评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拓展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