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 况。 B 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 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 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 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 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 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 得好收成。 D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 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 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 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 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B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堂 庭淋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 浩 然
菜中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 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 適不 含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 需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 (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 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 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 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 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 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 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 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 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 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 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25年 (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 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 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 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诗,首开 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 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 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 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合作探究: 涵虚混太清。 写帐刻描绘萨消庭湖怎样 气燕云梦泽,(景的象期薯用得好, 波撼岳阳城 为什么? 欲济无舟楫,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 端居耻圣明。抒希武住,元引落 坐观垂钓者,情 (比喻、用典) 徒有羨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蒸 撼 合作探究: 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 的景象?哪些词语用得好, 为什么? 水天交接,浩瀚 无涯的雄伟气势 写 景 抒 情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比喻、用典)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