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科技 文章编号:1002-9826(201900-00000 2019年(第55卷) DOl:10.16470jcss2019626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55,No.0,0-0,2019 运动戒毒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Research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Drug detoxification 冯俊鹏…2,严翊2,路瑛丽',徐建方,孙飙3,冯连世 FENG Junpeng", YAN Yi, LU Yingli, XU Jianfang, SUN Biao, FENG Lianshi 摘要: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戒毒新疗法,运动千预也被认为可能发展为戒毒的一 个独立或重要辅助手段。为进一步分析运动戒毒的有关机理,本文分别从吸毒成瘾初 始阶段、毒瘾形成阶段和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三个部分对吸毒成瘾的形成机制、运动对 各阶段的影响及运动影响各阶段的可能杋制进行綜述。研究认为,运动可以降低青少 年接触或使用毒品的概率;长期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影响多巴胺和阿片 肽系统调节奖赏系统功能,从而控制毒瘾的形成和减轻戒断症状,有利于提高毒品戒断 率和降低复吸率;大强度运动更有利于刺激多巴胺生成,可能具有更好的控制毒瘾形成 和减轻戒断初期戒断症状的效果,但其安全性和剂量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运动;戒毒;强度;奖赏系统 Abstract: Exercis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new treatment for drug addiction,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an independent or important aid to detoxific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exercise for drug detoxific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rug addiction, the influence of exercise on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exercise on different stages of drug addiction from three parts: the initial stage, the formation stage and the withdrawal and relapse stag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chances of adolescents getting in contact with or using drugs; long-term egular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can adjust reward system by affecting dopamine and opioid peptide system, and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drug addiction, as well as reduce withdraw- 会科学基全项 15BTYOn2; al symptom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drug abstinence rate and reducing relapse rate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 High-intensity exercise can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dopamine, and may have better efficiency 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808) in controlling drug addiction formation and alleviating withdrawal symptoms, but its safety and dose effects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冯俊鹏(194,男,在读博士研究 Keywords: exercise; drug detoxification; Intensi; reward systen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与中圈分羹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 生化、运动健康促进,E-mail: buren yunpeng a163 通信作者简 近年来,毒品问题己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社会难题,吸食毒品不仅严重损害 遇连世(4,男,搏士x研完,吸毒者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极易引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为运动生理与生化、运动健康促的相关定义,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 itt, E-mail: fenglianshi@cisscno 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通常将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和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合成毒品,传统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经植物提纯的毒品,又称“阿片类”:合成 北京100061; 毒品包括冰毒、麻古、摇头丸等人工合成的毒品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4 3南京体育学院,南京210014 2018年6月,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发布的《 World Drug Report2018》显示,2016 1 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Bei年全年全球约有275亿人至少一次使用毒品,约占全球15~64岁人口的56%( UNODC jung 100061, China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2018)。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6月17日公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以 100084,Chnx 3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 210014. China 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现有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因国家禁毒
1 文章编号:1002-9826(2019)00-0000-00 DOI:10. 16470/j. csst. 2019626 中国体育科技 2019 年(第55 卷)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55, No.0, 0-0, 2019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7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 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8-08) 第一作者简介: 冯俊鹏(1994-),男,在读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与 生化、运动健康促进,E-mail:bsufen gjunpeng@163.com。 *通信作者简介: 冯连世(1964-),男,博士,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运动生理与生化、运动健康促 进,E-mail:fenglianshi@ciss.cn。 作者单位: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61;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3.南京体育学院,南京 210014 1.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 Beijing 100061, 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China. 运动戒毒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Research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for Drug Detoxification 冯俊鹏1,2 ,严 翊2 ,路瑛丽1 ,徐建方1 ,孙 飙3 ,冯连世1* FENG Junpeng1,2 ,YAN Yi2 ,LU Yingli1 ,XU Jianfang1 ,SUN Biao3 ,FENG Lianshi1* 摘 要: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戒毒新疗法,运动干预也被认为可能发展为戒毒的一 个独立或重要辅助手段。为进一步分析运动戒毒的有关机理,本文分别从吸毒成瘾初 始阶段、毒瘾形成阶段和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三个部分对吸毒成瘾的形成机制、运动对 各阶段的影响及运动影响各阶段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运动可以降低青少 年接触或使用毒品的概率;长期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影响多巴胺和阿片 肽系统调节奖赏系统功能,从而控制毒瘾的形成和减轻戒断症状,有利于提高毒品戒断 率和降低复吸率;大强度运动更有利于刺激多巴胺生成,可能具有更好的控制毒瘾形成 和减轻戒断初期戒断症状的效果,但其安全性和剂量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运动;戒毒;强度;奖赏系统 Abstract: Exercis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new treatment for drug addiction,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is also considered to be an independent or important aid to detoxific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exercise for drug detoxific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rug addiction, the influence of exercise on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exercise on different stages of drug addiction from three parts: the initial stage, the formation stage and the withdrawal and relapse stag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ercise can reduce the chances of adolescents getting in contact with or using drugs; long-term regular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can adjust reward system by affecting dopamine and opioid peptide system, and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drug addiction, as well as reduce withdrawal symptom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drug abstinence rate and reducing relapse rate. High-intensity exercise can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dopamine , and may have better efficiency in controlling drug addiction formation and alleviating withdrawal symptoms, but its safety and dose effects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words: exercise; drug detoxification; intensity; reward system 中图分类号:G804.5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社会难题,吸食毒品不仅严重损害 吸毒者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极易引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的相关定义,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 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通常将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和 合成毒品,传统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等经植物提纯的毒品,又称“阿片类”;合成 毒品包括冰毒、麻古、摇头丸等人工合成的毒品。 2018年6月,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发布的《World Drug Report 2018》显示,2016 年全年全球约有2.75亿人至少一次使用毒品,约占全球15~64岁人口的5.6%(UNODC, 2018)。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6月17日公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以 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 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现有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国家禁毒
中国体育科技2019年(第55卷) 委员会办公室,2019),禁毒、戒毒工作十分严峻。帮助吸害者( Gardner,2011)。 毒成瘾者戒除毒瘾是做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大脑必须被唤醒才能实现机体最基本的生命功能,大 探索更为有效的戒毒模式是我国进一步做好禁毒和戒毒脑的唤醒系统可以分为3类:一般性唤醒、定向唤醒和外 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体力活动特别是运动被认为是周唤醒系统。与毒瘾形成最相关的是定向唤醒系统,一旦 种潜在的戒毒新疗法,运动干预也被认为可能发展为定向唤醒系统工作,那么哺乳动物就会选择适当的目标 戒毒的一个独立或重要辅助手段(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完成行为,而当这种行为成功且对自身有利则需要通过 室,2019)。2018年国际禁毒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提出“以适当的“奖励”来加强这种行为:若这种行为无利则会通 运动戒毒为引领,构建中国的戒毒体系”的核心目标,一年过适当的“惩罚”来抑制这种行为。在对行为进行“奖励” 来全国多地进行了广泛的运动戒毒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众或“惩罚”时就涉及了大脑的奖赏系统(图1),该系统发现 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对不同脑区进行电极刺激的实验 为进一步分析运动戒毒的有关机理,本文从吸毒成瘾逐步发现,其中脑内负责药物奖赏的主要区域为中脑腹 初始阶段、毒瘾形成阶段和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3个阶段侧被盖区( 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和伏隔核( nucleus 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构建我国“以运动戒毒为引领”的 accumbens,NAc),VTA的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在奖赏中起 戒毒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重要作用,NAc的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来自海马、杏仁核等 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支配( Blum et a.,2000: Gardner 毒成瘾的形成机制 2002,2011: Ozbun et al,2015) 吸毒成瘾被定义为吸毒人员因反复使用毒品而导致 的慢性复发性脑病,表现为不顾不良后果、强迫性寻求及 使用毒品的行为,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个人健康及社会功 能损害。研究从吸毒成瘾初始阶段、毒瘾形成阶段和毒瘾 戒除及复吸阶段3个阶段进行分析。 1.1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机 吸毒成瘾的起始阶段一般认为是初次接触或使用毒品 许多因素表明,一旦开始接触或使用毒品就容易上瘾。相 关研究表明,好奇、追求刺激与新奇感、压力、同伴的影响 是造成初次接触或使用毒品的主要原因(刘晓军,2008), 多巴通路 M阿片受体 而青少年由于其自制力和对毒品危害的了解有限,被认为 图1吸毒成瘾“奖赏”"通路的神经通路( Koob et al.,2010) 是接触或使用毒品的高危群体。研究表明,在我国有超过 Figure 1. Neurochemical Neurocicruits in Drug Reward 25%的吸毒人员初次吸毒年龄在18岁及以下。《报告》显示, 截至2018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12.1毒瘾形成阶段多巴胺能系统变化特点 约有1万名,占我国总吸毒人员的04%。因此,青少年是 相关研究表明,可卡因和冰毒可以直接通过激活多巴 毒品预防教育的主要群体。《报告》也指出,近年来我国深胺能神经元,从而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图2),毒品的摄入 入实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有效减缓了新吸毒人员会影响多巴胺能系统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慢性的可卡因 滋生,为我国毒品滥用人数增速减缓,新增吸毒人员减少等毒品暴露会增加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数目:急 做出了较大贡献 性的冰毒摄入会导致Ⅴ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功能增 12毒瘾形成阶段的机制 强。通过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多巴胺 毒瘾形成阶段指从接触或使用毒品到形成毒瘾的过释放明显增加,多巴胺与其受体的结合程度也明显提高 渡阶段,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摄入毒品动机的改变和大通过奖赏系统使哺乳动物获得强烈的愉悦感。但这种多 脑中“奖励”机制的变化。此阶段结束后会形成毒瘾,使用巴胺过高又会导致多巴胺能系统稳态失衡,如多巴胺受体 毒品失去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过度或强迫性使用毒品是毒( dopamine receptor,DR)数目和功能改变,特别是多巴胺受 瘾形成的两个基本特征。当前关于毒瘾形成阶段的机制体2( dopamine receptor2,DR2)的减少:对细胞外多巴胺的 有多种假说,当前研究较多的是“奖赏”机制。 重摄取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噬增加等( Gardner,2002, 哺乳动物大脑的三大功能系统(唤醒系统、奖赏系统2011: Su et al.,2017)。当毒品导致的多巴胺能系统异常亢 和认知系统)共同控制了哺乳动物的行为,这3大系统都进消失后,多巴胺稳态失衡会导致奖赏系统的“奖赏”效 参与了毒瘾形成阶段,其中唤醒系统和奖赏系统共同导致应减弱,吸毒者会陷入极大的负面情绪中,从而驱使定向 了毒瘾的发生和发展,而认知系统往往成为毒瘾的最终受唤醒系统对摄入毒品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为对毒品的依赖
中国体育科技2019年(第 55卷) 2 委员会办公室,2019),禁毒、戒毒工作十分严峻。帮助吸 毒成瘾者戒除毒瘾是做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探索更为有效的戒毒模式是我国进一步做好禁毒和戒毒 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体力活动特别是运动被认为是 一种潜在的戒毒新疗法,运动干预也被认为可能发展为 戒毒的一个独立或重要辅助手段(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 室,2019)。2018年国际禁毒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提出“以 运动戒毒为引领,构建中国的戒毒体系”的核心目标,一年 来全国多地进行了广泛的运动戒毒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众 多成果。 为进一步分析运动戒毒的有关机理,本文从吸毒成瘾 初始阶段、毒瘾形成阶段和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3个阶段 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构建我国“以运动戒毒为引领”的 戒毒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1 吸毒成瘾的形成机制 吸毒成瘾被定义为吸毒人员因反复使用毒品而导致 的慢性复发性脑病,表现为不顾不良后果、强迫性寻求及 使用毒品的行为,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个人健康及社会功 能损害。研究从吸毒成瘾初始阶段、毒瘾形成阶段和毒瘾 戒除及复吸阶段3个阶段进行分析。 1.1 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机制 吸毒成瘾的起始阶段一般认为是初次接触或使用毒品, 许多因素表明,一旦开始接触或使用毒品就容易上瘾。相 关研究表明,好奇、追求刺激与新奇感、压力、同伴的影响 是造成初次接触或使用毒品的主要原因(刘晓军,2008), 而青少年由于其自制力和对毒品危害的了解有限,被认为 是接触或使用毒品的高危群体。研究表明,在我国有超过 25%的吸毒人员初次吸毒年龄在18岁及以下。《报告》显示, 截至2018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 约有1万名,占我国总吸毒人员的0.4%。因此,青少年是 毒品预防教育的主要群体。《报告》也指出,近年来我国深 入实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有效减缓了新吸毒人员 滋生,为我国毒品滥用人数增速减缓,新增吸毒人员减少 做出了较大贡献。 1.2 毒瘾形成阶段的机制 毒瘾形成阶段指从接触或使用毒品到形成毒瘾的过 渡阶段,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是摄入毒品动机的改变和大 脑中“奖励”机制的变化。此阶段结束后会形成毒瘾,使用 毒品失去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过度或强迫性使用毒品是毒 瘾形成的两个基本特征。当前关于毒瘾形成阶段的机制 有多种假说,当前研究较多的是“奖赏”机制。 哺乳动物大脑的三大功能系统(唤醒系统、奖赏系统 和认知系统)共同控制了哺乳动物的行为,这3大系统都 参与了毒瘾形成阶段,其中唤醒系统和奖赏系统共同导致 了毒瘾的发生和发展,而认知系统往往成为毒瘾的最终受 害者(Gardner,2011)。 大脑必须被唤醒才能实现机体最基本的生命功能,大 脑的唤醒系统可以分为3类:一般性唤醒、定向唤醒和外 周唤醒系统。与毒瘾形成最相关的是定向唤醒系统,一旦 定向唤醒系统工作,那么哺乳动物就会选择适当的目标 完成行为,而当这种行为成功且对自身有利则需要通过 适当的“奖励”来加强这种行为;若这种行为无利则会通 过适当的“惩罚”来抑制这种行为。在对行为进行“奖励” 或“惩罚”时就涉及了大脑的奖赏系统(图1),该系统发现 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对不同脑区进行电极刺激的实验 逐步发现,其中脑内负责药物奖赏的主要区域为中脑腹 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和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VTA的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在奖赏中起 重要作用,NAc的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来自海马、杏仁核等 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支配(Blum et al.,2000;Gardner, 2002,2011;Ozburn et al.,2015)。 图1 吸毒成瘾“奖赏”通路的神经通路(Koob et al.,2010) Figure 1. Neurochemical Neurocicruits in Drug Reward 1.2.1 毒瘾形成阶段多巴胺能系统变化特点 相关研究表明,可卡因和冰毒可以直接通过激活多巴 胺能神经元,从而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图2),毒品的摄入 会影响多巴胺能系统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慢性的可卡因 等毒品暴露会增加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数目;急 性的冰毒摄入会导致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功能增 强。通过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多巴胺 释放明显增加,多巴胺与其受体的结合程度也明显提高, 通过奖赏系统使哺乳动物获得强烈的愉悦感。但这种多 巴胺过高又会导致多巴胺能系统稳态失衡,如多巴胺受体 (dopamine receptor,DR)数目和功能改变,特别是多巴胺受 体2(dopamine receptor 2,DR2)的减少;对细胞外多巴胺的 重摄取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噬增加等(Gardner,2002, 2011;Su et al.,2017)。当毒品导致的多巴胺能系统异常亢 进消失后,多巴胺稳态失衡会导致奖赏系统的“奖赏”效 应减弱,吸毒者会陷入极大的负面情绪中,从而驱使定向 唤醒系统对摄入毒品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为对毒品的依赖
冯俊鹏,等:运动戒毒研究进展 导致出现规律的毒品吸食现象,即形成毒瘾,且这种依赖露于毒品环境、压力应激、先前吸毒行为有关环境线索中 程度会逐渐加深。随着吸食毒品时间的延长,多巴胺能系时,原有的成瘾记忆容易再次进λ“唤醒一奖赏”系统,容 统进一步受到破坏,为了维持一定的愉悦感,吸毒者对毒易出现脱毒后的复吸行为。研究表明,环境线索、情绪等 品的剂量需求日益加深( Goldstein et al.,2002: Kim et al.,都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因素,吸毒者吸毒环境的多样性导致 2017: Melis et al. 2005: Wise et al., 2014) 有效抹除成瘾记忆难度较大,而戒毒期间容易出现的负面 122毒瘾形成阶段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变化特点 情绪如社交失败、空间限制等,也是导致复吸频发的重要 阿片类毒品对于多巴胺能系统的激活还存在另外一原因(吴彬彬等,2015:周雨青等,2014)。 条通路。在大脑内也存在内源性的阿片肽一阿片受体系 Fischer- Smith等(2012)的研究表明,戒毒期间谷氨酸 统,该系统的神经递质是内啡肽(图1)。阿片类毒品直接转运蛋白GLT1在NAc核部和壳部的表达明显降低,且核 激活阿片肽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增多,内啡肽与位于多巴部的GLT1表达对是否能够接触毒品敏感,由此认为,NAc 胺能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谷氨酸能调节通路是影响戒毒后对毒品渴望程度的重 阿片肽一阿片受体系统的功能与多巴胺能系统存在交互要指标,表明NAc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与复吸的发生关 作用,共同增强毒瘾的形成 系密切。 13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的机制 吸毒成瘾对吸毒者个人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运动对吸毒成瘾的影响 当前,世界各国均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戒毒成功率2.1运动对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影响 ( UNODO,2018)。但吸毒成瘾的记忆呈现长期存储、消退 前关于运动对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影响,已分别开 抵抗、易于重建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导致了毒瘾戒除后展了流行病学的人群调查研究及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运 又极容易出现复吸的现象 动干预性研究 13.1毒瘾戒除阶段的机制 21.1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对接触或使用毒品的影响 当前认为,毒瘾的本质是由于毒品引起的神经突触可 如前文提到,预防青少年接触或使用毒品是降低新增 塑性变化。前文提到,长时间使用毒品损害中脑多巴胺能吸毒人数的重要工作,故流行病学人群调查主要聚焦于运 神经元,一旦进入戒毒阶段,由于毒品突然减少造成多巴动对青少年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 胺释放突然减少,会出现戒断症状( withdrawal symptom),平与其接触和使用毒品的概率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Veliz, 体现为愉悦感缺乏、负性情感出现、对毒品的渴望等( Chartoff et a.,2016: Wickstrom et al.,2009)。 Kirkcaldy等(2002)研 etal.,2014: Zorick etal.,2010)。愉悦感缺乏主要来自于多究了1000名德国14~18岁高中学生耐力活动参与频度与 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紊乱,奖赏系统活跃度下降:对于奖励其毒品和酒精成瘾抵抗力之间的关系,发现参与耐力活动 系统的“正性奖励”是对毒瘾记忆中的正性强化因素。负频度较高的高中生具有较低的烟草和大麻的使用率且抵 性情感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是药物成瘾记抗烟草和毒品的能力较强。 Kulig等(2003)利用1999年美 忆中的负性强化因素。对毒品的渴望即获药动机是成瘾国青年风险行为调查的数据研究了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 记忆的长期储存和消退后记忆重建的主要因素 队参与情况与毒品的使用情况的关系,发现具有较高的体 在毒瘾戒除的初期,主要表现为多巴胺能系统的功力活动和运动队参与情况的青年男性和女性均表现出较 能降低,随着毒櫶戒除的深入逐渐可以观察到谷氨酸能低的毒品使用率。 Wickstrom等(2009)对1992-2006年的 系统的表达增加(阿片类毒品戒除期间明显)。Koya等3251名挪威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和毒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追 (2009)、 Girault等(2007)进一步对其中机制进行了探究,踪研究,发现参与有组织体力活动的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可 除了前文提到的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信号通路外,还发能性较低,青少年时期参与团体运动和耐力运动可能会减 现在戒毒期间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 prefrontal cortex,少其成年期早期的大麻使用率。另有双生子研究进一步 PFC)的神经元活动与对毒品的渴望密切相关,特别是控制了家庭因素对毒品等非法药物使用的影响, Kujala等 对可卡因的渴望状态与该区域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007)通过对1870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双生子中体力 (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的磷酸化水平活动水平较高的人成年时期吸烟和使用毒品的可能性较低 呈正相关关系,ERK会直接抑制PFC区域神经元活动从而 通过上述横断面研究、追踪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可以发 抑制对可卡因的渴望。 现,具有较高体力活动水平的青少年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 13.2复吸的发生机制 期接触和使用毒品的概率都较低。因此,增加青少年时期 在反复多次进行毒品摄入后,吸毒者对于药物成瘾的的体力活动水平可能降低其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期使用毒 记忆将包括环境线索和精神线索,且这个病理性的药物成品的风险和可能性 瘾基因相对牢固。故吸毒者在经过戒毒治疗后,若再次暴2.12运动干预对动物自主接触毒品的影响
3 冯俊鹏,等:运动戒毒研究进展 导致出现规律的毒品吸食现象,即形成毒瘾,且这种依赖 程度会逐渐加深。随着吸食毒品时间的延长,多巴胺能系 统进一步受到破坏,为了维持一定的愉悦感,吸毒者对毒 品的剂量需求日益加深(Goldstein et al.,2002;Kim et al., 2017;Melis et al.,2005;Wise et al.,2014)。 1.2.2 毒瘾形成阶段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变化特点 阿片类毒品对于多巴胺能系统的激活还存在另外一 条通路。在大脑内也存在内源性的阿片肽-阿片受体系 统,该系统的神经递质是内啡肽(图1)。阿片类毒品直接 激活阿片肽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增多,内啡肽与位于多巴 胺能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 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的功能与多巴胺能系统存在交互 作用,共同增强毒瘾的形成。 1.3 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的机制 吸毒成瘾对吸毒者个人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当前,世界各国均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戒毒成功率 (UNODC,2018)。但吸毒成瘾的记忆呈现长期存储、消退 抵抗、易于重建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导致了毒瘾戒除后 又极容易出现复吸的现象。 1.3.1 毒瘾戒除阶段的机制 当前认为,毒瘾的本质是由于毒品引起的神经突触可 塑性变化。前文提到,长时间使用毒品损害中脑多巴胺能 神经元,一旦进入戒毒阶段,由于毒品突然减少造成多巴 胺释放突然减少,会出现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 体现为愉悦感缺乏、负性情感出现、对毒品的渴望等(Chartoff et al.,2014;Zorick etal.,2010)。愉悦感缺乏主要来自于多 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紊乱,奖赏系统活跃度下降;对于奖励 系统的“正性奖励”是对毒瘾记忆中的正性强化因素。负 性情感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是药物成瘾记 忆中的负性强化因素。对毒品的渴望即获药动机是成瘾 记忆的长期储存和消退后记忆重建的主要因素。 在毒瘾戒除的初期,主要表现为多巴胺能系统的功 能降低,随着毒瘾戒除的深入逐渐可以观察到谷氨酸能 系统的表达增加(阿片类毒品戒除期间明显)。Koya等 (2009)、Girault等(2007)进一步对其中机制进行了探究, 除了前文提到的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信号通路外,还发 现在戒毒期间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的神经元活动与对毒品的渴望密切相关,特别是 对可卡因的渴望状态与该区域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的磷酸化水平 呈正相关关系,ERK会直接抑制PFC区域神经元活动,从而 抑制对可卡因的渴望。 1.3.2 复吸的发生机制 在反复多次进行毒品摄入后,吸毒者对于药物成瘾的 记忆将包括环境线索和精神线索,且这个病理性的药物成 瘾基因相对牢固。故吸毒者在经过戒毒治疗后,若再次暴 露于毒品环境、压力应激、先前吸毒行为有关环境线索中 时,原有的成瘾记忆容易再次进入“唤醒-奖赏”系统,容 易出现脱毒后的复吸行为。研究表明,环境线索、情绪等 都是导致复吸的重要因素,吸毒者吸毒环境的多样性导致 有效抹除成瘾记忆难度较大,而戒毒期间容易出现的负面 情绪如社交失败、空间限制等,也是导致复吸频发的重要 原因(吴彬彬 等,2015;周雨青 等,2014)。 Fischer-Smith等(2012)的研究表明,戒毒期间谷氨酸 转运蛋白GLT1在NAc核部和壳部的表达明显降低,且核 部的GLT1表达对是否能够接触毒品敏感,由此认为,NAc 的谷氨酸能调节通路是影响戒毒后对毒品渴望程度的重 要指标,表明NAc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与复吸的发生关 系密切。 2 运动对吸毒成瘾的影响 2.1 运动对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影响 目前关于运动对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影响,已分别开 展了流行病学的人群调查研究及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运 动干预性研究。 2.1.1 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对接触或使用毒品的影响 如前文提到,预防青少年接触或使用毒品是降低新增 吸毒人数的重要工作,故流行病学人群调查主要聚焦于运 动对青少年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 平与其接触和使用毒品的概率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Veliz, et al.,2016; Wichstrøm et al.,2009)。Kirkcaldy等(2002)研 究了1 000名德国14~18岁高中学生耐力活动参与频度与 其毒品和酒精成瘾抵抗力之间的关系,发现参与耐力活动 频度较高的高中生具有较低的烟草和大麻的使用率且抵 抗烟草和毒品的能力较强。Kulig等(2003)利用1999年美 国青年风险行为调查的数据研究了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 队参与情况与毒品的使用情况的关系,发现具有较高的体 力活动和运动队参与情况的青年男性和女性均表现出较 低的毒品使用率。Wichstrøm等(2009)对1992-2006年的 3 251名挪威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和毒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追 踪研究,发现参与有组织体力活动的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可 能性较低,青少年时期参与团体运动和耐力运动可能会减 少其成年期早期的大麻使用率。另有双生子研究进一步 控制了家庭因素对毒品等非法药物使用的影响,Kujala等 (2007)通过对1 870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双生子中体力 活动水平较高的人成年时期吸烟和使用毒品的可能性较低。 通过上述横断面研究、追踪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可以发 现,具有较高体力活动水平的青少年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 期接触和使用毒品的概率都较低。因此,增加青少年时期 的体力活动水平可能降低其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期使用毒 品的风险和可能性。 2.1.2 运动干预对动物自主接触毒品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2019年(第55卷) 通过建立自主接触毒品的动物模型,已有研究观察了 运动可以通过增加多巴胺浓度和提高多巴胺受体结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实验动物自主获取毒品剂量的影响,合率的方式,激活与毒品类似的奖赏途径,增加吸毒者戒 探讨了运动与实验动物自主获取毒品剂量的相关关系。毒期间的愉悦感(柯钰婷等,2015)。通过对戒烟人群的 Zlebnik等(2012)利用60只雌性大鼠观察了青春期(PND23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还可以减少戒烟者戒烟过程中的焦虑 60)和成年期(PND75)长时间(6h天,26天)自主接触等负性情绪以及对吸烟的渴望程度,从多方面减轻戒断症 可卡因情况下自由转轮运动对大鼠可卡因自主摄入量的状( Roberts et a.,2012: Taylor et al,2007)。基于以上因素, 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转轮运动降低了青春期大鼠可卡因近年来关于运动干预作为戒毒及防治复吸康复疗法组成 的自主摄入量,降低了可卡因摄入后的反应,但自由转轮部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运动对成年期大鼠可卡因的自主摄入量的降低效果不如 Milad- Gorji等(2012)在对大鼠进行10天的吗啡注 青春期大鼠,且会受到可卡因摄入剂量的影响。另有研究射(10mg/kg,12h间隔)后对大鼠进行自由转轮干预,并用 探究了自由转轮运动与可卡因自主摄入量增加的先后顺高架十字迷宫和明暗盒实验探究大鼠的焦虑程度,研究 序对可卡因自主摄入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青春期这种发现,停药后进行自由转轮运动的大鼠焦虑程度低于安静 影响不受先后顺序的影响,在成年期若自由转轮运动出现组。其他研究也发现,在停止毒品注射期间进行自由转轮 靠后则无法明显降低大鼠的可卡因自主摄入量( Smith et运动可以减轻大鼠压力程度,进一步说明戒毒期间进行运 al,2012)。对雄性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可以降低冰毒、吗啡动可能减轻戒断症状,但是可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等毒品的自主摄入量( De La garza et al.,2016)。以上动物( Goldstein et al.,2002: Peterson et al.,2014a,2014b: Zlebnik 实验研究说明无论是在毒品摄入前进行运动,还是毒品a,2014).lhni等(2010)通过控制在戒毒和戒毒完 摄入同时进行运动:无论是强制运动还是自主运动,运动成阶段转轮是否可以运动,来探究不同阶段运动对雌性大 都能减少动物的毒品自主摄入量。 鼠戒毒效果的作用,发现不同阶段自由转轮运动可以减少 22运动对毒瘾形成阶段的影响 该阶段的雌鼠可卡因自主摄入量,若两个阶段都进行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在减少有毒品接触史人群的药物使用则效果更好。以上动物实验研究说明,自主运动可以降低 量方面是有效的,可能作为一种替代的非药物增强剂发戒毒期间大鼠的焦虑水平、压力水平,同时降低戒毒完成 作用( Smith et a.,2008,2012: Strickland,2016)。 Peretti-后的毒品摄入量。 wate等(2003)对成年人中运动员和非运动员非法药物的 相关人体实验通过不同方式和强度的运动,探究了运 使用量、滥用率和依赖性等指标的研究发现,成年运动员动对于戒毒阶段人群焦虑水平、抑郁、戒断率等指标的影 以上3个指标均低于非运动员人群。 Correia等(2005)发响(表1)。龚丹等(2019)探究了一次性短时间中等强度 现在4周内增加体力活动水平,可以降低受试者的毒品使有氧运动对冰毒依赖者戒毒期间的多巴胺分泌等指标的 用量。 Roessler等(2010)的研究表明,38名进行运动干预影响,发现一次性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提升冰毒 有毒品接触史的受试者中,15人的毒品使用量出现了依赖者戒毒期间的中脑多巴胺水平并可以持续60min以 下降,即毒瘾的形成阶段得到了控制。Smih等(2011)发现,上,可以降低戒毒者对冰毒的渴望度。赵振虎等(2017)发 进行自由转轮运动大鼠的可卡因自我摄入量明显低于安现,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 静组大鼠,且停止运动后随着时间,运动组大鼠可卡因自降低焦虑、抑郁等量表评分,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水平。隗 我摄入量的增长量仍明显低于安静组。 义军(2018)对隔离戒毒的32名男性进行17周的八段锦运 研究表明,小、中和大强度的运动均有助于减少吸毒动干预,发现八段锦干预可以增强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 成瘾的正反馈过程,但最佳运动强度尚不明确。对于戒烟康状况,降低隔离戒毒人员的焦虑、抑郁水平。王飞(2015) 人群的研究发现,中大强度运动对于降低戒烟人群的烟草通过3个月的太极拳和康复广播操干预发现,太极拳干预 使用量效果更加明显。考虑到吸烟成瘾和吸毒成瘾在中更有助于改善戒毒人员的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耿敬敬 枢机制上的相似性,中大强度运动也可能对于控制和降低(2016)的研究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 Brown等(2010)通过 吸毒者毒品使用量更为有效。为探究不同运动量/强度对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发现,进行运动干预的戒 毒瘾形成过程的影响, Peterson等(2014a,20l4b)进一步研毒者戒毒效果更为明显。 Rawson等(2015)探究了8周运 究发现,较长时长(6h天)的自由转轮运动对于降低大鼠动干预(3次/周,1h/次,含有氧训练和自重训练)对冰毒戒 可卡因寻求行为更为有效 毒治疗人员戒毒后第1、3、6月3个时间点复吸率的影响 综上,自主运动可以通过控制和降低吸毒者毒品使用研究发现,运动降低使用冰毒程度较轻者(治疗前每月使 量影响毒瘾形成阶段,这种影响受到运动的时长和强度等用冰毒≤18天)复吸率效果较为显著,运动对于使用冰毒 因素的影响 程度较重者(治疗前每月使用冰毒>18天)的复吸率无明 23运动对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的影响 显影响。Wang等(2014)、 Rawson等(2015)通过分析运动
中国体育科技2019年(第 55卷) 4 通过建立自主接触毒品的动物模型,已有研究观察了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实验动物自主获取毒品剂量的影响, 探讨了运动与实验动物自主获取毒品剂量的相关关系。 Zlebnik等(2012)利用60只雌性大鼠观察了青春期(PND23 ~60)和成年期(PND75)长时间(6 h/天,26天)自主接触 可卡因情况下自由转轮运动对大鼠可卡因自主摄入量的 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转轮运动降低了青春期大鼠可卡因 的自主摄入量,降低了可卡因摄入后的反应,但自由转轮 运动对成年期大鼠可卡因的自主摄入量的降低效果不如 青春期大鼠,且会受到可卡因摄入剂量的影响。另有研究 探究了自由转轮运动与可卡因自主摄入量增加的先后顺 序对可卡因自主摄入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青春期这种 影响不受先后顺序的影响,在成年期若自由转轮运动出现 靠后则无法明显降低大鼠的可卡因自主摄入量(Smith et al.,2012)。对雄性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可以降低冰毒、吗啡 等毒品的自主摄入量(De La Garza et al.,2016)。以上动物 实验研究说明,无论是在毒品摄入前进行运动,还是毒品 摄入同时进行运动;无论是强制运动还是自主运动,运动 都能减少动物的毒品自主摄入量。 2.2 运动对毒瘾形成阶段的影响 研究表明,运动在减少有毒品接触史人群的药物使用 量方面是有效的,可能作为一种替代的非药物增强剂发 挥作用(Smith et al.,2008,2012;Strickland,2016)。PerettiWatel等(2003)对成年人中运动员和非运动员非法药物的 使用量、滥用率和依赖性等指标的研究发现,成年运动员 以上3个指标均低于非运动员人群。Correia等(2005)发 现在4周内增加体力活动水平,可以降低受试者的毒品使 用量。Roessler等(2010)的研究表明,38名进行运动干预 的有毒品接触史的受试者中,15人的毒品使用量出现了 下降,即毒瘾的形成阶段得到了控制。Smith等(2011)发现, 进行自由转轮运动大鼠的可卡因自我摄入量明显低于安 静组大鼠,且停止运动后随着时间,运动组大鼠可卡因自 我摄入量的增长量仍明显低于安静组。 研究表明,小、中和大强度的运动均有助于减少吸毒 成瘾的正反馈过程,但最佳运动强度尚不明确。对于戒烟 人群的研究发现,中大强度运动对于降低戒烟人群的烟草 使用量效果更加明显。考虑到吸烟成瘾和吸毒成瘾在中 枢机制上的相似性,中大强度运动也可能对于控制和降低 吸毒者毒品使用量更为有效。为探究不同运动量/强度对 毒瘾形成过程的影响,Peterson等(2014a,2014b)进一步研 究发现,较长时长(6 h/天)的自由转轮运动对于降低大鼠 可卡因寻求行为更为有效。 综上,自主运动可以通过控制和降低吸毒者毒品使用 量影响毒瘾形成阶段,这种影响受到运动的时长和强度等 因素的影响。 2.3 运动对毒瘾戒除及复吸阶段的影响 运动可以通过增加多巴胺浓度和提高多巴胺受体结 合率的方式,激活与毒品类似的奖赏途径,增加吸毒者戒 毒期间的愉悦感(柯钰婷 等,2015)。通过对戒烟人群的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还可以减少戒烟者戒烟过程中的焦虑 等负性情绪以及对吸烟的渴望程度,从多方面减轻戒断症 状(Roberts et al.,2012;Taylor et al.,2007)。基于以上因素, 近年来关于运动干预作为戒毒及防治复吸康复疗法组成 部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Miladi-Gorji等(2012)在对大鼠进行10天的吗啡注 射(10 mg/kg,12 h间隔)后对大鼠进行自由转轮干预,并用 高架十字迷宫和明/暗盒实验探究大鼠的焦虑程度,研究 发现,停药后进行自由转轮运动的大鼠焦虑程度低于安静 组。其他研究也发现,在停止毒品注射期间进行自由转轮 运动可以减轻大鼠压力程度,进一步说明戒毒期间进行运 动可能减轻戒断症状,但是可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Goldstein et al.,2002;Peterson et al.,2014a,2014b;Zlebnik et al.,2014)。Zlebnik等(2010)通过控制在戒毒和戒毒完 成阶段转轮是否可以运动,来探究不同阶段运动对雌性大 鼠戒毒效果的作用,发现不同阶段自由转轮运动可以减少 该阶段的雌鼠可卡因自主摄入量,若两个阶段都进行运动 则效果更好。以上动物实验研究说明,自主运动可以降低 戒毒期间大鼠的焦虑水平、压力水平,同时降低戒毒完成 后的毒品摄入量。 相关人体实验通过不同方式和强度的运动,探究了运 动对于戒毒阶段人群焦虑水平、抑郁、戒断率等指标的影 响(表1)。龚丹等(2019)探究了一次性短时间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对冰毒依赖者戒毒期间的多巴胺分泌等指标的 影响,发现一次性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提升冰毒 依赖者戒毒期间的中脑多巴胺水平并可以持续60 min以 上,可以降低戒毒者对冰毒的渴望度。赵振虎等(2017)发 现,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 降低焦虑、抑郁等量表评分,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水平。隗 义军(2018)对隔离戒毒的32名男性进行17周的八段锦运 动干预,发现八段锦干预可以增强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 康状况,降低隔离戒毒人员的焦虑、抑郁水平。王飞(2015) 通过3个月的太极拳和康复广播操干预发现,太极拳干预 更有助于改善戒毒人员的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耿敬敬 (2016)的研究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Brown等(2010)通过 12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发现,进行运动干预的戒 毒者戒毒效果更为明显。Rawson等(2015)探究了8周运 动干预(3次/周,1 h/次,含有氧训练和自重训练)对冰毒戒 毒治疗人员戒毒后第1、3、6月3个时间点复吸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运动降低使用冰毒程度较轻者(治疗前每月使 用冰毒≤18天)复吸率效果较为显著,运动对于使用冰毒 程度较重者(治疗前每月使用冰毒>18天)的复吸率无明 显影响。Wang等(2014)、Rawson等(2015)通过分析运动
冯俊鹏,等:运动戒毒研究进展 对酒精、尼古丁、毒品3类成瘾物质的戒断率的影响发现,现,超过80%的研究都表明运动可以缓解对毒品的渴望, 运动促进毒品滥用者的戒断率效果更好。 Roberts等(2012)对于不同强度运动的研究发现,小到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于 对2006-2012年有关运动对戒毒人员干预的研究分析发缓解戒毒者戒断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表1运动对戒毒或复吸的影响的干预研究 Table 1 The Intervention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Exercise during Drug Addiction or Relapse 开究对象 毒品类型 干预方案 千预周期 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 龚丹等26名戒毒者 20min(65%~75%)HRa 次一次性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 (2019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次 降低戒毒者冰毒渴求度,提升中脑 赵振虎等60名戒毒康复人员海洛因依赖20人,在跑步机和功率自行车上进12周60%~79%HR。的有氧运动可以 (2017)实验组30人 冰毒依赖康复人员行强度为60%~79%HR 提高戒毒康复人员身心健康水平, 对照组30人 的有氧运动,每周3次,每 降低焦虑水平 隗叉军 名强戒人员 海洛因依赖16人,八段锦练习,每冏3次,每17周17周的八段锦干预可以降低强戒人 (2018)实验组28人 冰毒依赖康复人员次60min 员焦虑、抑郁水平 对照组30人 39人,其他3人 王飞60名强戒人员 未标明 太极拳练习,每次45min,3个月两种运动干预都可以提高强戒人员 (2015)太极拳组30人 周5次;康复广播操练 的身心健康水平,但太极拳在改善 康复广播操组30人 每次45min,每周5次 强迫症状效果更优 耿敬敬82名女性强戒人员 合成毒品 前3个月每周5次,每次 6个月6个月太极拳千预可以缓解强戒人 (2016)太极拳干预组42人, 60min;后3个月每周3次 员强迫、恐怖等症状 对照组40人 每次60min的太极拳干预 Brown等16名戒毒康复人员 未提及 强度为55%~6%%HR。的12周参加8次以上有氧运动干预的戒毒 (2010)11男5女 有氧运动,每次60min,每 复人员心肺耐力明显提高,干预 Rawson等135名戒毒康复人员 冰毒 35min有氧运动,15min力8周经过干预后第1、3、6个月3个时 (2015)分为教育组66人 量训练,5min放松,每周3 间点,运动组较教育组复吸率较低 运动组69人 但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干预下毒瘾 较轻康复人员复吸率显著性降低 Li等33名女性戒毒者 1h太极拳,2天1次 6个月太极对缓解长期戒毒综合征更有效 (2013)分为太极拳组17人, 对照组16人 综上所述,对于戒毒期间及戒毒后的康复期间,长期、育运动的青少年为了获得胜利而拒绝接触毒品的可能性 规律、强度为60%~70%HR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改会增加:3)年龄隔离:青少年时期,多数体育比赛是按性别 善冰毒、海洛因等依赖者戒毒期间的戒断症和降低复吸率和年龄分组分别进行的。训练是否根据年龄而分开可能 方面更为有效,且效果与毒瘾程度负相关,太极拳等身心有所不同,但通常如此。因此,参加体育运动可能会增加 活动可以改善戒毒者的焦虑、压力等指标。 结交相同年龄和性别朋友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与年龄较 大的青少年交往会增加接触和使用毒品的风险( Peretti-watel 3运动影响吸毒成瘾的可能机制 et al. 2003 Swift et al. 2008 Wickstrom et al. 2009 3.1运动影响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可能机制 综上,参与体育运动或具有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可能 参与体育运动或具有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可能通过从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上降低青少年接触或使 以下3个方面影响青少年接触或使用毒品:1)时间分配:用毒品的可能性 参与体力活动需要时间,尤其是在青春期,为获取较好的32运动影响毒瘾形成阶段的可能机制 体育成绩花在训练和比赛上的时间增加时,其他活动的时 动影响多巴胺能信号通路(图2),这些信号通路涉 间就会减少,其中包括与接触毒品有关的活动:2)追求胜利:及过量的药物摄入和成瘾的发展( Lynch et a,2010: Smith 具备良好的体能是青少年获得体育运动胜利的重要保障,etal,2008)。如前文提到,长期接触滥用药物会导致中脑 饮酒、吸烟、接触毒品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能,故参与体边缘功能低下,为了保持一定的愉悦感,需要进一步增加
5 冯俊鹏,等:运动戒毒研究进展 对酒精、尼古丁、毒品3类成瘾物质的戒断率的影响发现, 运动促进毒品滥用者的戒断率效果更好。Roberts等(2012) 对2006-2012年有关运动对戒毒人员干预的研究分析发 现,超过80%的研究都表明运动可以缓解对毒品的渴望, 对于不同强度运动的研究发现,小到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于 缓解戒毒者戒断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表1 运动对戒毒或复吸的影响的干预研究 Table 1 The Intervention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Exercise during Drug Addiction or Relapse 研究 研究对象 毒品类型 干预方案 干预周期 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 龚丹等 (2019) 26 名戒毒者 冰毒 20 min(65% ~ 75%)HRmax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 次 1 次 一次性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 降低戒毒者冰毒渴求度,提升中脑 多巴胺水平 赵振虎等 (2017) 60 名戒毒康复人员 实验组 30 人, 对照组 30 人 海洛因依赖 20 人, 冰毒依赖康复人员 40 人 在跑步机和功率自行车上进 行强度为 60% ~ 79%HRmax 的有氧运动,每周 3 次,每 次 60 min 12 周 60% ~ 79%HRmax 的有氧运动可以 提高戒毒康复人员身心健康水平, 降低焦虑水平 隗义军 (2018) 58 名强戒人员 实验组 28 人, 对照组 30 人 海洛因依赖 16 人, 冰毒依赖康复人员 39 人,其他 3 人 八段锦练习,每周 3 次,每 次 60 min 17 周 17 周的八段锦干预可以降低强戒人 员焦虑、抑郁水平 王飞 (2015) 60 名强戒人员 太极拳组 30 人, 康复广播操组 30 人 未标明 太极拳练习,每次 45 min, 每周 5 次;康复广播操练习, 每次 45 min,每周 5 次 3 个月 两种运动干预都可以提高强戒人员 的身心健康水平,但太极拳在改善 强迫症状效果更优 耿敬敬 (2016) 82名女性强戒人员, 太极拳干预组42人, 对照组 40 人 合成毒品 前 3 个月每周 5 次,每次 60 min;后 3 个月每周 3 次, 每次 60 min 的太极拳干预 6 个月 6 个月太极拳干预可以缓解强戒人 员强迫、恐怖等症状 Brown 等 (2010) 16 名戒毒康复人员 11 男 5 女 未提及 强度为 55% ~ 69%HRmax 的 有氧运动,每次 60 min,每 周 1 次 12 周 参加 8 次以上有氧运动干预的戒毒 康复人员心肺耐力明显提高,干预 期药物渴望明显减小 Rawson 等 (2015) 135名戒毒康复人员, 分为教育组 66 人, 运动组 69 人 冰毒 35 min 有氧运动,15 min 力 量训练,5 min 放松,每周 3 次 8 周 经过干预后第 1、3、6 个月 3 个时 间点,运动组较教育组复吸率较低 但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干预下毒瘾 较轻康复人员复吸率显著性降低 Li 等 (2013) 33 名女性戒毒者, 分为太极拳组17人, 对照组 16 人 海洛因 1 h 太极拳,2 天 1 次 6 个月 太极对缓解长期戒毒综合征更有效 综上所述,对于戒毒期间及戒毒后的康复期间,长期、 规律、强度为60%~70% HRmax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改 善冰毒、海洛因等依赖者戒毒期间的戒断症和降低复吸率 方面更为有效,且效果与毒瘾程度负相关,太极拳等身心 活动可以改善戒毒者的焦虑、压力等指标。 3 运动影响吸毒成瘾的可能机制 3.1 运动影响吸毒成瘾初始阶段的可能机制 参与体育运动或具有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可能通过 以下3个方面影响青少年接触或使用毒品:1)时间分配: 参与体力活动需要时间,尤其是在青春期,为获取较好的 体育成绩花在训练和比赛上的时间增加时,其他活动的时 间就会减少,其中包括与接触毒品有关的活动;2)追求胜利: 具备良好的体能是青少年获得体育运动胜利的重要保障, 饮酒、吸烟、接触毒品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能,故参与体 育运动的青少年为了获得胜利而拒绝接触毒品的可能性 会增加;3)年龄隔离:青少年时期,多数体育比赛是按性别 和年龄分组分别进行的。训练是否根据年龄而分开可能 有所不同,但通常如此。因此,参加体育运动可能会增加 结交相同年龄和性别朋友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与年龄较 大的青少年交往会增加接触和使用毒品的风险(Peretti-watel et al.,2003;Swift et al.,2008;Wichstrøm et al.,2009)。 综上,参与体育运动或具有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可能 从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上降低青少年接触或使 用毒品的可能性。 3.2 运动影响毒瘾形成阶段的可能机制 运动影响多巴胺能信号通路(图2),这些信号通路涉 及过量的药物摄入和成瘾的发展(Lynch et al.,2010;Smith et al.,2008)。如前文提到,长期接触滥用药物会导致中脑 边缘功能低下,为了保持一定的愉悦感,需要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