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都许乎院 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民族传统体育 遝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2006年4月
1 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民族传统体育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2006 年 4 月
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民族传统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 有关规定制订的。本课程为专业课程 本教学大纲遵循我院为本专业培养具有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 技能,能从事本专业的教练、教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我院民族传 统体育系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民族体育的特点出发,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突出能力培 养的原则,并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门课程重点讲授学校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科的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时数总计36学时。2学分 、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大学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等基本知识理论,并能 领会和运用其中的知识理论进行初步的体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使学生具有初步组织和开展学 校各项体育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学时分配 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分配/百分比授课形式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5.6% 讲授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5.6% 讲授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4 11.1% 讲授 4 体育课程 11.1% 讲授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与目标 411.1% 讲授 体育教学方法 6 16.4% 讲授 7 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1.1% 讲授 课余体育 5.6% 讲授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2 5.6% 讲授 10 体育教师 5.6% 讲授 2
2 一、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民族传统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 有关规定制订的。本课程为专业课程。 本教学大纲遵循我院为本专业培养具有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 技能,能从事本专业的教练、教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我院民族传 统体育系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民族体育的特点出发,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突出能力培 养的原则,并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门课程重点讲授学校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科的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时数总计 36 学时。2 学分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大学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等基本知识理论,并能 领会和运用其中的知识理论进行初步的体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使学生具有初步组织和开展学 校各项体育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时数 分配 百分比 授课形式 1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2 5.6% 讲授 2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2 5.6% 讲授 3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4 11.1% 讲授 4 体育课程 4 11.1% 讲授 5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与目标 4 11.1% 讲授 6 体育教学方法 6 16.4% 讲授 7 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4 11.1% 讲授 8 课余体育 2 5.6% 讲授 9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2 5.6% 讲授 10 体育教师 2 5.6% 讲授
考试 2 5.6% 100% 四、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掌握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体育教学方法 四、体育教学过程目标 五、体育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六、如何学习《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状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发 展的历史沿革,熟练掌握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一)希腊教育 (二)斯巴达五项竞技 (三)雅典国家体育馆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3 11 机动 2 5.6% 12 考试 2 5.6% 合计 36 100% 四、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掌握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一、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二、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三、体育教学方法 四、体育教学过程目标 五、体育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六、如何学习《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状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发 展的历史沿革,熟练掌握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一)希腊教育 (二)斯巴达五项竞技 (三)雅典国家体育馆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一)六艺教育 (二)武举考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二)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三)1940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四)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1.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规定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学时。 2.1953年翻译了前苏联的11年制体育教学大纲 3.1954年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4.1956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5.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6.1952年创建华东体育学院以及此后的6所体育学院、11所体育学校、38所体育系科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1961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1.1972年业余训练 2.1973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1.改革开放后,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 法规制度 1977年,教育部设立了体卫司 1979年扬州会议 1979年下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 1990年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2年9省市试行中考体育 1998年全国试行中考体育 2002年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1979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对7-12岁学生的大规模体质测试 3.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 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4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一)六艺教育 (二)武举考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二)1923 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三)1940 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四)1941 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年) 1.1952 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规定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 2 学时。 2.1953 年翻译了前苏联的 11 年制体育教学大纲 3.1954 年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4.1956 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5.1957 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6.1952 年创建华东体育学院以及此后的 6 所体育学院、11 所体育学校、38 所体育系科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年) 1961 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年) 1.1972 年业余训练 2.1973 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 年至今) 1.改革开放后,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 法规制度。 1977 年,教育部设立了体卫司 1979 年扬州会议 1979 年下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 1990 年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2 年 9 省市试行中考体育 1998 年全国试行中考体育 2002 年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1979 年、1985 年、1990 年、1995 年、2000 年对 7—12 岁学生的大规模体质测试 3.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 1978 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87年修订 1993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验)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 要》 4.学校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目前全国有两万六千多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9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5.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 1980年评选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1990年评选全国农村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6.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 1990年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 7.港澳回归后促进了两个地区的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一)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 (二)1917年恽代英发表《学校体育之研究》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2.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2.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2.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体质教育思想 (二)技术教育思想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一)以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 2.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3.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5 1987 年修订 1993 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97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验)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 要》 4.学校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目前全国有两万六千多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9 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5.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 1980 年评选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1990 年评选全国农村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6.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 1990 年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 7.港澳回归后促进了两个地区的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一)1917 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 (二)1917 年恽代英发表《学校体育之研究》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2.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2.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1.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2.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 体质教育思想 (二) 技术教育思想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一)以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 2.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3.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