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鱼我所欲也》 解释 1欲:想要的 2.熊掌:熊的掌,熊掌比鱼更珍贵、味道更美。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兼:同时 4.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辟:通“避”,躲避 7.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8.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 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1.非独:不单,不仅 12.勿丧:不丢掉。 1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4.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5.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 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 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 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6.蹴cu:用脚踢 1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官员们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高官厚禄)。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 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9.何加:有什么好处。 20.奉:侍奉。 2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鱼 22.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的事情。乡,同“向 从前。 23.已:放弃,停止 24.本心:本性 25是故:这样的事 26.能:能够 27.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表并列
53《鱼我所欲也》 一·解释 1.欲:想要的 2. 熊掌:熊的掌,熊掌比鱼更珍贵、味道更美。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兼:同时 4.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辟:通“避”,躲避。 7.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8.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9.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 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1. 非独:不单,不仅。 12. 勿丧:不丢掉。 1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4.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5.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 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 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 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6. 蹴 cù:用脚踢。 17.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官员们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高官厚禄)。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 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9. 何加:有什么好处。 20.奉:侍奉。 2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鱼" 22.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的事情。乡,同“向”, 从前。 23. 已:放弃,停止。 24. 本心:本性。 25.是故:这样的事 26.能:能够 27.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表并列
·通假字 1.辟:“避”,躲避 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词多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并列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四·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二·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三·一词多义 1.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 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而 修饰: 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顺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并列: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转折: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四·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六·字音 dan xie 箪屑蹴欤 4《非攻》 解释 1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之】非难他。 4【上为政者】在上执政的人 5【以】因为 6【攘人犬豕鸡豚者】偷人家狗猪鸡的人 7【不义】不正当 8【是】这 9【苟】如果 10【兹】通“滋”,更加。 11【益厚】更加深重 12【栏厩】栏厩: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 13【不辜】没有罪过 14【当此】对此 15【天下】 16【攻国】攻打(别的)国家 17【弗】不 18【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 假字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词类活用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六·字音 箪 dān 屑 xiè 蹴 cù 欤 yú 54《非攻》 一·解释 1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之】非难他。 4【上为政者】在上执政的人 5【以】因为 6【攘人犬豕鸡豚者】偷人家狗猪鸡的人 7【不义】 不正当 8【是】这 9【苟】如果 10【兹】通“滋”,更加。 11【益厚】更加深重。 12【栏厩】栏厩;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 13【不辜】没有罪过。 14【当此】对此 15【天下】 16【攻国】攻打(别的)国家。 17【弗】不 18【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 二·通假字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加 三·词类活用 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 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甚”字后面 省略了“于”字。 从而誉之,谓之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五·一词多义 是 1.这个;是说也,人尝疑之(石钟山记) 2.这样: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这,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愈以是得狂名(梦游天姥吟留别) 4以.……为是:甚不自是也(梦游天姥吟留别) 1.因为: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3.凭着: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能以神卜(促织) 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4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之以掌(促织)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5连词,相当于“而”;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6拿;以一头进(促织) 请以剑舞(鸿门宴) 7.认为:成以其小(促织) 8把:亦不复以儿为念(促织)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种树郭橐驼传) 9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秋水)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字后面 省略了“于”字。 从而誉之,谓之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五·一词多义 是 1.这个;是说也,人尝疑之(石钟山记) 2.这样;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这,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愈以是得狂名(梦游天姥吟留别) 4.以……为是;甚不自是也(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 1.因为;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3.凭着;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能以神卜(促织) 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4.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之以掌(促织)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5.连词,相当于“而”;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6.拿;以一头进(促织) 请以剑舞(鸿门宴) 7.认为;成以其小(促织) 8.把;亦不复以儿为念(促织)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种树郭橐驼传) 9.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秋水)
10连词,表修饰: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1连词,表目的: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鸿门宴) 12连词,表顺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六·字音 pu rang shi ji 圃攘豕厩 55《庖丁解牛》 ·解释 1庖(pa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 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i):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砉(hua)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 今一本无“然”字,是。向,通“响”。 4驢(hu6)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 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或譆:通“啊?”)。 8盖:通“盍”,何,怎样 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2批:击,劈开。郤:空隙。 13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uan款):骨节空穴处。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ing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 綮”的宾语前置。 16軏(g孤):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刀折骨
10.连词,表修饰;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1.连词,表目的;还军霸上,以待大王(鸿门宴) 12.连词,表顺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六·字音 圃 pǔ 攘 rǎng 豕 shǐ 厩 jiù 55《庖丁解牛》 一·解释 1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 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ǐ ):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3砉(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 今一本无“然”字,是。向,通“响”。 4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 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或譆:通“啊?”)。 8盖:通“盍”,何,怎样。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2批:击,劈开。郤:空隙。 13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uǎn 款):骨节空穴处。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 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 綮”的宾语前置。 16軱(gū 孤):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刀折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