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呀!”先生退下说:“因我也还追随在大夫之后,这等大事,不敢不 告诉吾君,吾君却说去告诉这三位!”孔子到三家,一一告诉了,三家 说:“不可。”先生退下说:“正因我也还追随在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隐藏的论语新燕顿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 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沐浴后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 杀了他的君主,请您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告诉三家大夫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 去告诉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他们都不赞同派兵讨 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 的方法受到百姓拥护。公元前481年,他杀死齐简公,夺取了政权。齐 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之”作动词,去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体会一番就能发现,这其实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记 载。齐国权臣弑君,鲁国的权臣会不会跟着学?所以孔子并非因为做过 大夫,才去见鲁哀公要求他出兵攻齐的,孔子是出于对鲁国政局、对自
位呀!”先生退下说:“因我也还追随在大夫之后,这等大事,不敢不 告诉吾君,吾君却说去告诉这三位!”孔子到三家,一一告诉了,三家 说:“不可。”先生退下说:“正因我也还追随在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呀!" 隐藏的论语新燕顿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 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沐浴后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 杀了他的君主,请您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告诉三家大夫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 去告诉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他们都不赞同派兵讨 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 的方法受到百姓拥护。公元前 481 年,他杀死齐简公,夺取了政权。齐 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 484—前 481 年在位。“之”作动词,去。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体会一番就能发现,这其实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记 载。齐国权臣弑君,鲁国的权臣会不会跟着学?所以孔子并非因为做过 大夫,才去见鲁哀公要求他出兵攻齐的,孔子是出于对鲁国政局、对自
己国君的担心。没想到鲁哀公已完全没有掌控力,连这样的事情都要去 问过三家。孔子去告诉三家并要求他们派兵攻齐,也不是因为自己曾当 过大夫,而是他想让三家知道,天下仍有他这样的人,厌恶乱臣贼子, 会纷纷劝请自己的国君出兵讨伐那些贪求权势之徒的,这起码能让鲁国 的三家心存顾忌吧。 人心贪婪,所以礼乐崩坏 論語別裁南怀瑾 为正义而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 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这一段是孔子在鲁国的时候,国际上发生大事,齐国的部下叛变, 杀了皇帝——皇帝是口语,正名应该是齐国的国君,这个叛变的人叫陈 成子。(下面杀了上面为“弑”,这是《春秋》笔法。)孔子听到这个消息, 看得非常严重,像是参与国家大典一样,洗了澡,穿上礼服去朝见鲁哀 公。他说齐国的内政发生了叛变。陈恒杀了他的国君,我们鲁国要出兵 去讨伐叛逆 这就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世界大同的政治思想,所谓“兴灭 国,继绝世”的主要精神,就是在国际间,碰到任何一个国家出了事
己国君的担心。没想到鲁哀公已完全没有掌控力,连这样的事情都要去 问过三家。孔子去告诉三家并要求他们派兵攻齐,也不是因为自己曾当 过大夫,而是他想让三家知道,天下仍有他这样的人,厌恶乱臣贼子, 会纷纷劝请自己的国君出兵讨伐那些贪求权势之徒的,这起码能让鲁国 的三家心存顾忌吧。 人心贪婪,所以礼乐崩坏。 論語別裁南怀瑾 为正义而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 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这一段是孔子在鲁国的时候,国际上发生大事,齐国的部下叛变, 杀了皇帝——皇帝是口语,正名应该是齐国的国君,这个叛变的人叫陈 成子。(下面杀了上面为“弑”,这是《春秋》笔法。)孔子听到这个消息, 看得非常严重,像是参与国家大典一样,洗了澡,穿上礼服去朝见鲁哀 公。他说齐国的内政发生了叛变。陈恒杀了他的国君,我们鲁国要出兵 去讨伐叛逆。 这就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世界大同的政治思想,所谓“兴灭 国,继绝世”的主要精神,就是在国际间,碰到任何一个国家出了事
出兵帮忙,替别人消灭了祸乱,然后还是把政权交还给该国。我们只需 要他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而事实上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是吃亏赔本 的事。譬如过去历史的记载,海外的属国进贡了一头长颈鹿,或者外邦 进贡了一头老虎,我们还要招待他的使者好几个月,皇帝还要给他赏赐 我们绝对没有土地侵略、经济侵略的野心,中国人只有爱别人,不会侵 略别人,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军事思想,有时出兵打仗,只 是为了正义,不是为了利益 孔子请哀公出兵讨伐陈恒,就是为了正义。而且孔子这个时候,他 的大司寇位置己经下了台,可以不管国事,可能顾问的名义都没有,只 是可以在皇帝面前讲话而已。他为了要实行中国文化的精神,就去报告, 请求出兵。但是当时鲁哀公很可怜,所有的权力,都在季家三兄弟的手 里,哀公不能说孔子的主张不对,帮助邻国平乱是应该的,可是没有办 法,就要孔子去和季氏三家讲。孔子说,因为我总是从大夫之后,是国 家有地位的人,职责所在,道义所在,不能不向你报告。鲁哀公听完了 还是要他去告诉季家,于是孔子退回来,告诉季家三兄弟。可是季家三 兄弟不同意,认为不要管这个闲事。孔子说,因为我是鲁国的人,所以 我不能不说,将来不要说我没有讲过这个话,我已经告诉过你们,也向 国君报告过,我的个人责任、国家责任、历史责任都尽到了,做不做是 你们的事 这一段,很明显的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的政治哲学也在 这里。我常和外国留华的同学们说笑,就以留学生来说,现在我们的留
出兵帮忙,替别人消灭了祸乱,然后还是把政权交还给该国。我们只需 要他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而事实上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是吃亏赔本 的事。譬如过去历史的记载,海外的属国进贡了一头长颈鹿,或者外邦 进贡了一头老虎,我们还要招待他的使者好几个月,皇帝还要给他赏赐。 我们绝对没有土地侵略、经济侵略的野心,中国人只有爱别人,不会侵 略别人,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军事思想,有时出兵打仗,只 是为了正义,不是为了利益。 孔子请哀公出兵讨伐陈恒,就是为了正义。而且孔子这个时候,他 的大司寇位置已经下了台,可以不管国事,可能顾问的名义都没有,只 是可以在皇帝面前讲话而已。他为了要实行中国文化的精神,就去报告, 请求出兵。但是当时鲁哀公很可怜,所有的权力,都在季家三兄弟的手 里,哀公不能说孔子的主张不对,帮助邻国平乱是应该的,可是没有办 法,就要孔子去和季氏三家讲。孔子说,因为我总是从大夫之后,是国 家有地位的人,职责所在,道义所在,不能不向你报告。鲁哀公听完了 还是要他去告诉季家,于是孔子退回来,告诉季家三兄弟。可是季家三 兄弟不同意,认为不要管这个闲事。孔子说,因为我是鲁国的人,所以 我不能不说,将来不要说我没有讲过这个话,我已经告诉过你们,也向 国君报告过,我的个人责任、国家责任、历史责任都尽到了,做不做是 你们的事。 这一段,很明显的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的政治哲学也在 这里。我常和外国留华的同学们说笑,就以留学生来说,现在我们的留
学生,在外国打工、端盘子洗碗。但是由唐代开始历史上可以看到,当 时外国来华的留学生,达数万余人,我们的政府,在长安建筑了几千间 房屋,招待吃、招待住,让他们读书,学习中国文化,够漂亮!哪像现 在你们驻华的领事馆,办起签证来,还再三考虑,深恐会占了你们的工 作机会。话说回来,历史时代的环境不同,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只是在 这一段里,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的重 心,可以有个概要的认识。 论语注疏 邢昺疏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马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将 告君,故先斋。斋必沐浴。”)公曰:“告夫三子。”(孔曰:“谓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 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马曰:“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故复往。")之三子告,不 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马曰:“孔子由君命之三子告,不可,故复以此辞语之而 [疏陈成”至“告也"。。正义曰:此章记孔子恶无道之事也。“陈成子弑简公”者,《春秋》哀十四年“齐人 弑其君壬”是也。“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者,孔子在鲁,闻齐弑其君,故斋戒 沐浴而朝,告於鲁君哀公曰:“齐大夫陈恒弑其君,请往讨伐之。“公曰:告夫三子”者,哀公使孔子告夫季 孙、孟孙、叔孙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者,尝为大夫而去,故云“从大夫之後 闻夫不义,礼当告君,故云“不敢不告"。君曰:“告夫三子者”者,言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 故复往也。“之三子告,不可”者,之,往也。往三子所告之,三子不肯讨齐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 不敢不告也”者,孔子以君命往告三子,三子不可其请,故孔子复以此辞语之而止。案《左传》录此事与此 小异,此云“沐浴而朝",彼云“齐而请”,此云“公曰告夫三子”,彼云“公曰予告季孙”。礼,斋必沐浴,三子 季孙为长,各记其一,故不同耳。此又云“之三子告”,彼无文者,《传》是史官所录,记其与君言耳,退 後别告三子,唯弟子知之,吏官不见其告,故《传》无文也。 云尘子《论语说解》 原文: 14.21陈成子弑简公(1)。孔子沐浴而朝(2),告於哀公曰(3):“陈恒弑其君,请讨之(4)。” 公曰:“告夫三子(5)。”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6),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7),不可(8)。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
学生,在外国打工、端盘子洗碗。但是由唐代开始历史上可以看到,当 时外国来华的留学生,达数万余人,我们的政府,在长安建筑了几千间 房屋,招待吃、招待住,让他们读书,学习中国文化,够漂亮!哪像现 在你们驻华的领事馆,办起签证来,还再三考虑,深恐会占了你们的工 作机会。话说回来,历史时代的环境不同,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只是在 这一段里,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民族精神的重 心,可以有个概要的认识。 论语注疏 何晏集解 邢昺疏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马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将 告君,故先斋。斋必沐浴。”)公曰:“告夫三子。”(孔曰:“谓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 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马曰:“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故复往。”)之三子告,不 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马曰:“孔子由君命之三子告,不可,故复以此辞语之而 止。”) [疏]“陈成”至“告也”。○正义曰:此章记孔子恶无道之事也。“陈成子弑简公”者,《春秋》哀十四年“齐人 弑其君壬”是也。“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者,孔子在鲁,闻齐弑其君,故斋戒 沐浴而朝,告於鲁君哀公曰:“齐大夫陈恒弑其君,请往讨伐之。”“公曰:告夫三子”者,哀公使孔子告夫季 孙、孟孙、叔孙三卿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者,尝为大夫而去,故云“从大夫之後”。 闻夫不义,礼当告君,故云“不敢不告”。君曰:‘告夫三子’者”者,言我礼当告君,不当告三子。君使我往, 故复往也。“之三子告,不可”者,之,往也。往三子所告之,三子不肯讨齐也。“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後, 不敢不告也”者,孔子以君命往告三子,三子不可其请,故孔子复以此辞语之而止。案《左传》录此事与此 小异,此云“沐浴而朝”,彼云“齐而请”,此云“公曰告夫三子”,彼云“公曰予告季孙”。礼,斋必沐浴,三子 季孙为长,各记其一,故不同耳。此又云“之三子告”,彼无文者,《传》是史官所录,记其与君言耳,退 後别告三子,唯弟子知之,吏官不见其告,故《传》无文也。 云尘子《论语说解》: 原文: 14.21 陈成子弑简公(1)。孔子沐浴而朝(2),告於哀公曰(3)∶“陈恒弑其君,请讨之(4)。” 公曰∶“告夫三子(5)。”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6),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7),不可(8)。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1)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谥“成”。弑(shi4):下级或晚辈阴谋杀害上级或长辈。简公:齐简 公,名壬(ren2)。(2)沐浴:为了表示郑重而洗澡。朝(chao2):上朝廷。(3)告:禀告。哀公:鲁 国国君。(4)讨:讨伐。之:指陈恒。(5)夫(fu2):那。三子:指当时鲁国掌握实权的孟孙氏、叔孙 氏、季孙氏三家大夫。(6)以:因为。从大夫之后:指曾经担任大夫,是一种谦虚的说法。(7)之 前往。(8)不可:不同意 译文: 齐国大夫陈成子作为臣子却杀了齐简公,孔子按礼仪郑重地斋戒沐浴之后来到朝堂,向鲁哀公禀告说 齐国大夫陈恒阴谋杀害了他的国君,请君王对他进行讨伐。”鲁哀公说:“你去禀告孟孙、叔孙、季孙 三家大夫。”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大夫,所以,不敢不来禀告。君王说:‘去禀告孟孙、叔孙、季 孙三家大夫。’”孔子前往三家大夫那里禀告,三家大夫不同意。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大夫,所以 不敢不来禀告啊!” 如果国君是桀纣之君,成为危害百姓的独夫民贼,那么,为了救民于水火,为了维护仁道,像商汤 周武王一样推翻暴君,不能说是弑君。大臣为了个人的私利而篡权夺位,谋害国君,便是以下犯上的弑君 这是“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如果有天子、方伯可以凭道义进行讨伐,就应该由天 子下令讨伐。因为春秋乱世,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为了维护道义,鲁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就可以出兵讨伐。 如果按照《春秋》中假托鲁国是“王”所在的地方,那么,就必须对这样的乱臣贼子加以讨伐了。这是“春 秋大义”的体现。 有大事不禀告是失为臣之道,所以,孔子当时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官职,却仍算是鲁国之臣,听说此事 之后,就沐浴斋戒,然后去禀告国君,表现出对事情的郑重其事,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讨伐弑君的乱臣贼 子是为了维护道义,是为了天下的相对稳定。张岱《四书遇》中引袁了凡的话说:“孔子非不知哀公不能 讨,亦非不知三子之不欲讨,而必以告者,欲明大义于三家也。纵无益于齐,而君臣之大防,犹可默夺强 臣之魄。”因此,孔子郑重其事地禀告此事,也是为了警告鲁国的三家大夫 臣子应该明确臣子的职责,而且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不能出于敷衍塞责之心。尽了职责之后,事情需 要由国君决定,臣子所应当禀告的是事情本身和道义原则,而不是做决定的人。邻国大臣弑君篡位,本国 国君大权旁落,执掌于三家大夫之手,鲁国也因此而危险了。因此,孔子“以君命往告,而三子鲁之强臣, 素有无君之心,实与陈氏声势相倚,故沮其谋。而夫子复以此应之,其所以警直者深矣。”因此,尽心尽 力之后,如果能讨伐陈恒当然最好,即使不能讨伐,也能起到震慑三家大夫以稳定鲁国的作用。这正是孔 子的苦心
(1)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谥“成”。弑(shi4):下级或晚辈阴谋杀害上级或长辈。简公:齐简 公,名壬(ren2)。(2)沐浴:为了表示郑重而洗澡。朝(chao2):上朝廷。(3)告:禀告。哀公:鲁 国国君。(4)讨:讨伐。之:指陈恒。(5)夫(fu2):那。三子:指当时鲁国掌握实权的孟孙氏、叔孙 氏、季孙氏三家大夫。(6)以:因为。从大夫之后:指曾经担任大夫,是一种谦虚的说法。(7)之: 前往。(8)不可:不同意。 译文: 齐国大夫陈成子作为臣子却杀了齐简公,孔子按礼仪郑重地斋戒沐浴之后来到朝堂,向鲁哀公禀告说: “齐国大夫陈恒阴谋杀害了他的国君,请君王对他进行讨伐。”鲁哀公说:“你去禀告孟孙、叔孙、季孙 三家大夫。”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大夫,所以,不敢不来禀告。君王说:‘去禀告孟孙、叔孙、季 孙三家大夫。’”孔子前往三家大夫那里禀告,三家大夫不同意。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大夫,所以, 不敢不来禀告啊!” 说解: 如果国君是桀纣之君,成为危害百姓的独夫民贼,那么,为了救民于水火,为了维护仁道,像商汤、 周武王一样推翻暴君,不能说是弑君。大臣为了个人的私利而篡权夺位,谋害国君,便是以下犯上的弑君, 这是“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如果有天子、方伯可以凭道义进行讨伐,就应该由天 子下令讨伐。因为春秋乱世,上无天子,下无方伯,为了维护道义,鲁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就可以出兵讨伐。 如果按照《春秋》中假托鲁国是“王”所在的地方,那么,就必须对这样的乱臣贼子加以讨伐了。这是“春 秋大义”的体现。 有大事不禀告是失为臣之道,所以,孔子当时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官职,却仍算是鲁国之臣,听说此事 之后,就沐浴斋戒,然后去禀告国君,表现出对事情的郑重其事,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讨伐弑君的乱臣贼 子是为了维护道义,是为了天下的相对稳定。张岱《四书遇》中引袁了凡的话说:“孔子非不知哀公不能 讨,亦非不知三子之不欲讨,而必以告者,欲明大义于三家也。纵无益于齐,而君臣之大防,犹可默夺强 臣之魄。”因此,孔子郑重其事地禀告此事,也是为了警告鲁国的三家大夫。 臣子应该明确臣子的职责,而且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不能出于敷衍塞责之心。尽了职责之后,事情需 要由国君决定,臣子所应当禀告的是事情本身和道义原则,而不是做决定的人。邻国大臣弑君篡位,本国 国君大权旁落,执掌于三家大夫之手,鲁国也因此而危险了。因此,孔子“以君命往告,而三子鲁之强臣, 素有无君之心,实与陈氏声势相倚,故沮其谋。而夫子复以此应之,其所以警直者深矣。”因此,尽心尽 力之后,如果能讨伐陈恒当然最好,即使不能讨伐,也能起到震慑三家大夫以稳定鲁国的作用。这正是孔 子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