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主夏上頁下页京頁道 浩束 例如,某新闻单位对某县领导卖官一事予以披露,导致该 领导被上级部门撤职。该领导就到法院控告“某新闻单位严重 侵犯了我的名誉权。”这一命题对该领导来说是真的,是一个 判断;但对法官来说,这未必是真的,是一个未被断定的命题 又如,在课堂讨论中,某甲说:“没有一种法律是无阶级性 的。”某乙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对于某乙来说,某甲 的话就是一个命题,但对某甲来说却是一个判断。同样,某乙 的话对某甲来说是命题,对某乙来说就是判断。 再如,某律师在法庭辫论中说:“如果被告无民事行为能 力,那么他的监护人应承担责任。”在这里,该律师并未断定 “被告无民事行为能力”,也没有断定“他的监护人应承担责 任”。因而这两个命题都是未被断定的命题,而不是判断。 学
首页 主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返回 结束 逻 辑 学 例如,某新闻单位对某县领导卖官一事予以披露,导致该 领导被上级部门撤职。该领导就到法院控告“某新闻单位严重 侵犯了我的名誉权。”这一命题对该领导来说是真的,是一个 判断;但对法官来说,这未必是真的,是一个未被断定的命题。 又如,在课堂讨论中,某甲说:“没有一种法律是无阶级性 的。”某乙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对于某乙来说,某甲 的话就是一个命题,但对某甲来说却是一个判断。同样,某乙 的话对某甲来说是命题,对某乙来说就是判断。 再如,某律师在法庭辩论中说:“如果被告无民事行为能 力,那么他的监护人应承担责任。”在这里,该律师并未断定 “被告无民事行为能力”,也没有断定“他的监护人应承担责 任”。因而这两个命题都是未被断定的命题,而不是判断
貢页主页上页下頁页返回结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判断是主观的认定,而命题则不 定是主观的认定,逻辑学主要研究未断定的命题,同时也要研 究已断定的命题。所以,从逻辑学的发展来看,用“命题”的 提法代替“判断”要更科学些,而且“判断”在哲学上是理性 思维形式,是一个哲学用语,逻辑学摒弃“判断”而改用“命 题”,也是逻辑学独立于哲学的体现。 三、命题与语句 通常说,语句是一组表示事物情况的声音或笔画,是命题 的物质载体。一方面,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没有 语句,也就没有命题;另一方面,命题则是语句的内容,因此, 命题与语句有着密切的联系。 命题与语句也有区别,它们不是一一对应的。 学
首页 主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返回 结束 逻 辑 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判断是主观的认定,而命题则不一 定是主观的认定,逻辑学主要研究未断定的命题,同时也要研 究已断定的命题。所以,从逻辑学的发展来看,用“命题”的 提法代替“判断”要更科学些,而且“判断”在哲学上是理性 思维形式,是一个哲学用语,逻辑学摒弃“判断”而改用“命 题”,也是逻辑学独立于哲学的体现。 三、命题与语句 通常说,语句是一组表示事物情况的声音或笔画,是命题 的物质载体。一方面,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没有 语句,也就没有命题;另一方面,命题则是语句的内容,因此, 命题与语句有着密切的联系。 命题与语句也有区别,它们不是一一对应的
首夏主顶上夏 下页 京頁返 浩束 首先,虽然命题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例 如,“法律冲突是指在涉外民事关系中,由于其涉外因素导致有关国家的不 同法律在效力上的抵触”和“国际私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是两个语句。第 一句是陈述句,有真假,表达命题;第二句是疑问句,并未对事物有所陈述, 无真假,因而不是命题。一般说来,能够表达命题的语句是陈述句、疑问句 中的反问句和某些感叹句 其次,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他的行为已触犯 了法律”和“难道他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吗?”这是两个不同的语句,前者 是陈述句,后者是反问句。但它们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即表达同一个命题, 只不过在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这也说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 使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个命题,从而加强语句的感染力。 最后,同一语句还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例如;“某甲不走前门,偏 走后门,结果等待他的是警察的手铐。”这句话有两种解释,即可以表达两 个不同的命题:其一是警察在房子的后门将某甲抓个正着;其二是某甲不走 正道,触犯法律,被警察抓住。这种情况说明,认真分折一个语句的语境 从而明确它陈述哪种情况,表达什么命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把 个语句表达的不同命题混为一谈。 学
首页 主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返回 结束 逻 辑 学 首先,虽然命题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例 如,“法律冲突是指在涉外民事关系中,由于其涉外因素导致有关国家的不 同法律在效力上的抵触”和“国际私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是两个语句。第 一句是陈述句,有真假,表达命题;第二句是疑问句,并未对事物有所陈述, 无真假,因而不是命题。一般说来,能够表达命题的语句是陈述句、疑问句 中的反问句和某些感叹句。 其次,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他的行为已触犯 了法律”和“难道他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吗?”这是两个不同的语句,前者 是陈述句,后者是反问句。但它们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即表达同一个命题, 只不过在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这也说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 使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个命题,从而加强语句的感染力。 最后,同一语句还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例如;“某甲不走前门,偏 走后门,结果等待他的是警察的手铐。”这句话有两种解释,即可以表达两 个不同的命题:其一是警察在房子的后门将某甲抓个正着;其二是某甲不走 正道,触犯法律,被警察抓住。这种情况说明,认真分折一个语句的语境, 从而明确它陈述哪种情况,表达什么命题,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把一 个语句表达的不同命题混为一谈
貢页主页上页下頁页返回结束 四、命题形式及某种类 任何命题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形式和内容 的统一。命题形式是指命题内容的联系方式。 [例们不满10周岁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例2]法律与道德是相联系的。 [例3]他或者有罪,或者无罪。 禽动【例4如果《合同法》不体现意思自治原则,那么这部法 是失败的。 以上都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命题,它们的逻辑形式分别为: 所有的S都是P, a与b有R关系 P或者q 如果P,那么q 学
首页 主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返回 结束 逻 辑 学 四、命题形式及某种类 任何命题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形式和内容 的统一。命题形式是指命题内容的联系方式。 [例1] 不满10周岁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例2] 法律与道德是相联系的。 [例3] 他或者有罪,或者无罪。 [例4] 如果《合同法》不体现意思自治原则,那么这部法 律就是失败的。 以上都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命题,它们的逻辑形式分别为: 所有的S都是P, a与b有R关系 P或者q 如果P,那么q
貢页主页上页下頁页返回结束 命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命 题进行分类,本人对命题这样分类;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 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分,把命题分为两大类—简单命 题和复合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包含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 分的命题,它的变项是词项,如上述[例们和[例2]。复合命题 是包含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它的变项是命题, 如上述例3和[例4]。简单命题根据命题陈述的是事物的性质 还是关系又可分为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在复合命题中,作 为其构成成分的命题称作支命题,把支命题联结起来的语词 称作命题结词词。根据命题联结词的不同,复合命题又可分 为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等值命题,另 外,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模态词又把所有命题分为模态命题 和非模态命题。 学
首页 主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返回 结束 逻 辑 学 命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命 题进行分类,本人对命题这样分类;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 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分,把命题分为两大类——简单命 题和复合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包含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 分的命题,它的变项是词项,如上述[例1]和[例2]。复合命题 是包含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它的变项是命题, 如上述[例3]和[例4]。简单命题根据命题陈述的是事物的性质 还是关系又可分为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在复合命题中,作 为其构成成分的命题称作支命题,把支命题联结起来的语词 称作命题结词词。根据命题联结词的不同,复合命题又可分 为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等值命题,另 外,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模态词又把所有命题分为模态命题 和非模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