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评】作文素材 目录 1、【时事热评】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2、【时事热评】重霾之下,如何才能“护蓝”“增绿”? 3、【时事热点】教授开卤莱店就意味着卤莱比知识值钱? 4、【社会热点】莫让文艺圈流毒侵蚀我们的文化自觉 5、【社会热点】“凤爪女”“瓜子男”怪象该谁反思? 6、【时事热评】谁会残忍的把76岁村支书双腿打断 7、【时事热评】山东疫苗、河南冒名上学、广东撞车事件 8、【时事热评】人民日报为什么不厌其烦说疫苗 9、【时事热评】缅怀周总理的最好方式 10、【时事热评】众员工象狗一样当街下跪爬行,不作贱会死吗? 11、【时事热评】中国游客爬樱树再遭日本人“讥歪 12、【时事热评】“我不富但懂爱”,保洁员慈善捐款30年 13、【时事热评】期望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冬天,留守儿童能少一些寒冷 和孤寂 14、【时事热评】立法能否解决“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题? 第1页共
第 1 页 共 25 页 【时事热评】作文素材 目录 1、【时事热评】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2、【时事热评】重霾之下,如何才能“护蓝”“增绿”? 3、【时事热点】教授开卤菜店就意味着卤菜比知识值钱? 4、【社会热点】莫让文艺圈流毒侵蚀我们的文化自觉 5、【社会热点】“凤爪女”“瓜子男”怪象该谁反思? 6、【时事热评】谁会残忍的把 76 岁村支书双腿打断 7、【时事热评】山东疫苗、河南冒名上学、广东撞车事件 8、【时事热评】人民日报为什么不厌其烦说疫苗 9、【时事热评】缅怀周总理的最好方式 10、【时事热评】众员工象狗一样当街下跪爬行,不作贱会死吗? 11、 【时事热评】中国游客爬樱树再遭日本人“讥歪” 12、【时事热评】“我不富但懂爱”,保洁员慈善捐款 30 年 13、【时事热评】期望在这个即将来临的冬天,留守儿童能少一些寒冷 和孤寂 14、【时事热评】立法能否解决“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题?
15、【时事热评】互联网让地球村变成了起居室 16、【时事热评】高三女生被同学下药,和谐处理? 17、【时事热评】破解大医院号贩子难题,需要两剂猛药 18【时事热评】如何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19【时事热评】“山东疫苗事件”折射“社区矫正”监管“疏漏” 20、〖时事热评】文明祭祀:让清明与时俱进 21、【时事热评】假王娜娜事件原来全是死人的错,有请柯南 22、【时事热评】对于“女教师不排号怀孕就开除”得两说着 23、【时事热评】上坟失火铲祖坟,黔驴技穷的恐吓 1、【时事热评】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比如在长城城砖、故宫铜缸 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 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 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 以上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 的普遍性 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会恶习依旧顽强地存在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说,人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 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治理起来哪那么容易? 还有人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 这些说辞,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就算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如果想改,是完全可以 很快改过来的。仅从新中国建立算起,已经60多年了。难道还要我们再等60多年,才能将这些不良 习惯彻底根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我们期盼以只争朝夕 的精神,使中国人转变成为懂秩序、讲文明、有礼貌、爱洁净的高素质的人群,让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中国的确大,人口的确多,但它不是上述恶习难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我们不是有各级人大,可以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吗?我们不是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国家机器,可以行使其职能吗?我们不是有 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舆论工具,可以统一进行指挥吗?有这些工具可使,条件可用,加之民心 第2页共
第 2 页 共 25 页 15、【时事热评】互联网让地球村变成了起居室 16、【时事热评】高三女生被同学下药,和谐处理? 17、【时事热评】破解大医院号贩子难题,需要两剂猛药 18【时事热评】如何守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19【时事热评】“山东疫苗事件”折射“社区矫正”监管“疏漏” 20、【时事热评】文明祭祀:让清明与时俱进 21、【时事热评】假王娜娜事件原来全是死人的错,有请柯南 22、【时事热评】对于“女教师不排号怀孕就开除”得两说着 23、【时事热评】上坟失火铲祖坟,黔驴技穷的恐吓 1、【时事热评】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比如在长城城砖、故宫铜缸 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 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 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 以上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 的普遍性。 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会恶习依旧顽强地存在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说,人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 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治理起来哪那么容易? 还有人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 这些说辞,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就算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如果想改,是完全可以 很快改过来的。仅从新中国建立算起,已经 60 多年了。难道还要我们再等 60 多年,才能将这些不良 习惯彻底根除?!“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我们期盼以只争朝夕 的精神,使中国人转变成为懂秩序、讲文明、有礼貌、爱洁净的高素质的人群,让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中国的确大,人口的确多,但它不是上述恶习难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我们不是有各级人大,可以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吗?我们不是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国家机器,可以行使其职能吗?我们不是有 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舆论工具,可以统一进行指挥吗?有这些工具可使,条件可用,加之民心
所向,上述恶习怎么就治理不了?!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有些人口多的大国,不是也治理的不 错吗?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国,不是一样存在上述恶习吗?所以,地方大、人口多,从而难以治理,只 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由 至于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更不值一驳。的确,改 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有许多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用一句哲学术语,就是“矛盾无时不 有,无处不在”。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还要向前走,就会有矛盾、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 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不能幻想,等大的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再去解决小的问题。而且,上述所说的社 会恶习,也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会牵扯到国家的形象,会涉及世界的舆论, 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会左右人们的情绪,会干扰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样, 社会治理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 “管”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针对上述恶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严格的、刚性的、具体 的、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单位,从严执法。各级、各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力度,对丑恶 的人、丑恶的事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只要下决心,旅游恶习就不信治不了 2、【时事热评】重霾之下,如何才能护蓝〃增绿〃? 眼下正在持续的这场重度雾霾,据悉波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多个省 市,面积覆盖达几十万平方公里。针对这次重霾,北京市第二次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从12 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全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建议学校停课等措施再次启动。北京 的周边地区也积极应对重污染,据报道,此次预警城市数量超过了20个。截至19日,天津市以及河 北省的保定、邢台、石家庄、廊坊、沧州、衡水、唐山、秦皇岛,山东省的济南、德州、聊城、济宁、 淄博,河南省的濮阳、新乡、开封、鹤壁、安阳,山西省的运城都启动了重污染预警,其中保定和邯 郸启动了“红色预警”。“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 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面对今冬以来持续不断的重度雾霾, 笔者不禁又想起了去年习大大在APEC欢迎晚宴上所作的上述致词。笔者不禁要问:重霾之下,我们 如何才能实现“护蓝”“增绿”? 毋庸置疑,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 的今天,我们许多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染物排放量一天大过一天,导致了我们赖以生存的 环境一病不起,患上了慢性感冒,尤其是一到冬季,重霾围城,让很多人生活在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当中。然而,即使在重霾持续爆发之时,很多人仍然没有听从政府指示,违规驾驶限行机动车上路 违规向大气排放。据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数据,在前天实施单双号行驶首日,共查处违反单双号行驶的 车辆共223万辆,同时现场査处了违反上路行驶规定的渣土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车等重型车辆633 辆。前天北京市环保局检査了475家(次)固定污染源,发现13起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 局前天共检査施工工地642个、渣土车245辆次,查处露天焚烧24起、露天烧烤12起、无照经营燃 煤1起。从此人们不难体会到,虽然重霾之下,总有一些人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仍然漠视,这也许正 是当前推进环境治理的最大阻力所在 客观来看,雾霾的形成,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老天的原因。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我们经济社 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们在治理污染物方面,受观念和技术、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在各种经济生产活
第 3 页 共 25 页 所向,上述恶习怎么就治理不了?!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有些人口多的大国,不是也治理的不 错吗?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国,不是一样存在上述恶习吗?所以,地方大、人口多,从而难以治理,只 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由。 至于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更不值一驳。的确,改 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有许多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用一句哲学术语,就是“矛盾无时不 有,无处不在”。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还要向前走,就会有矛盾、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 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不能幻想,等大的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再去解决小的问题。而且,上述所说的社 会恶习,也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会牵扯到国家的形象,会涉及世界的舆论, 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会左右人们的情绪,会干扰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样, 社会治理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 “管”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针对上述恶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严格的、刚性的、具体 的、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单位,从严执法。各级、各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力度,对丑恶 的人、丑恶的事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只要下决心,旅游恶习就不信治不了。 2、【时事热评】重霾之下,如何才能“护蓝”“增绿”? 眼下正在持续的这场重度雾霾,据悉波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多个省 市,面积覆盖达几十万平方公里。针对这次重霾,北京市第二次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从 12 月 19 日 7 时至 12 月 22 日 24 时,全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建议学校停课等措施再次启动。北京 的周边地区也积极应对重污染,据报道,此次预警城市数量超过了 20 个。截至 19 日,天津市以及河 北省的保定、邢台、石家庄、廊坊、沧州、衡水、唐山、秦皇岛,山东省的济南、德州、聊城、济宁、 淄博,河南省的濮阳、新乡、开封、鹤壁、安阳,山西省的运城都启动了重污染预警,其中保定和邯 郸启动了“红色预警”。“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 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面对今冬以来持续不断的重度雾霾, 笔者不禁又想起了去年习大大在 APEC 欢迎晚宴上所作的上述致词。笔者不禁要问:重霾之下,我们 如何才能实现“护蓝”“增绿”? 毋庸置疑,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梦想。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 的今天,我们许多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污染物排放量一天大过一天,导致了我们赖以生存的 环境一病不起,患上了慢性感冒,尤其是一到冬季,重霾围城,让很多人生活在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当中。然而,即使在重霾持续爆发之时,很多人仍然没有听从政府指示,违规驾驶限行机动车上路, 违规向大气排放。据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数据,在前天实施单双号行驶首日,共查处违反单双号行驶的 车辆共 2.23 万辆,同时现场查处了违反上路行驶规定的渣土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车等重型车辆 633 辆。前天北京市环保局检查了 475 家(次)固定污染源,发现 13 起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 局前天共检查施工工地 642 个、渣土车 245 辆次,查处露天焚烧 24 起、露天烧烤 12 起、无照经营燃 煤 1 起。从此人们不难体会到,虽然重霾之下,总有一些人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仍然漠视,这也许正 是当前推进环境治理的最大阻力所在。 客观来看,雾霾的形成,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老天的原因。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我们经济社 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们在治理污染物方面,受观念和技术、成本等条件的限制,在各种经济生产活
动会排放出许多污染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排放一些污染物。此前,环保部有关专家指出,“工 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 结构不合理是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通病”。而北京等地区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频繁,也是造成空 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今年北京的气象条件较往年都有所不利,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 相对湿度大,静稳天气多,大气环境容量总体偏差,又加上厄尔尼诺现象促使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偏 弱等原因,都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造成了今冬北京多次遭遇重霾天气 俗话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面对雾霾不停地肆虐,如果我们依然我行我素,不能 自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做不到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 理,那么,要想“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客观来看,当前我国生 态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丛生、基础薄弱,纸面上成果突出、收效不少,可现实却非常残酷。即使 在重霾之下,仍有人非常任性,不顾一切地违规排放。这种对环境的漠视,无异于在进行一场自导自 演的自杀。因此,在重霾围城的当下,人们一定要赶紧醒悟过来,不要再任性,不要再不顾一切,而 是从眼下开始,自觉减少排放,抓紧还清环境的欠帐。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谈得上“护蓝”“增 绿”,才有可能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恢复往日的健康。 3、【时事热点】教授开卤菜店就意味着卤菜比知识值钱? 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旁冒出了一家卤菜店。明黄色的门头、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卡通代言人,店名叫 “南农大黄教授”。记者了解到,卤菜店的“老板”真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黄教授” 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邻里都到学校打听,“谁是黄教授?”。据介绍说,不到1个月的时间, 卤菜店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20万,“超出我的预期了,一家普通卤菜店一个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 目前,黄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找分店的店址,让品牌走出南农大,“初步考虑采用直营和加盟结合 的模式,未来也会开网店。”(扬子晚报9月16日) 我不清楚这则新闻是不是教授花钱请报社为他开的卤菜店做软文广告,就算是,也看得出这农大 教授挺精明的,很有商业头脑,不是想象中书呆子型木纳学究。这是个商业化社会,能赚钱,仿佛已 经成了成功者的形象,教授当然也不甘人后:房价那么高、教授的身份也得有房有车,还有日益高涨 的生活成本,教授也得食人间烟火。 问题是很多人一看到教授开卤菜店,就先入为主的将想象中教授高贵的身份与卤菜店卑微的摊贩形 象进行比对,好象教授此时此刻已经掉价,甚至得出“卤菜比知识值钱”的结论。 卤菜是否比知识值钱,这本身就是个没有可比性的话题,或者说是个伪问题。过去同样有很多媒 体热衷于追踪报导所谓“北大高材生毕业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养猪”以及更多吸引公众眼球的名 牌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低端产业链的工作等新闻,言下之意无非知识掉价,或浪费教育资源,亦或不符 合目前教育产业化后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这当然有一定道理,首先不论如何花费巨资学知识却不能 用在为社会对应的专业上,似乎有浪费的嫌疑;其次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看,知 识分子从事传统观念中的社会低端职业,不但存在与弱势群体抢工作机会的事实,也会让家人很没有 面子。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似乎从错愕到理解,以至于越来越包容,套用网络术 语,一切都是浮云,一个正常的社会,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什么特定的框框来约束人们对自己生存 方式的选择 第4页共
第 4 页 共 25 页 动会排放出许多污染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排放一些污染物。此前,环保部有关专家指出,“工 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 结构不合理是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通病”。而北京等地区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频繁,也是造成空 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今年北京的气象条件较往年都有所不利,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 相对湿度大,静稳天气多,大气环境容量总体偏差,又加上厄尔尼诺现象促使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偏 弱等原因,都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造成了今冬北京多次遭遇重霾天气。 俗话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面对雾霾不停地肆虐,如果我们依然我行我素,不能 自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做不到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 理,那么,要想“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客观来看,当前我国生 态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丛生、基础薄弱,纸面上成果突出、收效不少,可现实却非常残酷。即使 在重霾之下,仍有人非常任性,不顾一切地违规排放。这种对环境的漠视,无异于在进行一场自导自 演的自杀。因此,在重霾围城的当下,人们一定要赶紧醒悟过来,不要再任性,不要再不顾一切,而 是从眼下开始,自觉减少排放,抓紧还清环境的欠帐。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谈得上“护蓝”“增 绿”,才有可能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恢复往日的健康。 3、【时事热点】教授开卤菜店就意味着卤菜比知识值钱? 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旁冒出了一家卤菜店。明黄色的门头、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卡通代言人,店名叫 “南农大黄教授”。记者了解到,卤菜店的“老板”真是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的教授黄明。“黄教授” 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邻里都到学校打听,“谁是黄教授?”。据介绍说,不到 1 个月的时间, 卤菜店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 20 万,“超出我的预期了,一家普通卤菜店一个月销售额不超过 10 万。” 目前,黄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寻找分店的店址,让品牌走出南农大,“初步考虑采用直营和加盟结合 的模式,未来也会开网店。”(扬子晚报 9 月 16 日) 我不清楚这则新闻是不是教授花钱请报社为他开的卤菜店做软文广告,就算是,也看得出这农大 教授挺精明的,很有商业头脑,不是想象中书呆子型木纳学究。这是个商业化社会,能赚钱,仿佛已 经成了成功者的形象,教授当然也不甘人后;房价那么高、教授的身份也得有房有车,还有日益高涨 的生活成本,教授也得食人间烟火。 问题是很多人一看到教授开卤菜店,就先入为主的将想象中教授高贵的身份与卤菜店卑微的摊贩形 象进行比对,好象教授此时此刻已经掉价,甚至得出“卤菜比知识值钱”的结论。 卤菜是否比知识值钱,这本身就是个没有可比性的话题,或者说是个伪问题。过去同样有很多媒 体热衷于追踪报导所谓“北大高材生毕业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养猪”以及更多吸引公众眼球的名 牌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低端产业链的工作等新闻,言下之意无非知识掉价,或浪费教育资源,亦或不符 合目前教育产业化后投入产出的成本效益;这当然有一定道理,首先不论如何花费巨资学知识却不能 用在为社会对应的专业上,似乎有浪费的嫌疑;其次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看,知 识分子从事传统观念中的社会低端职业,不但存在与弱势群体抢工作机会的事实,也会让家人很没有 面子。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似乎从错愕到理解,以至于越来越包容,套用网络术 语,一切都是浮云,一个正常的社会,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什么特定的框框来约束人们对自己生存 方式的选择
在欣赏南农大教授开卤菜店的同时,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时知识分子哭穷而编造出 的一句著名的论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好象那些街头大声吆喝着卖茶叶蛋的小商小贩真 的过得比专家教授们体面似的,其实那只是知识分子试图以这种自嘲的方式来试图影响上面政策更多 的倾向于知识分子并提升实际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那个时代的专家教授们,更习惯于期待国家政策 来提升待遇,而不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命运 恰恰相反,一些相对更务实的专家教授们早就走入商海,有的成为了今天各行各业的产业精英或 富商大佬。 当然包括尝试经商在内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选择,也并不排斥更多选择在教育或学术上执着敬 业的那些人,只是说象“南农大黄教授”者,所谓教授开卤菜店,与网民们感叹的“卤菜比知识值钱” 风马牛不相及,某些网民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认同,自作多情的“同情”教授 的处境,好象教授沦落到弱势群体的境地一样,其实真心扯蛋。 事实上“南农大黄教授”开卤菜店,恰恰说明了知识远比卤菜值钱,为什么这样说?其一,身为 知识分子的黄教授,深谙经商之道,以挂“教授”头衔开卤菜店,一方面给吃货们带来视觉冲击,另 方面达到了独特的商业广告推广效果,从实际的效果看,教授的身份果然为其生意兴隆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其二,教授不但开店卖卤菜,其实看似司空见惯的卤菜,能够在满大街的卤菜竞争中脱颖而出,恰 恰是其背后“专业知识”价值的变现,比如利用农业大学的专业知识研发更安全的食品并投放市场 向市民推广安全且不含化学防腐剂的卤菜,也是黄教授的创业初衷 “南京人喜欢吃鸡鸭等卤菜,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卤菜生产多以手工小作坊为主,没有生产标准,添 加物也不明。”黄教授表示,他们团队研发的卤菜,弃用了化学防腐剂,改用天然香精料调味--; 这些或许算商业噱头,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知识的价值体现呢? 相比那些想方设法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制作卤菜的商贩,教授的卤菜或许更值得吃货们期待。其 当了“老板”的黄教授并未放弃教学工作,每周他为本科生上一次课。有1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 的团队中工作,边实践边研究,“大部分人在研发团队,有几个在门店社会实践。学生们在整个过程 中对市场有调研,对产品可以进行加工改进,比坐在家里写论文要踏实。”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不论什么专业的教授都可以为了赚钱而荒废专业去从事旁门左道式的职 业,比如造导弹的教授真的去卖茶叶蛋,那除了能体会社会底层的辛苦之外,恐怕再也不会感叹导弹 不如茶叶蛋了。关键是象牙塔里的教授们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合理的将学术成 果转化为商业机会,用创造社会财富来彰显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剽窃论文 学术造假来追逐利益。 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自然,并非一些人刻意批判的什么教授做生意赚钱是不务正业,亦或什么知 识贬值、卤菜比知识值钱之类陈词滥调:相反,教授将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 品牌输出,不但创造了价值并提升了自己的收入,这种方式对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贡献,也拉近 了社会不同职业之间的传统差距观念:教授卖卤菜,值得鼓励 4、【社会热点】莫让文艺圈流毒侵蚀我们的文化自觉 11月12日晚,曾经凭借一首《纤夫的爱》走红大江南北的歌手尹相杰因为吸毒被北京警方抓获, 这已经是尹相杰今年以来第二次因为吸毒被抓了。就在尹相杰被抓两天前的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第 5 页 共 25 页 在欣赏南农大教授开卤菜店的同时,不由得让人想起上世纪 80 年代时知识分子哭穷而编造出 的一句著名的论断——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好象那些街头大声吆喝着卖茶叶蛋的小商小贩真 的过得比专家教授们体面似的,其实那只是知识分子试图以这种自嘲的方式来试图影响上面政策更多 的倾向于知识分子并提升实际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那个时代的专家教授们,更习惯于期待国家政策 来提升待遇,而不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变命运。 恰恰相反,一些相对更务实的专家教授们早就走入商海,有的成为了今天各行各业的产业精英或 富商大佬。 当然包括尝试经商在内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选择,也并不排斥更多选择在教育或学术上执着敬 业的那些人,只是说象“南农大黄教授”者,所谓教授开卤菜店,与网民们感叹的“卤菜比知识值钱” 风马牛不相及,某些网民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认同,自作多情的“同情”教授 的处境,好象教授沦落到弱势群体的境地一样,其实真心扯蛋。 事实上“南农大黄教授”开卤菜店,恰恰说明了知识远比卤菜值钱,为什么这样说?其一,身为 知识分子的黄教授,深谙经商之道,以挂“教授”头衔开卤菜店,一方面给吃货们带来视觉冲击,另 一方面达到了独特的商业广告推广效果,从实际的效果看,教授的身份果然为其生意兴隆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其二,教授不但开店卖卤菜,其实看似司空见惯的卤菜,能够在满大街的卤菜竞争中脱颖而出,恰 恰是其背后“专业知识”价值的变现,比如利用农业大学的专业知识研发更安全的食品并投放市场, 向市民推广安全且不含化学防腐剂的卤菜,也是黄教授的创业初衷; “南京人喜欢吃鸡鸭等卤菜,可是目前市面上的卤菜生产多以手工小作坊为主,没有生产标准,添 加物也不明。”黄教授表示,他们团队研发的卤菜,弃用了化学防腐剂,改用天然香精料调味------; 这些或许算商业噱头,但谁又能说这不是知识的价值体现呢? 相比那些想方设法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制作卤菜的商贩,教授的卤菜或许更值得吃货们期待。其三, 当了“老板”的黄教授并未放弃教学工作,每周他为本科生上一次课。有 17 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 的团队中工作,边实践边研究,“大部分人在研发团队,有几个在门店社会实践。学生们在整个过程 中对市场有调研,对产品可以进行加工改进,比坐在家里写论文要踏实。”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不论什么专业的教授都可以为了赚钱而荒废专业去从事旁门左道式的职 业,比如造导弹的教授真的去卖茶叶蛋,那除了能体会社会底层的辛苦之外,恐怕再也不会感叹导弹 不如茶叶蛋了。关键是象牙塔里的教授们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合理的将学术成 果转化为商业机会,用创造社会财富来彰显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剽窃论文、 学术造假来追逐利益。 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自然,并非一些人刻意批判的什么教授做生意赚钱是不务正业,亦或什么知 识贬值、卤菜比知识值钱之类陈词滥调;相反,教授将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 品牌输出,不但创造了价值并提升了自己的收入,这种方式对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贡献,也拉近 了社会不同职业之间的传统差距观念;教授卖卤菜,值得鼓励。 4、【社会热点】莫让文艺圈流毒侵蚀我们的文化自觉 11 月 12 日晚,曾经凭借一首《纤夫的爱》走红大江南北的歌手尹相杰因为吸毒被北京警方抓获, 这已经是尹相杰今年以来第二次因为吸毒被抓了。就在尹相杰被抓两天前的 11 月 10 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