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为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木讷()面面相q()su()愿阔绰 2、下列句子画横线的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离奥运会开赛不到一个月了,国奥队的22人大名单还“犹抱琵琶半 遮面”,这自然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2)供热价格调整后企业比较满意群众基本接受政府如释重负。 (3)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4)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政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救 市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从大量的证据中表明,3月14日发生在拉萨的“打砸抢爸烧”暴力事件是由 藏独分子手策划和制造的 B.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在考试中能否正常发挥,能否取得优秀 成绩。 C.李老师到现在还没来上课,大家猜测他可能生病了 D.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这次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 4.阅读下面的例句,根据提供的材料,依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观点与材 料相统一的长句。(2分) 无论是六岁能文的初唐杰出诗人王勃,还是七岁就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奥地
1 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为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木讷.( ) 面面相 qǜ( ) sù( )愿 阔绰.( ) 2、下列句子画横线的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1)离奥运会开赛不到一个月了,国奥队的 22 人大名单还“犹抱琵琶半 遮面”,这自然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2)供热价格调整后,企业比较满意,群众基本接受,政府如释重负。 (3)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4)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政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救 市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从大量的证据中表明,3月 14日发生在拉萨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由 藏独分子一手策划和制造的。 B.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在考试中能否正常发挥,能否取得优秀 成绩。 C.李老师到现在还没来上课,大家猜测他可能生病了。 D.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这次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 4.阅读下面的例句,根据提供的材料,依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观点与材 料相统一的长句。(2 分) 无论是六岁能文的初唐杰出诗人王勃,还是七岁就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奥地
利神童莫扎特,无论是十七岁就名噪世界足坛的巴西球王贝利,还是十八岁就 统率东吴干军万马的帅才周瑜,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 英雄出少年。 ①法国的巴尔扎克付出了一生的辛劳才完成文学巨著《人间喜剧》。 ②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地跋山涉水、遍尝百草,终于写出医学巨著《本草 纲目》 5、为下面的新闻拟一则标题(2分) 人民网11月6日快讯据台湾媒体消息,马英九今天早上10点紧急召开 记者会,对民进党聚众滋扰海协会代表团事件表示失望。马英九也表示,为避 免冲突再度爆发,影响附近交通、学校安全,与海协会人员会面将提前至今日 上午11点,全程将全部公开 标题: 6、原文填写。(8分) (1)《琵琶行》中写乐声暂歇后心头萦绕乐音感受诗是 (2)《岳阳楼记》中揭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之心不同根源的句子 是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 寄寓自己 博大深沉的苦难感
2 利神童莫扎特,无论是十七岁就名噪世界足坛的巴西球王贝利,还是十八岁就 统率东吴千军万马的帅才周瑜,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 英雄出少年。 ①法国的巴尔扎克付出了一生的辛劳才完成文学巨著《人间喜剧》。 ②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地跋山涉水、遍尝百草,终于写出医学巨著《本草 纲目》。 5、为下面的新闻拟一则标题(2 分) 人民网 11 月 6 日快讯 据台湾媒体消息,马英九今天早上 10 点紧急召开 记者会,对民进党聚众滋扰海协会代表团事件表示失望。马英九也表示,为避 免冲突再度爆发,影响附近交通、学校安全,与海协会人员会面将提前至今日 上午 11 点,全程将全部公开。 标题: 6、、原文填写。(8 分) ⑴《琵琶行》中写乐声暂歇后心头萦绕乐音感受诗是 , ⑵《岳阳楼记》中揭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之心不同根源的句子 是 , 。 ⑶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以“ , ”寄寓自己 博大深沉的苦难感
(4)巴陵无限酒,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5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阋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7~10题(10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用文中的短语概括层意。(2分 答:1) 2) 8、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2分) (1)伛偻提携( (2)泉香而酒冽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苍顔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回答问题。(2分) 作者写“太守宴”前,先写“滁人游”的原因是什么?
3 ⑷巴陵无限酒,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⑸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阅读理解(5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 7~10 题(10 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用文中的短语概括层意。(2 分) 答: 1) ; 2) ; 3) ; 4) 。 8、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2 分) (1)、伛偻..提携( ) (2)、泉香而酒冽.( )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苍顔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回答问题。(2 分) 作者写“太守宴”前,先写“滁人游”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11~14题(10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 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 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 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 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 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 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 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 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 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 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 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 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 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 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 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
4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 11~14 题(10 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 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 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 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 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 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 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 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 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 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 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 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 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 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 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 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
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 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 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 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 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 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 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阅读本文,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12、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13、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 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14、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 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
5 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 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 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 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 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 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 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1、阅读本文,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 分) 12、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 分) 13、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 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 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14、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 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