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都许乎院 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社会体育 遝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2006年4月
1 课程教学大纲 专 业:社 会 体 育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2006 年 4 月
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社会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 关规定制订的。 本教学大纲遵循我院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较强社会 适应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我院社会体育系培养目标的要求,从社会体育的 特点出发,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并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中学 体育教学,训练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门课程是重点讲授学校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科的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时数总计72学时。4学分 、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概念体系:掌握体育教 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 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 时数 序号 教学内容 分配日分比|授课形式 1绪言 2.8% 2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3第二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5.6% 讲授 4|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 8.3% 讲授 5第四章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讲拶 6第五章体育教学内容、教材、体育教学手段81.1% 讲授 7|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 8.3%讲授与实践 8|第七章体育教学方法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与 22.8% 讲授 个性发展的方法 9第八章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介绍 22.8%讲授与讨论 10第九章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8 25% 讲授与实践 11第十章学校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 6 8.3% 讲授
2 一、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社会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 关规定制订的。 本教学大纲遵循我院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较强社会 适应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我院社会体育系培养目标的要求,从社会体育的 特点出发,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并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中学 体育教学,训练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门课程是重点讲授学校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科的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时数总计 72 学时。4 学分 二、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概念体系;掌握体育教 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 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时数 分配 百分比 授课形式 1 绪言 2 2.8% 讲授 2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2 2.8% 讲授 3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4 5.6% 讲授 4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 6 8.3% 讲授 5 第四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8 11.1% 讲授 6 第五章 体育教学内容、教材、体育教学手段 8 11.1% 讲授 7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6 8.3% 讲授与实践 8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与 个性发展的方法 2 2.8% 讲授 9 第八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介绍 2 2.8% 讲授与讨论 10 第九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8 25% 讲授与实践 11 第十章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 6 8.3% 讲授
体育教师 13第十二章体育教学观摩 45.6%观看与讨论 讲授与讨论 四、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形成与发展;掌握学习学校体育学 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学的概念 四、学校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五、学校体育学的内容 六、学校体育学的特点 七、如何学习《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状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发 展的历史沿革,熟练掌握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一)六艺教育 (二)武举考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二)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3 12 第十一章 体育教师 2 2.8% 讲授 13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观摩 4 5.6% 观看与讨论 14 复习 2 2.8% 讲授与讨论 总计 72 100% 四、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形成与发展;掌握学习学校体育学 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一、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体育学的概念 四、学校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五、学校体育学的内容 六、学校体育学的特点 七、如何学习《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状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发 展的历史沿革,熟练掌握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一)六艺教育 (二)武举考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二)1923 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三)1940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四)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四)改革发展阶段(1979—至今)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课堂讨论: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阶段体育、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掌握初等教育阶 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熟练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 求。领会运用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教学重点 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三)提高人体功能 (四)调节人的心理
4 (三)1940 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四)1941 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四)改革发展阶段(1979——至今)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课堂讨论:1903 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阶段体育、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掌握初等教育阶 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熟练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 求。领会运用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教学重点] 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三)提高人体功能 (四)调节人的心理
(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一)教养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四)美育的功能 (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四、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一)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地位 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 (二)学校体育与智育 (三)学校体育与美育 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的需要 (二)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案例分析:越来越多的“小胖墩”。要求:通过分析,提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基本对
5 (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一)教养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四)美育的功能 (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四、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一)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 (二)学校体育与智育 (三)学校体育与美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的需要 (二)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案例分析:越来越多的“小胖墩”。要求:通过分析,提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基本对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