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的运行规律;地球上昼夜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月相变化、日(月)食、天文潮汐、时间和历法。 课外教学的天文实验,培养学生观测宇宙空间与天体等的基本能 力,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天文知识,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重,点放在地球天文知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地 理意义;难点是天球坐标系的建立、联系及应用;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划分。太阳、 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运转关系所带来的月相变化和日(月)食现象, 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日)月食季的数理推算。最后是时间和 历法的编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包括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CBL(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是利用直观教具如地球仪、天球仪、星空仪和三球仪模型、 挂图、幻灯及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 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自学和探究 式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基于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2
2 公转的运行规律;地球上昼夜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月相变化、日(月)食、天文潮汐、时间和历法。 课外教学的天文实验,培养学生观测宇宙空间与天体等的基本能 力,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天文知识,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重点放在地球天文知识、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地 理意义;难点是天球坐标系的建立、联系及应用;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划分。太阳、 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运转关系所带来的月相变化和日(月)食现象, 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日)月食季的数理推算。最后是时间和 历法的编制。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包括传统的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 CBL(Case Study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是利用直观教具如地球仪、天球仪、星空仪和三球仪模型、 挂图、幻灯及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 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自学和探究 式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基于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法要合理而高效的使用,对教师提出较高知识和控场要求。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4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理坐标 经线与纬线、方向和距离: 经度与纬度及地理坐标系的确定。 (2)天球坐标 天球与天穹: 天球坐标系: 球面坐标系的一般模式,地平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第二坐标系和黄道坐标系。 2.重、难点提示 ()重点:四种天球坐标系的概念及内涵: (2)难点:四种天球坐标系的联系、区别及应用。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6学时) 1.教学内容 (1)恒星、星系、宇宙 恒星的概念:恒星的发光与光谱、亮度与光度、赫罗图:恒星的多样性:宇宙的演化。 (2)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的定义,太阳的大小、质量:太阳的核能、温度:太阳的大气结构、太阳活动。 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各自的特征。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 2.重、难点提示 ()重点:八大行星特点及运行规律:太阳大气结构及其活动,对地球及人类的影响。 (2)难点: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星云假说,宇宙的起源。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规律(8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的自转(4学时) 地球自转及其证明,傅科摆的原理: 3
3 教学法要合理而高效的使用,对教师提出较高知识和控场要求。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理坐标 经线与纬线、方向和距离; 经度与纬度及地理坐标系的确定。 (2)天球坐标 天球与天穹; 天球坐标系; 球面坐标系的一般模式,地平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第二坐标系和黄道坐标系。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四种天球坐标系的概念及内涵; (2)难点:四种天球坐标系的联系、区别及应用。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6 学时) 1.教学内容 (1)恒星、星系、宇宙 恒星的概念;恒星的发光与光谱、亮度与光度、赫罗图;恒星的多样性;宇宙的演化。 (2)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的定义,太阳的大小、质量;太阳的核能、温度;太阳的大气结构、太阳活动。 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各自的特征。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八大行星特点及运行规律;太阳大气结构及其活动,对地球及人类的影响。 (2)难点: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星云假说,宇宙的起源。 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规律(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球的自转(4 学时) 地球自转及其证明,傅科摆的原理;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地轴的极移和进动。 (2)地球的公转(4学时) 地球公转及其证明: 恒星的周年视差、恒星的光行差、多普勒效应: 黄赤交角。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规律:行星和太阳、月球同太阳的汇合运动。 (2)难点:不同天体、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行星同太阳的汇合运动: 岁差和极移。 第四章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8学时) 1.教学内容 (1)四季和五带(6个学时) 太阳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角: 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2)时间和历法(2个学时) 时间 历法概述: 各种历法。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难点:昼夜长短的数理计算:时间、日期和历法的天文依据。 第五章 日月地系统(6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月系 (2)月相变化
4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地轴的极移和进动。 (2)地球的公转(4 学时) 地球公转及其证明; 恒星的周年视差、恒星的光行差、多普勒效应; 黄赤交角。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规律;行星和太阳、月球同太阳的汇合运动。 (2)难点:不同天体、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行星同太阳的汇合运动; 岁差和极移。 第四章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8 学时) 1.教学内容 (1)四季和五带(6 个学时) 太阳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角; 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2)时间和历法(2 个学时) 时间; 历法概述; 各种历法。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难点:昼夜长短的数理计算;时间、日期和历法的天文依据。 第五章 日月地系统(6 学时) 1.教学内容 (1)地月系 (2)月相变化
(3)交食 日(月)食成因和种类 食限与食季 交食的概率和周期 潮汐,大潮和小潮发生的条件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月相变化:日(月)食产生的原因:日(月)食的周期。 (2)难点:食限和食季。沙罗周期,交食发生的概率和周期。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天球仪的使用(2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熟悉天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天球的各种坐标和天体的 相对位置;并学会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天文学问题。 (4)主要仪器: 天球仪和圆规等。 实验项目(二):星空仪、月相仪、三球仪等演示仪器的使用(1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口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了解四季星空仪所代表的季节及主要星体,月相随时间的变化, 太阳一地球一月亮三者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地球及月球自转和公转 的规律
5 (3)交食 日(月)食成因和种类 食限与食季 交食的概率和周期 潮汐,大潮和小潮发生的条件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月相变化;日(月)食产生的原因;日(月)食的周期。 (2)难点:食限和食季。沙罗周期,交食发生的概率和周期。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天球仪的使用(2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熟悉天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天球的各种坐标和天体的 相对位置;并学会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天文学问题。 (4)主要仪器: 天球仪和圆规等。 实验项目(二):星空仪、月相仪、三球仪等演示仪器的使用(1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了解四季星空仪所代表的季节及主要星体,月相随时间的变化, 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宇宙中的位置关系,地球及月球自转和公转 的规律
(4)主要仪器: 星空仪,月相仪,三球仪等。 实验项目(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及对月面观测(3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口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记录月面结构,对比月球仪,认识月海、环 形山和辐射纹等月球地貌类型。 (4)主要仪器: 天文望远镜,月球仪。 实验项目(四):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及对行星、恒星观测(3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口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运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对土星和木星等行星或天狼星和织女星等 天空中亮度较大、容易观测的行星或恒星进行观测。 (4)主要仪器: 天文望远镜,星空图。 实验项目(五):太阳黑子观测(3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口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口验证性口设计性口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6
6 (4)主要仪器: 星空仪,月相仪,三球仪等。 实验项目(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及对月面观测(3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记录月面结构,对比月球仪,认识月海、环 形山和辐射纹等月球地貌类型。 (4)主要仪器: 天文望远镜,月球仪。 实验项目(四):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及对行星、恒星观测(3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运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对土星和木星等行星或天狼星和织女星等 天空中亮度较大、容易观测的行星或恒星进行观测。 (4)主要仪器: 天文望远镜,星空图。 实验项目(五):太阳黑子观测(3 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