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性质:主干课程总学时数:136学时(120学时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二、课程性质、目的: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学习心理学首先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它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也是其它各类心理学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方法等。培养学生将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为以后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基本要求: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阐述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系统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进行初步的结合。3.以讲授为主,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为辅,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和技巧。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学时数序次教学内容10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8第三章知觉8第四章6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记忆10第六章第七章思维88第八章语言4复习串讲、习题第九章动机88第十章情绪和情感8第十一章能力8人格第十二章8第十三章学习8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4总复习串讲、习题合计1201
1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 136 学时(120 学时理论课;16 学时实验课) 二、课程性质、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 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学习心理学首先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它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也是其它各类心理学的必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 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了解和掌握心 理学的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 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心理现象的最一般方法等。培养学生将 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为以后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多媒 体教学为手段,阐述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系统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结合实际 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进行初步的结合。 3.以讲授为主,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为辅,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和技巧。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次 教学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0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6 第三章 感觉 8 第四章 知觉 8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6 第六章 记忆 10 第七章 思维 8 第八章 语言 8 复习 串讲、习题 4 第九章 动机 8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8 第十一章 能力 8 第十二章 人格 8 第十三章 学习 8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 8 总复习 串讲、习题 4 合计 120
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提问和自学。六、成绩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70%,实验成绩占10%,出勤和作业占20%。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什么是普通心理学和其它门类心理学,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澄清一些不正确的心理观和心理学观。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第二节如何学习心理学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二:科学态度与方法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明确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回顾并进一步掌握解部学知识以及它们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功能和关于大脑的学说等等。教学内容:第一节脑的进化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2
2 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提问和自学。 六、成绩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 70%,实验成绩占 10%,出勤和作 业占 20%。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过去 和现在,以及什么是普通心理学和其它门类心理学,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澄清 一些不正确的心理观和心理学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 如何学习心理学 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明确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回顾并进一步掌握解剖学知识 以及它们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功能和 关于大脑的学说等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第二节神经元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四.神经回路第三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性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一。内分泌腺的概念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三:神经一体液调节第三章感觉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心理活动一感觉,进而了解和掌握具体感觉(视觉、听觉,其它感觉现象)的发生过程、生理机制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等。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三.感觉的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二。视觉的生理机制三.视觉的基本现象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听觉的生理机制三.听觉的基本现象第四节其它感觉一:皮肤感觉二。嗅觉与味觉3
3 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第二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四.神经回路 第三节 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性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内分泌腺的概念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 三.神经—体液调节 第三章 感觉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心理活动—感觉,进而了解和掌握具体感觉 (视觉、听觉,其它感觉现象)的发生过程、生理机制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第四节 其它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与味觉
三、内部感觉第四章知觉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觉及其种类、现象、过程和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知觉二.知觉中的两种加工三.知觉的生理机制四.知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五。知觉的适应性第三节空间知觉一.形状知觉二:大小知觉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四.方位定向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二: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一,什么是错觉二,错觉的种类三、错觉理论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行为主义除外),在不同的意识状态下,人们对周围的世界及自身变化的觉知和敏感程度处在不同的水平,注意是与意识状态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同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意识、注意的理论知识Z。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一。什么是意识二.什么是无意识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4
4 三.内部感觉 第四章 知觉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觉及其种类、现象、过程和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两种加工 三.知觉的生理机制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五.知觉的适应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四.方位定向 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第五节 错觉 一.什么是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行为主义除 外),在不同的意识状态下,人们对周围的世界及自身变化的觉知和敏感程度处在不同的水 平,注意是与意识状态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同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意识、注意的理论知识 Z。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二:催眠三.白日梦与幻想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一注意的基本概念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六章记忆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只不过它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复杂得多,并且了解和掌握记忆的相关研究。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作用三,记忆的分类四.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记忆的脑学说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第三节感觉记忆一,感觉记忆的特点与编码二.感觉记忆的保持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消失了。第四节短时记忆一.短时记忆的特点与编码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第五节长时记忆一。长时记忆的特点二.长时记忆的编码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第六节内隐记忆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异5
5 一.睡眠与梦 二.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六章 记忆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 留下的痕迹,只不过它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复杂得多,并且了解和掌握记忆的相关研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学说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特点与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消失了。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特点与编码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长时记忆的特点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