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了解太阳,黑子观测的 具体步骤。特别注意观测太阳黑子时的人身安全问题。 (4)主要仪器: 天文望远镜,遮光锡箔板。 实验项目(六):日(月)食观测(1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设计性口 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日食要准备墨镜,了解日食的具体过程: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原等过程。 (4)主要仪器: 墨镜或自制遮光镜等。 实验项目(七):GPS确定地理坐标(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 设计性√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使用GPS精确定位具体地理位置的地理坐标。 (4)主要仪器: GPS仪等。 实验项目(八):日晷的制作(1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口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综合性口
7 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了解太阳黑子观测的 具体步骤。特别注意观测太阳黑子时的人身安全问题。 (4)主要仪器: 天文望远镜,遮光锡箔板。 实验项目(六):日(月)食观测(1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日食要准备墨镜,了解日食的具体过程: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原等过程。 (4)主要仪器: 墨镜或自制遮光镜等。 实验项目(七):GPS 确定地理坐标(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使用 GPS 精确定位具体地理位置的地理坐标。 (4)主要仪器: GPS 仪等。 实验项目(八):日晷的制作(1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制作简易临汾地区的日晷,了解古人通过日晷计时的方法(注意 纬度的测量)。 (4)主要仪器: 指南针,GPS,剪刀,硬壳纸板,铅笔,尺子,量角器等。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4 地球的宇宙环境 6 1 三 地球的运动规律 8 3 四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8 1 五 日月地系统 6 7 总计 32 16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课堂回答问题表现、笔记本做笔记情况、出勤)+期末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地球概论》(第三版),金祖孟,陈自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地球概论》(第二版),余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 [3]《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8
8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制作简易临汾地区的日晷,了解古人通过日晷计时的方法(注意 纬度的测量)。 (4)主要仪器: 指南针,GPS,剪刀,硬壳纸板,铅笔,尺子,量角器等。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4 4 二 地球的宇宙环境 6 1 三 地球的运动规律 8 3 四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8 1 五 日月地系统 6 7 总计 32 16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课堂回答问题表现、笔记本做笔记情况、出勤)+期末成绩。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地球概论》(第三版),金祖孟,陈自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2]《地球概论》(第二版),余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 年; [3]《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 年;
《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地质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2.5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普通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地 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有: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 质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和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 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大地构造→地壳历史四大部分构 成,组成了地球的开放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基础。在教学中 要相互联系,有机结合。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地球概论》课程作为先行课,同时它又是气象与气候学、 地貌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矿物、岩石和地壳运动三章。 教学难点:是矿物物理性质和岩石特征鉴定部分的理解与实验。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 9
9 《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地质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 学时、2.5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普通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地 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有: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 质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和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 地壳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大地构造→地壳历史四大部分构 成,组成了地球的开放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基础。在教学中 要相互联系,有机结合。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地球概论》课程作为先行课,同时它又是气象与气候学、 地貌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矿物、岩石和地壳运动三章。 教学难点:是矿物物理性质和岩石特征鉴定部分的理解与实验。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质学研究对象: (2)地质学的任务: (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⑤)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2)难点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矿物(2学时) 1.教学内容: (1)矿物的概念: (2)矿物收标本的鉴定特征: (3)常见矿物: (4)矿物的用途。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矿物的物理性质: (2)难点是掌握利用肉眼鉴定矿物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6学时) 1.教学内容: (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3)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4)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 (⑤)火成岩的成因。 2.重、难点提示: 10
10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质学研究对象; (2)地质学的任务; (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5)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2)难点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矿 物(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矿物的概念; (2)矿物收标本的鉴定特征; (3)常见矿物; (4)矿物的用途。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矿物的物理性质; (2)难点是掌握利用肉眼鉴定矿物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6 学时) 1.教学内容: (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3)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4)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 (5)火成岩的成因。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难点是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6学时) 1.教学内容: (1)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2)沉积岩的特征: (3)常见的沉积岩。 2.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难点是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4学时) 1.教学内容: (1)变质作用概述: (2)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3)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4)岩石的演变。 2.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变质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难点是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六章地质年代(2学时) 1.教学内容: (1)相对年代的确定: (2)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3)地质年代表: (4)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于灭绝。 2.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地质年代表的理解与记忆: (2)难点是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测定方法。 11
11 (1)重点是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难点是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6 学时) 1. 教学内容: (1)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2)沉积岩的特征; (3)常见的沉积岩。 2.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难点是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4 学时) 1. 教学内容: (1)变质作用概述; (2)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3)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4)岩石的演变。 2.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变质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难点是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六章 地质年代(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相对年代的确定; (2)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3)地质年代表; (4)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于灭绝。 2.重点、难点提示: (1)重点是地质年代表的理解与记忆; (2)难点是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