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工课时秋水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寓言的故事情节;了解寓言 的寓意和由此体现的庄子的思想; 2、能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寓言的故事情节;了解寓言 的寓意和由此体现的庄子的思想; 2、能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和口译全文。 (男生读原文,女生口译,逐句进行)
2 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和口译全文。 (男生读原文,女生口译,逐句进行)
整体感知 自由探讨5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1、河伯一开始为何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4、河伯的态度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因 是什么? 5、怎样看待河伯这个形象?
3 整体感知 自由探讨5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1、河伯一开始为何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4、河伯的态度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因 是什么? 5、怎样看待河伯这个形象?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 灌河。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 狂妄自大 辨牛马。”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顺流而东行,至 于北海,东面而 自愧不如 视,不见水端
4 “秋水时至,百川 灌河。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不 辨牛马。” “顺流而东行,至 于北海,东面而 视,不见水端。”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狂妄自大 自愧不如
3第河面对滷濉牛阔的大海暑如复白表的? 也 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 第二层: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 之义者”,批评自己目光的短浅 第三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 于大方之家。”庆幸自己遇到了若,否 4、河伯羧前后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①他看到了壮 阔无边的北海;②他善于比较,看到自己的不 足之处;③他具有勇于自省,自我批评的精神
5 3第一层: 、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 也” 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 第二层: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 之义者”,批评自己目光的短浅; 第三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 于大方之家。”庆幸自己遇到了若,否 则 4、河伯的态度前后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将贻笑大方。 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① 他看到了壮 阔无边的北海;② 他善于比较,看到自己的不 足之处;③ 他具有勇于自省,自我批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