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试分析该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写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 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营造了一种明丽热烈的意境,以乐景反衬 离别时的怅惘空虚之情。后两句写暮色苍茫黯淡,风雨迷蒙凄清, 营造了黯淡迷茫的意境,以哀景正衬离情
练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试分析该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写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 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营造了一种明丽热烈的意境,以乐景反衬 离别时的怅惘空虚之情。后两句写暮色苍茫黯淡,风雨迷蒙凄清, 营造了黯淡迷茫的意境,以 哀景正衬离情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 概念: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 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与思路 1、指出物象特征。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1)结合词语具体分析 (2)把握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 征或托物言志)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物象) 一、概念: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事物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 曲 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二、答题步骤与思路: 1、指出物象特征。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1)结合词语具体分析 (2)把握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 征或托物言志)
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1)展示了早梅耐寒早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2)“寒”字点明生存条件恶劣;“迥”字表现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浩的 品质。 (3)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 的自我形象
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1)展示了早梅耐寒早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2)“寒”字点明生存条件恶劣;“迥”字表现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的 品质。 (3)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 的自我形象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2分) 阅卷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阅卷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 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 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2分) 阅卷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阅卷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 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 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在寒冷中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木芙蓉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展示了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 把这花看作愁苦。展示了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象
(1)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在寒冷中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木芙蓉逍遥闲适, 任由风吹雨打,展示了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 把这花看作愁苦。展示了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