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给暖暖》 [台湾痖弦 将乐一中杨妍
《秋歌——给暖暖》 [台湾]痖弦 将乐一中 杨妍
痖弦,1932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萄阳人。 1949年去台湾,1966年12月退伍。1954年与洛 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年任幼 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 《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 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 《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等
痖弦,1932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 1949年去台湾,1966年12月退伍。1954年与洛 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年任幼 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 《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 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 《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等
笔名用痖弦,有三重意思。 因为青年时期爱文艺,会拉二胡,二胡沙哑的声音, 很是喜爱,就用了“痖弦”作笔名。 再一个就是喜欢陶渊明。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 腰,爱酒好诗,家里有一把无弦的琴。每每与客人饮酒 至酣时,便抱住他那无柱无弦的光身琴子,又弹又吟地 作乐,还诵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无弦之 琴,“痖弦”也。 第三层,是有人说,你这“痖弦”是否与老诗人纪 弦有比肩之意?痖弦说:“纪弦是三十年代就出了名的 老前辈,其实我发诗时,还不认识纪先生。我就说,岂 敢。不过人家是大弦,我就算是小弦吧。“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不也很有文化味吗?
笔名用痖弦,有三重意思。 因为青年时期爱文艺,会拉二胡,二胡沙哑的声音, 很是喜爱,就用了“痖弦”作笔名。 再一个就是喜欢陶渊明。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 腰,爱酒好诗,家里有一把无弦的琴。每每与客人饮酒 至酣时,便抱住他那无柱无弦的光身琴子,又弹又吟地 作乐,还诵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无弦之 琴,“痖弦”也。 第三层,是有人说,你这“痖弦”是否与老诗人纪 弦有比肩之意?痖弦说:“纪弦是三十年代就出了名的 老前辈,其实我发诗时,还不认识纪先生。我就说,岂 敢。不过人家是大弦,我就算是小弦吧。“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不也很有文化味吗?
评论家叶珊称道痖弦的诗“是从血液里 流荡出来的乐章”,“甜蜜而冷肃”。一时 间甚至“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传说;抄袭模 仿的人蜂拥而起,把创造的诗人逼得走投无 路。 AlICo. col
评论家叶珊称道痖弦的诗“是从血液里 流荡出来的乐章”,“甜蜜而冷肃”。一时 间甚至“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传说;抄袭模 仿的人蜂拥而起,把创造的诗人逼得走投无 路
诗评家罗青曾给予这诗集高度评价:“自五 四运动以来,在诗坛上,能以一本诗集而享大 名,且影响深入广泛,盛誉持久不衰,除了痖 弦的《深渊》外,一时似乎尚无他例 ●他师从张彻、齐如山,演过孙中山,获最佳 男演员金鼎奖 ●三十多年来,台湾一共选了三次“十大诗 人”,他每一次都当选。 ●他曾任《联合报》副总编辑,提倡“副刊 学”,把副刊提高到学问的层次
诗评家罗青曾给予这诗集高度评价:“自五 四运动以来,在诗坛上,能以一本诗集而享大 名,且影响深入广泛,盛誉持久不衰,除了痖 弦的《深渊》外,一时似乎尚无他例。” ●他师从张彻、齐如山,演过孙中山,获最佳 男演员金鼎奖。 ●三十多年来,台湾一共选了三次“十大诗 人”,他每一次都当选。 ●他曾任《联合报》副总编辑,提倡“副刊 学”,把副刊提高到学问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