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王羲之当年在 会稽做官,一天正当 他兴致勃勃在书写 “鹞池”两字时,刚 写完“鹞”字,皇帝 圣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 儿子王献之顺手提 笔一挥,续写了一个 “池”字。这两字 鹅”瘦“池”肥 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 普名的“父子碑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 会稽做官,一天正当 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 “鹅池”两字时,刚 写完“鹅”字,皇帝 圣 旨送到,他只好 搁笔去跪接圣旨,他 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 笔一挥,续写了一个 “池”字。这两 字 “鹅”瘦“池”肥, 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 著 名的“父子碑”。 父子碑
的正 兰御碑亭 祖孙碑 皇帝量 动碑亭为八 的背面是皇 五年代 首律《当 塌1983 事》。祖 亭高 恒星帝的作司 42.5米。 同一石碑, 内御碑高 人祖孙碑 6.8米, 这在国内绝色 6米 无有影说它 20公分 并为过 国最大的古碑 之
右军祠后面是 “御碑亭” 。 御碑亭为八 角 双重,原为 木结构建筑, 五十年代倒 塌, 1983年重 建,亭高 12.5米。亭 内御碑高 6.8 米,宽 2.6米,碑厚 20公分,为我 国最大的 古碑 之一。 碑的正面是康熙 皇帝手书的《兰 亭 集序》,碑 的背面是乾隆皇 帝游兰亭时写的 一 首七律《兰 亭即事》。祖孙 两位皇帝的作品 刻 于同一石碑, 人称“祖孙碑” , 这在国内绝 无 仅有,说它 是国宝并不为过。 祖孙碑
有吴“寿破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 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 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 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 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 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 一些评价的内容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 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 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 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 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 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 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 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 一些评价的内容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 (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 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 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 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 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 家集》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 (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 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 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 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 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 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 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 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鹘等著名书 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 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 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 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 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 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 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 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 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 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 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 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 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 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