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本章不是一般“概述”,拟概括介绍一些与本书相关而又不为各章节能全部包括的一般通信知 识,这对学习通信系统原理将打下一个有力的基础。 知识点 (1)信息、信息技术信号及其分类; (2)通信、通信系统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3)信道分类及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4)无线传播特点与信道特征; (5)通信系统质量指标与改进质量的关键技术; (6)通信频段划分及各频段的基本特点 要求 (1)本章作为初学者的通读材料,以了解本书基本要点及通信系统实质性概念; (2)对已学习过或正在学习通信系统原理课程的读者,再学习本章内容,也可温故而知新 1.1通信与通信系统 1.1.1通信 通信的含义无论从中文“通信”(或通讯)或英文“ Communication”讲,是信息从一个地方 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对话过程。拟为现代通信给出一个完善而简捷的定义:通信是 信息或其表示方式(表示媒体)的时/空转移 这一定义远远超出了对话的业务范围,同时通信过程中,除了有很小的传输延时外,尚需要 进行处理、转发,也会发生一定的时延,以及可能缓存、显示或存储再现,因此,这一定义不但 包括了空间,也包括时间在内的信息转移。 1.1.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具有很广泛的内涵,并有多个层次,一般地,利用传输信道或通信网,将具有收、 发信息功能的终端设备由信道或链路有机连接(永久或暂时的)起来,这些实施信息传输的设备 集合,称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分,可分为单工( 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 和全双工( Duplex)。这三种方式的例子如单向广播、步话机和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等。 个基本通信系统包括的设备环节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与传输信道和传输设备,可实现单 向/双向或单/双工通信功能。图1-2示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通信系统。它的发送与接收端各 包括9个功能单元,还有传输信道以及收发同步系统等组成
第 1 章 通信系统概述 本章不是一般“概述”,拟概括介绍一些与本书相关而又不为各章节能全部包括的一般通信知 识,这对学习通信系统原理将打下一个有力的基础。 知识点 (1) 信息、信息技术信号及其分类; (2) 通信、通信系统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3) 信道分类及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4) 无线传播特点与信道特征; (5) 通信系统质量指标与改进质量的关键技术; (6) 通信频段划分及各频段的基本特点。 要求 (1) 本章作为初学者的通读材料,以了解本书基本要点及通信系统实质性概念; (2) 对已学习过或正在学习通信系统原理课程的读者,再学习本章内容,也可温故而知新。 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1.1 通信 通信的含义无论从中文“通信”(或通讯)或英文“Communication”讲,是信息从一个地方 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对话过程。拟为现代通信给出一个完善而简捷的定义:通信是 信息或其表示方式(表示媒体)的时/空转移。 这一定义远远超出了对话的业务范围,同时通信过程中,除了有很小的传输延时外,尚需要 进行处理、转发,也会发生一定的时延,以及可能缓存、显示或存储再现,因此,这一定义不但 包括了空间,也包括时间在内的信息转移。 1.1.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具有很广泛的内涵,并有多个层次,一般地,利用传输信道或通信网,将具有收、 发信息功能的终端设备由信道或链路有机连接(永久或暂时的)起来,这些实施信息传输的设备 集合,称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分,可分为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 和全双工(Duplex)。这三种方式的例子如单向广播、步话机和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等。 一个基本通信系统包括的设备环节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与传输信道和传输设备,可实现单 向/双向或单/双工通信功能。图 1-2 示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通信系统。它的发送与接收端各 包括 9 个功能单元,还有传输信道以及收发同步系统等组成
来自其他信源 信源比持 信道比特 源信息格式 信源编码 "词制 复用 多址接入 信机立 比特流 数字波形 信道 数字输出 源信息格式 T RR H-FE H- EwRH-W2N i sa-i rs 多址接入 信道比特 到其他目的地 现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1.源信息格式( Format) 是信息采集后的源信息最初表示方式,如模拟电信号的限带波形,图像信号的扫描象素 集合或其红绿蓝三个基本分量的PM编码。信源格式为信源编码作好了基本格式的准备, 其中还包括信源编码前去噪、限带等的预处理 2.信源编码 为了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在源信息中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冗余“信息”以及根据需要的 质量标准,可以去除其中次要信息,因此提高有效性的措施采用去相关及压缩编码,即 用更少的编码位数来表示符合一定接收质量的更多源符号。其基本理论是仙农率失真理 论,其基本技术如无失真预测编码和有损正交变换编码等。对于多媒体通信中的视频图 像编码因具有更大冗余度和视觉特性的掩盖效用,可以提供名目繁多的压缩技术,有损 压缩往往到几十倍上百倍以上压缩倍数。总之,信源编码是按一定精度为信息提供一种 编码格式或数据结构,即构成有效的“表示媒体”形式。 3.信道编码 经过信源编码的码字序列,均应认为是重要信息,因此如果在传输与接收判决中发生错 误或超出限定的符号误差概率,则会不满足接收者的质量要求。如果信源码字之间互为 正交或不相关,则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或者基带码流的码符号选用某些合适的码型, 也有一定抗干扰性。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信道环境的特性,将信源码字中按一定规则适当 加入冗余码元(监督元),构成差错控制码,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冗余位多少,提供 1位或多位自动纠错或通过反馈重发纠错能力。对于信道带宽无限制而传送信号功率受 限(如卫星)的通信系统,在保持所需的误差率时,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能降低所需的信 号功率或信噪比。 4.信道复用
现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1. 源信息格式(Format) 是信息采集后的源信息最初表示方式,如模拟电信号的限带波形,图像信号的扫描象素 集合或其红绿蓝三个基本分量的 PCM 编码。信源格式为信源编码作好了基本格式的准备, 其中还包括信源编码前去噪、限带等的预处理。 2. 信源编码 为了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在源信息中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冗余“信息”以及根据需要的 质量标准,可以去除其中次要信息,因此提高有效性的措施采用去相关及压缩编码,即 用更少的编码位数来表示符合一定接收质量的更多源符号。其基本理论是仙农率失真理 论,其基本技术如无失真预测编码和有损正交变换编码等。对于多媒体通信中的视频图 像编码因具有更大冗余度和视觉特性的掩盖效用,可以提供名目繁多的压缩技术,有损 压缩往往到几十倍上百倍以上压缩倍数。总之,信源编码是按一定精度为信息提供一种 编码格式或数据结构,即构成有效的“表示媒体”形式。 3. 信道编码 经过信源编码的码字序列,均应认为是重要信息,因此如果在传输与接收判决中发生错 误或超出限定的符号误差概率,则会不满足接收者的质量要求。如果信源码字之间互为 正交或不相关,则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或者基带码流的码符号选用某些合适的码型, 也有一定抗干扰性。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信道环境的特性,将信源码字中按一定规则适当 加入冗余码元(监督元),构成差错控制码,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冗余位多少,提供 1 位或多位自动纠错或通过反馈重发纠错能力。对于信道带宽无限制而传送信号功率受 限(如卫星)的通信系统,在保持所需的误差率时,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能降低所需的信 号功率或信噪比。 4. 信道复用
信道复用( Multiplexing)是通信系统中很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使多种信 息流共享同一信道,提高通信资源利用率。如目前无线正在使用整个频段跨越10°~10°Hz 的频率资源,各个不同频段和频点用于各种类型的无线信号传输,必须采用频分复用 (FDM)。基于有线信道的基带传输,多采用时分复用(TDM)。还有基于特殊媒体分离 和空间分离的空分复用(SDM),现代无线扩频通信的码分复用(CDM),以及水平和垂 直激化的电磁波传输提供激化复用(PDM)。近几年的发展已大量推广利用光密集波分 复用(DWDM),可以使一条光纤容纳几亿个数字电话的点对点间传输 无线和移动通信采用的复用方式为“多址”( Multi- access),有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空分多址(SDM)和码分多址(CDMA)。以及可用双极性频率重用 的极分多址(PDMA)。 各种复用/多址,在基本原理上的共同点是复用信号集的各信号间或多址系统各用户地 址码之间是正交关系。空分复用/多址,即SDM/SDMA是从物理通道隔离保证这种正交关 系的。 5.调制 调制是信号的一种变换过程,通常是将不便于信道直接传输的基带模拟信号或编码符号 序列,或其波形序列作为调制信号,去控制一个适于信道传输性能的“载波”,使其某 二个参量正比地受控于调制信号。 载波为正弦信号时的调制方式称为连续波调制。此时若调制信号为模拟信号,可提供模 拟(线性〕调幅和模拟调角(又分调频与调相):若调制信号为数字代码,相应的调制 方式分为数字调幅、调频、调相,均称为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或频带传输,仍为模拟传 输方式 基带数字信号作调制信号时,宜以脉冲序列作为载波,通称为脉冲编码调制(如:PCM 数字电话)。 6.扩频 扩频( Spread spectrⅧm)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无线通信调制技术。就数字扩频系统来说, 可以把周期很长、码元(称为码片ChiD)持续时间2远小于信息码之间隔的伪噪声 码(PN)序列作为“载波”,于是载荷信息的ⅣN码带宽较信息码展宽几十倍到上万倍。 由扩频实现的码分复用或多址构成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各用户采用不同的互为正交的 PN序列作为地址码,可使大量用户正交复用数兆赫以上的扩频带宽,且具有极强的抗各 类干扰的能力。本书第7章简单介绍扩频调制原理。传统的通信系统原理教材一般不设 此章节。 7.同步 在数字信号传输和采用相干接收或最佳接收方式的模拟调制系统中,尚有一个非常重要 的控制单元,即同步系统。它可以使通信系统的收、发两端或整个通信网络,以精度很
信道复用(Multiplexing)是通信系统中很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使多种信 息流共享同一信道,提高通信资源利用率。如目前无线正在使用整个频段跨越 105 ~1012Hz 的频率资源,各个不同频段和频点用于各种类型的无线信号传输,必须采用频分复用 (FDM)。基于有线信道的基带传输,多采用时分复用(TDM)。还有基于特殊媒体分离 和空间分离的空分复用(SDM),现代无线扩频通信的码分复用(CDM),以及水平和垂 直激化的电磁波传输提供激化复用(PDM)。近几年的发展已大量推广利用光密集波分 复用(DWDM),可以使一条光纤容纳几亿个数字电话的点对点间传输。 无线和移动通信采用的复用方式为“多址”(Multi-access),有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空分多址(SDMA)和码分多址(CDMA)。以及可用双极性频率重用 的极分多址(PDMA)。 各种复用/多址,在基本原理上的共同点是复用信号集的各信号间或多址系统各用户地 址码之间是正交关系。空分复用/多址,即 SDM/SDMA 是从物理通道隔离保证这种正交关 系的。 5. 调制 调制是信号的一种变换过程,通常是将不便于信道直接传输的基带模拟信号或编码符号 序列,或其波形序列作为调制信号,去控制一个适于信道传输性能的“载波”,使其某 一、二个参量正比地受控于调制信号。 载波为正弦信号时的调制方式称为连续波调制。此时若调制信号为模拟信号,可提供模 拟(线性)调幅和模拟调角(又分调频与调相);若调制信号为数字代码,相应的调制 方式分为数字调幅、调频、调相,均称为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或频带传输,仍为模拟传 输方式。 基带数字信号作调制信号时,宜以脉冲序列作为载波,通称为脉冲编码调制(如:PCM 数字电话)。 6. 扩频 扩频(Spread Spectrum)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无线通信调制技术。就数字扩频系统来说, 可以把周期很长、码元(称为码片 Chip)持续时间 远小于信息码之间隔 的伪噪声 码(PN)序列作为“载波”,于是载荷信息的 PN 码带宽较信息码展宽几十倍到上万倍。 由扩频实现的码分复用或多址构成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各用户采用不同的互为正交的 PN 序列作为地址码,可使大量用户正交复用数兆赫以上的扩频带宽,且具有极强的抗各 类干扰的能力。本书第 7 章简单介绍扩频调制原理。传统的通信系统原理教材一般不设 此章节。 7. 同步 在数字信号传输和采用相干接收或最佳接收方式的模拟调制系统中,尚有一个非常重要 的控制单元,即同步系统。它可以使通信系统的收、发两端或整个通信网络,以精度很
高的时钟提供定时,以便系统、网络的数据流能与发信端同步地、有序而准确地接收与 恢复原信息。同步准确性对通信质量有很大影响。多媒体信息传输对同步有更进一步的 要求,应达到各信息媒体之间的同步显示 从功能和实现环境的方法不同,同步可分为4种方式,详细情况可参考教材: (1)载波同步(2)码元或位同步(3)帧同步(4)网同步 1.2信道和噪声 各种发送信息欲传送到既定的信宿( Destination),可选用适于传输的物理媒体,完成通信 功能,这些连接发信与收信设备而适于不同类型通信业务的各种物理媒体通称为信道 1.2.1信道分类 信道可分为有界与无界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前者如双绞线、电缆 光纤、波导等。后者为自由空间提供的各种频段或波长的电磁波传播通道。 根据各种信道不同的特征和参量及其变化情况,又将它们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变参)信道 前者如有线信道、微波与卫星信道等:后者如无线系统的短波)和超短波(300MHz~3GHz)散射 信道。 般地,若单指传输媒体而言称为狭义信道。在具体通信系统构成中,往往把信源发出的模 拟信号和数字编码基带信号视为信息部分,从调制器到接收端解调这一中间变换历程中,经过了 包括物理媒体在内的线路设备(如交换、放大、中继等中间件)传输路径,因此将图1-3所示的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将信道分类归纳为下表所示: 信狭有线(有界)信道,如明线、电缆、光纤等 道义 信无线(无界)信道,如短波、微波等 道 恒参信道 义 信 调制信道 随参信道 道 无记忆 编码信道 有记忆 从分析信道的特征角度,又可将上表所提到各类不同层次的信道,大体分为三种特征
高的时钟提供定时,以便系统、网络的数据流能与发信端同步地、有序而准确地接收与 恢复原信息。同步准确性对通信质量有很大影响。多媒体信息传输对同步有更进一步的 要求,应达到各信息媒体之间的同步显示。 从功能和实现环境的方法不同,同步可分为 4 种方式,详细情况可参考教材: (1) 载波同步 (2)码元或位同步 (3)帧同步 (4)网同步 1.2 信道和噪声 各种发送信息欲传送到既定的信宿(Destination),可选用适于传输的物理媒体,完成通信 功能,这些连接发信与收信设备而适于不同类型通信业务的各种物理媒体通称为信道。 1.2.1 信道分类 信道可分为有界与无界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前者如双绞线、电缆、 光纤、波导等。后者为自由空间提供的各种频段或波长的电磁波传播通道。 根据各种信道不同的特征和参量及其变化情况,又将它们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变参)信道。 前者如有线信道、微波与卫星信道等;后者如无线系统的短波)和超短波(300MHz~3GHz)散射 信道。 一般地,若单指传输媒体而言称为狭义信道。在具体通信系统构成中,往往把信源发出的模 拟信号和数字编码基带信号视为信息部分,从调制器到接收端解调这一中间变换历程中,经过了 包括物理媒体在内的线路设备(如交换、放大、中继等中间件)传输路径,因此将图 1-3 所示的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将信道分类归纳为下表所示: 狭 有线(有界)信道,如明线、电缆、光纤等 义 信 道 无线(无界)信道,如短波、微波等 恒参信道 调制信道 随参信道 无记忆 信 道 广 义 信 道 编码信道 有记忆 从分析信道的特征角度,又可将上表所提到各类不同层次的信道,大体分为三种特征:
1.线性与非线性信道特征 2.时不变与时变信道特征; 3.带宽或功率受限信道特征。 1.2.2信道的干扰 除了上述因狭义信道本身特征影响通信质量外,信道内尚可能受到外部干扰和广义信道中各 种设备带来的内部噪声干扰 信道内干扰源很多,并有多种形式,兹大体归纳为四类: 1.无线电干扰:它来自各种无线发射机。其特点是频率范围宽,几乎覆盖全部使用频段 但对于特定电台的频率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进行防护。另外由于无线电频率管理较 为完善,可以将此种干扰限制在最小限度。 2.工业干扰:它来源于各种电气设备,如电机、电力线,电源开关、电点火(如汽车点火) 装置等。此类干扰一般在较低频率范围,如汽车点火干扰在几十兆赫范围内。采用屏蔽 与考究的滤波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开工业干扰 3.天电干扰:来自于雷电、磁暴、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等,它们与季节、气候变化关系 较大。不同地区也有很大不同,如赤道附近及两极地区严重。太阳黑子发生变动(约 年一个周期)的年份,天电干扰加大,有时长时间中断短波通信 4.内部干扰:来自信道内部各种电子器件电阻、天线以及传输线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的 分子或电子的随机热运动,形成所谓起伏噪声,对于通信信号产生加性干扰。在下一章 将详细介绍它的机理与影响。本书涉及的各类通信系统,主要是这种噪声,称为热噪声, 从机理上它是高斯型统计特征,是通信系统干扰的重要因素 1.2.3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通信常用的信道类型主要有4类: 1.电话信道 电话信道一般是指庞大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所提供的基于传统模拟电话或低速数 据传输的信道。通信信道的构成多半通过用户终端到本地交换机(节点),再到另一个 用户建立的呼叫链路,一旦通话(即呼叫)结束,便及时拆断该链路。电话信道一般属 于限带为300~3400Hz的线性系统。当用于数据传输时,需在用户端均加入调制/解调器 ( Modem),并利用600~3000频响较平坦的频段传输已调波。 目前从用户到节点(交换机)的用户线,可以增设宽带 Modem(如ADSL),可在数公里 内通信带宽扩展到2`6MHz,支持宽带上网和多媒体业务。近几年PSTN已更新为数字化 网络,在网上的各交换节点间中继全部数字化传输。通过用户线以2B+D或更高速率 可传输话音与综合业务 2.光纤
1. 线性与非线性信道特征; 2. 时不变与时变信道特征; 3. 带宽或功率受限信道特征。 1.2.2 信道的干扰 除了上述因狭义信道本身特征影响通信质量外,信道内尚可能受到外部干扰和广义信道中各 种设备带来的内部噪声干扰。 信道内干扰源很多,并有多种形式,兹大体归纳为四类: 1. 无线电干扰:它来自各种无线发射机。其特点是频率范围宽,几乎覆盖全部使用频段。 但对于特定电台的频率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进行防护。另外由于无线电频率管理较 为完善,可以将此种干扰限制在最小限度。 2. 工业干扰:它来源于各种电气设备,如电机、电力线,电源开关、电点火(如汽车点火) 装置等。此类干扰一般在较低频率范围,如汽车点火干扰在几十兆赫范围内。采用屏蔽 与考究的滤波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开工业干扰。 3. 天电干扰:来自于雷电、磁暴、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等,它们与季节、气候变化关系 较大。不同地区也有很大不同,如赤道附近及两极地区严重。太阳黑子发生变动(约 11 年一个周期)的年份,天电干扰加大,有时长时间中断短波通信。 4. 内部干扰:来自信道内部各种电子器件电阻、天线以及传输线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的 分子或电子的随机热运动,形成所谓起伏噪声,对于通信信号产生加性干扰。在下一章 将详细介绍它的机理与影响。本书涉及的各类通信系统,主要是这种噪声,称为热噪声, 从机理上它是高斯型统计特征,是通信系统干扰的重要因素。 1.2.3 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通信常用的信道类型主要有 4 类: 1. 电话信道 电话信道一般是指庞大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所提供的基于传统模拟电话或低速数 据传输的信道。通信信道的构成多半通过用户终端到本地交换机(节点),再到另一个 用户建立的呼叫链路,一旦通话(即呼叫)结束,便及时拆断该链路。电话信道一般属 于限带为 300~3400Hz 的线性系统。当用于数据传输时,需在用户端均加入调制/解调器 (Modem),并利用 600~3000Hz 频响较平坦的频段传输已调波。 目前从用户到节点(交换机)的用户线,可以增设宽带 Modem(如 ADSL),可在数公里 内通信带宽扩展到 2~6MHz,支持宽带上网和多媒体业务。近几年 PSTN 已更新为数字化 网络,在网上的各交换节点间中继全部数字化传输。通过用户线以 2B+D 或更高速率, 可传输话音与综合业务。 2. 光纤