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 1、形态:呈穹隆形,位于胸腹腔之间。起于胸廓 下口、第二、三腰椎体前面(形成膈脚),止于 中心腱。有三个裂孔:①主A裂孔,内有主A通过 ②食道裂孔,内有食管通过;③腔V孔,内有下 腔V通过 2、膈的作用:①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 腔扩大,胸内压下降,产生吸气;呼气正好相反。 ②与腹肌同时收缩,产生腹压,协助排便、分娩、 呕吐等生理活动
三、膈 • 1、形态:呈穹隆形,位于胸腹腔之间。起于胸廓 下口、第二、三腰椎体前面(形成膈脚),止于 中心腱。有三个裂孔:①主A裂孔,内有主A通过; ②食道裂孔,内有食管通过;③腔V孔,内有下 腔V通过。 • 2、膈的作用:①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 腔扩大,胸内压下降,产生吸气;呼气正好相反。 ②与腹肌同时收缩,产生腹压,协助排便、分娩、 呕吐等生理活动
腔静脉裂孔 中心腿 隔(肋部 食管裂孔 膈(腰部) 主动脉裂孔 内侧弓状韧带 腰小肌 外侧弓状韧带 腰方肌 腹横肌 腰大肌 髂肌 髂肌 下腔静脉 食管 胸骨 股沟韧带 梨状肌 大肌(切 T 10 膈 主动脉 T 12 腹腔干
膈神经 组成:C3-5的前支 行程:前斜角肌表面→锁骨下动、静脉之间 →肺根前方→心包外侧→膈 分布:运动纤维—膈 感觉纤维—胸膜和心包;右侧尚分 布于肝和肝外胆道
膈神经 组成:C3—5的前支 行程:前斜角肌表面→锁骨下动、静脉之间 →肺根前方→心包外侧→膈 分布:运动纤维——膈 感觉纤维——胸膜和心包;右侧尚分 布于肝和肝外胆道
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起:上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 下方,止于下位肋的上缘。作用:上提肋,助吸 2、肋间内肌:起于下位肋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内 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作用:下降肋,助呼 3、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隙的中1/3段,肌纤维 走向和作用同肋间内肌
• 胸固有肌 • 1、肋间外肌:起:上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 下方,止于下位肋的上缘。作用:上提肋,助吸 气。 • 2、肋间内肌:起于下位肋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内 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作用:下降肋,助呼 气。 • 3、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隙的中1/3段,肌纤维 走向和作用同肋间内肌
四、腹肌 概述: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分腹前外侧群和 腹后群,腹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和两侧的三层 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后 群有腰方肌。 (一)腹肌的组成 1、腹直肌:上宽下窄,全长有3~4个腱划,起 于耻骨结节、耻骨联合,止于5~7肋软骨的前 面 2、腹外斜肌:起于下位8个肋。肌纤维斜向前 下方,止于髂嵴,上中部移行为腱膜,参与组 成腹直肌鞘,下部移行为腱膜,并在髂前上棘 与耻骨结节之间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 结节外上方约1cm处形成一三角形裂孔为腹股 沟管皮下环
四、腹肌 • 概述: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分腹前外侧群和 腹后群,腹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和两侧的三层 扁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后 群有腰方肌。 • (一)腹肌的组成 • 1、腹直肌:上宽下窄,全长有3~4个腱划,起 于耻骨结节、耻骨联合,止于5~7肋软骨的前 面 • 2、腹外斜肌:起于下位8个肋。肌纤维斜向前 下方,止于髂嵴,上中部移行为腱膜,参与组 成腹直肌鞘,下部移行为腱膜,并在髂前上棘 与耻骨结节之间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 结节外上方约1cm处形成一三角形裂孔为腹股 沟管皮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