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汉阳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一)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答题之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6页,七大题,共20小 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考号、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竿f举、谭举本答题无效。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课的一组是 A.热忱(chen)禁锢商酌(zhuo)前瞻后顾 B.纯粹(cu)显赫魁梧(w)与日俱增 C.缅怀(mian)揣摩鄙薄(bo)拈轻怕重 煞白(sha)奠定笼统(l6ng)莫明其妙 2、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伶串的一组词语是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
2012-2013 学年汉阳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卷(一) 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答题之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 6 页,七大题,共 20 小 题,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考号、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3、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竿 f 举、谭举本答题无效。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 I 卷(选择题 30 分) 一、(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课的一组是 A.热忱(chén)禁锢商酌(zhuó)前瞻后顾 B.纯粹(cuì)显赫魁梧(wú)与日俱增 C.缅怀(miǎn)揣摩鄙薄(bó)拈轻怕重 D.煞白(shā)奠定笼统(lóng)莫明其妙 2、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最伶串的一组词语是 ⑴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
礴的能量! (2)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的对照。 (3)白求恩同志是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A.绽放鲜艳实践B.释放鲜明实践 C.绽放鲜明实验D.释放鲜艳实验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 A.长江工商学院坏境保护协会在微博上发起了植树节节能减排活动 B.汉王科技将以文字识别、人脸识别、轨迹输入、数字阅读等几大方向为发展。 C.武汉首个为博士量身定制的居住社区将在江夏汤逊湖畔诞生。 D.理工大的423名志愿者开展了阳光行动,帮助困难学子。 4、将“读书可以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多方面的才华”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 处是 书籍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我们不可分离的良师益友。(A)困惑时它给你启发,悲哀时 它给你慰藉,得意时它给你清醒,低落时它给你力量。(B)书籍是时代的镜子、历史的化石、人类文明的 阶梯。(C)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晢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D只要选择了自己的奋斗志向,就可从各种不同门类的书籍中吸取营养。那时你就 会感到,书籍像一艘船,引导你冲出狭隘的沟谷,驶向生活的海洋。 共9分,每小题3分)
礴的能量! ⑵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____的对照。 ⑶白求恩同志是______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A.绽放鲜艳实践 B.释放鲜明实践 C.绽放鲜明实验 D.释放鲜艳实验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是 A.长江工商学院坏境保护协会在微博上发起了植树节节能减排活动。 B.汉王科技将以文字识别、人脸识别、轨迹输入、数字阅读等几大方向为发展。 C.武汉首个为博士量身定制的居住社区将在江夏汤逊湖畔诞生。 D.理工大的 423 名志愿者开展了阳光行动,帮助困难学子。 4、将“读书可以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多方面的才华”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 一处是 书籍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我们不可分离的良师益友。(A)困惑时它给你启发,悲哀时 它给你慰藉,得意时它给你清醒,低落时它给你力量。(B)书籍是时代的镜子、历史的化石、人类文明的 阶梯。(C)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D)只要选择了自己的奋斗志向,就可从各种不同门类的书籍中吸取营养。那时你就 会感到,书籍像一艘船,引导你冲出狭隘的沟谷,驶向生活的海洋。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刻在年画中的记忆 袁圣敏 ①依稀记得,20世纪80年代,年画在春节中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进腊月,各种年画铺天盖 地,争奇斗艳,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人们买年画,贴年画,赏年画,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也祈望来年的 生活美。它和春联、饺子、鞭炮,一起丰富着中国人红火热烈的春节 ②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年节喜庆时张贴的一年一换的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据传,唐太 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全身披挂,昼夜站在宫门守卫,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 便令画师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这种形式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早期的年画。隋唐以前,年 画大多直接画在桃板或纸上;隋唐时有了木版印刷术,木版年画开始兴起:到了宋代,出现了着色和套色 年画,并有了年画作坊。明代早期,出现了由木版印出墨线,再由人工赋色完成的年画,民间称作“画贴 到了明代晩期,雕版套色印刷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画。清代康煕、乾隆年间, 年画发展到了高峰,印制技术日益完善。到清代道光年间,“年画”作为固定的名称出现。 ③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平民百姓,大至历史趣事,小至民间时俗,无所不有。 同时,各地域的审美特点、风俗习惯、物产材质等,又造就了各地年画独特的风貌,产生了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四川綿竹、广东佛山等众多年画类别。这些年画,用色 或对比强烈,热情奔放,或柔和典雅,温润如玉:工艺上或多次多色套版印刷,或木刻手绘相结合,但始 终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记载着当时当地最原始、最淳朴的民俗文化,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韵味。由于多 样的题材,生动的形象,精彩的构图,独特的色彩表现,年画不仅是年节里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而且在 发挥审美功能、愉悦人们身心的同时,还承担起了记载历史、普及大众文化、教化民众等的社会职责。 ④年画,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总会及时地反映在年画里。形式上,从隋唐时 与模板印刷的完美结合衍生出了木版年画,到清末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中兴起了用石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 内容上,有的反映早期京文化,表现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场景,还有的表现的是上海的高楼、天津的马 路……年画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努力发展着。 ⑤可以说,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刻在年画中的,是历史,是文化,还是一种创新的民族 精神
刻在年画中的记忆 袁圣敏 ①依稀记得,20 世纪 80 年代,年画在春节中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进腊月,各种年画铺天盖 地,争奇斗艳,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人们买年画,贴年画,赏年画,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也祈望来年的 生活美。它和春联、饺子、鞭炮,一起丰富着中国人红火热烈的春节。 ②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年节喜庆时张贴的一年一换的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据传,唐太 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全身披挂,昼夜站在宫门守卫,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 便令画师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这种形式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早期的年画。隋唐以前,年 画大多直接画在桃板或纸上;隋唐时有了木版印刷术,木版年画开始兴起;到了宋代,出现了着色和套色 年画,并有了年画作坊。明代早期,出现了由木版印出墨线,再由人工赋色完成的年画,民间称作“画贴”。 到了明代晚期,雕版套色印刷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画。清代康熙、乾隆年间, 年画发展到了高峰,印制技术日益完善。到清代道光年间,“年画”作为固定的名称出现。 ③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平民百姓,大至历史趣事,小至民间时俗,无所不有。 同时,各地域的审美特点、风俗习惯、物产材质等,又造就了各地年画独特的风貌,产生了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四川綿竹、广东佛山等众多年画类别。这些年画,用色 或对比强烈,热情奔放,或柔和典雅,温润如玉;工艺上或多次多色套版印刷,或木刻手绘相结合,但始 终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记载着当时当地最原始、最淳朴的民俗文化,展现了浓厚的中国韵味。由于多 样的题材,生动的形象,精彩的构图,独特的色彩表现,年画不仅是年节里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而且在 发挥审美功能、愉悦人们身心的同时,还承担起了记载历史、普及大众文化、教化民众等的社会职责。 ④年画,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总会及时地反映在年画里。形式上,从隋唐时 与模板印刷的完美结合衍生出了木版年画,到清末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中兴起了用石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 内容上,有的反映早期京文化,表现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场景,还有的表现的是上海的高楼、天津的马 路……年画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努力发展着。 ⑤可以说,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刻在年画中的,是历史,是文化,还是一种创新的民族 精神
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民俗艺术正在消亡。那曾经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年画,也在不经 意间渐渐远去。然而,劳动人民总是在向往着美好,美好的事物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002年,中国民 艺术家协会启动了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6年,国家公布了第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包括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 画、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等12项木版年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越 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上 ⑦物质生活在急速改变,文化艺术也要吐纳更新。年画,这个从神秘的远古一路走来的民族艺术,终 将在“非遗”的保护下,继续散发它独特的魅力 5、文章围绕“年画”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一项是 A.年画的重要作用B年画的产生和历史 C.年画的内容和特色D.年画的创新和发展 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开始兴起木板年画。 B.年画带有各地域独特的审美特点 C.年画的创新反映在内容的不断变化 D年画中表现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7、第⑥段中,作者写2002年和2006年的两件事例的用意是什么?下面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说明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民俗艺术正在消亡。那曾经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年画,也在不经 意间渐渐远去。然而,劳动人民总是在向往着美好,美好的事物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002 年,中国民 间艺术家协会启动了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6 年,国家公布了第一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包括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 画、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等 12 项木版年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越 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上。 ⑦物质生活在急速改变,文化艺术也要吐纳更新。年画,这个从神秘的远古一路走来的民族艺术,终 将在“非遗”的保护下,继续散发它独特的魅力。 5、文章围绕“年画”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一项是 A.年画的重要作用 B.年画的产生和历史 C.年画的内容和特色 D.年画的创新和发展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隋唐时期开始兴起木板年画。 B.年画带有各地域独特的审美特点。 C.年画的创新反映在内容的不断变化。 D.年画中表现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7、第⑥段中,作者写 2002 年和 2006 年的两件事例的用意是什么?下面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为了说明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B.是为了说明很多民俗艺术,包括年画,正在逐渐消亡。 C.是为了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D.是为了说明年画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吐纳更新。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希烈①陷汝州。杞②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 勉③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 可避乎?” 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④余千拔刃争进,诸侯⑤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 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 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 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 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等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⑥而太师 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 贼失色。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 【注释】①李希烈:唐朝将领。唐德宗年间反叛朝廷。②杞:指宰相卢杞。他怨恨颜真卿正直,故意 建议皇帝派颜真卿去招降。③李勉:唐代名臣。④养子:李希烈与部下以父子相称。⑤诸侯:此指将领 ⑥建大号:即称帝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表固留固:顽固
B.是为了说明很多民俗艺术,包括年画,正在逐渐消亡。 C.是为了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D.是为了说明年画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吐纳更新。 三、(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李希烈①陷汝州。杞②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 勉③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 可避乎?” 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④余千拔刃争进,诸侯⑤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 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 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曰:“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 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邪!”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 拂衣去。希烈大惭。时朱滔、王武俊等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公欲建大号⑥而太师 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曰:“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诸 贼失色。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 【注释】①李希烈:唐朝将领。唐德宗年间反叛朝廷。②杞:指宰相卢杞。他怨恨颜真卿正直,故意 建议皇帝派颜真卿去招降。③李勉:唐代名臣。④养子:李希烈与部下以父子相称。⑤诸侯:此指将领。 ⑥建大号:即称帝。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表固留固: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