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ei.con 普通高中语文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中国当代诗两首 姓名:李奋歧焦形 单位:中宁中 wwhebus. com
中国当代诗两首 姓名:李奋歧 焦欣 单位:中宁三中 普通高中语文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我遥望. 作者:曾卓
《我遥望……》 作者:曾卓
新銀引入 “我看到音乐的三种成分:脆弱、力量和痛 苦。”这是波兰当代著名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 句诗。而在扎加耶夫斯基和曾卓的诗中,就 流淌着这种来自肖邦音乐的血液和禀赋。因为 爱、善良和敏感,也因为在历史的强暴下对 种精神价值和语言价值的坚持,所以,他们 “痛苦”“”脆弱“,然而这种脆弱如此的深 ”刻感人,并富有尊严。让我们在诗与音乐的结/py 感人的东西相逢
“我看到音乐的三种成分:脆弱、力量和痛 苦。”这是波兰当代著名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 一句诗。而在扎加耶夫斯基和曾卓的诗中,就 流淌着这种来自肖邦音乐的血液和禀赋。因为 爱、善良和敏感,也因为在历史的强暴下对一 种精神价值和语言价值的坚持,所以,他们 “痛苦”“”脆弱“,然而这种脆弱如此的深 刻感人,并富有尊严。让我们在诗与音乐的结 合中,再一次与人类灵魂中那些最好、最深刻 感人的东西相逢
1 者简介创作背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黄陂 生于武汉。上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轨 战期间辗转重庆、上海等地,出版有 s】诗集《门》(1994),为年代前后 七月诗派”有影响的诗人之 1955年起,被划为“胡风集团”分, 遭受到长大20多年的极不公正待遇 复出后先后出版有诗集《悬崖边的树》 《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及 )曾卓诗论随笔集《美的寻求者》《听笛入 手记》等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黄陂, 生于武汉。上中学时即开始写诗,抗 战期间辗转重庆、上海等地,出版有 诗集《门》(1994),为年代前后 “七月诗派”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1955年起,被划为“胡风集团”分子, 遭受到长大20多年的极不公正待遇, 复出后先后出版有诗集《悬崖边的树》 《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及 诗论随笔集《美的寻求者》《听笛人 曾 卓 手记》等
曾卓小学和中学时即爱好文学和诗歌,读过戴望舒 何其芳、臧克家等人的诗作,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写出 方一首题为《生活》的诗:“生活像一只小船,/航行 在漫长的黑河。没有桨也没有舵,/f命运贴着大的產 涡。”这还是一个14岁的少年写 的诗,颇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但没想到的 是,它竟成为诗人此后大半生的写照 自30年代未期,在抗日救亡的浪潮中,曾卓开始发 表诗作,他受艾青诗歌的影响,并陆结识了邹获帆 绿原、冀汸、阿垅、牛汉、鲁黎等“七月派”诗 “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办的《七月》 层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它形威 民族危难的年代,强调对现实的“搏击”和拥抱 该诗派诗人们的创作大都以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现实郁 1色调著称
曾卓上小学和中学时即爱好文学和诗歌,读过戴望舒、 何其芳、臧克家等人的诗作,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写出 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生活像一只小船,/航行 在漫长的黑河。/没有桨也没有舵,/命运贴着大的旋 涡。”这还是一个14岁的少年写 的诗,颇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但没想到的 是,它竟成为诗人此后大半生的写照。 自30年代未期,在抗日救亡的浪潮中,曾卓开始发 表诗作,他受艾青诗歌的影响,并陆结识了邹荻帆、 绿原、冀汸、阿垅、牛汉、鲁黎等“七月派”诗人。 “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办的《七月》为 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它形成 在民族危难的年代,强调对现实的“搏击”和拥抱“, 该诗派诗人们的创作大都以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现实郁 愤色调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