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翻译的实用策略。了解领导人讲话、新闻报道、宣传材料、文化举隅产品等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及翻译原则;1.时政文献翻译·能够根据文本类型确定文本功能,分析文本语2.新闻文本翻译义,综合运用所学的汉英语言和文化异同的知识及4103.外宣材料翻译翻译知识,进行翻译实践,再现原文文本的信息及功能;领会翻译在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构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任务教学法为基本原则,突出翻译实践训练,采用教师讲授、译例评析、文本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合作评价、教师评价、机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四、课程思政内容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翻译行业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增强使命感与荣誉感;2,通过了解翻译家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翻译家们对待翻译的态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为学生树立职业标杆。3.精心挑选素材,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故事,设计汉英翻译任务,培养学生翻译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有机统一”的价值观。4.增加汉译英翻译任务的比重,通过中国文化外译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外语语言优势,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做合格的文化传播者。5.布置个人和小组翻译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的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和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知识能力目标达成方式:通过课堂讲授翻译理论知识,结合语言文化差异分析,以及典型翻译案例研讨,促进学生掌握翻译知识。评价方式:译例评析检验学生对翻译原则的理解,反思日志则评估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定期的书面测试和课堂互动问答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2.科研实践能力目标14
14 4 第四单元 翻译的实用策略 举隅 1. 时政文献翻译 2. 新闻文本翻译 3. 外宣材料翻译 了解领导人讲话、新闻报道、宣传材料、文化 产品等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及翻译原则; 能够根据文本类型确定文本功能,分析文本语 义,综合运用所学的汉英语言和文化异同的知识及 翻译知识,进行翻译实践,再现原文文本的信息及 功能; 领会翻译在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构建等方面 的重要作用。 10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任务教学法为基本原则,突出翻译实践训练,采用教师讲授、译例评析、文本比较等多种教 学方法,综合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合作评价、教师评价、机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做到理论 和实践结合,线上和线下互为补充。 四、课程思政内容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 品质;了解翻译行业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增强使命感与荣誉感; 2. 通过了解翻译家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翻译家们对待翻译的态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为学生 树立职业标杆。 3. 精心挑选素材,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故事,设计汉英翻译任务,培养学生翻译服务 于国家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有机统一”的价值观。 4. 增加汉译英翻译任务的比重,通过中国文化外译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外语语言优势,用外语讲好中 国故事,做合格的文化传播者。 5. 布置个人和小组翻译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的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 研究的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和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 知识能力目标 达成方式:通过课堂讲授翻译理论知识,结合语言文化差异分析,以及典型翻译案例研讨,促进学生 掌握翻译知识。 评价方式:译例评析检验学生对翻译原则的理解,反思日志则评估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 定期的书面测试和课堂互动问答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2. 科研实践能力目标
达成方式:设计从基础词汇到复杂篇章的多层次翻译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践。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师生合作评价、机器评价和教师反馈,多维度评估翻译作品的质量和策略应用。3.创新能力目标达成方式:鼓励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探索创新策略,通过翻译评析和小组汇报分享见解,评价方式: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译文质量与翻译报告则反映创新策略的应用效果,而具体场景下的创新策略评价则注重其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六、课程成绩评定考核方法: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及占分比例:总成绩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互动、翻译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案例讨论、小组汇报、阶段测试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备注考核方式出勤、课堂互动、翻译实践任务、案例讨50%学习表现论与汇报、阶段测试、学科竞赛等50%期末考试期末测试乙闭卷开卷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何刚强著,笔译理论与技巧(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系列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03.参考书:1.叶子南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62.任文、李长栓著,高级汉英笔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08。3.李长栓著,非文学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09。4.琼·平卡姆著,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05。5.许建平著,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6.EugineA.Nida,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 inTranslat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7.JeremyMunday,Introducing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ApplicationsRoutledge,2001.1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郑美玲2024年6月9日编制(任课教师)审核(学科、专业负朱安博2024年6月14日责人)郑美玲批准(主管院长)2024年6月14日15
15 达成方式:设计从基础词汇到复杂篇章的多层次翻译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践。 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师生合作评价、机器评价和教师反馈,多维度评估翻译作品的 质量和策略应用。 3. 创新能力目标 达成方式:鼓励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探索创新策略,通过翻译评析和小组汇报分享见解。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译文质量与翻译报告则反映创新策略的应用效果, 而具体场景下的创新策略评价则注重其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课程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组成及占分比例:总成绩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 50%,期末成绩 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互动、 翻译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案例讨论、小组汇报、阶段测试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成绩比例(%) 备注 学习表现 出勤、课堂互动、翻译实践任务、案例讨 论与汇报、阶段测试、学科竞赛等 50% 期末考试 期末测试 50% ☑闭卷 □开卷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何刚强著,笔译理论与技巧(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系列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03。 参考书: 1.叶子南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6. 2.任文、李长栓著,高级汉英笔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08。 3.李长栓著,非文学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09。 4.琼平卡姆著,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05。 5.许建平著,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6. Eugi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 7. 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Routledge, 2001.1.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郑美玲 2024 年 6 月 9 日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朱安博 2024 年 6 月 14 日 批准(主管院长) 郑美玲 2024 年 6 月 14 日
《基础口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础口译课程编码TRL505英文名称Basics of Interpreting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口公共必修课学分2凸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32总学时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英语视听说课程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说明: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课程特性与内涵,概括性的确定出学习者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本课程结合口译基础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听辨、逻辑、复述和交际等基本口译能力。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课程以主题为驱动,覆盖经济、社会、时政、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夯实主题知识储备,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译素养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后,在知识方面,能了解口译行业的知识和规范,熟悉常见主题的双语表达;在实践能力方面,能掌握主要的口译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口译实战能力,承担一般性的联络口译和会议口译;在创新能力方面,能灵活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口译技术,学习使用常见的口译软件,提高口译效率,提升“语言+技术”的综合口译服务能力。16
16 《基础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基础口译 课程编码 TRL505 英文名称 Basics of Interpreting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英语视听说课程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说明: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课程特性与内涵,概括性的确定出学习者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 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结合口译基础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听辨、逻辑、复述和交际等基本口译能力。在技能训练的同 时,课程以主题为驱动,覆盖经济、社会、时政、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帮助 学生夯实主题知识储备,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译素养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学习后,在知识方面, 能了解口译行业的知识和规范,熟悉常见主题的双语表达;在实践能力方面,能掌握主要的口译方法和技 巧,具备一定的口译实战能力,承担一般性的联络口译和会议口译;在创新能力方面,能灵活应用人工智 能辅助口译技术,学习使用常见的口译软件,提高口译效率,提升“语言+技术”的综合口译服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了解专业口译及其特征,包括职业口译的第1单元口译导论定义、分类、评价标准,口笔译的区别,12口译主题:迎来送往职业译员的素质要求等。通过交传训练掌握迎来送往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了解口译听辨的特点,听辨习惯从语音听第2单元从语音听辨到语流听辨2辨过渡到语流听辨。通过交传训练掌握礼2口译主题:礼仪祝词仪祝词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听辨习惯从“听词”第3单元从听词到听意3转变到“听意”。通过交传训练掌握文化2口译主题:文化交流交流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养成以意群为单位进行听辨的习惯,以“条第4单元意群切分2块化”的方式摄取信息。通过交传训练掌4口译主题:旅游观光握旅游观光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学习在听辨中识别主题信息,抓取关键词。第5单元主题信息识别及提取通过交传训练掌握中外教育主题的常用双52口译主题:中外教育语表达。了解口译记忆的基本原理、特点及运作方第6单元口译记忆的基本原理6式。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会展活动主2口译主题:会展活动题的常用双语表达,掌握口译场合发言的常见话语线索,学会第7单元逻辑线索及信息整合分析语篇中的逻辑线索。通过交传及视译2口译主题:招商引资训练掌握招商引资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了解口译记忆的常用方法并学会灵活应第8单元口译记忆的技巧用。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经贸合作主28口译主题:经贸合作题的常用双语表达。熟悉口译中的源语语篇类型,学习分析叙述型、描述型、对比论证型、推论论证型、第9单元言语类型分析92论辩说服型等语篇的信息重心和逻辑线口译主题:体育运动索。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体育运动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17
17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 1 单元 口译导论 口译主题:迎来送往 了解专业口译及其特征,包括职业口译的 定义、分类、评价标准,口笔译的区别, 职业译员的素质要求等。通过交传训练掌 握迎来送往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2 第 2 单元 从语音听辨到语流听辨 口译主题:礼仪祝词 了解口译听辨的特点,听辨习惯从语音听 辨过渡到语流听辨。通过交传训练掌握礼 仪祝词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3 第 3 单元 从听词到听意 口译主题:文化交流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听辨习惯从“听词” 转变到“听意”。通过交传训练掌握文化 交流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4 第 4 单元 意群切分 口译主题:旅游观光 养成以意群为单位进行听辨的习惯,以“条 块化”的方式摄取信息。通过交传训练掌 握旅游观光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5 第 5 单元 主题信息识别及提取 口译主题:中外教育 学习在听辨中识别主题信息,抓取关键词。 通过交传训练掌握中外教育主题的常用双 语表达。 2 6 第 6 单元 口译记忆的基本原理 口译主题:会展活动 了解口译记忆的基本原理、特点及运作方 式。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会展活动主 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7 第 7 单元 逻辑线索及信息整合 口译主题:招商引资 掌握口译场合发言的常见话语线索,学会 分析语篇中的逻辑线索。通过交传及视译 训练掌握招商引资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8 第 8 单元 口译记忆的技巧 口译主题:经贸合作 了解口译记忆的常用方法并学会灵活应 用。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经贸合作主 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9 第 9 单元 言语类型分析 口译主题:体育运动 熟悉口译中的源语语篇类型,学习分析叙 述型、描述型、对比论证型、推论论证型、 论辩说服型等语篇的信息重心和逻辑线 索。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体育运动主 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了解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以及常见误区。通第10单元口译笔记的基本原理10过交传训练掌握环境保护主题的常用双语2口译主题:环境保护表达。学习口译笔记的记录方法,包括记什么、第11单元口译笔记的技巧11怎么记。通过交传训练掌握科技交流主题2口译主题:科技交流的常用双语表达,学习英汉数字转换的规则和方法,尤其是第12单元数字口译12大数字的处理技巧。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2口译主题:金融及银行业掌握金融及银行业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学习英汉双语的主要差异从而掌握两种语第13单元口译转换13言之间的转换规则。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2口译主题:中国国情掌握中国国情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学习灵活运用目标语表达形式把源语的意第14单元目标语重构与口译表思表达出来,培养口译表达中的交流意识。达142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外交与国际关系口译主题:外交与国际关系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了解口译技术的历史演进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口译的发展趋势,学习使用常见的口译15第15单元人工智能时代的口译2软件,提升“语言+技术”的综合口译服务能力。通过主题模拟会议练习,熟悉会议口译的16第16单元模拟会议2一般流程。三、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模拟口译、案例研究、技术辅助教学、评估与测试等。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口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模拟不同场景的口译,让学生扮演口译员和发言人,提高口译实践能力;分析不同主题下真实或虚构的口译案例,让学生了解口译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使用口译软件提升“语言+技术”的综合口译服务能力;定期进行评估和测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四、课程思政内容(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1.通过旅游和中国文化类文本的英汉互译口译训练,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英译,激励学生18
18 10 第 10 单元 口译笔记的基本原理 口译主题:环境保护 了解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以及常见误区。通 过交传训练掌握环境保护主题的常用双语 表达。 2 11 第 11 单元 口译笔记的技巧 口译主题:科技交流 学习口译笔记的记录方法,包括记什么、 怎么记。通过交传训练掌握科技交流主题 的常用双语表达。 2 12 第 12 单元 数字口译 口译主题:金融及银行业 学习英汉数字转换的规则和方法,尤其是 大数字的处理技巧。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 掌握金融及银行业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13 第 13 单元 口译转换 口译主题:中国国情 学习英汉双语的主要差异从而掌握两种语 言之间的转换规则。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 掌握中国国情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14 第 14 单元 目标语重构与口译表 达 口译主题:外交与国际关系 学习灵活运用目标语表达形式把源语的意 思表达出来,培养口译表达中的交流意识。 通过交传及视译训练掌握外交与国际关系 主题的常用双语表达。 2 15 第 15 单元 人工智能时代的口译 了解口译技术的历史演进以及人工智能时 代口译的发展趋势,学习使用常见的口译 软件,提升“语言+技术”的综合口译服 务能力。 2 16 第 16 单元 模拟会议 通过主题模拟会议练习,熟悉会议口译的 一般流程。 2 三、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模拟口译、案例研究、技术辅助教学、评估与测试等。 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口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模拟不同场景的口译,让学生扮演口译员和发 言人,提高口译实践能力;分析不同主题下真实或虚构的口译案例,让学生了解口译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 应对策略;使用口译软件提升“语言+技术”的综合口译服务能力;定期进行评估和测试,确保学生能够 达到学习目标。 四、课程思政内容 (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 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 1.通过旅游和中国文化类文本的英汉互译口译训练,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英译,激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