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世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1)与海南省相比,广东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较高的 有 主要原因是() 发达国家 A.淡水资源更丰富 B.产业结构层次更高 消费了世 矿 界3/4的 C.农业生产更落后 D.地表形态更加平坦 人类生产 产资源 世界矿产资 资料与生 (2)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的提高会促使农业( 活资料的 发展中国 源消费量急 生 A.扩大生产规模 B.降低用水难度 重要来源 家的矿产 剧增长 C.降低用水成本 D.提高用水效率 资 消费量只 缺 答案(1)B(2)D 源 非可再 占世界的 生资源 1/4 解析第(1)题,淡水资源总量并不直接影响水资源的 竭 利用结构,因此淡水资源更丰富不是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 规律总结」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农转非”程度高的原因,A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水资源 “农转非”是指农业用水占比下降,非农业用水(包括工业用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 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占比则不断提高的现象。与海南 (2)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省相比,广东省工业和服务业更发达,产业结构层次更高,非 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农业用水量增加更迅速,从而导致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 (3)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农转非”程度高,B项正确。广东省农业生产一直比较发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达,因此农业生产更落后说法错误,C项错误。地表形态并 (5)实行能源消费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 不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结构,D项错误。第(2)题,我国水 ”情境体验 资源“农转非”程度的提高,使得农业用水量减少,不会导致 我国铁矿资源平均品位为31.3%,较世界平均水平低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A项错误。只有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 10多个百分点,其中绝大部分为贫矿,富铁矿数量甚少。 利用率才能满足农业用水霄求,因此会增加用水难度、提高 我国铜矿资源平均品位为087%,远低于智利、赞比亚 用水成本,B,C两项错误。为了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会促 等产铜大国。我国许多在采的铜矿品位为0.4%一0.5%, 进农业用水效率提高,D项正确。 有的甚至更低。 我国铝土矿虽然具有高铝、高硅、低铁等特点,但多属于选 方法技巧我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对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掌握和分析,应着眼于现状、原 矿治炼难度较大的矿种,易于开采加工的矿石仅占总量的1/3。 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 我国是磷矿大国,但平均品位偏低,富矿不多,采选难度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都比较大。 能源短缺,浪费严重: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 我国锰矿平均品位为22%,不及世界商品锰矿标准 和地表植被破坏: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农村 (48%)的一半,总体来看富锰矿很少。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 下降等。 提示在我国矿产资源中,少部分矿产品位较高,大部 (2)产生的原因。 分品位较低。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矿产以共生的形式赋存,尤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 其是金属矿产。总体特点为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这 能等所占比重较小: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经济发 些特点使我国矿产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 典例剖析 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水资源“农转非”是指农业用水占比下降,非农业用水 (3)解决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 (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占比则不断提高的 现象。下图为我国2003一2015年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的空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 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发与调配工作;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 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学以致用 长江上游流域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经济发展的 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分类分区综合开 发治理是保障长江上游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 江上游流域功能性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长江上游流域最为稀少的是( A.耕地资源 B.水能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11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2)世界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 (2)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3)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5)实行能源消费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 我国铁矿资源平均品位为31.3%,较世界平均水平低 10多个百分点,其中绝大部分为贫矿,富铁矿数量甚少。 我国铜矿资源平均品位为0.87%,远低于智利、赞比亚 等产铜大国。我国许多在采的铜矿品位为0.4%~0.5%, 有的甚至更低。 我国铝土矿虽然具有高铝、高硅、低铁等特点,但多属于选 矿冶炼难度较大的矿种,易于开采加工的矿石仅占总量的1/3。 我国是磷矿大国,但平均品位偏低,富矿不多,采选难度 都比较大。 我国锰矿平均品位为22%,不及世界商品锰矿标准 (48%)的一半,总体来看富锰矿很少。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提示 在我国矿产资源中,少部分矿产品位较高,大部 分品位较低。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矿产以共生的形式赋存,尤 其是金属矿产。总体特点为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这 些特点使我国矿产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典例剖析 水资源“农转非”是指农业用水占比下降,非农业用水 (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占比则不断提高的 现象。下图为我国2003—2015年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的空 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海南省相比,广东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较高的 主要原因是( ) A.淡水资源更丰富 B.产业结构层次更高 C.农业生产更落后 D.地表形态更加平坦 (2)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程度的提高会促使农业( ) A.扩大生产规模 B.降低用水难度 C.降低用水成本 D.提高用水效率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淡水资源总量并不直接影响水资源的 利用结构,因此淡水资源更丰富不是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 “农转非”程度高的原因,A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水资源 “农转非”是指农业用水占比下降,非农业用水(包括工业用 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占比则不断提高的现象。与海南 省相比,广东省工业和服务业更发达,产业结构层次更高,非 农业用水量增加更迅速,从而导致广东省比海南省水资源 “农转非”程度高,B项正确。广东省农业生产一直比较发 达,因此农业生产更落后说法错误,C项错误。地表形态并 不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结构,D项错误。第(2)题,我国水 资源“农转非”程度的提高,使得农业用水量减少,不会导致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A项错误。只有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才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因此会增加用水难度、提高 用水成本,B、C两项错误。为了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会促 进农业用水效率提高,D项正确。 我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对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掌握和分析,应着眼于现状、原 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能源短缺,浪费严重;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 和地表植被破坏;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农村 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 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 能等所占比重较小;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经济发 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3)解决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 发与调配工作;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 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学以致用 长江上游流域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经济发展的 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分类分区综合开 发治理是保障长江上游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读长 江上游流域功能性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长江上游流域最为稀少的是( ) A.耕地资源 B.水能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11
地理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山地丘陵区 B.深谷区以水能开发和水土保持为主 三峡 C.山地丘陵区以水源涵养和动植物保护为主 ·一源头区 深谷区 库区 D.三峡库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 答案(1)A(2)B 6621m 直门达 解析第(1)题,长江上游流域是我国主要的资源富集 区,有丰富的生物、水能、有色金属、天然气等资源,而耕地资 宜昌 源较为稀少。第(2)题,源头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其主要功能是生态功能,应以水源涵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为 主:深谷区相对高度大,蕴藏着丰窝的水能资源,且水土流失 严重,功能定位应以水能开发和水土保持为主:山地丘陵区人 (2)下列有关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的功能定位的说法, 口集中,经济开发程度较高,经济功能较强,在生态保护的前 正确的是( 提下可突出产业协调发展和资源适度开发:三峡库区应注重 A.源头区以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为主 库区水体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移民的安置与致富。 随堂训练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总 4.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 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利用率为 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经济发展。读表,完成1~2题。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 塔里 5.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 不同 世界 中国 河西 准噶尔海河 木河 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 区域 平均 平均 走廊 盆地 流域 流域 是() 水资源开 A俄罗斯B.加拿大C.中国 D.澳大利亚 30% 20% 92% 79% 80% 95% 发利用率 答案3.B4.A5.D 解析第3题,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目前人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 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为循环周期较短的河水、淡水湖 A.基本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 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第4题,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 B.海河流域水资源丰富 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埃及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 C.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不平衡 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新加坡虽地处热带雨林气 D.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 候区,但人口密度很大,人均水资源较少,其他三项中巴 2.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是因为 西、英国、美国的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第5题,溴大利亚 华北地区() 东部有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涧气 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大 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形成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 C,水资源浪费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流下沉,降雨稀少,因此澳大利亚建设了“东水西调”工程 答案1.C2.D 来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存在水资源利用 6.读某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紧张的状况:海河位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地区:整体 供水量/% 用水量/% 来看,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极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北少 总量 年份 地 地 再 环 工 农 南多。第2题,与塔里木河流域相比,海河流域人口稠密, 103m 下 入 水 水 活 业 业 水 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因此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 2008 35.1 16 65 17 2429 15 34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 2010 35.2 13 61197 431114 32 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据此完成 201235.9145721844161426 3~5题。 (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该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 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的问题。 (2)概括该市用水结构的变化特点。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3)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措施。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答案(1)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过量开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 12
地 理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2)下列有关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的功能定位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源头区以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为主 B.深谷区以水能开发和水土保持为主 C.山地丘陵区以水源涵养和动植物保护为主 D.三峡库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长江上游流域是我国主要的资源富集 区,有丰富的生物、水能、有色金属、天然气等资源,而耕地资 源较为稀少。第(2)题,源头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其主要功能是生态功能,应以水源涵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为 主;深谷区相对高度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且水土流失 严重,功能定位应以水能开发和水土保持为主;山地丘陵区人 口集中,经济开发程度较高,经济功能较强,在生态保护的前 提下可突出产业协调发展和资源适度开发;三峡库区应注重 库区水体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移民的安置与致富。 随堂训练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总 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利用率为 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 经济发展。读表,完成1~2题。 不同 区域 世界 平均 中国 平均 河西 走廊 塔里 木河 流域 准噶尔 盆地 海河 流域 水资源开 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 ) A.基本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 B.海河流域水资源丰富 C.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不平衡 D.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 2.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是因为 华北地区( ) 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水资源浪费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存在水资源利用 紧张的状况;海河位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地区;整体 来看,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极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分布北少 南多。第2题,与塔里木河流域相比,海河流域人口稠密, 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因此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 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据此完成 3~5题。 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4.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 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 5.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 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 是( )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答案 3.B 4.A 5.D 解析 第3题,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目前人 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为循环周期较短的河水、淡水湖 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第4题,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 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埃及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 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新加坡虽地处热带雨林气 候区,但人口密度很大,人均水资源较少,其他三项中巴 西、英国、美国的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第5题,澳大利亚 东部有纵贯南北的大分水岭,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 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形成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 流下沉,降雨稀少,因此澳大利亚建设了“东水西调”工程 来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6.读某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总量/ 108 m3 供水量/% 用水量/% 地 表 水 地 下 水 再 生 水 调 入 水 生 活 环 境 工 业 农 业 2008 35.1 16 65 17 2 42 9 15 34 2010 35.2 13 61 19 7 43 11 14 32 2012 35.9 14 57 21 8 44 16 14 26 (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该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 的问题。 (2)概括该市用水结构的变化特点。 (3)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 措施。 答案 (1)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过量开 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 12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直接读出供水水源,通过比较可 (2)生活用水比例上升,始终占最大比例,环境用水比 以看出,地下水是主要的用水来源。如果过量开采地下 例增加,工业用水比例总体下降,农业用水比例下降明显。 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 (3)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的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 坏。第(2)题,从表中找出具体数值,逐项进行对比分析, 术,充分利用再生水。或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总结变化特点即可。第(3)题,发展节水农业,降低耗水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品的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 量,充分利用再生水:工业生产,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进 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行污水达标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得以解决 答案3.B4.A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和牧场的面积在增 加,而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在减少,这与人口增加后对农牧 持续提供物质、能量 业的需求增加有关。第4题,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会使 人类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资源短缺更加严重。 无节制开发利用 我国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严重咸胁粮食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 安全。据此完成5一6题。 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5.我国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A.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D.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6.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发展生态农业 D.控制人口数量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答案5.A6.C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解析第5题,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使得我国水土流失和 答案1.A2.C 土地沙化严重,而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成为土地生产力 解析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 下降最直接的原因。第6题,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 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短缺。第2题, 少。所以,为了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 生态农业,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源的霄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 干热岩是指内部不存在或仅存在少量流体、温度高于 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180℃的异常高温岩体,可用于发电和取暖。初步估算中国 读1700一201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 埋深310千米范围内的千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 图,完成34题。 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中国2010年能源消 耗总量的5200倍。千热岩资源的开发主要利用增强型地热 面积/10km2 120元 系统(如下图所示)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我国研究起步较晚, 100 目前西安市多个小区和办公场所已经实现千热岩供暖。据此 80 稀树 完成7一8题。 60 40 水池地热电站 森林 20 水 O平耕拖 年份 3.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0km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 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生态环境趋于恶化B.河流含沙量减少 500-1000m 13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生态环境。 (2)生活用水比例上升,始终占最大比例,环境用水比 例增加,工业用水比例总体下降,农业用水比例下降明显。 (3)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的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 术,充分利用再生水。或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品的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 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解析 第(1)题,从表中可直接读出供水水源,通过比较可 以看出,地下水是主要的用水来源。如果过量开采地下 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 坏。第(2)题,从表中找出具体数值,逐项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变化特点即可。第(3)题,发展节水农业,降低耗水 量,充分利用再生水;工业生产,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进 行污水达标处理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 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 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短缺。第2题, 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 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 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读1700—2010年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 图,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 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 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 A.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得以解决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和牧场的面积在增 加,而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在减少,这与人口增加后对农牧 业的需求增加有关。第4题,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会使 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 资源短缺更加严重。 我国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严重威胁粮食 安全。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D.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6.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使得我国水土流失和 土地沙化严重,而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成为土地生产力 下降最直接的原因。第6题,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 少。所以,为了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发展 生态农业,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干热岩是指内部不存在或仅存在少量流体、温度高于 180℃的异常高温岩体,可用于发电和取暖。初步估算中国 埋深3~10千米范围内的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 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中国2010年能源消 耗总量的5200倍。干热岩资源的开发主要利用增强型地热 系统(如下图所示)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我国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西安市多个小区和办公场所已经实现干热岩供暖。据此 完成7~8题。 13
地理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7.目前限制我国大规模开发干热岩资源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和村落分散,且村塞和耕地分布远远高于北盘江水 ( ) 面,取水困难。第(2)题,开源措施: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 A.资源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气候,降水较为丰富,可通过屋顶集水、拦裁地表径流来 8.西安市大力开发利用干热岩资源,有利于() 收集雨水:同时可进行人工降雨;抽取泉水或地下水;提 A.缓解沉降 B.改善大气质量 高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或节流措施: C.减少地震 D.减少能耗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大科技与资 答案7.C8.B 金投入,建设水循环与节水工程。 解析第7题,由“千热岩资源的开发主要利用增强型地 拓展·提高 热系统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可知, 目前限制我国大规模开发干热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技术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 不成熟。第8题,千热岩资源属于地热资源,是清洁能 复,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一2题。 源,其有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方面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 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花江峡谷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关岭县和贞丰县交接处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的北盘江花江段,属珠江流域,北盘江在此切割,山高坡 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陡,地形崎岖。该区域内碳酸盐出露面积达88.07%,总 C.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海平原 面积47.63平方千米。该区域内除过境河流北盘江外,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只有少数季节性的坡面裂隙泉点,且多沿槽谷底部分布。 2.黄淮海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 该区域内2010年总人口6845人,人斋饮水极为困难,生 意解决的问题是( 产、生态用水极为短缺。下图示意花江峡谷位置及某处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②合理排灌, 江段地形剖面。 防止土壤盐碱化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 104°E 106°E 108E 工程防御旱涝灾害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沼泽、沙荒 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28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B2.B 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与江南丘陵不适合通过大规模 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长江三角洲耕地质量高:黄淮海平原 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应整治土地,捉高耕地质量:鄂尔 多斯高原应退耕还牧,以雏持生态平衡。故选B项。第 海拔/m 宽谷期地面 2题,根据黄淮海平原低湿、涝碱、多风沙的实际情况, 新 1500 岩山 ①④不可行。 1300 麻窝 必 寨 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 1100 杨 海 一岩层运动 900 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被称为 柳 ■岩层分布 700 “中国的科威特”。读图,完成3~5题。 500 ■煤 01 234567(km 1天然气 (1)说明花江峡谷水资源利用难度大的原因」 岩盐 (2)从开源和节流角度中任选其一,指出为改善花江峡谷 --…输气管道 ·铁路 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 一·-省级界 地级界 答案(1)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地表径流量和泉水量少 0 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区域内人居与耕地分散,且村寨和耕 地分布远远高于北盘江水面,取水困难:地表破碎,地形 崎岖,取水和蓄水工程建设难度大。 (2)开源措施:屋顶集雨:拦蓄坡面径流:抽取泉水或 地下水:人工降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3.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的原因最可能是( (或节流措施: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A.降水稀少 B.能源资源丰富 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加强节水工程建设。) C.地表径流少 D.多荒漠 解析第(1)题,该地石灰岩广布,地表储存水源能力差: 4.改革开放之初,榆林的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沿槽谷底部分布,取水困难:地 () 表破碎,地形崎岖,取水和蓄水工程建设难度大;区域内 ①无优惠政策②矿产资源贫乏③经济结构单一
地 理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配人教版 7.目前限制我国大规模开发干热岩资源的主要因素是 ( ) A.资源 B.政策 C.技术 D.市场 8.西安市大力开发利用干热岩资源,有利于( ) A.缓解沉降 B.改善大气质量 C.减少地震 D.减少能耗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由“干热岩资源的开发主要利用增强型地 热系统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可知, 目前限制我国大规模开发干热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技术 不成熟。第8题,干热岩资源属于地热资源,是清洁能 源,其有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花江峡谷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关岭县和贞丰县交接处 的北盘江花江段,属珠江流域,北盘江在此切割,山高坡 陡,地形崎岖。该区域内碳酸盐出露面积达88.07%,总 面积47.63平方千米。该区域内除过境河流北盘江外, 只有少数季节性的坡面裂隙泉点,且多沿槽谷底部分布。 该区域内2010年总人口6845人,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生 产、生态用水极为短缺。下图示意花江峡谷位置及某处 江段地形剖面。 (1)说明花江峡谷水资源利用难度大的原因。 (2)从开源和节流角度中任选其一,指出为改善花江峡谷 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地表径流量和泉水量少 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区域内人居与耕地分散,且村寨和耕 地分布远远高于北盘江水面,取水困难;地表破碎,地形 崎岖,取水和蓄水工程建设难度大。 (2)开源措施:屋顶集雨;拦蓄坡面径流;抽取泉水或 地下水;人工降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或节流措施: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加强节水工程建设。) 解析 第(1)题,该地石灰岩广布,地表储存水源能力差;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沿槽谷底部分布,取水困难;地 表破碎,地形崎岖,取水和蓄水工程建设难度大;区域内 人口和村落分散,且村寨和耕地分布远远高于北盘江水 面,取水困难。第(2)题,开源措施: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降水较为丰富,可通过屋顶集水、拦截地表径流来 收集雨水;同时可进行人工降雨;抽取泉水或地下水;提 高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或节流措施: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大科技与资 金投入,建设水循环与节水工程。 拓展 提高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 复,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2题。 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方面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 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 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2.黄淮海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 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②合理排灌, 防止土壤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 工程防御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沼泽、沙荒 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塔里木盆地与江南丘陵不适合通过大规模 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长江三角洲耕地质量高;黄淮海平原 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应整治土地,提高耕地质量;鄂尔 多斯高原应退耕还牧,以维持生态平衡。故选 B项。第 2题,根据黄淮海平原低湿、涝碱、多风沙的实际情况, ①④不可行。 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 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被称为 “中国的科威特”。读图,完成3~5题。 3.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稀少 B.能源资源丰富 C.地表径流少 D.多荒漠 4.改革开放之初,榆林的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 ( ) ①无优惠政策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经济结构单一 14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④产品附加值低 A.①② 总人口 GDP水资源水资源水资源年 水资源利 B.③④ 地区占世界占世界 C.①④ D.②③ 总量 年开采人均开采 用结构/% /% /km 量/knm3 量/km 5.榆林目前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可以推断( /% 生活工业农业 A.该地以轻工业为主 北 7.9 27.3 6443.7608.44 1451 9 9 B.该地区水资源充足 美洲 C.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南 5.6 9.3 9526.0106.21 332 18 23 59 D.南部水土流失,北部沙漠化严重 美洲 答案3.B4.B5.D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水资源开采率北 解析第3题,科威特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资源丰 美洲比南美洲 富。结合图例,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咸特”的原因最可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 能是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B项正确。第4题,改革开 发展水平的差异。 放之初,榆林的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以采矿 答案(1)少高 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③④正确。第 (2)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特点:水资源利用结构中, 5题,榆林目前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可以推断该地以 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 重工业为主;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对重工业区合 南美洲小: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经济发展水 理规划、管理,不一定环境污染严重:榆林位于陕北黄土 平的差异: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水平高 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南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重,北部是毛乌素沙地,沙漠化严重。 解析第(1)题,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总量 挑战·创新 北美洲少于南美洲,而开采率北美洲高于南美洲(北美洲 为发达地区,资源利用率高)。第(2)题,南、北美洲经济发 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读表,完成下 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不同,根据表 列各题。 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素养 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环境 L.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综合思维 问题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2.理解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能够针对不同环境问 人类对 的产生 及其危害的危害 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培养地理实践力 环境的 影响 3.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能够用发展的、可持续的 影响自 影响生 环境问 然环境 活质量 题制约 眼光看待问题,培养人地协调观 的服务 危害人 社会经 功能 类健康 济发展 课前·基础认知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2)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贵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 1.自然环境的稳定机制 剧增。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 3.环境问题 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 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 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 4.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1)影响因素: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历程 水平。 (1)工业革命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限,地球的 (2)关系。 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 ①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 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15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④产品附加值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榆林目前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可以推断( ) A.该地以轻工业为主 B.该地区水资源充足 C.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D.南部水土流失,北部沙漠化严重 答案 3.B 4.B 5.D 解析 第3题,科威特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资源丰 富。结合图例,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的原因最可 能是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B项正确。第4题,改革开 放之初,榆林的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以采矿 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③④正确。第 5题,榆林目前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可以推断该地以 重工业为主;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对重工业区合 理规划、管理,不一定环境污染严重;榆林位于陕北黄土 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南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北部是毛乌素沙地,沙漠化严重。 挑战 创新 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读表,完成下 列各题。 地区 总人口 占世界 /% GDP 占世界 /% 水资源 总量 /km 3 水资源 年开采 量/km 3 水资源年 人均开采 量/km 3 水资源利 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 美洲 7.9 27.3 6443.7608.44 1451 9 42 49 南 美洲 5.6 9.3 9526.0106.21 332 18 23 59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水资源开采率北 美洲比南美洲 。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 (1)少 高 (2)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特点:水资源利用结构中, 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 南美洲小;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经济发展水 平的差异: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水平高 (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 第(1)题,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总量 北美洲少于南美洲,而开采率北美洲高于南美洲(北美洲 为发达地区,资源利用率高)。第(2)题,南、北美洲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不同,根据表 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综合思维 2.理解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能够针对不同环境问 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培养地理实践力 3.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能够用发展的、可持续的 眼光看待问题,培养人地协调观 课前·基础认知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环境的稳定机制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 太阳能 持续供给 能量,物质能够从 无机环境 进入 生命体 ,最终又回到无 机环境,从而完成 物质的循环 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 境能够通过 自我调节 维持稳定。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历程 (1)工业革命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限,地球的 大气 、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 生产 和消费需要,人类 排放的 废弃物 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2)工业革命后, 资源的消费 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 剧增。 3.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 等。 4.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因素:人口数量 、人均资源消费量和 技术 水平 。 (2)关系。 ① 人口数量 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 排放的 废弃物 数量也会增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