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病例”诊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的拟制是制约考生得分的一个“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首先 得明白“瓶颈”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因“病”施治。下面以2005年高考语文四川考生在考场上的答题实 例来分析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刘攽 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第(1)小题从局部考査对诗歌句意的理解。第(2)小题命题非常标准,答题角度(从“静”与“动” 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地语言表述出来。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 一怎样写“动”—一怎样体现“动静结合”。三个要点答到一个给2分,缺乏分析扣2分,存在其他问 题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 雨后池塘春景图。 考生在考场上所犯的毛病主要有 、未说行话 【例1】这首诗先从首联、颔联描写池塘水面的静,用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岀槍楹来表现,而颈联、尾 联则是通过一阵东风吹来,吹动杨柳舞动,水面泛起波纹来描写它的动,全诗形成了一种静中之美、动中
- 1 - 2008 高考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病例”诊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的拟制是制约考生得分的一个“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首先 得明白“瓶颈”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因“病”施治。下面以 2005 年高考语文四川考生在考场上的答题实 例来分析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 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 分) 第(1)小题从局部考查对诗歌句意的理解。第(2)小题命题非常标准,答题角度(从“静”与“动” 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地语言表述出来。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 ——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三个要点答到一个给 2 分,缺乏分析扣 2 分,存在其他问 题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 雨后池塘春景图。 考生在考场上所犯的毛病主要有: 一、未说行话 【例 1】这首诗先从首联、颔联描写池塘水面的静,用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檐楹来表现,而颈联、尾 联则是通过一阵东风吹来,吹动杨柳舞动,水面泛起波纹来描写它的动,全诗形成了一种静中之美、动中
之丽的图画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偏偏没有点出“动静结合”的术语。 【并发症】常识错误(绝句没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单独一个句子也不成“联”) 【得分】4分 【例2】水面的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正是微风拂动吹起的朵朵涟漪,明镜一般可照射出檐楹的影子, 由下及上,由上到下地写到东风垂杨舞,风过池面,荷心声音起伏,更勾画出一幅静谧的池塘与大自然风 声结合的画面,拟人、比喻使画面美丽动人 【病症】该考生在表述第二、三个要点时,没有明确点出“动”和“动静结合 【并发症】无中生有(“鱼翔浅底”) 【得分】2分 【例3】一池塘水,平若明镜,倒映岀岸边的檐楹,明浄而恬淡。微风忽起,吹皱平静的水面,岸边 垂杨随风起舞。池水、垂杨、荷心相映成趣 【病症】该考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比较正确,语言表述较生动(如“平若明镜”、“明净而恬淡”、“相映 成趣”),但没有点出“动”、“动静结合”。 【得分】3分 【处方】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话”。“行话”就是专业术语,诗歌鉴赏也有一些专业术语。说“外 行话”是解答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的大忌。表现手法方面的术语主要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情景 交融”、“寓情于景”;语言评价方面的主要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 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用语华丽, 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等:意境及思想感情方面的主要有“压抑”“沉郁”、“欢快” “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和“雄壮激越”、“娇美秀丽”、“婉 转缠绵”、“苍凉悲怆”、“凄凉冷清”、“明丽清新”、“平和恬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 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等等。 日常学习和应试复习中,要逐个理解这些术语的基本含义和典型例子,答题时要恰当运用相关术语
- 2 - 之丽的图画。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偏偏没有点出“动静结合”的术语。 【并发症】常识错误(绝句没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单独一个句子也不成“联”)。 【得分】4 分。 【例 2】水面的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正是微风拂动吹起的朵朵涟漪,明镜一般可照射出檐楹的影子, 由下及上,由上到下地写到东风垂杨舞,风过池面,荷心声音起伏,更勾画出一幅静谧的池塘与大自然风 声结合的画面,拟人、比喻使画面美丽动人。 【病症】该考生在表述第二、三个要点时,没有明确点出“动”和“动静结合”。 【并发症】无中生有(“鱼翔浅底”) 【得分】2 分 【例 3】一池塘水,平若明镜,倒映出岸边的檐楹,明净而恬淡。微风忽起,吹皱平静的水面,岸边 垂杨随风起舞。池水、垂杨、荷心相映成趣。 【病症】该考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比较正确,语言表述较生动(如“平若明镜”、“明净而恬淡”、“相映 成趣”),但没有点出“动”、“动静结合”。 【得分】3 分。 【处方】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话”。“行话”就是专业术语,诗歌鉴赏也有一些专业术语。说“外 行话”是解答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的大忌。表现手法方面的术语主要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情景 交融”、“寓情于景”;语言评价方面的主要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 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用语华丽, 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等;意境及思想感情方面的主要有“压抑”、“沉郁”、“欢快”、 “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和“雄壮激越”、“娇美秀丽”、“婉 转缠绵”、“苍凉悲怆”、“凄凉冷清”、“明丽清新”、“平和恬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 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等等。 日常学习和应试复习中,要逐个理解这些术语的基本含义和典型例子,答题时要恰当运用相关术语
、堆砌术语 【例4】诗中是先静后动,第一句先写出雨后的池如镜面一样平静,后又说东风吹起杨舞,雨点落在 荷叶上的景象。诗人主要使用的是借景抒情、借动抒情,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欢快的、平和恬淡 的画面。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在答第三个要点时堆砌了“借景抒情”、“借动抒情”“平实质朴” “欢快”“平和恬淡”等五个术语,却偏偏没有写到“动静结合”。 【得分】5分 【处方】堆砌术语的考生已经具有“术语意识”或者“专业意识”,但是对相关的术语并不真正理解。 考生没有真正理解这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希图“广种薄收”。不过,堆砌术语者往往会捡到 一些便宜,因为阅卷老师阅卷时是看点子给分,只要你答到要点就给分,一般不会倒扣分。 三、常识错误 【例5】诗第一句写池塘水平如镜,是从“静”写,第二句写东风吹起垂杨和荷花,是写“动”,整首 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表现雨后池塘上的清新闲适。 【病症】该考生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即关于诗歌句数的划分。按照该考生的理解,这首诗一共只有 两句。这种错误太明显。 【最后得分】5分。 【例6】全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雨后池上的清幽、平静。上阙从静的角度来直接描写池塘 水面的平静,也写出作者的幽思之情,更为下文写作作铺垫。下阙以动衬静,从侧面写出雨后池上的幽静 也表现出作者悠闲自在的情趣。 【病症】该生错误地将诗歌的层次称呼为“上阕”、“下阕”(“阙”为错别字)。但“总一分”结构的 答题思路值得肯定 【得分】5分。 【处方】文学常识、文体常识,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是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就能掌握的知识 如果因这个原因而被扣分,实在太不应该,所以平时要细心一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3 - 二、堆砌术语 【例 4】诗中是先静后动,第一句先写出雨后的池如镜面一样平静,后又说东风吹起杨舞,雨点落在 荷叶上的景象。诗人主要使用的是借景抒情、借动抒情,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欢快的、平和恬淡 的画面。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但在答第三个要点时堆砌了“借景抒情”、“借动抒情”、“平实质朴”、 “欢快”、“平和恬淡”等五个术语,却偏偏没有写到“动静结合”。 【得分】5 分 【处方】堆砌术语的考生已经具有“术语意识”或者“专业意识”,但是对相关的术语并不真正理解。 考生没有真正理解这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希图“广种薄收”。不过,堆砌术语者往往会捡到 一些便宜,因为阅卷老师阅卷时是看点子给分,只要你答到要点就给分,一般不会倒扣分。 三、常识错误 【例 5】诗第一句写池塘水平如镜,是从“静”写,第二句写东风吹起垂杨和荷花,是写“动”,整首 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表现雨后池塘上的清新闲适。 【病症】该考生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即关于诗歌句数的划分。按照该考生的理解,这首诗一共只有 两句。这种错误太明显。 【最后得分】5 分。 【例 6】全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雨后池上的清幽、平静。上阙从静的角度来直接描写池塘 水面的平静,也写出作者的幽思之情,更为下文写作作铺垫。下阙以动衬静,从侧面写出雨后池上的幽静, 也表现出作者悠闲自在的情趣。 【病症】该生错误地将诗歌的层次称呼为“上阕”、“下阕”(“阙”为错别字)。但 “总—分”结构的 答题思路值得肯定。 【得分】5 分。 【处方】文学常识、文体常识,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是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就能掌握的知识。 如果因这个原因而被扣分,实在太不应该,所以平时要细心一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无中生有 【例7】雨后,到处空气清新,水面上的叶子更加苍翠,池塘里的水也更绿了,偶尔也能见几只小鱼 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当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粼粼微波,一排接着一排涌向池边,回击在池中, 形成回环往复的波浪 【病症】该考生的答案中凭空冒出了“几只小鱼儿”,还有“回环往复的波浪”。虽然鉴赏应允许读者 创造性地理解,但高考诗歌鉴赏更主要属于“还原性鉴赏”,即尽可能还原诗歌的原貌,“理解作者的理解”, 这是由现实条件下的统一考试的特性所决定了的。 【得分】2分。 【例⑧8】雨后池上,因能使明月照下檐楹,故而静。但“东风忽来”,吹动了池边的垂杨,就像月下仙 子在跳舞,因此有“动”,二者联系起来就似池中荷心的配角,但荷花是数不尽的,茫茫一片,才显得动 中有静,静中有动。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较清晰,但对诗歌第二句意思的理解有误,将原诗句“淡磨明镜照檐楹”理 解为“使明月照下檐楹”,即使是笔误,将“明月”写成“明镜”,理解也是错误的,原诗句的意思是平静 的湖面像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岀岸边的檐楹,而不是真正有一面明镜。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无中生有”。 【得分】5分。 【处方】[例刁和例8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中生有”。[例刁含有创造性阅读的成分,[例8]属于理解 偏差。因此,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或明白统一考试的特性,或认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五、问牛答马 【例9】这首诗以池塘的静和杨柳舞动之间的对比手法,更衬托池塘的静来表现诗的主旨和意境,表 现诗人的心情,以物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病症】该考生没有细读题干中的要求,自顾自地从“对比”、“情与景”的角度作答。看来,该生对 诗歌鉴赏术语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些术语并不真正理解,或者说是因为审题不细心导致出现了这种错 【得分】2分
- 4 - 四、无中生有 【例 7】雨后,到处空气清新,水面上的叶子更加苍翠,池塘里的水也更绿了,偶尔也能见几只小鱼 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当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粼粼微波,一排接着一排涌向池边,回击在池中, 形成回环往复的波浪。 【病症】该考生的答案中凭空冒出了“几只小鱼儿”,还有“回环往复的波浪”。虽然鉴赏应允许读者 创造性地理解,但高考诗歌鉴赏更主要属于“还原性鉴赏”,即尽可能还原诗歌的原貌,“理解作者的理解”, 这是由现实条件下的统一考试的特性所决定了的。 【得分】2 分。 【例 8】雨后池上,因能使明月照下檐楹,故而静。但“东风忽来”,吹动了池边的垂杨,就像月下仙 子在跳舞,因此有“动”,二者联系起来就似池中荷心的配角,但荷花是数不尽的,茫茫一片,才显得动 中有静,静中有动。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较清晰,但对诗歌第二句意思的理解有误,将原诗句“淡磨明镜照檐楹”理 解为“使明月照下檐楹”,即使是笔误,将“明月”写成“明镜”,理解也是错误的,原诗句的意思是平静 的湖面像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岸边的檐楹,而不是真正有一面明镜。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无中生有”。 【得分】5 分。 【处方】[例 7]和[例 8]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中生有”。[例 7]含有创造性阅读的成分,[例 8]属于理解 偏差。因此,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或明白统一考试的特性,或认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五、问牛答马 【例 9】这首诗以池塘的静和杨柳舞动之间的对比手法,更衬托池塘的静来表现诗的主旨和意境,表 现诗人的心情,以物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病症】该考生没有细读题干中的要求,自顾自地从“对比”、“情与景”的角度作答。看来,该生对 诗歌鉴赏术语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些术语并不真正理解,或者说是因为审题不细心导致出现了这种错 误。 【得分】2 分
【例10】像镜子一样的水面,没有一点涟漪,叫人心情平复:而东风一起,倒垂的杨柳随风飘舞,使 人心情愉快。作者都是以轻松的心情书写此诗的 【病症】该考生将答题点聚焦于作者的心情——“心情平复”、“心情愉快”、“轻松的心情”,偏偏没 有点到“动”与“静”。 【得分】2分。 【处方】对此病症,首先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平时马虎,考场就会出差错:答题时,一定 要认真审题,弄清命题人要求自己回答什么,从哪个角度去回答,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六、要点残缺 【例1】这首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烘托出恬静淡雅的氛围。全诗的 主旋律是静,写“动”是烘托池塘的静,并且洋溢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万物复苏的景象,动静结合,妙不可 【病症】该考生实际上只答了一个要点一—“动静结合”,而缺“怎样写静”、“怎样写动”两个要点 【得分】2分。 【例12】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写出了小雨时节的气氛,对东风吹垂杨,以拟人的平淡来描 写,文中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色。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3分 【例13】前两句写水平如镜,用比喻手法写出雨后池水的静:后两句写风起垂杨舞,以拟人手法写动。 “荷心万点声”更表现出风吹过水面的点点风光,以青蛙的叫声衬托出池塘的静。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4分。 【例14】“静”:以“明镜”作喻写出池塘的平静:“动”以“万点声”的形象动态写出池塘的动。作 者以“动”和“静”来写出自己内心的心绪,突出文意,表达了作者心绪不定。静是闲静淡雅,动是豪迈 壮阔,说明作者的远大抱负
- 5 - 【例 10】像镜子一样的水面,没有一点涟漪,叫人心情平复;而东风一起,倒垂的杨柳随风飘舞,使 人心情愉快。作者都是以轻松的心情书写此诗的。 【病症】该考生将答题点聚焦于作者的心情——“心情平复”、“心情愉快”、“轻松的心情”,偏偏没 有点到“动”与“静”。 【得分】2 分。 【处方】对此病症,首先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平时马虎,考场就会出差错;答题时,一定 要认真审题,弄清命题人要求自己回答什么,从哪个角度去回答,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六、要点残缺 【例 11】这首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烘托出恬静淡雅的氛围。全诗的 主旋律是静,写“动”是烘托池塘的静,并且洋溢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万物复苏的景象,动静结合,妙不可 言! 【病症】该考生实际上只答了一个要点——“动静结合”,而缺“怎样写静”、“怎样写动”两个要点。 【得分】2 分。 【例 12】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写出了小雨时节的气氛,对东风吹垂杨,以拟人的平淡来描 写,文中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色。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3 分。 【例 13】前两句写水平如镜,用比喻手法写出雨后池水的静;后两句写风起垂杨舞,以拟人手法写动。 “荷心万点声”更表现出风吹过水面的点点风光,以青蛙的叫声衬托出池塘的静。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4 分。 【例 14】“静”:以“明镜”作喻写出池塘的平静;“动”:以“万点声”的形象动态写出池塘的动。作 者以“动”和“静”来写出自己内心的心绪,突出文意,表达了作者心绪不定。静是闲静淡雅,动是豪迈 壮阔,说明作者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