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3)据史料记载,晋威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 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 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一)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能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生理伤害。世界上每 年都有数亿人受灾,有上万人因灾死亡人类在灾害中除了受 到生理伤害,同时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 等灾害境遇,遺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 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 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 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例如,妇女、儿童、老 人、残障人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是承灾人群中脆弱的 群体,而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 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 几乎吞没了附近的整个阿梅罗镇。12岁的奥梅拉 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被砸 伤。她在又湿又冷的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才得 到救援。 图1.1等待敦援 (二)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 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通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3
常,灾情报告中针对不同灾种造成的各种财产损毁、经济损失 数量进行统计,这是各级部门减灾的重要依据。 表1.1不同灾种的灾情报告样例 灾种 灾情指标举例 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 绝收面积减产粮食饮水困难经济损失 地震死亡、伤残倒塌、损坏 人数 民房 厂矿破坏水库损坏桥梁破坏经济损失 暴潮受灾人口死亡、失踪海水养殖沉损船只受灾农田经济损失 人数 损失 数量 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 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称 为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 济损失。例如,唐山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 亿元,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 图1.2洪灾导致通讯设施中断 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等生命线工程,在地震、洪涝 图1.3干旱导致玉米枯死绝收 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中,可能出现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容易受到洪涝.干旱,低温冷害、风雹.病 形,开裂、沉陷.淤埋、泄露等。 虫害的影响,因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等造成戒产或绝收 图1.4被洪水浸泡的工厂物资 图1.5地震毁坏的高架桥 工厂及其机械设备.室内的办公用品等。在洪涝、地震,滑交通道路.港口.航道设施等,在地震.洪水、滑坡,泥石 坡,泥石流,。合风、风暴潮中。可能因漫泡淤埋。腐蚀而流。风暴潮等中,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 失、变质,毁坏 4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自然灾害还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资源损失的灾 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通常 需要一段时间以后才能被认识到,但它们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往往更广泛和长远 图1.6火灾毁 图1.7火山爆发后的被毁林地 1983年2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附近的一片核树林 1980年5月18日,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圣海伦 区着了火,造成75人丧生。约3300平方千米的林 斯火山喷发,火山灰和有毒气体蹂躅了附近600平 地和庄稼被毁 方千米的森林。横扫整个风景区。 在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中,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 法或很难恢复;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 缓慢。例如,水资源和大气资源遭破坏后,不仅需要大量的经 济投入,往往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生物资源虽然数 以万计,在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后,就永 远消失而不会再生。土地资源基本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 地等)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 境问题。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地球上不同大洲、不同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 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相同 的。即使是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5
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 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相反,经济发展水 平低,但防抗灾害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低。 不同区厂伏危害程度高 危害程度 高的区域 害强度 ④中危害程度低 自然 危害程度 灾害 低的区域 城的社会 危害程度低 经济发展 水平 防抗灾能力 →危害程度高 图18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思考 报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且防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6|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白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 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 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 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从而诱发热带气旋、干旱和寒潮等自 然灾害。 (一)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因为那 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 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 结致雨。 8 外围大风区 风雨区 旋涡风刚区 外围大风区 图1.10热帶气旋(台风)剖面图 一个发展成熟的合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 成,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旋涡风雨 图1.9卫星观测到的热带气旋(台风) 合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