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Langer等首次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探针成功地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杂交.建立了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至此,以荧光标记的探针在细胞制片上进行基因原位杂交的技术建立起来·1985年,原位杂交技术被引进到植物,1986年,Cremer与Licher等分别证实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间期核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可行性从而开辟了间期细胞遗传学研究,FoshanUniversity
Foshan University • 1981 年,Langer 等首次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 探针成功地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杂交,建立了非放射 性原位杂交技术 。至此,以荧光标记的探针在细胞 制片上进行基因原位杂交的技术建立起来。 • 1985 年,原位杂交技术被引进到植物。 • 1986 年,Cremer 与Licher 等分别证实了荧光原位 杂交技术应用于间期核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可 行性,从而开辟了间期细胞遗传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由于绘制高分瓣人类基因组图谱的需要,FISH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FoshanUniversity
Foshan University • 20世纪90年代,随 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的进行,由于绘制 高分辨人类基因组 图谱的需要,FISH 技术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和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