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大纲 2016-01-2013:08 (供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使用) I前言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训技术和方法的一门 应用性学科。《临床生 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担 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基础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生物化学标志物用于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如何通过 选择、建立和评价最终用于临床的过程和方法。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培养基本临床生化检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结合本课程与《临床 实验室管理》教学内容由教研室组织编写了《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讲义》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 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要求核心内容下 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划线。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03:1,理论课62学时,实验60学时。 四教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尹一兵,倪培华,2015年,自编《临床生化 检验实验讲义》,主编鄂仁晴,欧阳旭红,第一版,2012年。 参考书目: [1]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W.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钱士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D0.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Lothar Thomas,临床实验诊断学-实验结果的应用与评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王风学,安帮权,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分析操作规程[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黄诒森,张光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0.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刘杰,李伯安,杨继勇等,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与试题精解[M].第7板,北京:军事 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 Ⅱ正文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临床生化的研究领域和性质、在疾病诊断及治疗监测 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在疾病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二)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范畴。 (三)了解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历史。 三教学内容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定义与范畴。 (二)临床生物化学学科的建立、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 1学科的建立 2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进展 3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整合到《临床实验室管理》第六章) 第三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 (整合到《临床实验室管理》第六章) 第四章的学检测技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酶学基本理论、血清酶学、酶活性的测定、临床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和意义的学习,掌握影响 酶促反应的因素、测定技术原理和条件选择优化,掌指临床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熟悉其临床 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血清酶分类,同工酶的概念,定时法和连续监测法的概念和特点,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及其确定, 影响酶活性测定的主要方法因素,工具酶的概念和特征,代谢物的酶法分析特点。 (二)熟悉酶活性测定的意义,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定时法和连续监测法酶活性浓度的计算,最适底物的选择 和确定,平衡法和动力学法的特点。 (三)了解影响南活性测定各因素的作用机制,酶活性的校准物和计算K值,同工酶测定方法和意义,酶偶联 法的方法设计。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酶的分类与特征 酶组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醇催化的特点是:效率高、高特异性和可调 节性。 豳的分类 酶的作用特性
2同工酶的分类与特征 同工整(G1se2ym)是指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其分子结构、理化件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免疫学性质不同 的一组癌。 分类:按基因分类法可将同工分为单基因决定的同工酶、复等位基因同工醇、多基因决定的同工酶和修饰的 同工酶。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组织来源分类法。 (二)酶学测定技术 1酸活性测定的理论基础 酶活性浓度的表示方法:惯性单位、田际单位、Ka扫单位、酶活性浓度单位 豳促反应进程:延滞期、线性期、非线性期 2.醯活性测定方法: 定时法:特点、随活性的计篁 连续监测法,特点、计算、方法类型,连续监测法能找到酸促反应的零级反应区间,测定结 果较固完时间法准确,是测定酯活性浓度的首洗方法。连续监测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3独活性测定的条件优化:底物种类和浓度、缓冲液、反应温度、铺融、辅基和激活剂、抑制剂、静個联法中 的辅助旅和指示旋 4影响醒活性测定的方法因煮:基本类型的选择、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检测底物与检测产物、底物启动模式 与样本启动模式、副反应间题、延滞期占线性期的确定。 检测系统对测定结果的影 5酸质量测定:免疫化学法测定 (三)代谢物的酶法分析 工具重、平衡法、速率法,直接测定法、酯悃联法、酯循环法、酶滋活占抑制测定法特点 (四)同工检测:理化性质、其他性质 第五章自动生化分析技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类型、工作原理,常用的自动化分析方法,以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 能评价,自动生化分析的分类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结构与功能,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中终点法和连续监测法的原理 和特点,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参数设置及各参数的重要意义,检测系统校准的概念、校准方法和校准品的性质与 应用,检验报告审核的内容 (二)熟悉干化学式生化分析仪的结构和功能,自动生化分析仪特殊分析参数的设置和意义,自动生化分析仪 的操作流程,室内质控分析方法和失控的处理程序,检验危急值的概念和处理步骤。 (三)了解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主要类型,自动生化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检验系统主要的性能评价指标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自动生化分析技术的发展 1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主要类型。有连续流动式、离心式、分立式、干化学式 2实验室信息系统 3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带来的变革 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结构占与功能 1样本和试剂处理系统:样本盘/架,试剂盘和试剂瓶。取液装置 2反应系统:反应盘和反应杯、混匀装置、恒温装置 3测定系统:光路系统。、信号检测器 4洁洗系统 5计算机控制系统 王化学式生化分析仪的结构和功能 (二)自动生化分析位的常用分析方法 终点法固定时间法、连练监测法、比浊测定法 (三)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参数设置 基本分析参数设置方法:项日名称、样品与试剂量、温度洗超、分析方法的选拯、测定时间的选搔、波长的选 特殊分析参数的设置 (四)检测系统的校准和性能评价 L.检测系纺的校准概念、校准方法和校准品的性质与应用。 2.检测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 (五)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流程:室内质控分析方法和失控的处理程序,检验危急值的概念和处理步骤。检 验报告审核的内容。 第六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和时相变化,血清TP、1b测定的临床意义,常规方法原理和方 法学评价,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尿酸检测原理和方法学评价,熟悉血浆蛋白质分类、种类与生理功能,高尿酸 血症引起痛风的机制,各电泳区带的主要蛋白质以及典型的异常图谱,血清PA、AMT、Cp、、TK、CP的检测依据 和临床意义,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素乱 苯丙酮酸尿症。了解血清特定蛋白质测定方法、方法学评价及其校准品,体 液氨基酸过筛试验和定量检测方法,测定尿液尿酸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和时相变化,血清TP、A1b测定的临床意义,常规方法原理和方法学评 价,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尿酸检测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二)熟悉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各电泳区带的主要蛋白质以及典型的异常图谱,血消PA、AMT、C、 、Tf、CRP的检测依据和临床意义,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紊乱,苯丙酮酸尿症。 (三)了解血清特定蛋白质测定方法、方法学评价及其校准品,体液氨基酸过筛试验和定量检测方法,测定尿 液尿酸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内容 (一)血浆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检验 概述 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 ()功能:常养作用、修补组织蛋白、维持血浆胶休渗透压、载体作用、调节血液缓冲作用、抑制组织避 作用、格催化作用、代酒控作用、一免玻防海作用签 (2)分类:电泳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可可将血浆蛋白质分成多种成分。 前白蛋白、白蛋白、▣2-巨球蛋白、B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Q1-抗胰蛋白酶、ū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 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自 2重要的血浆蛋白质和血清蛋白质电泳 各电泳区带的主要血浆蛋白质。典型相关疾病血洁蛋白电泳图谱的分型及其特征 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性疾病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显菩增高或降低,这些蛋白历称为急性时 相反应蛋白 正向APP:集体防机制的一个部分,包括AMT八AAG\HR\CR\CRP八C3\C4PCT 负向APP:合成减少,为合成正向APP提供更多氨基酸,包括PA\ALB\TRE 血浆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 血洁总蛋白:项日检测依据、临床意义、应用评价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区回: (1)双缩法:检测原理、参考区间、临床煮义、评价 (2)染料结合法、凯压定氨法、比油法、酚试剂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2血清白蛋白:项目检测依据、临床意义、应用评价、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区但: 浪甲所绿、浪甲酚紫法 血洁球蛋白的测定:通过计算而得,即总蛋白减去白蛋白 3血清前白蛋白、ā1-酸性糖蛋白、a1-抗胰蛋白酸、▣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 B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特定蛋白:项目检测依据、临床意义、应用评价、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区间 4尿蛋白测定 盛基水杨酸法邻苯三酚红组法酚试剂比色法、丽春红蛋白结合法、考马斯亮兰法 5脑脊液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