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或抗盐性。2.巧施水肥控制王壤水分,少施N肥,多施P,K肥,使植株生长慢结实,提高抗性。3.施用植物激素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CCC、PP333等和生长抑制剂茉莉酸、三碘苯甲酸等,可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ABA含量,加强抗性。第二节植物的抗冷性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零上低温)和冻害(零下低温)两种。在零上低温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冷害(chillinginjury)。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损失巨大,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1.胞质环流减慢或停止试验证明,对冷害敏感植物(番茄、烟草、西瓜、甜瓜、玉米等)的叶柄表皮毛,在10℃下1~2min时,胞质环流很缓慢或完全停止;而对冷害不敏感的植物(甘蓝、胡萝卜、甜菜、马铃薯),在0℃仍有胞质环流。关于胞质环流的确切机理还不太清楚,但这个过程需要ATP供给能量。受冷害植物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ATP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影响胞质环流和正常代谢。2.水分平衡失调苗经过零上低温危害后,吸水能力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其中根部活力破坏较大,而蒸腾仍保持一定速率,所以蒸腾大于吸水,特别是天气转暖后排水过快,环境突变,叶温升高迅速,地温升高比较慢,吸水跟不上蒸腾,水分平衡失调。因此,寒潮过后,植株的叶尖和叶片干枯。3.光合速率减弱低温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光合进程,如果加上光照不足(寒潮来临时往往带来阴雨),影响更是严重。4.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冷害对喜温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许多材料(如水稻秧苗、黄瓜植株、三叶橡胶树,或者甘薯根、苹果、番茄等果实)在零上低温条件下,冷害病征出现之前,呼吸速率加快;随着低温的加剧或时间延
性或抗盐性。 2.巧施水肥 控制土壤水分,少施 N 肥,多施 P,K 肥,使植株生长慢, 结实,提高抗性。 3.施用植物激素 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 CCC、PP333 等和生长抑制剂茉莉酸、 三碘苯甲酸等,可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 ABA 含量,加强抗性。 第二节 植物的抗冷性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按低温程度和受害情况,可分为冷害(零上低温)和冻 害(零下低温)两种。 在零上低温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 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冷害(chilling injury)。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 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损失巨大,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1.胞质环流减慢或停止 试验证明,对冷害敏感植物(番茄、烟草、西瓜、 甜瓜、玉米等)的叶柄表皮毛,在 10℃下 1~2 min 时,胞质环流很缓慢或完全 停止;而对冷害不敏感的植物(甘蓝、胡萝卜、甜菜、马铃薯),在 0℃仍有胞 质环流。关于胞质环流的确切机理还不太清楚,但这个过程需要 ATP 供给能量。 受冷害植物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ATP 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影响胞质环流和正 常代谢。 2.水分平衡失调 秧苗经过零上低温危害后,吸水能力和蒸腾速率显著下 降,其中根部活力破坏较大,而蒸腾仍保持一定速率,所以蒸腾大于吸水,特别 是天气转暖后排水过快,环境突变,叶温升高迅速,地温升高比较慢,吸水跟不 上蒸腾,水分平衡失调。因此,寒潮过后,植株的叶尖和叶片干枯。 3.光合速率减弱 低温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光合进程,如果加上光照 不足(寒潮来临时往往带来阴雨),影响更是严重。 4.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冷害对喜温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许多材 料(如水稻秧苗、黄瓜植株、三叶橡胶树,或者甘薯根、苹果、番茄等果实)在 零上低温条件下,冷害病征出现之前,呼吸速率加快;随着低温的加剧或时间延
长,至病征出现的时候,呼吸更强,以后迅速下降。一、冷害的机理膜脂的物理状态影响膜蛋白的活性。所以调节离子和其他溶质的运输。不抗冷植物膜脂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链百分比,在0℃以上凝固呈半结晶状。膜的流动性低时,膜蛋白功能不正常,会抑制H+-ATP酶活性、溶质运输出入细胞、能量转换、酶代谢等。此外,不抗冷植物叶片在高光强和冷害温度下,会产生光抑制,损害光合机构。抗冷植物的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常常大于不抗冷植物的(表13-1)。当低温来临时,去饱和酶(desaturase)活性增强,不饱和脂肪酸增多,使膜在较低温度时仍保留液态。所以脂肪酸去饱和作用对抗冷害有一些保护作用。以同一植物不同抗冷性品种比较,抗冷品种叶片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含量上和在不饱和程度方面(双键数目)都比不抗冷品种的高。王洪春等(1982)对206个水稻品种种子干胚膜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抗冷品种(梗稻)含有较多的亚油酸(18:2)和较少的油酸(18:1),致使其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高于不抗冷品种(釉稻)。此外,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与膜流动性有关。植物就是通过调节膜脂不饱和度来维持膜的流动性,以适应低温条件。苏维埃和王洪春(1983)在水稻干胚膜流动性研究中发现,抗冷水稻品种的熔点明显比不抗冷品种低1~2℃。杨福愉等(1983)也证明水稻的抗冷品种膜脂流动性大。上述结果说明增加膜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不饱和程度,就能有效地降低膜脂的相变温度,维持流动性,使植物不受伤害。影响冷害的内外条件1.内部条件不同作物对冷害的敏感性不同,棉花、豇豆、花生、玉米和水稻等对冷害温度是很敏感的,这些作物各生长期如处于2~4℃,12h即产生伤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抗寒性亦不同。例如,适应冷凉环境生长的梗稻的抗寒性,比适应于高温环境生长的釉稻强得多。在同一植株不同生长期中,生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敏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最敏感)。2.外界环境低温锻炼对提高喜温植物的抗寒性是有一定效果的。在25℃中生长的番茄幼苗在12.5℃低温锻炼几小时到两天,对1℃的低温就有一定的抵
长,至病征出现的时候,呼吸更强,以后迅速下降。 一、 冷害的机理 膜脂的物理状态影响膜蛋白的活性。所以调节离子和其他溶质的运输。不抗 冷植物膜脂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链百分比,在 0℃以上凝固呈半结晶状。膜的流动 性低时,膜蛋白功能不正常,会抑制 H+ -ATP 酶活性、溶质运输出入细胞、能量 转换、酶代谢等。此外,不抗冷植物叶片在高光强和冷害温度下,会产生光抑制, 损害光合机构。抗冷植物的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常常大于不抗冷植物的 (表 13-1)。当低温来临时,去饱和酶(desaturase)活性增强,不饱和脂肪酸增 多,使膜在较低温度时仍保留液态。所以脂肪酸去饱和作用对抗冷害有一些保护 作用。以同一植物不同抗冷性品种比较,抗冷品种叶片膜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含 量上和在不饱和程度方面(双键数目)都比不抗冷品种的高。王洪春等(1982) 对 206 个水稻品种种子干胚膜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抗冷品种(粳稻)含有较多 的亚油酸(18:2)和较少的油酸(18:1),致使其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高于不抗冷 品种(籼稻)。此外,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与膜流动性有关。植物就是通过调节 膜脂不饱和度来维持膜的流动性,以适应低温条件。苏维埃和王洪春(1983)在 水稻干胚膜流动性研究中发现,抗冷水稻品种的熔点明显比不抗冷品种低 1~ 2℃。杨福愉等(1983)也证明水稻的抗冷品种膜脂流动性大。上述结果说明增 加膜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不饱和程度,就能有效地降低膜脂的相变温 度,维持流动性,使植物不受伤害。 影响冷害的内外条件 1.内部条件 不同作物对冷害的敏感性不同,棉花、豇豆、花生、玉米和 水稻等对冷害温度是很敏感的,这些作物各生长期如处于 2~4℃,12 h 即产生 伤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抗寒性亦不同。例如,适应冷凉环境生长的粳 稻的抗寒性,比适应于高温环境生长的籼稻强得多。在同一植株不同生长期中, 生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敏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最敏感)。 2.外界环境 低温锻炼对提高喜温植物的抗寒性是有一定效果的。在 25℃ 中生长的番茄幼苗在 12.5℃低温锻炼几小时到两天,对 1℃的低温就有一定的抵
抗能力。黄瓜、香蕉的果实和甘薯块根经过低温锻炼,同样对冷害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只是对轻度至中等的低温有效,如温度过低或时间过长还是会死亡的。植物生长速率与抗寒性强弱呈负相关。植株稳生稳长,组织结实,含水量低,呼吸速率适中,这种生长状态的植株对不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准备,较能抗寒。相反,暴生暴长,组织疏松,身娇肉嫩,含水量高,呼吸旺盛,这样的植株对低温全无适应准备,经受不住低温侵袭。所以,在低温来临之前的季节,应合理施用磷钾肥,少施或不施化学氮肥,不宜灌水,以控制稻秧生长速率,提高抗寒能力。还可以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生长,提高脱落酸水平,提高抗性。第三节植物的抗冻性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freezing injury)。我国北方晚秋及早春时,寒潮入侵,气温骤然下降,造成果木和冬季作物严重的冻害。冻害在我国各地是普遍存在的,我国每年受低温冻害面积达200多万Km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应予重视。一、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冬季的低温,在生长习性方面有各种特殊适应方式。例如,一年生植物主要以干燥种子形式越冬;大多数多年生草本植物越冬时地上部死亡,而以埋藏于土壤中的延存器官(如鳞茎、块茎等)度过冬天;大多数木本植物形成或加强保护组织(如芽鳞片、木栓层等)和落叶。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这种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称为抗寒锻炼。尽管植物抗寒性强弱是植物长期对不良环境适应的结果,是植物的本性。但应指出,即使是抗寒性很强的植物,在未进行过抗寒锻炼之前,对寒冷的抵抗能力还是很弱的。例如,针叶树的抗寒性很强,在冬季可以忍耐-30℃到-40℃的严寒,而在夏季若处于人为的-8℃下便会冻死。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植物在生理生化方面对低温的适应变化有以下几点:
抗能力。黄瓜、香蕉的果实和甘薯块根经过低温锻炼,同样对冷害有一定的抵抗 能力。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只是对轻度至中等的低温有效,如温度过低或时间过 长还是会死亡的。 植物生长速率与抗寒性强弱呈负相关。植株稳生稳长,组织结实,含水量低, 呼吸速率适中,这种生长状态的植株对不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准备,较能抗寒。 相反,暴生暴长,组织疏松,身娇肉嫩,含水量高,呼吸旺盛,这样的植株对低 温全无适应准备,经受不住低温侵袭。所以,在低温来临之前的季节,应合理施 用磷钾肥,少施或不施化学氮肥,不宜灌水,以控制稻秧生长速率,提高抗寒能 力。还可以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生长,提高脱落酸水平,提高抗性。 第三节 植物的抗冻性 当温度下降到 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 称为冻害(freezing injury)。我国北方晚秋及早春时,寒潮入侵,气温骤然下降, 造成果木和冬季作物严重的冻害。冻害在我国各地是普遍存在的,我国每年受低 温冻害面积达 200 多万 Km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应予重视。 一、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冬季的低温,在生长习性方面有各种特殊适应 方式。例如,一年生植物主要以干燥种子形式越冬;大多数多年生草本植物越冬 时地上部死亡,而以埋藏于土壤中的延存器官(如鳞茎、块茎等)度过冬天;大 多数木本植物形成或加强保护组织(如芽鳞片、木栓层等)和落叶。 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低温 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这种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称为抗寒锻炼。 尽管植物抗寒性强弱是植物长期对不良环境适应的结果,是植物的本性。但应指 出,即使是抗寒性很强的植物,在未进行过抗寒锻炼之前,对寒冷的抵抗能力还 是很弱的。例如,针叶树的抗寒性很强,在冬季可以忍耐-30℃到-40℃的严寒, 而在夏季若处于人为的-8℃下便会冻死。 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植物在生理生化方面对低温的适应变化有以下几点:
1.植株含水量下降随着温度下降,植株吸水较少,含水量逐渐下降。随着抗寒锻炼过程的推进,细胞内亲水性胶体加强,使束缚水含量相对提高,而自由水含量则相对减少(图13-3)。由于束缚水不易结冰和蒸腾,所以,总含水量减少和束缚水量相对增多,有利于植物抗寒性的加强。图13-3栽培于长春地区的冬小麦(品种“吉林”)在不同时期的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和呼吸速率2.呼吸减弱植株的呼吸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减弱,其中抗寒弱的植株或品种减弱得很快,而抗寒性强的则减弱得较慢,比较平稳。细胞呼吸微弱,消耗糖分少,有利于糖分积累;细胞呼吸微弱,代谢活动低,有利于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3.脱落酸含量增多多年生树木(如桦树等)的叶子,随着秋季日照变短、气温降低,逐渐形成较多的脱落酸,并运到生长点(芽),抑制茎的伸长,并开始形成休眠芽,叶子脱落,植株进入休眠阶段,提高抗寒力。有人分析假挪威概顶芽脱落酸含量在一年中的变化,5-6月含量最低,初秋后开始增多,翌年春季以后又逐渐减少。脱落酸水平和抗寒性呈正相关。试验表明,对脱落酸不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abil)或缺乏脱落酸的拟南芥突变体(abal)在低温中都不能驯化适应冰冻,因此证实脱落酸与抗冻有关。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冬季来临之前,树木呼吸减弱,脱落酸含量增多,顶端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活动减少,生长速度变慢,节间缩短。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知,在活跃的生长时期,无论是春小麦还是冬小麦,细胞核膜都具有相当大的孔或口;当进入寒冬季节,冬小麦的核膜开口逐渐关闭,而春小麦的核膜开口仍然张开。因此,认为这种核膜开口的动态,可能是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的一个控制与调节因素。核膜开口关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受到抑制,植株进入休眠;如核膜开口不关闭,核和质之间继续交流物质,植株继续生长。5.保护物质的增多在温度下降的时候,淀粉水解成糖比较旺盛,所以越
1.植株含水量下降 随着温度下降,植株吸水较少,含水量逐渐下降。随 着抗寒锻炼过程的推进,细胞内亲水性胶体加强,使束缚水含量相对提高,而自 由水含量则相对减少(图 13-3)。由于束缚水不易结冰和蒸腾,所以,总含水量 减少和束缚水量相对增多,有利于植物抗寒性的加强。 图 13-3 栽培于长春地区的冬小麦(品种“吉林”)在不同时期的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 缚水含量和呼吸速率 2.呼吸减弱 植株的呼吸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减弱,其中抗寒弱的植株或 品种减弱得很快,而抗寒性强的则减弱得较慢,比较平稳。细胞呼吸微弱,消耗 糖分少,有利于糖分积累;细胞呼吸微弱,代谢活动低,有利于对不良环境条件 的抵抗。 3.脱落酸含量增多 多年生树木(如桦树等)的叶子,随着秋季日照变短、 气温降低,逐渐形成较多的脱落酸,并运到生长点(芽),抑制茎的伸长,并开 始形成休眠芽,叶子脱落,植株进入休眠阶段,提高抗寒力。有人分析假挪威槭 顶芽脱落酸含量在一年中的变化,5-6 月含量最低,初秋后开始增多,翌年春季 以后又逐渐减少。脱落酸水平和抗寒性呈正相关。试验表明,对脱落酸不敏感的 拟南芥突变体(abil)或缺乏脱落酸的拟南芥突变体(abal)在低温中都不能驯化适 应冰冻,因此证实脱落酸与抗冻有关。 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冬季来临之前,树木呼吸减弱,脱落酸含量增多, 顶端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活动减少,生长速度变慢,节间缩短。在电子显微镜下 观察得知,在活跃的生长时期,无论是春小麦还是冬小麦,细胞核膜都具有相当 大的孔或口;当进入寒冬季节,冬小麦的核膜开口逐渐关闭,而春小麦的核膜开 口仍然张开。因此,认为这种核膜开口的动态,可能是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的一 个控制与调节因素。核膜开口关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停止,细胞分 裂和生长活动受到抑制,植株进入休眠;如核膜开口不关闭,核和质之间继续交 流物质,植株继续生长。 5.保护物质的增多 在温度下降的时候,淀粉水解成糖比较旺盛,所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