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台风形成后 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台风伴 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 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这些沿 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热带气旋常遣 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热带气旋路径及频率次/年) →2一 图1.11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 (二)千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 缺水的一种现象。它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常与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有关,往往可以持续数月,甚至 若干年。干旱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 大陆。 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 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 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 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酿成旱灾。 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 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 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8|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早灾多发的国家 图1.12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 (三)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 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 的寒带,直径可达几千千米,厚度伸展到6~7千米高空。当 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所以,寒潮来 临前,当地天气越暖,寒潮强度越大 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低纬度区域,来势迅猛,所 经之处,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 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我国寒潮的定义 国家气象局规定,由于强冷空气的入侵影响,凡是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 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作“寒潮”。这个标准,是针对全国情 况规定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南方一些地区虽然没有达到这个 标准,也同样可以造成危害。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外制定了发布寒潮的标准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思考 选择你经历过的一次气象灾害,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应力①相互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 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等自然 灾害;高低起伏的地表在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形成滑坡和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一)地震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 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 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 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 线称为等线。 地面上任何一点 到震中的直线距 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 地面正对着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 震源的那 距离为震源深度。 点称为震中。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 出現的各种破坏現象都是地震波冲 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击造成的。 图1.13地震构造示意 ①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它的内部同时产生一个与此外力相对抗的力,这就是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叫做应力。 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10|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 特提出来的,所以称“里氏震级”。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 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截止到20世纪 末,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 89级地震。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 震,可以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还与震源深 浅、震中距、地质构遺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阅读 表12中国地震烈度的划分(1999年) 烈度 在地面上人的感觉 房屋的震害程度 1无感 Ⅱ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Ⅲ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 门、窗轻微作响 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 少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作响 v室内普遍、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 数人梦中惊醒 抹灰出现微细裂缝,有檐瓦掉落,个别屋顶 烟囱掉砖 Ⅵ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 损坏—墙体出现裂缝,檐瓦掉落,少数屋 顶烟囱裂缝、掉落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小修或不需 感觉,行驶中的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要修理可继续使用 Ⅷ多数人拯晃顛簸,行走困难。中等破坏—结构破坏,需要修复才能使用 行动的人摔倒 严重破坏—结构严重破坏,局部倒塌 修复困难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 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 大多数倒塌 普遑倒塌 摘自《1999中国地震年鉴》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地中 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1
冰 正同线 4太 口地本等地□大口断支中抛额 图1.1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 (二)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 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 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滑坡体的位置越高 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 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1915年,发生 在福克斯通 (英国肯特郡东 部港口城市) 的滑坡,由毁 坏的铁轨可看 出滑坡的規模 图1.15滑坡示意 图1.16滑坡 12|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