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武汉市洪山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蓦然尴尬(gan)煞有介事众目睽睽(kui) 镂空狡黠(xi)饥肠辘辘踉踉跄跄( liang) C、躁热繁锁(su6)手不释卷骁勇善战(rao) D、丘壑鄙薄(b6) 栩栩如生 拈轻怕重(nian)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人们都熟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常_了文中 的另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前者是讲政治,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怎样做人。前者 讲政治观,后者是讲人生观。正因为讲出了这两个人生和政治的基本道理,这篇文章才得以。其实, 一个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有人格精神在_,而且其人格的力量会更长久地作用于后人,存在于历 A.忽视 完美 支撑 忽视不朽 持 C.忽略 完美 支持 D.忽略 不朽支撑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及时迅速科学有序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工作,四川省政府要求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加强对各方面救援力 量的统筹协调。 B.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C.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D.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集团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的空调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姹紫嫣红的花朵则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热爱 ②画面上党徽如同光芒万丈的太阳 ③中国邮政于11月8日发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封1枚 ④映照着巍峨耸立、万山红遍的长城 ⑤纪念封以欢庆为主题 ⑥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A.③⑥⑤②④①B.②⑥③⑤④①C.③⑤⑥②④①D.③⑤②④⑥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2013 年武汉市洪山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蓦.然 尴.尬(gān) 煞.有介事 众目睽睽.(kuí) B、镂.空 狡黠.(xiá) 饥肠辘辘. 踉.踉跄跄(liáng) C、躁.热 繁锁.(suǒ) 手不释.卷 骁.勇善战 (ráo) D、丘壑. 鄙薄.(bó) 栩栩.如生 拈.轻怕重(niān)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人们都熟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常 了文中 的另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前者是讲政治,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怎样做人。前者 是讲政治观,后者是讲人生观。正因为讲出了这两个人生和政治的基本道理,这篇文章才得以 。其实, 一个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有人格精神在 ,而且其人格的力量会更长久地作用于后人,存在于历 史。 A.忽视 完美 支撑 B. 忽视 不朽 支 持 C.忽略 完美 支持 D. 忽略 不朽 支撑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为及时迅速科学有序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工作,四川省政府要求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加强对各方面救援力 量的统筹协调。 B.通过持续摄入含有 1073R-1 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C.林书豪在 NBA 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D.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集团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 PM2.5 的空调。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 ) ①姹紫嫣红的花朵则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热爱 ②画面上党徽如同光芒万丈的太阳 ③中国邮政于 11 月 8 日发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封 1 枚 ④映照着巍峨耸立、万山红遍的长城 ⑤纪念封以欢庆为主题 ⑥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A. ③⑥⑤②④① B.②⑥③⑤④① C.③⑤⑥②④① D.③⑤②④⑥①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古代咏花诗的科学内涵 ①中国古代诗人们观花咏花,以花明志,借花抒怀,留下无数名垂千古的诗篇。一直以来,人们赏析 这些古代咏花诗的人文内涵,而对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建树则少有涉及。其实在众多的咏花诗中不乏诗人 对花卉形、色、香、味等自然属性的客观准确的描绘,对开花植物生长习性及与环境关系的细致深入的观 察,并用形象生动的诗性语汇表达得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②古诗对花形有精彩纷呈的表述。咏水仙有“六出玉盘金屈卮”句,“六出玉盘”指白色的花被合生 成碟状,先端6裂:“金屈卮”则指其内具黄色杯状的副花冠。剪春萝花瓣先端呈不规则锯齿状,像剪出 的花边,被描述为“谁把风刀剪薄萝,极知造化著功多”。 ③古时虽无“花序”的概念,但诗人已留意花在枝上排列的规则。如描写夹竹桃的“疏英灼灼分丛发 密蕊菲菲对节攒”,前一句说花集生成丛(即花序)着生在枝条的顶端,后一句指花朵相对生长在花轴的 节上。“散作千花簇作团,玲珑如琢巧如攒”,则生动传神地摹写了绣球的聚伞花序繁花聚簇如球的独特 形态 ④古诗中对花色的描写极其丰富多彩,言及桃、李有“桃红李白皆夸好”,说到石榴则是“猩血谁教 染绛囊”,对桂花的表述是“花开万点黄”等,均是对单纯花色的准确表述。此外还有对复杂花色的精确 说明,如写蜡梅的“洗却铅膏饰道装,檀心浅露紫香囊”,“饰道装”表明总体来说花被是黄色的,但花 被片着生在下陷成囊状的花托上,且基部有紫晕,所以说“檀心浅露紫香囊” ⑤古代的诗人们已关注到花与叶生长的时序。“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桃生叶婆娑,枝叶四面 多”,说的是桃花先于叶开放,繁花遮盖了枝条,直到花后结实时叶才抽出来。而牡丹则是“叶帐阴成始 放红”,当绿叶茂密成阴时才开花。此外,诗人们还注意到花开放的空间顺序,咏蜀葵有“向日层层拆, 深红间浅红”句,“层层拆”说明了花朵由下向上次第开放,而这正是总状花序类植物开花的特点 ⑥对开花物候期的表述散见于众多古诗中,从中不难理出一年四季开花的节令顺序。梅花在严冬最先 开放(“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早开是基于其自然属性(“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在梅花开过而严冬未尽时,迎春最先点缀春色(“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荷花则开在盛夏(“暑气 炎炎正若焚,荷花于此见天真”)。桂花盛开在秋季(“亭亭岩下桂,岁晩独芬芳”),而菊花则绽放在晩 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⑦古诗对开花持续时间也多有记述,特别对一些花期长的植物情有独钟,例如山茶花(“雪里开花到 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野蔷薇(“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等。而月季是四季开花:“花落花开 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⑧自然界花的物候期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更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较高 的“山寺”比平原地区桃花开得晚,说明物候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延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题。 古代咏花诗的科学内涵 ①中国古代诗人们观花咏花,以花明志,借花抒怀,留下无数名垂千古的诗篇。一直以来,人们赏析 这些古代咏花诗的人文内涵,而对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建树则少有涉及。其实在众多的咏花诗中不乏诗人 对花卉形、色、香、味等自然属性的客观准确的描绘,对开花植物生长习性及与环境关系的细致深入的观 察,并用形象生动的诗性语汇表达得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②古诗对花形有精彩纷呈的表述。咏水仙有“六出玉盘金屈卮”句,“六出玉盘”指白色的花被合生 成碟状,先端 6 裂;“金屈卮”则指其内具黄色杯状的副花冠。剪春萝花瓣先端呈不规则锯齿状,像剪出 的花边,被描述为“谁把风刀剪薄萝,极知造化著功多”。 ③古时虽无“花序”的概念,但诗人已留意花在枝上排列的规则。如描写夹竹桃的“疏英灼灼分丛发, 密蕊菲菲对节攒”,前一句说花集生成丛(即花序)着生在枝条的顶端,后一句指花朵相对生长在花轴的 节上。“散作千花簇作团,玲珑如琢巧如攒”,则生动传神地摹写了绣球的聚伞花序繁花聚簇如球的独特 形态。 ④古诗中对花色的描写极其丰富多彩,言及桃、李有“桃红李白皆夸好”,说到石榴则是“猩血谁教 染绛囊”,对桂花的表述是“花开万点黄”等,均是对单纯花色的准确表述。此外还有对复杂花色的精确 说明,如写蜡梅的“洗却铅膏饰道装,檀心浅露紫香囊”,“饰道装”表明总体来说花被是黄色的,但花 被片着生在下陷成囊状的花托上,且基部有紫晕,所以说“檀心浅露紫香囊”。 ⑤古代的诗人们已关注到花与叶生长的时序。“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桃生叶婆娑,枝叶四面 多”,说的是桃花先于叶开放,繁花遮盖了枝条,直到花后结实时叶才抽出来。而牡丹则是“叶帐阴成始 放红”,当绿叶茂密成阴时才开花。此外,诗人们还注意到花开放的空间顺序,咏蜀葵有“向日层层拆, 深红间浅红”句,“层层拆”说明了花朵由下向上次第开放,而这正是总状花序类植物开花的特点。 ⑥对开花物候期的表述散见于众多古诗中,从中不难理出一年四季开花的节令顺序。梅花在严冬最先 开放(“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早开是基于其自然属性(“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在梅花开过而严冬未尽时,迎春最先点缀春色(“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荷花则开在盛夏(“暑气 炎炎正若焚,荷花于此见天真”)。桂花盛开在秋季(“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而菊花则绽放在晚 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⑦古诗对开花持续时间也多有记述,特别对一些花期长的植物情有独钟,例如山茶花(“雪里开花到 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野蔷薇(“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等。而月季是四季开花:“花落花开 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⑧自然界花的物候期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更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较高 的“山寺”比平原地区桃花开得晚,说明物候期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延迟
(选自《光明日报》,杨毅王万贤) 5、下列对全文中心内容概括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 A、古代咏花诗中对花的自然属性的介绍 B、古代咏花诗中对花形花色的介绍 C、古代咏花诗中对花与叶生长时序的介绍。 D、古代咏花诗中对花物候期的介绍 6、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人们观花咏花,以花明志,借花抒怀,留下无数名垂千古的诗篇,而对花在自然科学方面 的建树则少有涉及 B、“散作千花簇作团,玲珑如琢巧如攒”生动传神地摹写了绣球的聚伞花序繁花聚簇如球的独特形态,表 明古人对“花序”已有研究。 C、早在古时人们都已经了解花开放不仅有时间顺序,而且有空间顺序 D、古诗对开花持续时间也多有记述,特别是对一些花期短的植物情有独钟 7、依据文本内容,对下列四句描写花的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荷花的颜色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红艳。 B、“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花开香飘万里。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强调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之早 D、“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说明了花开放的时间持续很长,四季常开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①疑门, 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基髙,能假我一梮玶?”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 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 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 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 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 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②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注】①踵:走到。②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选自《光明日报》,杨毅 王万贤) 5、下列对全文中心内容概括准.确.而全面 ...的一项是( ) A、古代咏花诗中对花的自然属性的介绍 B、古代咏花诗中对花形花色的介绍 C、古代咏花诗中对花与叶生长时序的介绍。 D、古代咏花诗中对花物候期的介绍 6、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诗人们观花咏花,以花明志,借花抒怀,留下无数名垂千古的诗篇,而对花在自然科学方面 的建树则少有涉及。 B、“散作千花簇作团,玲珑如琢巧如攒”生动传神地摹写了绣球的聚伞花序繁花聚簇如球的独特形态,表 明古人对“花序”已有研究。 C、早在古时人们都已经了解花开放不仅有时间顺序,而且有空间顺序。 D、古诗对开花持续时间也多有记述,特别是对一些花期短的植物情有独钟。 7、依据文本内容,对下列四句描写花的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荷花的颜色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红艳。 B、“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花开香飘万里。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强调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之早。 D、“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说明了花开放的时间持续很长,四季常开。 三、(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李疑尚义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①疑门, 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 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 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 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 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 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②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注】①踵:走到。②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独好周人急(周全) B.籍其数而封识之(记录) C.疑许诺,延就坐(邀请) D.人于是多疑(赞许,推崇)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死,恐为他人得 A.或异二者之为B.躬为煮糜炼药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忍能对面为盗贼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收留患重病的范景淳,侍候他如同侍候亲人一般,没有丝毫厌烦。 B.李疑受范景淳之托,取回范的包裹,除用去买棺安葬范的费用,其余的如数封好 C.李疑将范景淳的银两归还其儿子,不仅不接受其儿子的馈赠反而赠送路费。 D.李疑是一个急人所难、轻财好义的清廉君子。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12.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填写古诗文句子。(共10分。每空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塞上长城”比喻 ,尾联“出师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个永恒的范仲淹梁衡 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 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 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 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 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
A.独好周.人急 (周全) B.籍.其数而封识之(记录) C.疑许诺,延.就坐 (邀请) D.人于是多.疑(赞许,推崇) 1.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死,恐为他人得, A.或异二者之为. B.躬为.煮糜炼药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忍能对面为.盗贼 10.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李疑收留患重病的范景淳,侍候他如同侍候亲人一般,没有丝毫厌烦。 B.李疑受范景淳之托,取回范的包裹,除用去买棺安葬范的费用,其余的如数封好。 C.李疑将范景淳的银两归还其儿子,不仅不接受其儿子的馈赠反而赠送路费。 D.李疑是一个急人所难、轻财好义的清廉君子。 四、(14 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12.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填写古诗文句子。(共 10 分。每空 2 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中的“塞上长城”比喻 ,尾联“出师一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五、(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题。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梁衡 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 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 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 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 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
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 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 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 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 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 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 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 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 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 还水清如镜 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 持。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 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 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 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 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 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 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 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 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 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皇佑三年(一0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 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 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 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 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 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
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 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 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 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 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 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 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 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 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 还水清如镜。 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 持。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 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 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 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 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 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 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 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 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 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皇佑三年(一 0 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 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 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 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 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 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