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的发展 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在美索不达米 亚平原(图1.12)、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 和黄河一长江流域,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这 些地区在城市诞生之前,人们一般已采用了灌溉 技术,开始人工种植农作物和畜养动物。这时期 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四周多建有城墙,形态比 较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 图1.12英索不达米亚灌跟平原上出现的古代城市 古代城市 思考 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和黄河一长江流域所处的 纬度范围大致在北回归线至北纬40°之间,这样的纬度位置为什么有利于城市的形 成和发展? 2.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平以及水源供应看,为什么这些早期城市出现在河 流的泛滥平原上?为什么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 3.早期城市为什么多建有城墙? 公元前1000年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 展、商品交易范围的扩大和海上运输的兴起, 古代罗马城建设华丽恢弘,一些建筑物高 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希 达35米,有的大街宽20~30米,环绕整 个城市的排水管道长达数百千米。至今遗 腊、古罗马文化,并出现了规模较大、内部结 留下来的巨大浴池、斗兽场、宫股寺庙等 构清晰的城市(图1.13)。 建筑遗迹。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向人们 展示着古城曾经有过的辉煌 a平面图 b造址景现 座1.13古代的罗马城及其遗址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7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世界城市的发展比较缓慢。 随着罗马帝国于公元5世纪消亡,欧洲的城市文明 也长期衰落。这时期欧洲城市的宗教色彩浓重,城 市中心往往被教堂所占据,道路常以中心广场为中 心呈放射状分布(图1.14)。11世纪以后,城市在 欧洲再次兴起。这些新城市多分布在有利于商品集 散的关隘、渡口、交通要道及宗教中心等地方,并 且“市”的色彩在城市中日益增强。例如,意大利 的威尼斯,商店、码头、仓库、客栈,以及王侯、巨 贾的豪华宫殿和府邸,成为城市中的重要建筑:市 中心除教堂、总督府外,还有图书馆、办公楼等建 筑。从总体上说,封建时期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较 小;而在亚洲的中国、日本、土耳其和非洲的埃及 城市发展水平更高。 图1.14故射状的城市道路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为世界城市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城市突破了城 墙、护城河的束缚,向郊区扩展,城市与周围乡村的空间界线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城市不 再只是消费中心,而成为生产中心,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同时,城市的分 布也向更广阔的地区扩展,例如,在煤、铁等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沿海、沿河及铁路枢纽等交 通运输便捷的地方,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这一时期城市数目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 长,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很快便形成了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例息 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化使得产业结 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人口分布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口由 1801年的29%上升到1901年的46.3%。一大批新兴工业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大批 农业人口进入到这些工业城镇和工矿区寻找就业机会。至1911年,英国的农村人口比重降到 21.9%,而城市人口比重则上升到78.1%。 其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城市的分布格局。英格兰中部、西北部由于纺织业和煤铁业的 发展,纺织厂、煤矿、炼铁厂及其他制造业急需劳动力。南部人口北移,苏格兰和爱尔兰人也 多移向北部工矿区。整个18世纪的上半叶,传统的城市密集带—一西南部地区,人口增长不 到1倍,一些城市发展缓慢甚至趋于衰落;而西北部工业区人口增长达2.58倍,还出现了曼彻 斯特、伯明翰、格拉斯哥等新兴工业城市 8|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三,工业革命还使得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强。例如伦敦,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许 多工厂、各种商品交易市场、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所在城市中发展起来;蒸汽机发明之 后,伦敦还出现了机动交通工具及为其服务的线路、车站、码头等。如此集中配衰的生产和服 务功能,使得城市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心,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思考 工业革命以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产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城市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考古发现了数十座4000多年前的 史前城邑遗址。这些遗址的共同特征是有城墙遗迹,所以称它们“城 似头 申皮城 史属 yoke 注:图中地名为今地名。 图1.15中国部分史前城邑遗址的分布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9
我国古代城市自夏、商开始兴起,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城市作为中央或地方的政治中心,其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政治稳定的统一王朝时期,城市繁荣兴盛,尤其是都城,如隋唐时期的长安(今西安),宋 代的开封、临安(今杭州),元明时期的北京等,都发展为世界上同时期最繁华的城市。在社 会动荡时期,战争頻繁,城市屡遭破坏而衰瘩,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经过1000多年 发展起来的城市因战争的破坏而残破不堪 地域发展不平衡。唐宋之前,我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因此,北方的 城市发展领先于南方。从魏晋南北朝至两宋时期,大量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而数次南迁,促进 了南方的开发,南方城市开始兴盛。至明清时期,南方的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经济水平 超过北方,城市发展水平也领先于北方 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我国地域广阔,粮食、盐、丝织品、茶叶、瓷器等物质的 跨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量很大,因此,许多城市随重要交通线的开通而兴起。例如,自汉代开 辟丝綢之路,沿线兴起了姑臧(今武威)、敦煌、楼兰、高昌(今吐鲁番)、疏勒(今喀什)等 城市;隋朝开凿大运河以后,运河沿岸形成了扬州、苏州、杭州等繁华大都市;宋元以后海上 丝绸、瓷器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以广州、泉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 长江沿岸也形成了汉口、九江、芜湖、南京等城市。 ●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我国古代的大中城市,尤其是都城,在形态结构方面 政治色彩浓厚,表现为尊卑有别、中规中矩(图1.16、图1.17),这与欧洲同时期城市有着显 著的区别。在宋代之后,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一些城市内部形成自发的商业街巷(图1.18)。 周代的都城建设思想突出以君主为 宫城 中心,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 中。这一思想在后来的元明清北京 城的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想想想 图1.16周代都城规划想象图 10|第一童城乡发展与域市化
大明宫 宫殿区和官署区统一布置在城市的 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居民区实行整 兴庆宫 齐划一的里坊制。并且设立了专门 的商业区(东市、西市),朱雀街作 为纵贯全城的中轴线。 城市平面呈不十分规则的矩形,街道 呈方格网状。商业区沿街沿河分布 市民居住区也演变为坊巷 最啊门瓦 活动 1.比较唐朝长安城和北宋汴梁城在城市形态结构方面的异同 2.查寻并观察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描述画中所表现 的汴梁城城市景观和市民活动等内容。讨论:这些现象给古代城市的管理和建设带 来哪些更深刻的变革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