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1.掌握“双百”方针的内涵及提出的目的。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分析其与“双百” 方针贯彻状况之间的关系。(重点) 3.探究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 (1)主要内容: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2)主要成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 春之歌》等。 (1)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误区警示]“双百”方针并非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 由。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 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曲折的年代 1.原因 (1)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 3.影响 (1)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1 第 20 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1.掌握“双百”方针的内涵及提出的目的。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分析其与“双百” 方针贯彻状况之间的关系。(重点) 3.探究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 (1)主要内容: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2)主要成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 春之歌》等。 6.影响 (1)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误区警示] “双百”方针并非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 由。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 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1)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 3.影响 (1)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s“学思之窗”,思考: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 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这种状况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不符合。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不合适。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牛活 (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5)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前景: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 走向世界 [轻巧识记]文化事业的发展 目的调动人民大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个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 和学术民主 两个层面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 上“百家争鸣” 三个阶段文化繁荣(十年探索时期),文化凋零(“文化 大革命”时期),文化春天(新时期) 知识网络 知识精要 2
2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98“学思之窗”,思考: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 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这种状况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不符合。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不合适。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5)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前景:进入 21 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 走向世界。 [轻巧识记] 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识网络 知识精要
1.“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 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 确方针。 社会主义制度的速[文化事业繁2.“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未能 和“双百 “文化大革命”爆发和导数 贯彻,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 左”倾错误发展 文化凋零 科学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反百方中和三对学再现重的生机1|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双百”方针的 继续贯彻和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实行,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逐步走向 新的繁荣 [合作探究·攻重难] [史论结合] 让理解更深刻 究点 “双百”方针的实质及意义 [史料实证] 史料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二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 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 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一一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你读史] (1)抓住史料一出处标注的时间“1956年”可分析“双百”方针的历史背景:史料一中 的第二句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2)注意史料二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使……”理解“双百”方针的意义和目的。 [史料应用] (1)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史料一,分析“双百”方针 的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认识。 【提示】(1)依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格局。 (2)“双百”方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
3 1.“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 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 确方针。 2.“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未能 贯彻,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双百”方针的 继续贯彻和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实行,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逐步走向 新的繁荣。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双百”方针的实质及意义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二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 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 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你读史] (1)抓住史料一出处标注的时间“1956 年”可分析“双百”方针的历史背景;史料一中 的第二句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2)注意史料二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使……”理解“双百”方针的意义和目的。 [史料应用] (1)毛泽东在 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史料一,分析“双百”方针 的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二观点的认识。 【提示】 (1)依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样性格局。 (2)“双百”方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
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科技和文学 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论从史出 “双百”方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1)“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 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2)党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科技、文艺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 出发处理问题。 3)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和正确贯彻“双百”方针,这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 重要意义 (4)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 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综合思维]让认知更清楚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的“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异同 项目 春秋战国时期 新中国 背是社会急剧变化、适应封建社会的产是社会主义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产 景物 是为发展新兴的封建经济而出现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不|的 各家各派就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宣 传,他们之间既相互诘难、批判,又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相互吸收 「带来社会主义科学研究的繁荣,推动 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果 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同点都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堂达标·固双基] 1.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C.改革开放后提出 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4 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科技和文学 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双百”方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1)“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 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2)党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科技、文艺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 出发处理问题。 (3)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和正确贯彻“双百”方针,这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 重要意义。 (4)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 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新中国的“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异同 项目 春秋战国时期 新中国 不 同 点 背 景 是社会急剧变化、适应封建社会的产 物 是社会主义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产 物 目 的 是为发展新兴的封建经济而出现的 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内 容 各家各派就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宣 传,他们之间既相互诘难、批判,又 相互吸收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结 果 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带来社会主义科学研究的繁荣,推动 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同点 都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C.改革开放后提出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C[“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提出的方针,它是我党领 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所以选C项。]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 主要针对( A.学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艺术领域 A[“百花齐放”针对的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学术领域,故A项正 确。] 3.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D[A、B、C三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针,不符合题意。“不打棍子、不戴 帽子、不抓辫子”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 4.下列作品中,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而遭受错误批判 的是() A.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B.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 C.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 D.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B[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是当时“左”倾错误下受到批判的作品之一。A、C两项 是“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文艺成果。D项是新时期的文艺成果。] 5.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该时期应是() 【导学号:12322233】 《西游记》剧照 《红楼梦》剧照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D[结合图片中的信息看出,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恢复了“双百”方针,我国的科技文 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5 C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 1956 年提出的方针,它是我党领 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所以选 C 项。]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 主要针对( ) A.学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艺术领域 A [“百花齐放”针对的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学术领域,故 A 项正 确。] 3.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D [A、B、C 三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针,不符合题意。“不打棍子、不戴 帽子、不抓辫子”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 4.下列作品中,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而遭受错误批判 的是( ) A.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B.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 C.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 D.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B [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是当时“左”倾错误下受到批判的作品之一。A、C 两项 是“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文艺成果。D 项是新时期的文艺成果。] 5.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该时期应是( ) 【导学号:12322233】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D [结合图片中的信息看出,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恢复了“双百”方针,我国的科技文 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