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四《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资料汇编 浙江浦江二中黄旭宝整理 更多内容请点击 http://pjhxb.blog.zhyww.cn/Archives/2008/2008926122 60.html 论语大全] 论语·宪问第十四·请讨章 14-21陈成子(1)弑简公(2)。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 告夫三子(3)。”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5) 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1)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受到 百姓拥护。公元前481年,他杀死齐简公,夺取了政权 (2)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 (3)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 (4)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5)之:动词,往。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 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 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四《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资料汇编 浙江浦江二中 黄旭宝整理 更多内容请点击 http://pjhxb.blog.zhyww.cn/archives/2008/2008926122 60.html[论语大全][30 多种注评全文摘录] 论语·宪问第十四·请讨章 14-21 陈成子(1)弑简公(2)。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 “告夫三子(3)。”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5) 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1)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受到 百姓拥护。公元前 481 年,他杀死齐简公,夺取了政权。 (2)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 484 ̄前 481 年在位。 (3)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 (4)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5)之:动词,往。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 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 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
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 告呀!” 「评析」 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 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 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 论语解读顾鸿安 1421陈成子弑简公①。孔子沐浴而朝②,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④,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 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今译】陈成子杀了简公,孔子得知就沐浴上朝,向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杀其君主,请求出兵讨伐。”哀 公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退出来后说:“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去报 告三位大夫吧!孔子到三位大夫那里去报告,他们表示不同意出兵。孔子又说:“因为我当过大夫,不敢 不来报告。”【注释】①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成”是谥号。简公:齐国国君。②沐浴而朝:孔子斋戒沐 浴后才去上朝,可见孔子对这一事件的重视。③三子: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他们三家掌握鲁国实 权,鲁哀公不敢作主,故叫孔子去报告这三位大夫。④之:动词。去,往。之三子告:去报告三位掌权大 夫。⑤从大夫之后:泰列大夫之末,是谦辞。【评点】春秋时代的一个显著现象是下层政治势力对上层支 配集团迫切超越和取代的心理,已成为一种氛围、气候。齐国大夫陈恒杀了齐国国君简公。孔子为了明君 臣大义,恨篡弑之徒,向鲁哀公报告,要求出兵讨伐,可是当时鲁国公室衰微,哀公大权旁落,政在三家。 故鲁哀公叫孔子向三家请示,三家不同意,孔子无可奈何地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这是自慰 也是哀叹,表明自己已尽了职责。至于三家不愿出兵讨伐的原因,无非他们本身就有无君之心,与陈恒是 丘之貉,认为陈恒杀齐简公是平常事,不值得兴师动众。可见,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 论语讲要李炳南雪庐老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 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
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 告呀!” 「评析」 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 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 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 论语解读顾鸿安 14 21 陈成子弑简公①。孔子沐浴而朝②,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④,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 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今译】陈成子杀了简公,孔子得知就沐浴上朝,向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杀其君主,请求出兵讨伐。”哀 公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退出来后说:“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去报 告三位大夫吧!’”孔子到三位大夫那里去报告,他们表示不同意出兵。孔子又说:“因为我当过大夫,不敢 不来报告。”【注释】①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成”是谥号。简公:齐国国君。②沐浴而朝:孔子斋戒沐 浴后才去上朝,可见孔子对这一事件的重视。③三子: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他们三家掌握鲁国实 权,鲁哀公不敢作主,故叫孔子去报告这三位大夫。④之:动词。去,往。之三子告:去报告三位掌权大 夫。⑤从大夫之后:忝列大夫之末,是谦辞。【评点】春秋时代的一个显著现象是下层政治势力对上层支 配集团迫切超越和取代的心理,已成为一种氛围、气候。齐国大夫陈恒杀了齐国国君简公。孔子为了明君 臣大义,恨篡弑之徒,向鲁哀公报告,要求出兵讨伐,可是当时鲁国公室衰微,哀公大权旁落,政在三家。 故鲁哀公叫孔子向三家请示,三家不同意,孔子无可奈何地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这是自慰, 也是哀叹,表明自己已尽了职责。至于三家不愿出兵讨伐的原因,无非他们本身就有无君之心,与陈恒是 一丘之貉,认为陈恒杀齐简公是平常事,不值得兴师动众。可见,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 论语讲要李炳南(雪庐老人)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 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
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集解马注:“成子,齐大夫陈恒也。”皇疏,成子是陈恒的谥号,他 在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弑其君壬于舒州。壬是齐简公之名 鲁与齐国同盟,又是邻国,齐君被弑,鲁国应该出兵讨伐乱贼。孔 子因此沐浴斋戒,朝见鲁哀公,请讨陈恒。马注:“将告君,故先斋, 斋必沐浴也。”孔子此时已是鲁国老者,非有大事,不入朝见君,既为 大事,故先沐浴斋戒,至为慎重。 “公曰,告夫三子。”孔注,三子是三卿。即是仲孙、叔孙、季孙 鲁国的政权就在三家手中,哀公不能作主,所以叫孔子去告诉他们三人。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古 注引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这是孔子退朝以后,与他人说的一段话。孔 子在鲁国虽然早已辞职,但仍是大夫,“以吾从大夫之后”,是谦虚之辞。 孔子说他自己既是大夫,遇见齐国这样大事,不敢不上朝报告,岂知君 主却要他转告三子。这段话的意思,据马注,依礼,孔子应当报告国君, 不应当报告三子,但由君命,不得不去报告他们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之字 作往字讲,孔子前往告诉三子。三子都认为不可以讨伐。孔子只好拿前 面同样的话对三子一说而已:“因我忝为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 此章古注议论很多,兹摘译左传等三条作参考:
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集解马注:“成子,齐大夫陈恒也。”皇疏,成子是陈恒的谥号,他 在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弑其君壬于舒州。壬是齐简公之名。 鲁与齐国同盟,又是邻国,齐君被弑,鲁国应该出兵讨伐乱贼。孔 子因此沐浴斋戒,朝见鲁哀公,请讨陈恒。马注:“将告君,故先斋, 斋必沐浴也。”孔子此时已是鲁国老者,非有大事,不入朝见君,既为 大事,故先沐浴斋戒,至为慎重。 “公曰,告夫三子。”孔注,三子是三卿。即是仲孙、叔孙、季孙。 鲁国的政权就在三家手中,哀公不能作主,所以叫孔子去告诉他们三人。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古 注引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这是孔子退朝以后,与他人说的一段话。孔 子在鲁国虽然早已辞职,但仍是大夫,“以吾从大夫之后”,是谦虚之辞。 孔子说他自己既是大夫,遇见齐国这样大事,不敢不上朝报告,岂知君 主却要他转告三子。这段话的意思,据马注,依礼,孔子应当报告国君, 不应当报告三子,但由君命,不得不去报告他们。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之字 作往字讲,孔子前往告诉三子。三子都认为不可以讨伐。孔子只好拿前 面同样的话对三子一说而已:“因我忝为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 此章古注议论很多,兹摘译左传等三条作参考:
左氏哀公十四年传,孔子请哀公讨伐陈恒时,曾为哀公研判,齐国 人有一半反对陈恒弑君,以鲁之众,加上齐国的一半人,可以取胜。 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说,鲁国的兵权在三子,三子的兵权却在家臣 例如冉有等人都在季氏家中,如孔子奉鲁君之命,命家臣出兵,三子岂 敢抗命。加以樊迟有若,皆是勇锐之士,号召远近,声罪致讨,四邻诸 侯,必有闻风响应者。 刘氏正义说,诚使哀公奋发有为,许可孔子请讨,则孔子奉辞伐罪, 必能得之三子,大服齐人,一举而齐鲁两国之权奸皆有所顾忌,这也是 乱世之一治,可惜哀公终不能用孔子 论语新解钱穆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 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弑简公:齐大夫陈恒弑简公,名壬。事在鲁哀公十四年 沐浴而朝:时孔子已致仕,将告君以大事,郑重之,故先斋戒沐浴始朝
左氏哀公十四年传,孔子请哀公讨伐陈恒时,曾为哀公研判,齐国 人有一半反对陈恒弑君,以鲁之众,加上齐国的一半人,可以取胜。 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说,鲁国的兵权在三子,三子的兵权却在家臣, 例如冉有等人都在季氏家中,如孔子奉鲁君之命,命家臣出兵,三子岂 敢抗命。加以樊迟有若,皆是勇锐之士,号召远近,声罪致讨,四邻诸 侯,必有闻风响应者。 刘氏正义说,诚使哀公奋发有为,许可孔子请讨,则孔子奉辞伐罪, 必能得之三子,大服齐人,一举而齐鲁两国之权奸皆有所顾忌,这也是 乱世之一治,可惜哀公终不能用孔子。 论语新解钱穆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 ‘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弑简公:齐大夫陈恒弑简公,名壬。事在鲁哀公十四年。 沐浴而朝:时孔子已致仕,将告君以大事,郑重之,故先斋戒沐浴始朝
告夫三子:三子,指三家。鲁政在此三家,哀公不得自专,故欲孔子告 孔子曰:此下至君曰告夫三子者,乃孔子退于朝而自言如此。深憾鲁君 不能自命三家,而使己告之,曰“告夫三子者”,增一者字,无限愤慨, 尽在此一字见矣 之三子告,不可:之,往义。孔子往告三子,三子不可。盖三家鲁之强 臣,有无君之心,正犹齐之有陈恒,宁肯听孔子言而往讨之?孔子曰: 此下乃孔子退自三家,而又自言之如此。孔子亦知其所请之不得行,而 必请于君,请于三家,亦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也 《左传》记此事云:“孔子三日斋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 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轼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 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则孔子不仅辨其义,亦复量其力。若不量 力而徒伸大义,此亦言之不怍矣。私人之言犹有不可,况告君论国事乎? 宋儒疑《左传》所载非孔子言,则岂不度德不量力,而空言可伸大义于 天下?宋儒解《论语》失孔子意,多在此等处。若论训诂考据,朱注亦 多有超后人之上者,此不可不知。 白话试译 齐陈成子弑其君简公,孔子在家斋戒沐浴了去到鲁国朝廷,告诉鲁哀公 道:“陈恒弑了他的君,请快发兵去讨伐他。”哀公道:“你告诉那三
告夫三子:三子,指三家。鲁政在此三家,哀公不得自专,故欲孔子告 之。 孔子曰:此下至君曰告夫三子者,乃孔子退于朝而自言如此。深憾鲁君 不能自命三家,而使己告之,曰“告夫三子者”,增一者字,无限愤慨, 尽在此一字见矣。 之三子告,不可:之,往义。孔子往告三子,三子不可。盖三家鲁之强 臣,有无君之心,正犹齐之有陈恒,宁肯听孔子言而往讨之?孔子曰: 此下乃孔子退自三家,而又自言之如此。孔子亦知其所请之不得行,而 必请于君,请于三家,亦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也。 《左传》记此事云:“孔子三日斋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 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轼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 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则孔子不仅辨其义,亦复量其力。若不量 力而徒伸大义,此亦言之不怍矣。私人之言犹有不可,况告君论国事乎? 宋儒疑《左传》所载非孔子言,则岂不度德不量力,而空言可伸大义于 天下?宋儒解《论语》失孔子意,多在此等处。若论训诂考据,朱注亦 多有超后人之上者,此不可不知。 白话试译 齐陈成子弑其君简公,孔子在家斋戒沐浴了去到鲁国朝廷,告诉鲁哀公 道:“陈恒弑了他的君,请快发兵去讨伐他。”哀公道:“你告诉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