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叩问月亮 杨卫民编写 精品赍读 7咏月诗三首 ⊙收获平台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孤栖()金樽()徘徊() 邈远()酈州()云鬓()虚幌() 二、诵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答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 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 分析。 答 记忆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第四单元 叩问月亮 杨卫民 编写 精品赏读 7 咏月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 ) 孤栖.( ) 金樽.( ) 徘徊.( ) 邈.远( ) 鄜.州( ) 云鬓.( ) 虚幌.( ) 二、诵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答: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 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答: 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 分析。 答: 三、记忆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答: 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①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⑩此诗写于李白遭权奷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②解道,会说。澄江净如练”,是南齐诗人 谢朓诗的名句。谢朓在被排挤岀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涂霞 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抒发去国怀乡之愁。③玄晖,谢朓的字。 1.有人评价,颔联中“摇”、“滴”两个动词用得神奇。你赞成吗?谈谈你的理解。 2.你认为诗人面对江景,为什么“长忆谢玄晖”? ⊙博闻广知 咏月诗欣赏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 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请 同学们细细品味,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赏析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干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 ②,令人长忆谢玄晖③。 [注释]①此诗写于李白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 ②解道,会说。“澄江净如练”,是南齐诗人 谢朓诗的名句。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余霞 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抒发去国怀乡之愁。 ③玄晖,谢朓的字。 1.有人评价,颔联中“摇”、“滴”两个动词用得神奇。你赞成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 2.你认为诗人面对江景,为什么“长忆谢玄晖”? 答: ⊙博闻广知 咏月诗欣赏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 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请 同学们细细品味,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赏析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间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8苏轼咏月诗文 ⊙收获平台 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1.这篇短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月色”和“竹柏影”,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 2.结尾句中“闲人”是何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记忆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阕词中借对月的遥想高度概括人生况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词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则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版) 8 苏轼咏月诗文 ⊙收获平台 一、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1.这篇短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月色”和“竹柏影”,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 答: 2.结尾句中“闲人”是何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二、记忆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阕词中借对月的遥想高度概括人生况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词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 ,则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2.“我欲乘风归去”中,词人为什么将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 世情怀的过渡? ⊙发展空间 阅读苏轼的一首《西江月》,回答问题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α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③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③枕绿杨桥,杜宇◎声舂春晓。 注释]①曲肱:弯起胳膊当枕当。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孑。③障泥:即马鞯。用锦或兽皮做成, 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④欹:倾斜。⑤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 也称“杜宇” 1.词前小序中点明这首词作描写了“乘月”所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词的上阕 中品味出的月下美景。 答: 2.下阕“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琼瑶”本指美玉,你认为它在这里 喻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3.细细品读,说说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他怎样的襟怀? 答 ⊙博闻广知 月,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喜欢吟咏的爱物。品读以下四首,体会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2.“我欲乘风归去”中,词人为什么将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 世情怀的过渡? 答: ⊙发展空间 阅读苏轼的一首《西江月》,回答问题。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①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③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④。 解鞍欹⑤枕绿杨桥,杜宇⑥一声春晓。 [注释] ①曲肱:弯起胳膊当枕当。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障泥:即马鞯。用锦或兽皮做成, 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 ④欹:倾斜。 ⑤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 也称“杜宇”。 1.词前小序中点明这首词作描写了“乘月”所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词的上阕 中品味出的月下美景。 答: 2.下阕“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琼瑶”本指美玉,你认为它在这里 喻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 3.细细品读,说说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他怎样的襟怀? 答: ⊙博闻广知 月,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喜欢吟咏的爱物。品读以下四首,体会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寒食月夜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感月悲逝者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八月十五日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干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比较·探究 月诗两首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收获平台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月如霜”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由此渲 染“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寒食月夜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感月悲逝者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八月十五日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比较·探究 月诗两首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收获平台 一、《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月如霜”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由此渲 染“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