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课题 藏戏 课型略读课文时间 1课时 妻坐1.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目标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重点 教学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难点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 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 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 从学过的课文开 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始导入,既回顾了知 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识,又自然引出课题 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 导入|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 ()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 分钟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 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 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2】 (1)出示词语,读一读。 剧种激流吞噬(sh)发誓旷野柔顺 压抑招徕(lai)两面三刀别无所求 不一而足优哉游哉 (2)解释词语
课题 藏戏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 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 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 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 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 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 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 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 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 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 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 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 2】 (1)出示词语,读一读。 剧种 激流 吞噬(shì) 发誓 旷野 柔顺 压抑 招徕(lái) 两面三刀 别无所求 不一而足 优哉游哉 (2)解释词语。 从学过的课文开 始导入,既回顾了知 识,又自然引出课题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培养学生养成阅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读课前导读的习惯, 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高自学能力。 读后交流、梳理: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 第8-19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第47自然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出 示课件4】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 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新课 提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对藏戏的开山鼻 教学 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祖不做过深的人文内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涵挖掘,重在锻练学生 )分钟 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的表达能力。 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 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板书:形成:传奇 四、自主研读第8-18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自主学习:①()的面具;②()的舞台 ③()的演唱风格。【出示课件5】 这一环节的设计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降低了学生概括特点 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的难度,学生能根据提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示更精准地概括藏戏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的特点 出示句子: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 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板书:面具:多样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出示课件 3】 1.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 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第 4-7 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 第 8-19 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第 4-7 自然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出 示课件 4】 1.自由读第 4-7 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 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提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 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 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 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 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板书:形成:传奇) 四、自主研读第 8-18 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自主学习: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 ③( )的演唱风格。【出示课件 5】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 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句子: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 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板书:面具:多样、夸 培养学生养成阅 读课前导读的习惯,提 高自学能力。 对藏戏的开山鼻 祖不做过深的人文内 涵挖掘,重在锻练学生 的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 降低了学生概括特点 的难度,学生能根据提 示更精准地概括藏戏 的特点
张、形象鲜明。) 讨论交流:在藏戏中,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夸张的 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 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 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没有舞台,怎样演出?(板书:舞台:没有固定舞台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提示:突出“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3)演唱:不受时间限制。(板书:演唱:不受时间限积累句式,学习课 文精炼的表达方法 想一想,为什么藏戏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提示:生活节奏缓慢,藏戏情节可以拖延,唱腔及动 作可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不断重复。 3.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 哪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面具的描写最为详尽,舞台和演唱方面的特 描写较简略,这样写详略得当,能更加突出藏戏最具特色 的方面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8-18自然段,请你试着用文中的几句话概括 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读一读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出示课件6】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提示: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带着面具 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
张、形象鲜明。) 讨论交流:在藏戏中,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夸张的 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 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 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没有舞台,怎样演出?(板书:舞台:没有固定舞台、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提示:突出“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 要……” (3)演唱:不受时间限制。(板书:演唱:不受时间限 制。) 想一想,为什么藏戏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提示:生活节奏缓慢,藏戏情节可以拖延,唱腔及动 作可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不断重复。 3.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 哪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面具的描写最为详尽,舞台和演唱方面的特点 描写较简略,这样写详略得当,能更加突出藏戏最具特色 的方面。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 8-18 自然段,请你试着用文中的几句话概括 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第 1-3 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读一读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出示课件 6】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提示: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带着面具 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 积累句式,学习课 文精炼的表达方法
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6.出示句子: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培养学生的文化 【出示课件7】 传承意识。 提示: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 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 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五、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课堂小|.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 结拓/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 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 展延伸 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挞现实中的假、 分钟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 在学习写法的过 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程中,促进学生与文本 请仿照文章的开头写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 之间的对话。 形成:传奇 板书藏戏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内容 特色: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不受时间限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面三() 心所欲 ()哉悠哉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 )的容貌 )的舞姿 )的江水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6.出示句子: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出示课件 7】 提示: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 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 600 多 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培养学生的文化 传承意识。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1. 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 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 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挞现实中的假、 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 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2.请仿照文章的开头写一种你熟悉的艺术形式。 在学习写法的过 程中,促进学生与文本 之间的对话。 板书 内容 形成:传奇 藏戏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特色: 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不受时间限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 )大笑 两面三( ) ( )心所欲 ( )哉悠哉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江水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4.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答案】 1.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悠哉 2.(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 3.(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略 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 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形式,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 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 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堪比精读课文。 预习环节上,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 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 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 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 读不通课文 研读课文环节上,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 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 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 座铁索桥。(缩句) 4.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答案】 1.哄(堂)大笑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优)哉悠哉 2.(优美)的歌声 (俊俏)的容貌 (婀娜)的舞姿 (咆哮)的江水 3.(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4.略 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 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形式,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 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 而且,藏戏对我们师生而言是一种很“新”的文章,堪比精读课文。 预习环节上,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 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 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 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 读不通课文。 研读课文环节上,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 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 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