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古运河保护规划 过官塘桥路、沪宁铁路、丁卯桥路,最终流入古运河,集水面积4.08平 方千米,千流长度2.3千米,干流比降5.56 四明河发源于镇江市南部山林,始于回龙山水库,河道较弯曲,总体 流向由南向北,依次横穿官塘桥路、谷阳路、京沪铁路、镇大铁路、丁卯 桥路等几条交通要道。四明河集水面积为18.39平方千米,千流长约7.0 千米,千流比降为1.325%。 丁卯团结河发源于镇江市南部山丘,自南向北流入古运河,集水面积 2299平方千米,干流长度为3.7千米。其主要支流有3条:汊1长15 千米,汇集团结河东侧低山丘陵区的来水,汊2和汊3汇集南部山丘的来 水,其中汊2长3.14千米,汊3长179千米。 玉带河发源于京口区孟家湾湖,从西向东流,沿途穿过江苏大学校区 后折为由北向南汇入古运河。集水面积为411平方千米,干流长度为236 千米。 古运河水系示意图见下图12-1 金山湖 上段 金山湖片区 11
镇江市古运河保护规划 ————————————————————————————————————————————— ————— — 11 — 过官塘桥路、沪宁铁路、丁卯桥路,最终流入古运河,集水面积 4.08 平 方千米,干流长度 2.3 千米,干流比降 5.56‰。 四明河发源于镇江市南部山林,始于回龙山水库,河道较弯曲,总体 流向由南向北,依次横穿官塘桥路、谷阳路、京沪铁路、镇大铁路、丁卯 桥路等几条交通要道。四明河集水面积为 18.39 平方千米,干流长约 7.0 千米,干流比降为 1.325‰。 丁卯团结河发源于镇江市南部山丘,自南向北流入古运河,集水面积 22.99 平方千米,干流长度为 3.7 千米。其主要支流有 3 条:汊 1 长 1.5 千米,汇集团结河东侧低山丘陵区的来水,汊 2 和汊 3 汇集南部山丘的来 水,其中汊 2 长 3.14 千米,汊 3 长 1.79 千米。 玉带河发源于京口区孟家湾湖,从西向东流,沿途穿过江苏大学校区 后折为由北向南汇入古运河。集水面积为 4.11 平方千米,干流长度为 2.36 千米。 古运河水系示意图见下图 1.2-1
图12-1古运河水系示意图 123控制性建筑物概况 古运河上有三座控制性建筑物,分别为京口闸和丹徒闸、丹徒南闸, 其中丹徒闸和丹徒南闸共用一块底板。 (1)京口闸 该闸位于镇江城区平政桥以南200m处的古运河上,1958年始建, 1996年翻建,京口闸为闸站合一钢筋砼结构,节制闸规模为1孔x8米, 闸底高程Ⅴ10米;抽水站设计流量为6立方米/秒,总装机2台套、310 千瓦。该闸现运行状况正常。 (2)丹徒闸、丹徒南闸 丹徒闸位于京口区原丹徒镇(现划入象山街道),为古运河的出江口, 主要作用为挡潮、排涝。根据《丹徒县志》:“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建 丹徒闸,引蓄江水调剂运河水量,附近山水亦经闸口流入长江”,后该闸 历经多次整修、翻建。现状闸站为2003年翻建,丹徒闸为钢筋砼结构, 规模为1孔x8米,闸底高程1.0米。2003年,为阻挡下游京杭大运河高 水,控制古运河洪水位,在丹徒闸“T”河口入京杭大运河侧古运河上, 新建丹徒南闸,规模同丹徒闸。目前两闸运行状况正常。 124河道水质状况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古运河划分为古运河镇江 景观娱乐、工业用水区,201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水质目标为Ⅲ 类。沿线环保部门在南水桥设置了1个水质监测断面,水利部门在京口闸
— 12 — 图 1.2-1 古运河水系示意图 1.2.3 控制性建筑物概况 古运河上有三座控制性建筑物,分别为京口闸和丹徒闸、丹徒南闸, 其中丹徒闸和丹徒南闸共用一块底板。 (1)京口闸 该闸位于镇江城区平政桥以南 200m 处的古运河上,1958 年始建, 1996 年翻建,京口闸为闸站合一钢筋砼结构,节制闸规模为 1 孔×8 米, 闸底高程▽1.0 米;抽水站设计流量为 6 立方米/秒,总装机 2 台套、310 千瓦。该闸现运行状况正常。 (2)丹徒闸、丹徒南闸 丹徒闸位于京口区原丹徒镇(现划入象山街道),为古运河的出江口, 主要作用为挡潮、排涝。根据《丹徒县志》:“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 年) 建 丹徒闸,引蓄江水调剂运河水量,附近山水亦经闸口流入长江”,后该闸 历经多次整修、翻建。现状闸站为 2003 年翻建,丹徒闸为钢筋砼结构, 规模为 1 孔×8 米,闸底高程▽1.0 米。2003 年,为阻挡下游京杭大运河高 水,控制古运河洪水位,在丹徒闸“T”河口入京杭大运河侧古运河上, 新建丹徒南闸,规模同丹徒闸。目前两闸运行状况正常。 1.2.4 河道水质状况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古运河划分为古运河镇江 景观娱乐、工业用水区,2010 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 年水质目标为Ⅲ 类。沿线环保部门在南水桥设置了 1 个水质监测断面,水利部门在京口闸
镇江市古运河保护规划 上、南水桥和丹徒闸上设置了3个水质监测断面,监测频次均为每月一次, 全年监测12次。古运河主要支流周家河、四明河、团结河、玉带河,水 质监测断面分别为周家河桥、丁卯桥、团结桥、王龙桥,监测站点位置示 意图详见图12-2 金山 京囗闸上 王龙桥 商水桥 卿家河桥 Y丹徒闸上 丁卯桥 团结桥 图12-2古运河水质监测站点位置示意图 根据环保部门2018~2019年监测成果,古运河南水桥水质断面有明显 好转,2018年有3个月份水质为V类、劣V类,至2019年8月份,水质 均达到Ⅳ类以上。监测成果详见下表12-1 表1.2-1古运河南水桥断面水质监测状况 断面名 断面名 月份 水质类别 月份 水质类别 称 称 2018 1 南水桥劣V 2019 1 南水桥 Ⅱ 2018 南水桥 ⅣV 2019 南水桥Ⅲ
镇江市古运河保护规划 ————————————————————————————————————————————— ————— — 13 — 上、南水桥和丹徒闸上设置了 3 个水质监测断面,监测频次均为每月一次, 全年监测 12 次。古运河主要支流周家河、四明河、团结河、玉带河,水 质监测断面分别为周家河桥、丁卯桥、团结桥、王龙桥,监测站点位置示 意图详见图 1.2-2。 图 1.2-2 古运河水质监测站点位置示意图 根据环保部门 2018~2019 年监测成果,古运河南水桥水质断面有明显 好转,2018 年有 3 个月份水质为 V 类、劣 V 类,至 2019 年 8 月份,水质 均达到Ⅳ类以上。监测成果详见下表 1.2-1: 表 1.2-1 古运河南水桥断面水质监测状况 年 月份 断面名 称 水质类别 年 月份 断面名 称 水质类别 2018 1 南水桥 劣Ⅴ 2019 1 南水桥 Ⅱ 2018 2 南水桥 Ⅳ 2019 2 南水桥 Ⅲ
2018 3 南水桥劣V 2019 3 南水桥|Ⅲ 2018 南水桥 2019 南水桥 2018 5 南水桥 V 2019 5 南水桥|Ⅳ 2018 南水桥 南水桥 Ⅱ 2018 南水桥 2019 南水桥 Ⅱ 2018 南水桥 2019 8 南水桥 Ⅱ 9 南水桥 南水桥Ⅲ 2018 11南水桥 Ⅲ 01812南水桥N 根据水利部门2018~2019年监测成果,古运河河道水质也呈逐年好转 趋势,V类、劣Ⅴ类水质出现次数明显少于2018年。但自上段至下段, 河道水质仍呈逐步恶化状态:京口闸上断面水质较好,能达到或优于Ⅲ类; 自南水桥断面以下,水质逐步变差,由Ⅱ、Ⅲ类渐变至Ⅳ、V类,尚未达 到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其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 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 12.5古运河文化遗产状况 古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主要分为三类: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大 运河聚落遗产和其它物质文化遗产,河道沿线有90多处国家级、省级 市级文保单位。其中,全国文保单位有:江河交汇处、新河街一条街、虎 14
— 14 — 2018 3 南水桥 劣 V 2019 3 南水桥 Ⅲ 2018 4 南水桥 Ⅲ 2019 4 南水桥 Ⅱ 2018 5 南水桥 Ⅴ 2019 5 南水桥 Ⅳ 2018 6 南水桥 Ⅱ 2019 6 南水桥 Ⅱ 2018 7 南水桥 Ⅱ 2019 7 南水桥 Ⅱ 2018 8 南水桥 Ⅱ 2019 8 南水桥 Ⅱ 2018 9 南水桥 Ⅲ 2018 10 南水桥 Ⅲ 2018 11 南水桥 Ⅲ 2018 12 南水桥 Ⅳ 根据水利部门 2018~2019 年监测成果,古运河河道水质也呈逐年好转 趋势,V 类、劣 V 类水质出现次数明显少于 2018 年。但自上段至下段, 河道水质仍呈逐步恶化状态:京口闸上断面水质较好,能达到或优于Ⅲ类; 自南水桥断面以下,水质逐步变差,由Ⅱ、Ⅲ类渐变至Ⅳ、Ⅴ类,尚未达 到 2020 年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其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 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 1.2.5 古运河文化遗产状况 古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主要分为三类: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大 运河聚落遗产和其它物质文化遗产,河道沿线有 90 多处国家级、省级、 市级文保单位。其中,全国文保单位有:江河交汇处、新河街一条街、虎
镇江市古运河保护规划 踞桥等三处,另外还有京口闸遗址、丁卯埭等重要水利工程遗址。 (1)江河交汇处 自古以来镇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我国东南重要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能 取得如此成就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江和大运河在此交汇是特别重要的 因素。长江与大运河在镇江交汇原有五处,分别是:大京口、小京口、甘 露口、丹徒口和谏壁口。由于长江河道的变迁,水文条件的变化,江河交 汇处今仅存小京口、丹徒口和谏壁口三处。 (2)新河街一条街 在现京口闸以东,南北向,约200多米长,临街建筑多为晚清时期建 设,系为当地名人故居。石子街面,雕花门楼、砖木结构,颇具特色,处 于运河、长江交汇之地,反映了当时客货运输繁忙,商业发达的景象。现 存较好的建筑有同善堂、米业公所、安仁堂、泾太公所、陈公馆、黄公馆 徐公馆。 (3)虎踞桥 虎踞桥是江南京杭大运河长江入口处现存的第一座古桥,历经明、清」 民国,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 历史价值。2006年,虎踞桥随大运河一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踞桥俗称老南门桥,原为木桥。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建改为石桥, 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南北走向,系单孔石拱桥,全长30米,宽 10米,净跨12米,矢高8米。桥头有一近10米的引道。1961-1980年 由市政工程对桥面进行改造。但桥的拱圈金刚墙地盘石基础仍然保持明代 风格
镇江市古运河保护规划 ————————————————————————————————————————————— ————— — 15 — 踞桥等三处,另外还有京口闸遗址、丁卯埭等重要水利工程遗址。 (1)江河交汇处 自古以来镇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我国东南重要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能 取得如此成就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江和大运河在此交汇是特别重要的 因素。长江与大运河在镇江交汇原有五处,分别是:大京口、小京口、甘 露口、丹徒口和谏壁口。由于长江河道的变迁,水文条件的变化,江河交 汇处今仅存小京口、丹徒口和谏壁口三处。 (2)新河街一条街 在现京口闸以东,南北向,约 200 多米长,临街建筑多为晚清时期建 设,系为当地名人故居。石子街面,雕花门楼、砖木结构,颇具特色,处 于运河、长江交汇之地,反映了当时客货运输繁忙,商业发达的景象。现 存较好的建筑有同善堂、米业公所、安仁堂、泾太公所、陈公馆、黄公馆、 徐公馆。 (3)虎踞桥 虎踞桥是江南京杭大运河长江入口处现存的第一座古桥,历经明、清、 民国,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 历史价值。2006 年,虎踞桥随大运河一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踞桥俗称老南门桥,原为木桥。万历二十年(1592 年)重建改为石桥, 清同治九年(1870 年)重修。南北走向,系单孔石拱桥,全长 30 米,宽 10 米,净跨 12 米,矢高 8 米。桥头有一近 10 米的引道。1961—1980 年 由市政工程对桥面进行改造。但桥的拱圈金刚墙地盘石基础仍然保持明代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