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课题 家乡的风俗 课型 习作 2课时 时间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 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教学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历,重点描 目标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重点 教学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难点 第一课时 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教学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目标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 课前 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准备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 导入《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 通过介绍民族 (5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文化,知道民俗活 )分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动历史悠久,为接 钟|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下的环节做铺垫。 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 俗)
课题 家乡的风俗 课 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 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历,重点描 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 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 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 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 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 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 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5 )分 钟 【出示课件 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 分钟)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 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 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 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 俗) 通过介绍民族 文化,知道民俗活 动历史悠久,为接 下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 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 性→) 【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 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 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 让学生了解不 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同的民俗活动 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 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 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 新课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 教学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 (3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 3)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 分钟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 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 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 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 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 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 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 以学生的亲身 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经历激发他们表述 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的欲望和兴趣。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 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
新课 教学 ( 3 3 ) 分钟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 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 性→) 【出示课件 2】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 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 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 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 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 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 3】2、结合 ppt 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 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 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 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 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 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 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 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 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 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 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 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 年前的除夕 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 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 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 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 让学生了解不 同的民俗活动。 以学生的亲身 经历激发他们表述 的欲望和兴趣
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 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 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 通过交流,探 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索表述民俗的注意 【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事项,为接下介绍 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民俗活动、民俗写 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作活动提供经验 是什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 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 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 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课堂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 小结 及拓/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 通过教师的指 展恋/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导和学生的描述, 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学习描述的艺术, 伸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寓意、民并让学生自己实 俗内容。 )分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钟 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 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 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 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
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 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 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 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出示课件 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 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 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是什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 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 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 自己的想法。 通过交流,探 索表述民俗的注意 事项,为接下介绍 民俗活动、民俗写 作活动提供经验。 课堂 小结 及拓 展延 伸 ( 2 )分 钟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 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 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 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寓意、民 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 通过教师的指 导和学生的描述, 学习描述的艺术, 并让学生自己实 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 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 A.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B.春节 清明 七夕 中秋 C.春节 端午 重阳 腊八 D.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2.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 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 )
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 3.常言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凸显出节日内容的丰富多彩。除 了观灯、猜灯谜、闹社火、划旱船和吃元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下列活动中不在 元宵节进行的一项是( A.耍龙灯B.放风筝C.舞狮子D.踩高跷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 5.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 A.糯米饭 B.菜团 C.竹筒饭 6.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 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 A.农事生产B.宗教信仰C.神话传说D.名人故事 7.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 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A.元宵 B.麦芽糖 C.腊八粥 D.饺子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 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B.窗花C.年画D.门槛 9.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在自己家门口的春联经常被人偷偷揭去,令他很是苦恼。 后他在除夕夜又写了一副,但只让家人贴出春联的上半截,春联居然没有被再偷,第二 天他再接着贴上下半截。这副春联的下半截分别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请问它的 上半截分别写的是( A.春风春雨新年新岁 B.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C.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D.悠悠乾坤昭昭日月 10.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给压岁钱 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 A.压邪驱鬼B.望子成龙C.祝福健康D.招财进宝 【答案】 1-5 DDBAC 6-10 BBABA
A.放爆竹 B.守岁 C.贴春联、挂年画 D.吃饺子 3.常言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凸显出节日内容的丰富多彩。除 了观灯、猜灯谜、闹社火、划旱船和吃元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下列活动中不在 元宵节进行的一项是( ) A.耍龙灯 B.放风筝 C.舞狮子 D.踩高跷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 A.丰收年景的 6—9 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 10 天 D.端午前 5.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 ) A.糯米饭 B.菜团 C.竹筒饭 6.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 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 ) A.农事生产 B.宗教信仰 C.神话传说 D.名人故事 7.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 也叫做“小年”, 而人们通常用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 A.元宵 B.麦芽糖 C.腊八粥 D.饺子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 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 )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B.窗花 C.年画 D.门槛 9.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在自己家门口的春联经常被人偷偷揭去,令他很是苦恼。 后他在除夕夜又写了一副,但只让家人贴出春联的上半截,春联居然没有被再偷,第二 天他再接着贴上下半截。这副春联的下半截分别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请问它的 上半截分别写的是( ) A.春风春雨 新年新岁 B.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C.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D.悠悠乾坤 昭昭日月 10.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给压岁钱 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 ) A.压邪驱鬼 B.望子成龙 C.祝福健康 D.招财进宝 【答案】 1-5 DDBAC 6-10 BBABA
第二课时 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 教学 2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目标 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上 节课的所学,体会 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导入 介绍民俗活动需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3)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要做到的详略得 分钟 当,为写作环节做 略得当。 铺垫 、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 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5-10分钟)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 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 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 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 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 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 式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 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 初步学习编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写提纲。 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 编写好习作提纲 【出示课件5】习作提纲的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 2 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3 ) 分钟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 略得当。 通过回忆上 节课的所学,体会 介绍民俗活动需 要做到的详略得 当,为写作环节做 铺垫。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 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5-10 分钟)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 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 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 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 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 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 式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 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 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 编写好习作提纲。 【出示课件 5】习作提纲的要求: 初步学习编 写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